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灌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膀胱灌注治疗,动物模型,膀胱肿瘤
原位灌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徐鑫,国林义,徐涛,喻青松,甘志华[1](2019)在《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膀胱灌注治疗在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评估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CPRD在模型中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鼠源膀胱癌细胞MB49-luc,通过癌细胞移植的方法接种到C57BL/6小鼠的膀胱上皮上,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检测癌细胞的生长状况;将CPRD应用于已经建立的小鼠膀胱癌模型上,分为键合环状RGD多肽的CPRD组、阿霉素(DOX)组和对照组叁组进行研究。观察CPRD在小鼠活体身上的抗癌效果。结果:移植MB49-luc的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成瘤率为80%;在小鼠模型膀胱灌注治疗研究中,CRPD组肿瘤抑制效果高于DOX组和对照组(P<0.05),CPRD组膀胱组织内DOX含量也高于DOX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基本模拟了表浅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对动物模型中的肿瘤细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贺帅,刘欣媛,齐琦,马曌子,姜佳慧[2](2018)在《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提高造模成功率。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共3组,从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死亡率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用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制备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较心肌缺血组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大鼠死亡率。结论:该建模方法较为简单易行,可靠性和成功率均有保障。(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崔明宇,杨柳,陈婷婷,王洪梅[3](2018)在《原位灌注模型考察蓬子菜活性成分的肠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影响蓬子菜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因素.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及HPLC测定方法,以活性成分DXG的肠吸收转化率(A%)、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为评价指标,考察吸收部位与pH值对DXG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ka从大到小为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肠;(A%)从大到小为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肠.循环液pH=6.0时DXG的ka和A%明显大于pH=4.0和pH=8.0.DXG在十二指肠吸收较好,pH值对肠吸收影响较小,DXG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并非单纯被动扩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国林义[4](2017)在《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在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中的灌注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肿瘤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治疗膀胱癌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和膀胱灌注抗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灌注治疗存在着诸多优势,药物可直达病灶,减少系统毒性,局部浓度较高利于起效。建立动物膀胱癌模型,重现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合成聚合物可以修饰抗癌药物阿霉素的性质,以提高其抗癌效果。1、建立小鼠膀胱癌模型。使用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鼠源膀胱癌细胞MB49-luc,通过癌细胞移植的方法接种到C57BL/6小鼠的膀胱上皮上,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检测癌细胞的移植成功与否,并且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弱判断膀胱肿瘤的生长状况。癌细胞成功移植到膀胱上皮后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处死小鼠,取出膀胱,通过H&E染色做出病理组织学切片,以确定癌细胞的生长状况。2、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在聚合物上连接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上整合素αvβ3的多肽RGD,同时通过pH响应性的腙键连接广谱抗癌药阿霉素(DOX),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表征,并且在细胞水平上检测聚合物的细胞毒性,以及癌细胞在体外对聚合物的摄取作用。3、将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用于已经建立的小鼠膀胱癌模型上,观察聚合物在小鼠活体身上的抗癌效果,同时测定给药过程中小鼠的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4-19)
赵常青,胡海兵,马超龙[5](2014)在《原位逆行灌注兔肾IRI模型的建立及术后肾功能与组织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原位逆行灌注法对兔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二组,顺行灌注组与逆行灌注组,每组10只,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后,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天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第7天取标本做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最后统一测定每组兔子第1天的IL-1浓度值。结果顺行灌注组SCr、BUN值升高的快,与逆行灌注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肾脏组织病理与电镜肾小管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与SCr、BUN呈正相关。顺行灌注组1 d时IL-1浓度高,和逆行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顺行灌注组相比逆行灌注组对兔子肾IRI更具有保护作用。逆行灌注法可能为肾移植带来更为安全、便捷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吴励[6](2014)在《弥散及灌注MRI对胰腺癌原位模型微循环及疗效评估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预后差等特点,病死率接近100%,总体5年生存率小于5%。