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差变化论文-倪主昂,吕丹,张柯基,龚好,徐欣晖

压差变化论文-倪主昂,吕丹,张柯基,龚好,徐欣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差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脓毒症,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变化率,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压差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倪主昂,吕丹,张柯基,龚好,徐欣晖[1](2019)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48例高乳酸(乳酸大于4 mmol/h)脓毒血症患者,均按2016年脓毒症指南进行液体复苏治疗。采集复苏前(T0h)和开始复苏后6h(T6h)、24h(T24h)的动脉血、上腔静脉血气分析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并记录各时间点的乳酸,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值,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Pcv-aCO_2/Ca-cvO_2)值及其变化率。根据治疗24h改良SOFA评分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SOFA改善组和未改善组,观察和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及化验参数,并分析各时间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能否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结果:4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3例因为24h内死亡或者自动出院脱落。其中,17例24hSOFA改善,28例未改善;20例死亡,25例存活。两组患者复苏前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4hSOFA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Pcv-aCO_2/Ca-cvO_2(T24h)、Pcv-aCO_2/Ca-cvO_2变化率(0-24h)存在组间差异(P<0.01)。45例患者的乳酸清除率(0-24h)与Pcv-aCO_2/Ca-cvO_2变化率(0-24h)呈显着相关性(r=0.906,P=0.034)。ROC分析显示Pcv-aCO_2/Ca-vO_2变化率(0-24h)能有效预测24hSOFA评分改善,同其他指标相比,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851),最佳界值是0.307(30.7%),敏感度是76.5%,特异度是92.9%;Pcv-aCO_2/Ca-vO_2变化率(0-24h)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AUROC=0.696,AUROC较24h乳酸值小,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最佳界值是0.181(18.1%),敏感度是65%,特异度是68%。结论:液体复苏前到开始复苏后24h的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可以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改善情况,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张北源,祁慧,顾勤[2](2019)在《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循环平均充盈压(Pmsf)与中心静脉压(CVP)差(Pmsf-CVP)变化[△(Pmsf-CVP)]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7年1至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行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VE)(20 min内输注0.9%NaCl 300 ml)。根据VE后心指数的增加值(△CI),分为有液体反应性组(≥10%)和无液体反应性组(<10%)。监测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度(SVV)、Pmsf、Pmsf-CVP、Pmsf变化(△Pmsf)、△(Pmsf-CVP)]。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将存在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在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者20例,实施VE 26例次,其中有液体反应性17例次,无液体反应性9例次。VE前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低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9.06±3.03)mmHg vs (23.00±5.96)mm Hg,(8.29±3.92)mmHg vs (14.78±6.1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0,均P <0.05)。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高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0.00(6.00,14.00)mmHg vs 4.00(1.00,9.50)mmHg,7.00(3.50,11.50)mmHg vs-1.00(-2.00,3.0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2.75,均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810、0.810、0.902,明显高于△CVP(AUC=0.654)。当VE前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21.9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6.7%;当VE前(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11.4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7.8%;当△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5.5 mmHg时,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6.7%;当△(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3.5 mmHg时,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100.0%。结论 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均能较好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以△(Pmsf-CVP)准确性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期刊2019年02期)

