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振包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振包装,印刷电路板,两自由度振动模型,有效质量
防振包装论文文献综述
陈元龙[1](2008)在《随机激励环境下电子产品防振包装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包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振动隔离问题,本文以印刷电路板(如“烽火牌”收音机的印刷电路板)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随机激励环境下印刷电路板的防振包装设计原理。首先,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导出线性系统对随机激励响应方差的计算公式,以随机响应的方差作为评价隔振系统的指标,提出基于易损元件振动响应考虑的两种设计方法。其次,将含有印刷电路板的电子产品的防振包装模型简化为两自由度弹簧一质量系统,对比于单自由度的简化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自由度模型有利于设计出合理的防振包装。同时提出采用有效质量代替电路板的实际质量建模,能使模型更为准确、可靠。第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印刷电路板进行了振动分析,并与利用有效质量建立的简化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响应的功率谱在第一阶频率处吻合得很好。结果表明,采用一阶有效质量代替电路板的实际质量是合理的。还利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制程序,对所建立的两自由度模型进行了随机振动分析,获得电路板随机激励响应的功率谱曲线、传递函数曲线以及根均方值。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补充了我国在电子产品防振包装领域方面的不足,对电子产品防振包装设计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陈元龙,郭彦峰[2](2008)在《印刷电路板振动特性及防振包装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随机激励条件下的印刷电路板的防振包装模型简化为两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以内部易损元件的响应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分析了印刷电路板的振动特性和防振包装原理。结果表明,采用两自由度模型能得到更为合理的结果,且简化模型中应采用等效质量代替印刷电路板的实际质量。(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智秀娟,周林森[3](2005)在《浅谈振动理论在缓冲防振包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缓冲防振包装是通过缓冲材料吸收运输过程中的冲击振动,提高包装对产品的保护能力。应用振动理论建立了缓冲防振包装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为提高包装设计的缓冲防振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电力机械》期刊2005年04期)
郭彦峰,许文才[4](1999)在《缓冲防振包装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商品的运输包装,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精密电子设备等军品的运输包装,促使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缓冲包装理论与技术的研究。1945年,R.E.Midlin首次发表《DynamicsofPackageCushioning》着名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石。19(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1999年11期)
毛映红,耿遵敏,宋孔杰[5](1997)在《悬臂梁防振包装系统功率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子结构导纳法和当量导纳技术相结合,采用连续隔振器模型,对通过连续隔振器流入悬臂梁式结构的包装体的功率流进行研究,从功率流的角度提出避免共振破坏,提高防振包装效果的条件和参数选择方法。(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1997年Z1期)
戴宏民[6](1991)在《防振包装设计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隔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防振包装设计的类型,一般设计步骤,设计参数的选择,以及单层、双层、多自由度隔振垫的设计等若干问题。文中附有多个设计实例,有助于对探讨问题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3期)
王瑞栋[7](1991)在《防振包装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际流行的工业包装的“五步设计(Five step of packaging development)法”为索引,综述了包装设计中的缓冲与防振理论。其中包括对包装产品流通过程力学环境的评价;对产品易损度的评价;确定包装垫材动力学特性;包装结构设计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1991年04期)
王瑞栋[8](1991)在《防振包装设计与防振数据库》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振包装设计的核心在于调节防振衬垫的传送率来控制关键易损零件的共振响应。前提是建设振动环境数据率和防振材料数据率。本文从基本的振动模型出发.结合国外新近开发的仪表包装技术,对防振包装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作出系统讨论。(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1991年01期)
防振包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随机激励条件下的印刷电路板的防振包装模型简化为两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以内部易损元件的响应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分析了印刷电路板的振动特性和防振包装原理。结果表明,采用两自由度模型能得到更为合理的结果,且简化模型中应采用等效质量代替印刷电路板的实际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振包装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元龙.随机激励环境下电子产品防振包装原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
[2].陈元龙,郭彦峰.印刷电路板振动特性及防振包装原理[J].包装工程.2008
[3].智秀娟,周林森.浅谈振动理论在缓冲防振包装中的应用[J].水利电力机械.2005
[4].郭彦峰,许文才.缓冲防振包装技术的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1999
[5].毛映红,耿遵敏,宋孔杰.悬臂梁防振包装系统功率流研究[J].包装工程.1997
[6].戴宏民.防振包装设计原理[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7].王瑞栋.防振包装的基本理论与实践[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1
[8].王瑞栋.防振包装设计与防振数据库[J].包装工程.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