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是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胰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抗胰腺癌方案的发展进步及抗胰腺癌药物的疗效评估,迫切需要建立与人类胰腺癌特征相似的动物模型。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MIAPaCa-2,成功建立了裸鼠胰腺癌原位模型,并采用3.0 Tesla MRI监测裸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伤害及死亡,探讨3.0 T MRI在评估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在模型成功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选用Gd-DTPA和Gd-EOB-DTPA两种对比剂行DCE-MRI检查,并选择Tofts动态二室模型,计算各量化参数值即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p),细胞外血管外的容积分数(Ve),60秒内对比剂的浓度曲线下的初始区域(AUC),并进一步评估动力学参数和免疫组织化学得出的血管生成标志物,如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之间潜在的关联,探讨DCE-MRI对胰腺癌微循环特性量化评估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参照临床治疗中吉西他滨给药方案,比较常规DWI(选用3个b值,b=50,.400,800mm2/s,测量ADC作为研究数值)以及IVIM(选用8个b值,b=0,25,50,80,100,300,500,800mm2/s,测量Dslow,Dfart'ft值作为研究数值)在胰腺癌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本研究将为弥散及灌注MRI在临床上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3.0 T MRI在裸鼠胰腺癌原位模型的诊断应用目的:应用两种不同的人胰腺癌细胞系成功建立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并探讨3.0 T MRI在无创性评估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肿瘤细胞SW1990和MIAPaCa-2的悬液注射到BALB/C裸小鼠的胰腺后,肿瘤的生长情况由3.0 T MRI (T1WI, T2WI及DCE-MRI)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估。结果:SW1990的增殖速度明显比MIAPaca-2 (P=0.000)快,但MIAPaca-2接种的小鼠生存期比SW1990小鼠的要短(分别为41天和44天,P=0.027)。MRI能可靠地监测肿瘤的生长,显示SW1990组肿瘤体积比MiaPaCa-2组的要大。用电子卡尺和MRI扫描两种方法评估肿瘤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680);肿瘤类似球形,T2WI高信号,DCE-MRI显示肿瘤呈缓慢渐进的强化方式。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高表达Ki67。结论:裸鼠胰腺癌原位模型能模仿人类胰腺癌的生物学性状;3.0 T MRI能无创性评估肿瘤的生长情况,能减少实验中所需小鼠的数目。第二部分DCE-MRI对小鼠原位胰腺癌模型微血管特性的评估目的:应用两种对比剂对小鼠原位胰腺癌模型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肿瘤异质性以及动力学参数与血管生成标记,如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潜在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注射到BALB/C裸小鼠的胰腺建立原位胰腺癌模型,用Gd-DTPA和Gd-EOB-DTPA两种对比剂行DCE-MRI检查。使用专用的处理软件计算定量和半定量的血管参数(Ktrans、KeP、Ve和AUC),将肿瘤周边、中心和整个肿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肿瘤周边和中心之间MVD和VEGF的表达也进行比较。结果:使用Gd-DTPA做对比增强后,肿瘤周边、中心和整个肿瘤的之间Ktrans、 Kep、Ve和AUC值没有差异。使用Gd-EOB-DTPA后,Ktrans、Kep和AUC值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4,0.022,0.007):肿瘤中心的Ktrans和Kep值明显低于整个肿瘤(P=0.014和0.027);肿瘤中心的AUC值明显低于整个肿瘤和边缘(P=0.039和0.00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边缘MVD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心区域(P=0.020和0.020)。AUC和MVD(r=0.932, P=0.000)、VEGF(r=0.783, P=0.001)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小鼠原位胰腺癌模型为研究人胰腺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选择白蛋白结合对比剂,可以更灵敏地半定量和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第叁部分DWI及IVIM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早期疗效评估目的:探讨DWI及IVIM评估胰腺癌吉西他滨治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12只裸鼠胰腺成功种植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两周后,分为吉西他滨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6/组),分别于给药前1天,给药后1天及给药后10天接受常规叁b值DWI扫描(b=50,400 and 800 s/mm2)及多b值IVIM (b=0,25,50, 80,100,300,500,800 s/mm2)扫描,比较两组ADC值及Dslow, Dfast and fp值的变化。给药后28天,收集所有裸鼠内肿瘤行免疫组化检查(Ki-67, TUNEL和CD31染色)进一步验证疗效。结果:给药前后治疗组ADC值及Dslow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ADC值及Dslow值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0天ADC值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fast和fp值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增殖细胞显着减少(P<0.01),凋亡细胞显着增多(P<0.01),MVD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测量尤其是Dslow值测量可作为胰腺癌吉西他滨治疗早期疗效判断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02)
