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要倡导现在所大力推行的教学方式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呢?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兴趣
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予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得不深刻,掌握得不全面。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一、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引导好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①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高教学效率。针对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不但教学方式他们不喜欢,教学效率也不高,而且很容易让他们对本科的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地推新,要有新意,有想法,活跃起课堂的气氛来,让每个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知识自己流到他们的耳朵里去,而不是灌进去。有些方法可以反复用的,比如,列举新鲜的事例,增强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等等。②展示“物理情境”。每一个物理实验都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境”。现象明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实验能建立生动的“物理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动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加深理解,以便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③充分、灵活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技术,采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载体,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物理过程,将瞬息即逝的短暂过程延缓,便于观察和分析,将高中阶段难以实际接触的实验通过视频等方法模拟展现。学生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自己在头脑中就形成“物理情境”。例如,多普勒效应难以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蝙蝠的“超声波探测技术”,分析多普勒测速仪,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多普勒开关,甚至展示宇宙红移现象的文本、图像资料。利用多种媒体让学生建立完整、准确的“物理情境”。
三、重视教材的阅读指导,多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系统地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①课前阅读。教师应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的不同,教师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讲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课堂阅读。教师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对于重点知识,如概念、规律等,可以让学生齐读、默读或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学生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学生要弄清其原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③课后阅读。学生要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在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的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学生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从而加深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博思。
总之,学生求学的路漫长而悠远,我们教师应该像“向导”一样,指引学生前行。但也仅仅是“向导”,因为目的地是学生自己决定的。我们只需要给与正确的方法,他们终将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