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任垚嘉,刘世锋,李香君,张光曦,王庆娟[1](2019)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和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轻质多孔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优点,拥有良好的导热性、耐高温、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可控等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传统和新型制备方法,评述了两种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和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在过滤分离、吸声降噪、生物医学、高效换热及阻尼减震等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王建忠,许忠国,敖庆波,支浩,李爱君[2](2016)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论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压缩性能和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叙述了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传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及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的传播、衰减机制研究,从而进一步扩大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敖庆波,王建忠,汤慧萍,支浩,马军[3](2015)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及结构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纤维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厚度≤3 mm),以在狭小空间内用于吸声减振为背景,针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参数等因素对其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无烧结结点形成的结构,其吸声性能较好;而且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平均孔径和丝径可以通过最优搭配得到性能较好的吸声材料。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在烧结温度为850℃,当频率范围为50~6400 Hz时,丝径为Φ12μm,平均孔径分别为10、30、40μm的样品吸声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汤慧萍,王建忠,敖庆波,支浩[4](2015)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孔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孔结构是影响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各项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研究了孔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气流铺毡法和烧结技术制备了Fe Cr Al纤维多孔材料,利用SEM观察其微观组织,同时测试了其拉伸强度、透气性和吸声系数(声强为90~140 d B,频率为1000~3000 Hz)。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形软件计算了孔结构的分形维数。另外,研究了孔结构对多孔材料拉伸强度、吸声系数和透气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拉伸强度、透气性与分形维数之间的本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抗拉伸强度呈线性下降,而透气性显着增大;在相同的声强和频率下,吸声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08期)
王建忠,许忠国,敖庆波,支浩,李爱君[5](2014)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力学性能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是一类新型轻质金属多孔材料,其力学性能是影响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性能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压缩性能和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叙述了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传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及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的传播、衰减机制研究,从而进一步扩大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2014年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7-13)
孟晗,辛锋先,卢天健[6](2013)在《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的理论模型,在理论建模中将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简化为平行排列的金属纤维结构,通过求解流体运动控制方程,得到了随频率变化的多孔材料实际动态流阻;将动态流阻代入修正后的吸声系数经验公式,得到吸声系数随频率变化的模型。基(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丁宇翔,徐颖,徐宁[7](2012)在《内结构对连续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具有空腔结构的金属纤维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空腔内填充介质、空腔厚度以及位置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空腔内填充介质是空气时,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62,高于无空腔结构的0.58;当空腔内填充致密的硫酸盐时,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52,吸声性能下降。当空腔的厚度分别为3.5 mm和6 mm时,平均吸声系数分别是0.53和0.56,吸声频带拓宽。当空腔结构相同时,空腔距离吸声表面越近,材料吸声性能越好。当内空腔为离散小空腔时,可有效提高平均吸声系数,拓宽吸声频带。(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2年05期)
王建忠,奚正平,汤慧萍,黄卫东,朱纪磊[8](2012)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描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及其应用领域,重点阐述了材料厚度、材料结构、金属纤维直径、孔隙度等因素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要深入系统研究各因素对吸声性能影响程度的优先次序,为制备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S2期)
唐彪,汤勇,周蕤,陆龙生,刘彬[9](2011)在《高比表面积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低温固相烧结成形(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固相烧结工艺LTSS制备一种高比表面积金属纤维多孔材料。首先,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在切削加工的不锈钢纤维表面镀覆一层具有粗糙表面形貌的铜,然后将该镀铜纤维在氢气保护氛围下于800°C保温1h完成低温固相烧结成形。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获得一种具有复杂表面形貌以及高比表面积(>0.2m2/g)的新型金属纤维多孔材料(SMFM)。利用SEM及BET表征手段研究LTSS工艺中烧结温度对烧结样本表面形貌以及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发现烧结过程中对纤维表面微结构的破坏是造成SMFM比表面积损失的重要原因。实验得出理想的烧结温度为800°C。(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1年08期)
朱纪磊,汤慧萍,奚正平,支浩,敖庆波[10](2010)在《强化相变传热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制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节能降耗的日益重视,强化相变传热技术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金属纤维多孔表面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强化相变传热材料。根据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强化沸腾传热机理,采用烧结的方法,在金属圆管外壁制备不同孔隙结构的金属纤维多孔表面用于强化核态沸腾传热,纤维多孔层的厚度范围为0.6~2.5mm。制备的金属纤维多孔表面材料是由不锈钢纤维呈无序状堆迭而成,纤维间冶金结合良好,孔隙结构均匀,且孔隙贯通,这种结构由于有强化相变传热应用。材料的沸腾传热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属纤维多孔表面材料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光表面材料,且多孔表面的微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期刊2010-10-15)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论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压缩性能和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叙述了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传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及应力波在多孔材料内部的传播、衰减机制研究,从而进一步扩大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任垚嘉,刘世锋,李香君,张光曦,王庆娟.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和研究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19
[2].王建忠,许忠国,敖庆波,支浩,李爱君.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3].敖庆波,王建忠,汤慧萍,支浩,马军.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及结构优化(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4].汤慧萍,王建忠,敖庆波,支浩.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孔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5].王建忠,许忠国,敖庆波,支浩,李爱君.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力学性能现状[C].第六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2014年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6].孟晗,辛锋先,卢天健.烧结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理论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7].丁宇翔,徐颖,徐宁.内结构对连续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
[8].王建忠,奚正平,汤慧萍,黄卫东,朱纪磊.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9].唐彪,汤勇,周蕤,陆龙生,刘彬.高比表面积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低温固相烧结成形(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1
[10].朱纪磊,汤慧萍,奚正平,支浩,敖庆波.强化相变传热用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制备(英文)[C].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