窦磊,刘洪亮,陈孝平,陈义发[7](2014)在《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效果,初步研究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术者接受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操作训练,每个训练周期完成10对小鼠的操作,共进行6个训练周期。分析每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生存率以及受体小鼠生存率与术中无肝期时间的关系。3只小鼠接受冷保存24 h的供肝,以建立移植肝24 h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 h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并对移植肝组织进行Suzuki评分。结果术者经过训练后,第6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7,14,100 d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0%,60%。术中无肝期时间≤20 min组与20 min<术中无肝期时间≤24 min组术后100 d生存率分别为56%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9,P<0.05)。3只接受24 h冷保存供肝的受体小鼠血清ALT、AST中位数分别为12 350 U/L、9 870 U/L,移植肝Suzuki评分为(10.6±0.6)分,提示移植肝出现了重度的组织学损伤。结论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技术简单易学,能够满足研究对小鼠的存活需求。本研究建立的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了损伤改变,能够满足后期研究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磊,李元明,陈家骅,李锋,齐海[8](2012)在《犬肺原位常温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肺保护液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移植肺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简便易操作的大动物左肺灌注模型,利用此模型探讨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加硝普钠(SNP)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肺缺血时用LPD液灌洗),实验组(肺缺血时用LPD液加SNP灌洗),建立左肺原位缺血模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肺循环主肺动脉压力,左、右肺动脉压力以及肺损伤指数,血管壁水肿程度,湿干重比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反映缺血再灌注对犬移植肺功能的损害,为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肺保护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SNP加入至LPD液在肺缺血时局部灌洗没有确切的肺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2年36期)
吴刚[9](2012)在《裸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原位模型的建立及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要研究膀胱癌及其治疗方法,开发治疗药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原位移植模型能在动物上更好的模拟膀胱癌在人体中的生长情况,所以在众多的膀胱癌模型方法当中,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膀胱癌原位移植模模型的研究。膀胱癌原位移植模模型的建立方法也有很多,通常都是采用不同的方法破坏膀胱粘膜再灌注肿瘤细胞或者开腹直接将肿瘤细胞种植到膀胱壁内来构建模型。其中开腹直接将肿瘤细胞种植到膀胱壁内的方法具有成瘤率极高、成瘤时间短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对动物损伤大,易感染等缺点,更简便、损伤更小的构建方法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我们自制的简易工具经尿道进行膀胱粘膜的切割能有效的损伤膀胱粘膜且能对损伤的位置具有选择性,对动物的损伤也更小。对已生长肿瘤的动物,传统的方法是在一定时间内的某几个特定的时间杀死动物进行观察,但随着分子影像学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动物模型进行实时、非侵入性的观察已成为可能。尤其是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以其高灵敏度、无需放射剂等特点更是为动物模型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原位GFP肿瘤的荧光模型。但目前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 RFP)用于构建肿瘤模型还不多见,我们用带有红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标记人膀胱癌EJ细胞,以此细胞来构建原位膀胱癌模型。采用Roper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在体、动态非侵入性的观察肿瘤的生长过程。膀胱癌单纯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最常用的方法手术切除并结合抗癌药物的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 MMC)是临床上常用的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之一,MMC的作用原理是可使膀胱癌细胞的DNA解聚并阻碍DNA的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我们在成功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对裸小鼠以MMC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空白组、对照组与药物治疗组通过统计分析观察MMC灌注的疗效。第一部分慢病毒介导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对人膀胱癌EJ细胞的标记目的:以慢病毒介导红色荧光蛋白标记膀胱癌EJ细胞,并探索标记后的EJ细胞与标记前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有无明显变化以及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否在EJ细胞稳定而持久的表达。为第二部分实验中构建裸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作细胞准备。方法:人膀胱癌EJ细胞常规培养、传代,分成2组,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状态最佳时以不同病毒感染复数(M0I)进行RFP慢病毒(Lentivirus)对EJ细胞感染的预实验,第l组在完全培养基中直接加入病毒液感染,第2组在感染时添加聚凝胺(Polybrene),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的情况,在荧光显微镜下RFP荧光细胞记数,计算不同MOI值下细胞的感染率,获得最佳的MOI值、观察添加Polybrene对转染率有无明显提高并以最佳MOI值转染EJ细胞。获得持续性RFP阳性表达的EJ细胞(RFP/EJ)后继续培养传代到第3代后,每天进行细胞计数,连续计数8天后绘制成细胞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徙能力。冻存细胞2个月后复苏观察荧光情况。将两种细胞分别种植于裸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进行荧光观察。结果:采用RFP慢病毒(Lentivirus)成功的对EJ细胞的进行感染,添加聚凝胺(Polybrene)组在相同MOT值感染时的阳性率未明显高于未添加组的感染率;转染最佳的MOI值为20;感染后的细胞能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出较强的荧光,在体外可稳定表达及传代;冻存细胞2个月后复苏,细胞的转染率无明显变化;细胞生长曲线实验以及划痕试验显示,转染前后EJ细胞生长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转染后EJ细胞迁徙能力良好。将两种细胞分别种植于裸小鼠皮下,均可成瘤,种植RFP/RJ的裸鼠生长的皮下肿瘤在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下可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通过RFP慢病毒(Lentivirus)标记的EJ细胞,能够长时间的、稳定的在体外表达,且细胞特性与标记前无明显变化,可以用其进行下一部分建模实验。