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契约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完全契约,序贯生产,煤电产权一体化
契约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朱大庆[1](2018)在《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对煤、电产业的管制,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煤电产权一体化的政策。然而,近些年除了行政主导下的煤电合并以外,市场主导下的煤电产权一体化并不活跃,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总体偏低。基于传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分析,在我国交易费用较高的背景下,资产专用性普遍较高的煤、电企业之间应当会自主发生较多的产权一体化,但分析结论却并不符合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现状。因此,基于新的理论成果来研究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是当前我国煤、电产业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产权一体化决策的实质是企业边界选择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序贯生产概念,在解决企业边界决策问题上取得了显着进展。研究发现:序贯生产加剧了价值链各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这集中反映在价值链上不同产品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上,与此同时,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只有厂商与中间品供应商产权一体化,才能降低中间品交易环节的讨价还价强度,因此,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边界选择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我国动力煤交易的基本特征与契约不完全和序贯生产假设是高度契合的。在我国近年电力规制放松的背景下,电厂与终端电力用户间的燃煤发电产品自主交易规模逐渐扩大,燃煤发电产品逐渐回归其商品属性。我国动力煤长期契约偏少且兑现率不高,反映出我国动力煤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动力煤等中间品在时序上先于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生产,表明煤电价值链具有序贯生产属性。因此,选择容纳了序贯生产概念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问题的主要理论。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产品、市场和资产特征的计量模型,验证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阐释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研究显示,序贯生产所引致的煤、电两个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契约不完全所引致的中间品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中间品交易内部化对中间品以及终端产品产出水平的负面影响,抑制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终端厂商从动力煤中间品准租金中获取的份额,由中间品与终端产品两个交易环节之间的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终端厂商持有的中间品供应商的产权份额决定。终端厂商煤电产权一体化决策将面临一种权衡:是将中间品交易内部化以获得中间品准租金的更大份额,还是将中间品交易市场化以提高中间品与终端产品的产出水平。(2)从产品、市场、资产等多个维度解构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容纳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市场范围、市场化程度、资产专用性、企业规模等变量的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研究显示,在产品维度,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动力煤中间品和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即,动力煤中间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相应的,燃煤发电终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在市场维度,市场范围和市场化程度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在资产维度,资产专用性和企业规模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正相关。研究显示,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3)分析了煤电产权一体化对市场竞争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充裕产能条件下,煤电产权一体化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将序贯生产概念引入煤电产权一体化研究领域,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将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由资产与交易维度拓展到产品维度,具体来说,提出并证实了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的观点。在我国煤电纵向关系研究领域将纵向一体化能够降低缔约前的讨价还价程度及其引致的交易费用的原理推向了可操作层面。(2)提出并证实了燃煤发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限制性影响的观点,从产品维度解释了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偏少的现象。(3)采用连续的实数区间[0,1]来标识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改进了传统的煤电产权完全分立与煤电产权完全一体化两类非此即彼的简单分类方法,缩小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偏离程度。论文研究的是非科斯世界中的纵向关系问题,在研究背景设置上与我国煤、电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经济理论与市场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结合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序贯生产概念,剖析了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对其他领域的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揭示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相关企业决策和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7-30)
刘畅[2](2018)在《不完全契约视角下PPP项目的风险规避——以H市环卫一体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PPP项目在不同阶段会存在潜在风险。一般而言,PPP项目在实践中的风险因素很复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政治风险,即因政策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产生的风险,政府是其主要承担者。二是融资风险,即因招标失败、支付汇率损失而产生的风险,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叁是运营风险,即因项目建设不当或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风险,也主要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如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招标》期刊2018年25期)
