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节点选择论文-涂山山,于金亮,孟远,WAQAS,M,刘雷

中继节点选择论文-涂山山,于金亮,孟远,WAQAS,M,刘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继节点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learning,雾计算,5G网络,社会意识

中继节点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涂山山,于金亮,孟远,WAQAS,M,刘雷[1](2019)在《面向5G雾计算中基于Q-learning的安全中继节点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社会意识的安全雾计算结构模型,然后在该模型下设计了基于Q-learning算法的最优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实现了在动态环境下对最优双中继节点的选择,最后对密钥生成速率、双中继节点选择速度和动态环境中双中继节点的选择准确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在动态环境中选择最优双中继节点,算法迅速收敛达到稳定,最优中继节点选择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肖刚,邹永显,王雷,邹浩彦[2](2019)在《面向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问题,提出在克隆蚁群算法(CSACA)基础上,融合文化算法的双层进化机制,避免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然后利用蚁群算法全局搜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求解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的一种有效算法。(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3期)

蔺莉,宋叁华[3](2019)在《基于优化模型的协作通信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通信是提高无线传感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技术,而协作通信的关键在于中继节点的选择。为此,提出基于优化模型的协作通信的中继节点选择OM-SRN(Optimization Model-based Selection of Relay Nodes)算法。OM-SRN算法将中继节点的选择过程看成基于增益函数的优化问题,再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OM-SRN算法依据候选节点的邻居节点数、节点剩余能量和链路质量这叁个参数选择中继节点。最后,依据OMNe T++仿真软件分析OM-SRN算法。仿真数据表明,与同类协作算法相比,提出的OM-SRN算法在消息传输成功率和冗余消息率方面的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罗海波,阮志强[4](2018)在《线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联合优化中继节点选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延与功耗性能往往是一对不可兼得的指标,如何优化和平衡这两个指标是路由和MAC算法中的难点。线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拓扑结构的线型性,功耗-时延的均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基于线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模型,理论分析了能耗最优传输距离,然后基于节点剩余能量,构建联合优化目标函数。进一步地,将数据包类型在时间敏感性方面分为紧急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并相应调整发射功率,以便在当前通信范围内找到最优下一跳中继节点。最终提出了一个功率可调的时延-能耗自适应优化中继节点选择算法(LEARS)。通过仿真实验将该算法与经典及类似算法比较,LEARS能够在保证紧急数据包传输实时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网络的整体功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薛建彬,朱恒,马志程[5](2018)在《窃听协作网络下联合中继和目的节点选择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窃听网络系统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分配的最佳中继及目的节点选择方案.该方案以最大安全传输速率为目标,综合考虑用户主信道和窃听信道质量.首先给出了在总发射功率受限下的任意链路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最优节点选择方案,随后推导了在高信噪比下系统安全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MAX-MIN选择方案相比,提出的方案显着降低了安全中断概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田贤忠,郭敏,何佳存,刘高,祝驿楠[6](2017)在《能量捕获协作中继网络多中继节点选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能量捕获协作中继网络,与传统协作中继网络不同,中继节点一般没有固定的能量供应但可以进行能量捕获。对于这种网络,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决定中继点是该进行能量捕获还是数据转发,以及如何选择中继节点以协助信息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传输。基于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多中继节点选择方案,该方案根据中继节点当前时隙的能量来选择其操作。在每个时隙中,满足电池阈值要求的中继节点会被选择进行协助传输。利用马尔可夫链对中继节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来进行建模化,得出该无线网络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中断概率以及吞吐率表达式,并对使吞吐率最大,即网络中断概率最小时的电池阈值的取值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方案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郭海燕,杨震,张玲华,朱佳,邹玉龙[7](2017)在《联合中继干扰节点选择辅助的无线网络的功率受限安全速率最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采用多个中间节点进行协作通信的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中继干扰节点选择(joint relay and jammer selection,JRJS)策略,来提高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论文提出选择一个最佳中间节点作为中继节点,采用译码前传(decode-and-forward,DF)方式来帮助源信号到目的端的传输,其余节点作为友好干扰节点,广播人工噪声来干扰窃听端。论文着重研究源节点,中继节点和干扰节点间的功率分配,以最大化所提出的JRJS策略的安全速率。首先,所有成功解码源信号的中间节点都作为备选中继,对每一个备选中继,我们可以推导出其相应JRJS策略功率分配优化问题的次优闭式解,并得出其安全速率。然后,比较所有备选中继对应的JRJS策略求取的安全速率,选取最高安全速率对应的备选中继作为最终选择的中继节点。论文考虑两种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分别为完全CSI(full CSI,FCSI)和部分CSI(partial CSI,PCSI)。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的JRJS策略,安全速率高于传统的纯中继选择策略,纯干扰策略,基于广义奇异值分解(generalized 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GSVD)的波束成形策略。同时,与等功率分配策略相比较,论文提出的基于FCSI和PCSI的功率分配策略能获得更高的安全速率。(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4)

