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迪金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迪金森,罗塞蒂,女性主义批评,创作激情
迪金森论文文献综述
上官书仪[1](2019)在《女性创作激情下的迪金森与罗塞蒂》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和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分别为英国和美国19世纪着名女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目前,大多研究都集中在诗歌语言表达和主题本身,如爱情、死亡、宗教等题材,对于诗人女性创作情怀和女性意识表达的探索深度远远不够。与以往学者研究的题材类诗歌不同,本文将更加强调女性个体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体现在诗歌中,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本文将迪金森和罗塞蒂的诗歌置于女性创作激情的视角下,以“女性主义”为理论支撑,以诗人所处的时代为大背景,以诗歌中的“抒情主体”和“创作技巧”为切入点,旨在比较分析两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女性意识的觉醒。除过第一章引言和最后一张结语,论文主体共分叁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狄金森和罗塞蒂,以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背景。然后,阐述了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对女性意识产生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19世纪的社会背景,并详细分析比较了两位诗人在不同诗歌主题中表达出的女性意识。迪金森和罗塞蒂的生活际遇十分相似,虽相隔甚远,两位女诗人却无不在用最细腻的诗歌抒发着对于人生价值的定义,而这定义的内在,便是她们创作激情的始发地。探索二人诗歌所反映的女性创作情怀和人生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亦是对国内女性主义诗学研究一种文化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舒晓波[2](2019)在《颠覆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彼特·迪金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处女作《天气贩子》发表以来几乎每部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得到诸多儿童文学图书奖的肯定。其中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小说《伊娃》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代表作。整部作品利用一种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叙事手法,描绘了在近未来世界中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追求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理想乌托邦,而最终末日灾难性的结局走向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这种对现实的反思,以生态批评的理论观点为基础,来剖析作品所要传达出的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内在含义。第一章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颠覆。本章主要从对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分析入手,分别以伊娃的父亲、克罗格及伊娃叁个人物,举例论证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人与自然逐渐走向对立。然而,当以人类为中心的二元关系发展到了极端,自然便对这种失衡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平衡。第二章探讨了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颠覆。本章主要分析了以城市化为标志的社会文明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现代都市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人的异化和生存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便是回归自然。作者以“荒野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伊娃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冒险经历,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存续要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第叁章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及反思。人与自然、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都源于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然而,当代生态批评坚持的生态中心主义坚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生态批评反传统的价值观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并肯定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时代意义,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及方式。总之,彼特·迪金森通过《伊娃》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叙事,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以及对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对生态中心主义在当代的时代价值的肯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姚思琪[3](2019)在《从新批评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我在可能之中幽居》》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莉·狄金森是着名的美国诗人,她在孤独中写诗叁十多年,总共留下大约1800首诗。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广泛,主要集中在生活情趣、自然、死亡,语言凝练简洁,描绘真切,思想深沉。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本文主要从新批评的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我在可能之中幽居》进行分析和细读,首先集中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然后分析了这首诗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8期)
宁静[4](2019)在《希望是羽翼丰满的鸟儿——艾米莉·迪金森》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望是羽翼丰满的鸟儿,栖息在人们的灵魂里;吟唱着没有歌词的曲调,永远也不会歇息。狂风中它的歌声最为甜蜜,暴风雨必然带来痛苦;暴风雨会令小鸟窘困惊慌,它却留下如斯暖意。在荒寒的陆地听到歌声,(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学习指导》期刊2019年03期)
魏文萍[5](2019)在《李清照诗词与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写作风格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照和艾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文坛上名声显赫的女诗人。由于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深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她们的诗词在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笔者通过对她们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她们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点,洞悉各自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1期)
侯佳[6](2018)在《艾米莉迪金森生态诗歌中的死亡情节》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创作的众多诗歌中,描写生态与自然风光的居多,文本试图从主题意境等角度有效的解释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语篇构建机制及狄金森独特的死亡观念,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诗歌阅读模式,为研究艾米丽·狄金森作品及其他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1期)
李琳,格根[7](2018)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爱情观——以《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深远影响。选取艾米丽·迪金森的短诗——《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来深度剖析诗人如何利用概念隐喻构建其心中的爱情观。(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陈为为[8](2018)在《迪金森笔下的中国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迪金森一反当时英国人对中国的否定态度,大力赞扬中国文明,其笔下的中国形象也成了理想和神圣的象征。但迪金森对中国的赞扬并非来自他对现实中国的理解,更多的具有"文化想象体"的色彩。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没有摆脱对中国的"异化",其中国形象也具有"他者"化色彩。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利用中国形象改造自身。(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9期)
赵东霞,王淑[9](2018)在《艾米丽·迪金森爱情诗歌中的矛盾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名望的女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主题多变、意境深远,对后代文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她的爱情诗短小精悍,用词大胆直白、直抒胸臆。然而,虽然经历过爱情,却一生未婚,其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矛盾性。(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汪玉枝[10](2017)在《论迪金森对“死亡”的诗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深入细致的研究显示,"死亡"在迪金森的笔下具有深刻的诗学内涵和美学意义。本文从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诗学渊源及多元诗学维度出发,探讨诗人对"死亡"的诗学阐释,论证诗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死亡诗学。(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7年05期)
迪金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彼特·迪金森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处女作《天气贩子》发表以来几乎每部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得到诸多儿童文学图书奖的肯定。其中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小说《伊娃》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代表作。整部作品利用一种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叙事手法,描绘了在近未来世界中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追求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理想乌托邦,而最终末日灾难性的结局走向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这种对现实的反思,以生态批评的理论观点为基础,来剖析作品所要传达出的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内在含义。第一章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颠覆。本章主要从对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分析入手,分别以伊娃的父亲、克罗格及伊娃叁个人物,举例论证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人与自然逐渐走向对立。然而,当以人类为中心的二元关系发展到了极端,自然便对这种失衡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平衡。第二章探讨了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颠覆。本章主要分析了以城市化为标志的社会文明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现代都市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人的异化和生存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便是回归自然。作者以“荒野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伊娃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冒险经历,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存续要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第叁章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及反思。人与自然、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都源于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然而,当代生态批评坚持的生态中心主义坚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生态批评反传统的价值观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并肯定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时代意义,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及方式。总之,彼特·迪金森通过《伊娃》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叙事,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社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以及对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对生态中心主义在当代的时代价值的肯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迪金森论文参考文献
[1].上官书仪.女性创作激情下的迪金森与罗塞蒂[D].西北大学.2019
[2].舒晓波.颠覆与反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3].姚思琪.从新批评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我在可能之中幽居》[J].牡丹.2019
[4].宁静.希望是羽翼丰满的鸟儿——艾米莉·迪金森[J].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
[5].魏文萍.李清照诗词与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写作风格之比较[J].现代交际.2019
[6].侯佳.艾米莉迪金森生态诗歌中的死亡情节[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7].李琳,格根.概念隐喻视角下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的爱情观——以《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为例[J].语文学刊.2018
[8].陈为为.迪金森笔下的中国形象探析[J].文教资料.2018
[9].赵东霞,王淑.艾米丽·迪金森爱情诗歌中的矛盾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
[10].汪玉枝.论迪金森对“死亡”的诗学阐释[J].外国语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