杨霞,肖旭[3](2018)在《纵向一体化与契约交易的比较——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比较分析纵向一体化与契约交易,通过理论研究的分析,试图回答交易成本对纵向一体化以及契约交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企业如何根据交易成本进行纵向一体化和契约交易的决策?研究发现:在产量既定,资产专用性足够高时,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优于契约交易;在资产专用性既定,产量足够大时,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优于契约交易;产量和资产专用性都足够高时,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的模式优于契约交易。而在与上述叁种假设相反的情形下,选择契约交易则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关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或者契约交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曾莉,罗双双[4](2018)在《不完全契约视角下PPP项目的风险规避——以H市环卫一体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PPP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模式。由于PPP项目合作关系的长期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PPP合同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进而导致PPP项目存在潜在风险。立足不完全契约的理论视角,通过借助H市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的实践,探讨PPP项目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研究发现: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PPP实践,由于PPP合同存在缺口或漏洞、工作任务变化、环境的复杂性、模凌两可条款等问题,H市环卫一体化项目存在不可抗力风险、诚信风险、财政风险和运营风险。为此,PPP运作部门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完善法律体系、积极引入第叁方干预和赔偿方式、加强项目的有效监管等,以切实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和供给效率,提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促进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乃至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林森[5](2016)在《城乡一体化:从身份到契约的集体土地演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应当允许集体土地在不同主体间自由流动。但是,农用地受农业生产用途限制,一般不纳入城乡一体化范围。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存在区别,但二者都是建造建筑物、房屋、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土地;成渝两地的试验表明,集体农民拥有其他稳定住所后,有权自愿通过将宅基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方式,间接入市流转。集体建设用地,身份性不强,具有商业属性,由非所有权人占有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与国有土地一样自由入市和流转,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吕朝凤,朱丹丹[6](2016)在《中国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基于金融发展和不完全契约视角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出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引入金融发展与不完全契约的经济模型,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促使地区企业更多地选择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决策的正向影响。利用中国30个省份2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上述结论显着成立;在控制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禀赋和市场规模等变量,并解决金融发展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决策行为的研究,还为洞悉中国工业生产模式变迁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6年03期)
蔡亦男,刘东[7](2014)在《从超市场契约看国有电信企业的准一体化运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移动选择超市场契约与社会渠道建立准一体化合作模式,使其移动通信业务获得了良好回报。为保证超市场契约能高效履约,以下要件缺一不可:各质量维度精密考核与强激励相结合,以确保超市场契约的有效实施;建立严格的私人惩罚制度,有效预防社会渠道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大社会渠道商的违约成本,促进社会渠道商自我履约;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通过多重复合交易,强化对社会渠道商的关系治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中国移动超市场契约的模仿经验进一步表明:为提高交易效率,选择合适的契约形式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保证契约自我实施的各项要件缺一不可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杨爱平,黄泰文[8](2014)在《区域府际契约执行中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分析——以珠叁角一体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域契约行政中,府际契约的实际执行比府际契约的签订更为重要。地方政府作为府际契约的重要执行主体,其不同的决策偏好将直接影响到府际契约的执行绩效。根据府际合作的收益大小和实现收益的难易程度,府际契约执行中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可细分为积极响应型、随波逐流型、好强恶弱型和被动迎合型四种类型。对珠叁角地方政府在府际合作与府际契约执行中的各种决策偏好的案例分析表明:近年来珠叁角一体化中契约行政的实际效果远未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为此应设立府际契约执行的绩效评估机制和追踪落实机制。(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赵蕊,付本卓[9](2014)在《基于城乡一体化防范契约物流操作流程中的法律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从物流操作流程规范、物流标准合同推行、物流运作管理等方面,对防范契约物流操作流程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林春生[10](2013)在《家门口看病好方便》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2日下午,铜陵市铜官山区天井湖社区天桥卫生服务站内,中医师吴新生满头是汗,提着自己刚换下来的汗湿了的衬衣走出理疗室,为刚到诊室的两名老病号量血压。 “天冷了,老年人腰酸腿疼的多了,一天门诊七八十人次,做理疗的有10多人。”卫生服务站站长(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3-11-28)
契约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PP项目在不同阶段会存在潜在风险。一般而言,PPP项目在实践中的风险因素很复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政治风险,即因政策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产生的风险,政府是其主要承担者。二是融资风险,即因招标失败、支付汇率损失而产生的风险,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叁是运营风险,即因项目建设不当或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风险,也主要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如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约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朱大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刘畅.不完全契约视角下PPP项目的风险规避——以H市环卫一体化为例[J].中国招标.2018
[3].杨霞,肖旭.纵向一体化与契约交易的比较——基于交易成本理论[J].商业经济研究.2018
[4].曾莉,罗双双.不完全契约视角下PPP项目的风险规避——以H市环卫一体化为例[J].长白学刊.2018
[5].林森.城乡一体化:从身份到契约的集体土地演化路径[J].社会科学.2016
[6].吕朝凤,朱丹丹.中国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基于金融发展和不完全契约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
[7].蔡亦男,刘东.从超市场契约看国有电信企业的准一体化运营机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
[8].杨爱平,黄泰文.区域府际契约执行中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分析——以珠叁角一体化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
[9].赵蕊,付本卓.基于城乡一体化防范契约物流操作流程中的法律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4
[10].林春生.家门口看病好方便[N].安徽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