何杰[8](2017)在《考虑中继节点特性的中继选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中继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带来空间分集,提升频谱效率、链路可靠性,以及网络配置的灵活性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其中的各关键技术中,中继选择方法直接关系到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的好坏,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一般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往往关注链路的信噪比而忽略了其它因素,如中继节点具备缓存特性、供电方式为电池供电等因素。作者希望在中继选择算法设计中增加对中继节点特性的考虑,进一步完善中继选择方法的性能。通过研究,分别提出了降低中继业务时延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中继选择算法,具体贡献如下:(1)针对数据业务可能在中继节点处排队等待发送,不能有效满足业务对时延要求的问题,在双跳DF协作通信系统中建立了考虑中继时延的中继选择模型,提出了一种兼顾中继时延和信道状态的中继选择方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首先推导了中继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获得了基于所提中继选择方法的系统平均容量和中断概率。仿真结果与解析结果高度一致,并同时表明:所提中继选择方法在保证传输速率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业务在中继节点处的平均时延,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2)针对协作通信网络中信道条件好的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可能被频繁选择用于数据转发导致电量快速消耗,严重时甚至降低网络生命周期的问题,面向电池供电的中继节点如移动终端等,提出了一种兼顾电池能耗、电池余量和信道状态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法,根据节点的电池能耗与电池余量的比值情况对链路的信噪比加权,选择加权后的中继链路信噪比最大的中继链路的源节点或中继节点发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获得了系统的平均信道容量和中断概率表达式。最后,对所提方法在电池能耗、平均转发信道容量和中断概率上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中继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保障转发信道容量和中断性能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中继节点的电池能耗,从而延长协作通信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邱守义,张玉荣,张倩倩,陈晓萌[9](2016)在《基于人工干扰的多中继协同安全系统中最佳中继节点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继不可信的多中继协同传输通信系统,该文通过加入人工干扰噪声的方式来干扰中继节点的窃听,并采用中断概率的性能指标选择出一个最佳的中继节点来参与协同传输,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断概率选取最佳中继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传输。(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6年06期)

袁晓磊[10](2016)在《多源协作通信中继节点选择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通信是在多用户网络中,拥有单天线的各临近用户按照一定的规则共享彼此的天线构成一种虚拟的多天线收发环境,即虚拟MIMO,进行信息收发的技术。协作通信技术在不增加天线数目的情况下,可获得与实际多天线和多跳传输网络相同的性能增益。协作通信系统的中断性能主要受节点协作关系的影响,因此中继节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围绕协作通信中的中继节点选择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协作通信的研究背景、发展状况、运用领域和潜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最常见的几种网络模型和分集合并技术;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中继转发协议,并对单中继场景下各转发协议的中断性能和误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然后,本文总结了单源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不同优化目的的中继选择算法,概括出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多源中继选择算法。最后,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针对能量受限的放大转发多源协作通信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信道信息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relay selec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该算法在确保系统能获得满意的给定中断概率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发射总功率的最小化。根据统计信道信息,目的节点首先计算每个源节点在直传及各中继协作时的最小发射功率,并由此组建功率矩阵,然后由功率矩阵计算出每个源节点的功率分配需求因子,最后由功率分配需求因子确定每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的协作关系。在确定的协作关系中,一个中继节点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为两个源节点提供转发服务,充分发挥了高性能中继节点的优势。与直接传输和DPAa RS策略相比,本文算法能有效降低系统的传输总功率,延长网络寿命。(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中继节点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问题,提出在克隆蚁群算法(CSACA)基础上,融合文化算法的双层进化机制,避免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然后利用蚁群算法全局搜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求解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的一种有效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继节点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涂山山,于金亮,孟远,WAQAS,M,刘雷.面向5G雾计算中基于Q-learning的安全中继节点选择方法[J].电信科学.2019

[2].肖刚,邹永显,王雷,邹浩彦.面向无人机集群的数据链中继节点选择方法[J].舰船电子对抗.2019

[3].蔺莉,宋叁华.基于优化模型的协作通信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9

[4].罗海波,阮志强.线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联合优化中继节点选择策略[J].传感技术学报.2018

[5].薛建彬,朱恒,马志程.窃听协作网络下联合中继和目的节点选择方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田贤忠,郭敏,何佳存,刘高,祝驿楠.能量捕获协作中继网络多中继节点选择策略[J].通信学报.2017

[7].郭海燕,杨震,张玲华,朱佳,邹玉龙.联合中继干扰节点选择辅助的无线网络的功率受限安全速率最大化[C].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2017

[8].何杰.考虑中继节点特性的中继选择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9].邱守义,张玉荣,张倩倩,陈晓萌.基于人工干扰的多中继协同安全系统中最佳中继节点选择[J].电子质量.2016

[10].袁晓磊.多源协作通信中继节点选择算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6

标签:;  ;  ;  ;  

中继节点选择论文-涂山山,于金亮,孟远,WAQAS,M,刘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