韩启彪[3](2018)在《滴灌压差施肥肥液浓度变化及其对水肥分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差施肥是我国应用最广的滴灌施肥技术之一,施肥时肥液浓度不断衰减是其主要特征,目前对压差施肥技术的研究尚不系统。本论文采用试验与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压差施肥罐肥液浓度的衰减特性、压差施肥智能控制的初步方案、不同衰减条件下滴灌管网和滴灌点源入渗土壤中的水肥分布特征,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K2SO4试剂作为施肥肥料展开试验研究,设置了 2种不同入罐流量(0.6 m3/h和1.2m3/h)和2种不同施肥量(900g和1800g)处理,研究了 30L压差施肥罐的肥液浓度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压差施肥时,施肥前期肥液浓度衰减较快,而后期趋于平缓,入罐流量的大小是影响肥液浓度衰减速率的主要原因,施肥量是次要因素。试验得到的肥液浓度衰减曲线与理论曲线相关性较好,浓度衰减符合幂函数关系,施肥结束时间的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入罐流量0.6m3/h时,耗时11~12min即可认为施肥结束,入罐流量1.2m3/h时,耗时5.5~6min即可认为施肥结束。(2)以概化的9.42L圆柱体为施肥罐模型,设置了入罐流量分别为1.425m3/h和0.71m3/h两种计算工况,运用CFD技术对压差施肥罐肥液浓度衰减特性展开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FD模拟得到的浓度衰减曲线与理论曲线相关性较好,上述两种计算工况下,各时间点肥液浓度偏差分别小于0.07和0.03。施肥结束时间的模拟结果也与理论计算相符合,入罐流量1.425m3/h和0.71m3/h时,分别耗时93s和186s即可认为施肥结束,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偏差分别仅有2.31%和2.83%。(3)针对目前压差施肥智能控制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 2种压差施肥智能控制的初步方案:一种是移动式滴灌压差施肥智能控制,使用流量计测量入罐流量,由控制界面根据理论公式计算施肥结束时间,并向电磁阀发出启闭指令,实现自动施肥,可应用于液体肥料和小型滴灌系统;另一种是压差施肥远程智能控制技术,借助现有的智能灌溉控制技术,通过电导率传感器实时监测出罐肥液浓度,依靠手机APP等实现对电磁阀的远程控制,适用于大型规模化的滴灌系统。(4)开展了肥液不同衰减条件下滴灌管网水肥分布的试验研究,设置管网铺设长度(45m、90m)、管网运行压力(0.06MPa、O.1OMPa和0.14MPa)以及压差施肥衰减模式(入罐流量、施肥量2个因素)等处理,考察了不同处理下滴灌管网各取样点灌水总量、滴头流量、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总量和滴头流量的空间分布均匀性要好于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空间波动变化大,尤其是滴灌管网后部区域;灌水总量、滴头流量随铺设长度的增加均有降低趋势,而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则稍有上升;灌水总量、滴头流量受滴灌管网铺设长度和管网压力影响较大;而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的分布不仅受滴灌管网铺设长度和管网压力的影响,还受入罐流量和施肥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别计算了灌水总量、滴头流量、肥液浓度和肥料总量的均匀度,采用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CU、分布均匀系数DU、变差系数Cv和统计均匀度Us表征,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灌水总量的CU值均达到了 97%,DU值达到0.96,Cv值在0.02~0.03之间,Us范围为97%~98%;相比之下,肥料总量的CU值仅在90%~97%之间,DU值则在0.86~0.95之间,Cv值范围为0.05~0.15,而Us范围为85%~95%。灌水总量的均匀度要高于肥料总量。依据ASAE标准EP458对均匀度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灌水总量均为“优”,但施肥总量却仅有少量“优”,大多介于“优”~“良”之间。(5)通过点源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浓度和不同浓度衰减处理下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从湿润体内部向边缘递减;肥液浓度和衰减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无显着影响;土壤硝态氮在湿润体内部浓度较低,在湿润体边缘处会形成累积。肥液浓度越高,湿润体内部硝态氮浓度越高,但在湿润体边缘,硝态氮浓度的变化则呈无序现象,与肥液浓度无关。同时,根据试验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分布情况,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硝态氮变化趋势,但对硝态氮的模拟效果比土壤水分模拟要差,尤其是土壤湿润体边缘。用所构建的HYDRUS-2D模型分析认为土壤硝态氮初始含量对其分布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12-01)

刘在政,廖金军,胡骞[4](2018)在《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变化的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凿岩台车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的问题,对冲击回转凿岩形式的钻进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不同推进压力、冲击压力和回转压力等凿岩参数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获取最佳钻进状态下凿岩参数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的钻孔参数自动匹配液压控制系统,并用于某型凿岩台车进行实测,验证以下结论:1)冲击压力能够随推进压差变化自动调整;2)随着回转压力变化,系统能够判别卡钎状态,并准确做出减缓钻孔速度、停止推进、开始回退等响应动作。(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8年08期)

