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电流图论文-朱淑敏

视网膜电流图论文-朱淑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网膜电流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流图,近视眼,视网膜,黄斑

视网膜电流图论文文献综述

朱淑敏[1](2019)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在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状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部的视网膜功能状态,为今后的临床眼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所收治的18~32岁近视眼患者76例(113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近视程度分成中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另取同期健康人群做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叁组患者N_1波、P_1波的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的不断增加振幅密度逐渐降低;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的不断增加逐渐延迟。高度近视组N_1波和P_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较中低度近视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生显着降低(P<0.05),而中低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可发现,高度近视mERG各环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1环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中低度近视mERG各环振幅密度及潜伏期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这对于眼科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婕,忽俊,唐建明,王丽,周燕燕[2](2015)在《正常眼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波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不同色彩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刺激模式刺激正常眼黄斑部视网膜,观察不同刺激模式mf ERG的波形改变及其特征,为将不同色彩刺激模式mf ERG应用于黄斑疾病的检测提供正常基线标准和评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黑/白刺激模式、黑/红刺激模式和黑/绿刺激模式对19例正常视力成年志愿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一阶kernel反应(FOK)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变化特征,以及稳态闪烁光反应(flicker-30Hz)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的变化特征。结果正常人FOK以及flicker-30Hz 1~5环P1波潜时与刺激色彩的亮度呈负相关,而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与刺激色彩亮度呈正相关,P1波峰时和平均反应密度与平均亮度均呈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其亮度特征。结论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存在亮度效应,由不同色彩的不同亮度特征性改变可以客观反映黄斑区不同亮度通道的功能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顾刘伟,王秀英,范雯[3](2014)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评估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评价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疗效的价值。方法 AMD患者31例(31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每月1次,共3次。比较治疗前后患眼mfERG检测中1-5环反应振幅、潜伏期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眼mfERG反应振幅1、2环高于治疗前(P<0.01),反应潜伏期1-5环均有降低(P<0.05或P<0.01)。结论 mfERG能明确显示雷珠单抗治疗AMD能有效改善视网膜的生理功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4年24期)

陈涛,李兴育,陈曦,王勇[4](2014)在《眼轴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眼轴眼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幅值,探讨眼轴长度变化对视网膜内层微循环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不同眼轴患者64例(128眼)。常规眼科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后以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IOLMaster)测量患者眼轴长度,其后应用罗兰电生理仪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记录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波幅值。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幅值的变化。结果:根据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测量眼轴结果,将眼轴长度分为5组。分别为短眼轴组(AL<22.00mm),正常眼轴组(22.00m≤AL<24.50mm),长眼轴组(24.50m≤AL<28.50mm)及超长眼轴组(AL≥28.50mm)。根据视电生理测量仪记录的振荡电位子波幅值计算Ops波幅值(∑O)。短眼轴组平均∑O为176.45±34.64μv,正常眼轴组平均∑O为138.43±38.78μv,长眼轴组平均∑O为91.39±29.83μv,超长眼轴组平均∑O为58.43±19.99μv;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96,P<0.01)。结论:随着眼轴的逐渐增长,视网膜振荡电位幅值逐渐下降。视网膜内层微循环功能随着眼轴长度增长而下降。(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张学敏,张丰菊[5](2013)在《视网膜电流图在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视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眼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减少或消失。视网膜电流图检查作为一种电生理测试方法,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意义,也因此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近视眼的研究中。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技术有多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即闪光ERG和图形ERG在应用上各有不足,而多焦ERG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就对以上叁种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方法在近视眼中的研究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李芳,张晨,陈雪艺,田丽芸[6](2013)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联合闪光视网膜电流图检查评价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联合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检查对术后视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147例200眼,术后1个月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对白内障患者术前FVEP、FERG检查结果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FVEP检查结果呈显着正相关(r=0.745,P<0.01),与术前FERG检查结果呈显着正相关(r=0.664,P<0.01),与术前FVEP联合FERG检查结果呈显着正相关(r=0.799,P<0.01)。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FVEP联合FERG检查相关性最高,其次是FVEP,然后是FERG,提示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和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具有一致性。结论白内障患者手术前FVEP联合FERG检查对于评估手术后视功能客观、有效,建议将其列入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3年23期)

李枫[7](2013)在《浅谈视网膜电流图测定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测定前准备、测定中护理和测定后指导总结了视网膜电流图测定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以提高被测定者的依从性,保证测定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3年09期)

郭玉升[8](2012)在《正常青少年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mERG是一项评估视网膜功能状态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客观的对被检测部位每一局部区域视网膜功能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够对视网膜功能异常进行定位[1]。我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对正常青少年进行检测,重新确定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正常值,并且了解不同部位视网膜功能。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21期)

高瑞新,李朝霞[9](2012)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用于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不同部位视网膜的功能状态,并与正常人作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32岁的病例68例(101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23例40眼)、高度近视组(24例40眼)和正常对照组(21例21眼)。所有病例均应用德国罗兰公司的mERG仪记录各环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再比较3组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 3组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增加而逐渐延长。经统计学处理,高度近视组N1波和P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及中低度近视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低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N1波和P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N1波P1波第1环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及中低度近视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mERG各环振幅密度较正常眼下降,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中低度近视眼与正常眼振幅密度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张风梅,李江玲,候辉丽[10](2011)在《补肾明目丸对肝肾阴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明目丸对肝肾阴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肾阴虚兼血瘀型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明目丸;对照组口服导升明胶囊。治疗6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力、眼底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OPs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明目丸对肝肾阴虚兼有血瘀型DR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力,使OPS的振幅升高,促进患者视网膜内层微循环,改善视网膜功能。(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眼科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9-05)

视网膜电流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不同色彩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刺激模式刺激正常眼黄斑部视网膜,观察不同刺激模式mf ERG的波形改变及其特征,为将不同色彩刺激模式mf ERG应用于黄斑疾病的检测提供正常基线标准和评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黑/白刺激模式、黑/红刺激模式和黑/绿刺激模式对19例正常视力成年志愿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一阶kernel反应(FOK)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变化特征,以及稳态闪烁光反应(flicker-30Hz)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的变化特征。结果正常人FOK以及flicker-30Hz 1~5环P1波潜时与刺激色彩的亮度呈负相关,而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与刺激色彩亮度呈正相关,P1波峰时和平均反应密度与平均亮度均呈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其亮度特征。结论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存在亮度效应,由不同色彩的不同亮度特征性改变可以客观反映黄斑区不同亮度通道的功能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网膜电流图论文参考文献

[1].朱淑敏.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在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状态分析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9

[2].赵婕,忽俊,唐建明,王丽,周燕燕.正常眼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波形特征[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

[3].顾刘伟,王秀英,范雯.多焦视网膜电流图评估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4

[4].陈涛,李兴育,陈曦,王勇.眼轴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

[5].张学敏,张丰菊.视网膜电流图在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

[6].李芳,张晨,陈雪艺,田丽芸.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联合闪光视网膜电流图检查评价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7].李枫.浅谈视网膜电流图测定过程中的护理配合[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

[8].郭玉升.正常青少年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测定[J].河北医药.2012

[9].高瑞新,李朝霞.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用于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2

[10].张风梅,李江玲,候辉丽.补肾明目丸对肝肾阴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的影响[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眼科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1

标签:;  ;  ;  ;  

视网膜电流图论文-朱淑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