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广州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索,摩擦滑移,预紧力损失,抗滑性能
新广州站论文文献综述
陈耀,冯健,盛平,甄伟[1](2013)在《新广州站内凹式索拱结构索夹节点抗滑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广州站主站房主要采用内凹式索拱结构,由于与撑杆连接处拉索两侧的不平衡索力较大,索夹节点的抗滑性能影响了索拱结构的承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索夹节点进行非线性抗滑性能分析,并与索夹节点足尺模型的抗滑性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材料非线性、索与索夹间的接触特性、螺栓预紧力等对索夹节点抗滑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虚拟温度法分析了施拧顺序、索横截面收缩对螺栓预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新广州站内凹式索拱结构索夹节点具有较好的抗滑性能,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安全可靠;索夹节点抗滑性能分析中应考虑材料非线性对索夹的影响;索夹抗滑力随着摩擦系数、螺栓预紧力的增长非线性提高;索的滑移会对索夹孔道和拉索本身产生损伤,使索夹的抗滑力降低;采用从螺栓群中心间隔向外的施拧顺序可有效减弱螺栓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小螺栓预紧力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苏伟清[2](2012)在《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跳仓法施工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楼板工程跳仓法施工的实例,介绍了高架候车层施工中分仓原则、跳仓顺序、施工缝处理,以及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选择、混凝土浇筑工艺等。候车层混凝土使用两年来,没有发现施工或荷载产生的有害裂缝。(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2年05期)
罗焰华[3](2012)在《新广州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新广州火车站空气调节及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参数、冷源以及空气调节、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的要点,并对新广州站采用的节能设计特点及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2年13期)
蔡建国,汪凯,冯健,王靖,张晋[4](2012)在《新广州站中央采光带杂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新广州火车站中央采光带杂交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讨论了其下部索杆体系的预应力设计水平,分析了结构体系中柔性构件对其静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文章最后讨论了上弦钢杆件截面、钢拉杆和下弦拉索截面及其预应力对结构竖向刚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杂交体系中下部索杆体系和上部面内钢拉杆可以较大地提高结构的刚度;该杂交结构体系满足整体稳定性的要求,但其端部区域是结构稳定的薄弱环节之一;结构的竖向刚度随着钢杆件截面的增大而增加;上弦钢拉杆的截面及预应力的增加对结构竖向刚度有一定的提高;下弦拉索截面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大,但是其预应力值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蔡建国,冯健,张晋,盛平[5](2011)在《新广州站中央采光带结构静力特性及整体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广州站中央采光带杂交结构体系进行静力特性及整体稳定承载能力的研究,分析了上弦钢杆件截面积、预应力拉杆和下弦拉索截面积及其预应力水平等参数对其整体稳定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利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分析了各种初始缺陷模式以及缺陷大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体系中下部索杆体系和上部面内拉杆可以较大地提高结构的刚度;材料非线性对该结构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可忽略;该杂交结构体系端部区域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塑性区集中在结构两个端部;结构的承载能力随着钢杆件截面的增大而增大;上弦拉杆与下弦拉索的截面积和初始预应力的增加使结构的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是预应力值增大过多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1阶特征值屈曲模态是对结构最不利的缺陷模态,但大小为L/300的初始缺陷并不是最不利的。(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张高明,钱基宏,郭向荣,陈强,盛平[6](2010)在《新广州站站房结构在列车高速通过时的振动舒适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新广州站站房结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然后给出了一种目前通用的舒适度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广州站在列车通过时的振动舒适度进行验算。本文给出了列车振动激励力时程的计算方法,以此来计算列车高速通过时的振动响应,并从楼面响应最大值、典型变形形式、楼面响应沿横轨向和顺轨向分布、典型响应时程等几个方面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计算结论和舒适度评价结果。(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0年06期)
郭旭晖[7](2010)在《新广州站无组织通风对空调系统负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ntamW软件计算了新广州火车站空调季无组织通风的路径及通风量,用DeST软件分析了无组织通风对房间冷负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0年07期)
蔡建国,王蜂岚,冯健,张晋,黄利锋[8](2010)在《新广州站索拱结构屋盖体系连续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广州站索拱结构屋盖体系为对象,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基于概念判断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单榀索拱结构的重要构件。对整体结构的重要构件及其几何位置分布、整体结构中空间作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采用变换荷载路径法(AP法)对该屋盖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对比了AP法中线性动力计算和静力计算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静力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而对于含有预应力拉索的结构体系,应考虑构件意外失效前整体结构的初始状态。新广州站屋盖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该工程采用的新型空间索拱结构及巨型桁架是提高该结构体系抗连续倒塌能力的有效措施。索拱中采用的双索设置增加了正常使用情况下换索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黄利锋,冯健,赵建,张晋,蔡建国[9](2010)在《新广州站内凹式索拱结构模型静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广州站站房屋盖采用一种新型预应力索拱-内凹式索拱结构,为了解该种结构的张拉成形过程、典型荷载工况下结构性能和结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位置,分张拉成形、4种荷载工况的加载及2种典型荷载工况的极限加载3个阶段,对2榀内凹式索拱的1/3缩尺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有限元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张拉成形后索力和位形基本达到目标,确立的张拉原则可行,给出了快速确定初始张拉力的计算公式;设计工况下结构处于线弹性阶段,满跨分布荷载时主拱全截面受压,以受轴压力为主,而半跨分布荷载时以受弯为主,弯曲应力在主拱应力中的比重较大;半跨分布荷载对结构整体稳定最不利,其极限承载力较满跨分布荷载降低较大,前者在主拱弯矩最大的位置破坏,而后者在轴压力最大的拱脚附近破坏;索夹的连接形式及支座的抗推刚度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蔡建国,涂展麒,冯健[10](2010)在《新广州站叁向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运用APDL语言对新广州站工程叁向张弦梁结构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利用一阶优化方法,对初始结构进行全构件截面和形状参数的综合优化.并在矢高和垂度确定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分级优化和综合优化分析了构件截面的合理取值.分析结果表明:矢高和垂度是叁向张弦梁结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设计参数,新广州站叁向张弦梁结构的最佳矢高为9.189 m,其垂跨比应不小于0.034,下弦垂度和上弦矢高的经济比值为0.22~0.23.上弦拱构件在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大,可以通过减小拱截面的壁厚来降低结构的用钢量.并通过综合优化得到新广州站叁向张弦梁的最佳梁弦刚度比为1.23×10-4.(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新广州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楼板工程跳仓法施工的实例,介绍了高架候车层施工中分仓原则、跳仓顺序、施工缝处理,以及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选择、混凝土浇筑工艺等。候车层混凝土使用两年来,没有发现施工或荷载产生的有害裂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广州站论文参考文献
[1].陈耀,冯健,盛平,甄伟.新广州站内凹式索拱结构索夹节点抗滑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
[2].苏伟清.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跳仓法施工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2012
[3].罗焰华.新广州站通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2
[4].蔡建国,汪凯,冯健,王靖,张晋.新广州站中央采光带杂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蔡建国,冯健,张晋,盛平.新广州站中央采光带结构静力特性及整体稳定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
[6].张高明,钱基宏,郭向荣,陈强,盛平.新广州站站房结构在列车高速通过时的振动舒适度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
[7].郭旭晖.新广州站无组织通风对空调系统负荷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0
[8].蔡建国,王蜂岚,冯健,张晋,黄利锋.新广州站索拱结构屋盖体系连续倒塌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0
[9].黄利锋,冯健,赵建,张晋,蔡建国.新广州站内凹式索拱结构模型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
[10].蔡建国,涂展麒,冯健.新广州站叁向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