钱思颖[5](2018)在《热风—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黄桃片细胞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桃属于蔷薇科桃属,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由于黄桃味道偏酸,且采后易软化腐烂,货架期短,常常被加工成黄桃罐头、速冻黄桃等制品。近几年水果脆片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酥脆可口、味道鲜美,通过干燥去除大量水分可延长产品保质期。但目前国内外对水果脆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燥加工工艺优化及对产品品质的研究,而基于干燥过程中细胞结构和力学特性变化来影响产品质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黄桃为对象,研究热风-变温压差膨化黄桃片细胞壁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含量变化及细胞形态、孔隙面积、分形维数变化,分析干燥过程中黄桃片细胞结构的变化,通过研究干燥过程中黄桃片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粘性指数和最大应力等指标变化,分析干燥过程中黄桃片细胞结构变化引起的力学特性变化,旨在为全面了解干燥过程中黄桃片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为进一步改善黄桃片质地结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细胞壁组分研究:热风干燥过程中,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黄桃片干燥效率越高,水分含量越低,细胞壁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也随之显着下降(P<0.05);压差膨化过程中,同一膨化温度时膨化压力对细胞壁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膨化温度较高时膨化压力越高水分含量降低越明显。(2)细胞形态研究:热风干燥过程中,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黄桃片细胞皱缩越明显,细胞的平均孔隙面积和最大孔隙面积也逐渐降低;黄桃片的分形维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黄桃片在干燥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得更加复杂不规则。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膨化温度为95℃时膨化压力对黄桃片细胞形态面积影响较小;膨化温度为105℃、115℃时黄桃片平均孔隙面积随压力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0.3MPa时的孔隙最大;压差干燥过程中压力对黄桃片的分形维数影响不显着(P>0.05)。(3)力学特性研究:经过热风干燥处理的黄桃片,应力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大,不同的干燥时间其应力增长速率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为60℃时弹性模量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到后降低,70℃时弹性模量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先缓慢升高到后迅速降低,80℃时弹性模量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热风干燥温度越高达到粘性指数最大值越快,60℃干燥180min的粘性指数仅为80℃的34%。同一干燥温度下,黄桃片最大应力随干燥时间的延长显着下降。同一干燥时间下,最大应力60℃<70℃<80℃,温度越高黄桃片的最大应力下降越快。经过压差膨化干燥处理的黄桃片应力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大。膨化温度为95℃时,黄桃片的弹性模量、粘性指数以及最大应力随着膨化压力的升高无显着变化(P>0.05);膨化温度为105℃时,随着膨化压力的升高黄桃片弹性模量较为平缓地升高,粘性指数逐渐降低,最大应力先减小后增加;膨化温度为115℃时,随着膨化压力的升高黄桃片弹性模量较为平缓地升高,粘性指数逐渐降低,最大应力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闫旭[6](2016)在《番石榴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及品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番石榴为原料,首先确定了较优的渗透脱水前处理条件,并针对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对果片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工艺参数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对番石榴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果粉理化品质和基本粉质特性,对干燥脱水方式和微粉碎技术做以比较分析。本研究以期为番石榴干燥、制粉技术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渗透脱水前处理能够提高果片硬度和厚度保留率,并有效改善果片色泽品质。综合考虑渗透脱水效果和产品品质,最终确定渗透脱水前处理条件:渗透液为25°Brix果葡糖浆,渗透时间为90 min。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热风干燥预留含水率对产品硬度、复水比具有一定影响;闪蒸处理能够提升产品复水能力,但作用效果不显着,多次闪蒸处理能够提高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后续真空干燥对产品色泽、硬度、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着影响。