第二部分裸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目的:以人膀胱癌EJ细胞为实验细胞、采用经腹膀胱壁下肿瘤细胞种植法和自制负压膀胱粘膜切割器经尿道切割膀胱粘膜损伤法来建立裸小鼠膀胱癌移植瘤模型;以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的人膀胱癌EJ细胞为实验细胞、采用经腹膀胱壁下肿瘤细胞种植法建立裸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原位模型,建模成功后以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1.采用膀胱壁下细胞悬液注射法构建裸小鼠膀胱癌模型,病理切片证实膀胱癌的发生。2.以自制膀胱粘膜切割器法切割膀胱粘膜,病理切片证明能有效损伤膀胱粘膜,并在此法基础上膀胱灌注人膀胱癌EJ细胞构建裸小鼠膀胱癌模型。病理切片证实膀胱癌的发生。3.精心选取雌性裸小鼠60只,6周龄,体重18g±1.5g,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每组20只。空白组予生理盐水膀胱灌注,对照组、药物治疗组采用膀胱壁下细胞悬液注射法构建裸小鼠膀胱癌模型,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裸小鼠。4周后药物治疗组予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每次1小时,一共进行4次。对照组4周后予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于第4周末、第8周末在对照组及用药组中随机抽取2只裸小鼠并处死,行膀胱病理学检查。于第9周第一天处死全部实验裸小鼠,以裸小鼠膀胱相对重量(即膀胱绝对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作为膀胱肿瘤的生长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建模过程中肿瘤的变化。结果:1.以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的人膀胱癌EJ细胞(RFP/EJ)成功构建膀胱癌红色荧光移植模型,膀胱壁下细胞悬液注射法建模成功率均可达到100%,自制膀胱粘膜切割器法成功率为60%。通过病理切片可证明使用自制膀胱粘膜切割器损伤膀胱粘膜并可采用此法构建膀胱癌移植瘤模型。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可观察到裸小鼠膀胱位置发出红色荧光。2.以膀胱相对重量作为膀胱肿瘤的生长参数,通过统计学分析,证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能有效抑制裸小鼠EJ膀胱癌。结论:使用RFP/EJ建立裸小鼠红色荧光移植瘤模型以及使用活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是肿瘤模型研究当中的一种较新的、简便的、损伤小的方法,为肿瘤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丝裂霉素C作为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膀胱癌灌注化疗药物,在裸小鼠膀胱癌的治疗当中是有效的,对丝裂霉素C的临床应用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自制的膀胱粘膜切割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损伤极小的破坏裸小鼠膀胱粘膜的新方法,可以在今后的膀胱癌模型研究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孙富军,李代清,张秋梅,汤云昭,郭刚[10](2011)在《大鼠胰腺原位灌注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胰腺原位灌注实验模型,并对其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将1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只,均用戊巴比妥钠行腹腔注射麻醉,按文献将胰腺与脾、胃和结肠等组织器官分离后建立原位灌注实验模型,观察组分别以低糖灌注液灌注10 min、依拉地平—高糖灌注液灌注25 min,对照组分别以低糖灌注液灌注10 min、高糖灌注液灌注25 min;用4℃预冷并加有20μl抑肽酶的eppen-dorf管收集两组门静脉插管的流出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率、基础胰岛素分泌率、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率。结果①两组基础胰岛素分泌率无显着差异,均呈现低水平状态。②对照组在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迅速升高,分泌高峰出现在第12分钟,随后迅速下降,并在一个较高水平稳定波动(即第2时相);观察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及胰岛素第1、2时相分泌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胰腺原位灌注模型较体外灌注模型更易于操作,且同样具备可定量、可重复、可动态观察等优点;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1年43期)
原位灌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用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提高造模成功率。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共3组,从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死亡率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用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制备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较心肌缺血组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大鼠死亡率。结论:该建模方法较为简单易行,可靠性和成功率均有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灌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徐鑫,国林义,徐涛,喻青松,甘志华.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膀胱灌注治疗在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2].贺帅,刘欣媛,齐琦,马曌子,姜佳慧.心脏原位垫线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
[3].崔明宇,杨柳,陈婷婷,王洪梅.原位灌注模型考察蓬子菜活性成分的肠吸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国林义.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在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中的灌注治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赵常青,胡海兵,马超龙.原位逆行灌注兔肾IRI模型的建立及术后肾功能与组织结构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
[6].吴励.弥散及灌注MRI对胰腺癌原位模型微循环及疗效评估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
[7].窦磊,刘洪亮,陈孝平,陈义发.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4
[8].王磊,李元明,陈家骅,李锋,齐海.犬肺原位常温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肺保护液的相关研究[J].山东医药.2012
[9].吴刚.裸小鼠膀胱癌红色荧光原位模型的建立及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
[10].孙富军,李代清,张秋梅,汤云昭,郭刚.大鼠胰腺原位灌注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可行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