真空干燥温度升高会显着降低色泽L值。在本试验考察范围内,真空干燥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但当干燥温度高于80℃时,抗氧化活性显着降低。产品硬度的形成发生在真空干燥阶段。对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得到两个公因子(色泽-活性因子和质构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水平,即热风干燥预留含水率40%,闪蒸温度90℃,闪蒸处理3次,真空干燥温度70℃,真空干燥时间2 h。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色泽-活性因子影响显着,真空干燥温度对质构因子影响显着。2.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除硬度指标以外,其余指标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能较好预测评价指标的变化。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干燥温度对含水率、色泽L值和总酚含量影响极显着,对复水比和硬度影响显着;真空干燥时间对含水率、硬度和总酚含量影响极显着,对色泽L值影响显着;真空干燥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酚含量影响极显着。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闪蒸温度91.29-96.96℃,真空十燥温度70.51-72.79℃,真空干燥时间1.92-2.10 h。3.干燥方式对番石榴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显着差异影响。与鲜样相比,干燥后番石榴总酚含量显着增加,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显着降低。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但真空干燥的总黄酮保留量较低。热风干燥、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试验表明,干燥加工有助于获取更高含量酚类物质,真空和低温干燥环境更有利于酚类物质和抗坏血酸的保留。干燥后番石榴抗氧化能力均显着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最高。相同温度条件下,热风干燥比热风-红外联合干燥更有利于抗氧化活性的保留。综合来看,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和真空干燥对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大破坏作用,其保留值较低。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番石榴酚类物质分为黄烷醇类化合物、水解型单宁、鞣花酸衍生物和肉桂酸化合物四大类。干燥加工后新形成了小分子苯甲酸、肉桂酸化合物。干燥加工会形成新的鞣花酸衍生物,且热干燥加工会促进鞣花酸的形成。干燥加工对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影响与其聚合度具有一定关系。在本试验检测范围内,干燥加工对大分子水解型单宁的影响不尽相同,干燥加工造成中小分子量的水解型单宁含量降低,但真空冷冻干燥和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样品中bis-galloyl-glucose含量有升高。干燥加工会造成鞣花酸衍生物含量降低,此外,在干燥过程中,结构相似的鞣花酸衍生物可能存在转化。干燥加工对肉桂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与其具体类型有关,其中干燥样品中香豆酸衍生物(m/z 487)和阿魏酸衍生物(m/z 517)含量显着增加,且在真空干燥和热风-红外联合干燥样品中的含量较高;总体来看,干燥加工对阿魏酸衍生物(m/z 355)和芥子酸衍生物(m/z385)具有破坏作用。4.干燥方式对番石榴全粉的基本物理指标、粉体特性、可溶性糖总量及组分、可滴定酸具有显着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闪蒸处理对原料具有显着脱水效果,所制备的果粉含水率和水分活度均显着低于其它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制得的果粉具有较好的色泽品质。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制得的果粉平均粒径较小,粉质均匀,具有良好溶解性和流动性能。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果粉具有较高溶解性,但粉体粒径较大、分布不均,流动性能也相对较差。高温长时干燥加工会造成粉体溶解性、流动性显着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和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样品的可溶性总糖及其糖组分保留值相对较高。综合来看,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制备得到的番石榴全粉品质较优。以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作为干燥脱水手段,考察微粉碎处理对果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粉碎处理能够显着增加粉体亮度L值,显着降低a值、b值和总色差ΔE,粉体色泽品质得到提升。微粉碎使番石榴果籽得以充分破碎,粉体粒径和跨度显着减小。微粉碎有利于糖类物质溶出,且对酸类物质无显着影响,但会增加粉体水分含量,降低粉体流动性能。总体来说,微粉碎能够改善粉体品质。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结合低温微粉碎技术适用于番石榴全果制粉加工,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番石榴全果粉。(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10)

陈文辉[7](2015)在《压差控制下的空调水系统末端流量变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压差控制下的中央空调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末端支路存在过流、欠流现象,通过计算分析过流、欠流在末端支路上的变化趋势,指出通过改变压差控制点位置或降低空调水系统主干管的阻力损失占比可缓解末端支路的过流和欠流。(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5年07期)

褚方岭,龚延风,李世彦,欧阳军[8](2015)在《空调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时压差变化的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实际运行时二次泵系统流量发生变化时,顶层最不利环路末端压差与顶层供回水管压差以及与整个供回水管压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叁处压差变化与系统流量变化均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压差变化相同时,系统流量变化情况不同。实际检测结果说明了最不利环路末端定压差控制和供回水管压差控制都不能精确反映系统水流量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5年04期)

应京强,高彦昌,杨永哲[9](2014)在《基于跨膜压差变化特征的膜生物反应器曝气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对石化废水进行处理,在300L/h,150L/h及75L/h叁个曝气量下,研究跨膜压差及单周期跨膜压差变化率(K)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跨膜压差呈指数型曲线变化,跨膜压差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式为:ΔP=Aebt.不同曝气量下,单周期跨膜压差变化率K的变化范围为0~2.5Pa/s,曝气量的改变并不能改变K值增大的趋势.但是,曝气量对K值变化特征有影响,在提高曝气量的条件下,K上升的速率较缓.可依据单周期跨膜压差变化率K的变化趋势,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进行过程控制,并同步减缓膜污染的进程.(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郑小敏,成志刚,林伟川,罗少成,彭怡眉[10](2014)在《致密砂岩气藏启动压差与可动水变化规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岩石渗透率低、含气丰度低、含水饱和度高,受致密储层岩石孔隙喉道细小和孔隙喉道处所形成的连续水化膜的影响,气体的有效渗流空间会明显减少,引起孔隙中气、水赖以流动的通道变窄,储层中出现水锁、贾敏现象严重,从而降低了气体的有效渗透率,严重影响致密气藏产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致密气藏储层岩石可动水饱和度、约束束缚水饱和度、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等。以长庆苏东地区致密储层P1s、P2h岩心为例,运用可精确计量气水流动过程中微量流量的致密储层岩心渗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法,探索了致密气藏储层岩石可动水饱和度、约束束缚水饱和度、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等特殊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为深入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复杂的气水两相流渗流特征及储层产能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压差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体循环平均充盈压(Pmsf)与中心静脉压(CVP)差(Pmsf-CVP)变化[△(Pmsf-CVP)]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7年1至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行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VE)(20 min内输注0.9%NaCl 300 ml)。根据VE后心指数的增加值(△CI),分为有液体反应性组(≥10%)和无液体反应性组(<10%)。监测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度(SVV)、Pmsf、Pmsf-CVP、Pmsf变化(△Pmsf)、△(Pmsf-CVP)]。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将存在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在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者20例,实施VE 26例次,其中有液体反应性17例次,无液体反应性9例次。VE前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低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9.06±3.03)mmHg vs (23.00±5.96)mm Hg,(8.29±3.92)mmHg vs (14.78±6.1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0,均P <0.05)。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高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0.00(6.00,14.00)mmHg vs 4.00(1.00,9.50)mmHg,7.00(3.50,11.50)mmHg vs-1.00(-2.00,3.0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2.75,均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810、0.810、0.902,明显高于△CVP(AUC=0.654)。当VE前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21.9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6.7%;当VE前(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11.4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7.8%;当△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5.5 mmHg时,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6.7%;当△(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3.5 mmHg时,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100.0%。结论 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均能较好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以△(Pmsf-CVP)准确性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差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主昂,吕丹,张柯基,龚好,徐欣晖.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2].张北源,祁慧,顾勤.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评价[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9

[3].韩启彪.滴灌压差施肥肥液浓度变化及其对水肥分布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刘在政,廖金军,胡骞.基于推进压差和回转压力变化的钻孔参数自动匹配系统设计[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

[5].钱思颖.热风—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黄桃片细胞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6].闫旭.番石榴脉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及品质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7].陈文辉.压差控制下的空调水系统末端流量变化特性[J].制冷与空调.2015

[8].褚方岭,龚延风,李世彦,欧阳军.空调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时压差变化的实测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

[9].应京强,高彦昌,杨永哲.基于跨膜压差变化特征的膜生物反应器曝气条件的优化[J].膜科学与技术.2014

[10].郑小敏,成志刚,林伟川,罗少成,彭怡眉.致密砂岩气藏启动压差与可动水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14

标签:;  ;  ;  ;  

压差变化论文-倪主昂,吕丹,张柯基,龚好,徐欣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