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吸收技术论文-马秦慧

化学吸收技术论文-马秦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吸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吸收,膜接触器,表面改性

化学吸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秦慧[1](2018)在《基于新型膜接触器的CO_2化学吸收技术及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2)减排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针对燃煤电厂烟气的CO2化学吸收法被认为是燃烧后捕集的最佳选择。化学吸收法目前难以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设备投资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因此降低化学吸收装置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是发展和推广该技术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课题基于新型膜接触器,从吸收剂的筛选、膜疏水改性、挥发性吸收剂的再回收和化学吸收工艺改进等方面对化学吸收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降低运行能耗和成本。针对膜吸收长期运行膜易湿润的问题,选用表面张力较大的氨基酸盐为吸收剂,旨在提高膜吸收过程中的稳定性。对常见的20种氨基酸的溶解度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合膜吸收的6种氨基酸盐。对所选的氨基酸盐进行了膜吸收和热再生实验,通过对氨基酸盐的CO2膜吸收性能和热再生性能比较,发现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和L-精氨酸钾这叁种氨基酸盐溶液在等摩尔浓度条件下具有比MEA更快的CO2吸收速率,而L-精氨酸钾、L-丝氨酸钾、L-丙氨酸钾和肌氨酸钾具有比MEA更快的再生速率。对6种氨基酸盐进行综合评分,发现L-精氨酸钾、L-丙氨酸钾、L-丝氨酸钾和肌氨酸钾的综合评分要高于MEA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膜表面的疏水性和抗湿润性能,对商用的PVDF膜进行了表面有机硅烷嫁接。使用叁种不同碳链长度的有机硅烷和一种含氟硅烷对PVDF进行化学嫁接,对嫁接过程中的碱处理时间、嫁接时间和嫁接物质对膜表面接触角的变化进行了探索,发现碳链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表面疏水性,同时嫁接含氟硅烷得到的改性PVDF膜具有最高的疏水性。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对膜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改性过程对PVDF膜的孔径变化和孔隙率大小影响不大;FTIR的结果显示嫁接后膜表面出现了由Si-O-Si的弯曲振动引起的吸收峰。对改性前后的PVDF膜进行了 CO2膜吸收和连续运行实验,发现改性后的PVDF膜对CO2膜吸收性能影响不大,但在长期运行中发现改性膜组件具备更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抗湿润性能。为了降低吸收剂的损耗,针对挥发性最强的氨水吸收剂开发了膜减压蒸馏工艺,实现系统中氨的再回收。对膜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发现提高液相流速、氨水进口温度和降低气相侧真空度能够提高氨的跨膜传质通量和总传质系数,而氨水中带有CO2负荷后会降低氨的传质通量。为了评估膜减压蒸馏技术对系统中氨的再回收潜力,进行了循环再生试验,发现在运行2小时后氨的回收率达到了 95.6%,这说明膜减压蒸馏工艺具有实现挥发性吸收剂再回收的潜力。在降低吸收剂再生能耗方面,开发了吸收剂贫液膜闪蒸工艺,使用PBI致密膜对膜蒸发过程中的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发现蒸发温度对膜蒸发过程影响较大,而吹扫气流速和液相流速对膜蒸发过程影响较小。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CO2年捕集量为100万吨规模的化学吸收过程进行了流程模拟,并对系统增加膜闪蒸工艺后的各系统参数变化、能耗变化和经济性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膜闪蒸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再沸器的热负荷,但同时也会使压缩机的功率增加,总体而言增加膜闪蒸工艺有助于降低电厂因碳捕集系统而损失的发电功率。从经济性分析,增加膜闪蒸系统会使得设备的总投资成本稍微增加,但使系统的年运行成本降低,折算成CO2的捕集成本,可以从基础方案的237元/tCO2下降至最低218.8元/t CO2,下降幅度为7.7%。(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禹习谦,杨晓青,李泓[2](2017)在《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与荧光成像技术研究锂硫电池中硫电极形貌与化学状态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便携式电子器件、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高比能量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强。在众多二次电池中,锂硫电池以单质硫(理论比容量1672 mAh g~(-1))为正极,金属锂(理论比容量3861 mAh g~(-1))为负极,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 kg~(-1),因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所周知,硫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溶解-沉积-溶解"的再分布过程,所生成的多硫化物中间(本文来源于《2017年锂硫电池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7-06-17)

何楠,蔡永祥,卢威廷,赵佳佳[3](2017)在《工业锅炉烟气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工业锅炉烟气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脱硫工艺,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系统组成和技术优势,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工艺的脱硫脱硝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脱硫脱硝效率高、投资省等优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脱硫脱硝技术。(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7年01期)

涂莉娟[4](2017)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改进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改进技术是用于化学处理的高水平技术,它不仅很好的借鉴了以前在进行化学处理时干扰因素的除去方法、形成较高灵敏度的测定过程,又对其做出很大的完善,使之能够更加节省时间和资金、减少污染和相关损失,在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中大量的使用。本文通过对化学改进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详细说明了近些年来我国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改进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其中包括了对金属化学改进剂、有机物化学改进剂等作用机理的介绍。最后,对化学改进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7年02期)

赵晓旭[5](2016)在《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烟气是主要的CO2排放源,CO2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问题,因此,研究CO2的减排或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350MW超临界燃煤电厂的CO2脱除技术进行研究,拟确立适用于该电厂的CO2捕集技术。针对环境形势、企业自身的特性,系统分析不同类型CO2捕集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筛选出氨水化学吸收法作为本项目燃煤电厂的CO2脱出技术。实验室小试研究,确立了氨法吸收CO2技术的可行性,用Aspen Plus进行了系统的模拟优化研究,确立了相关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以350MW实际烟气组分CO2脱除率达到90%为目标,优选出吸收塔操作压力4atm、氨水浓度8%、氨水温度20℃、烟气温度30℃的操作条件。设计了一套氨水供应量37.5t/h的脱除设备,可脱除5412.4kg/h二氧化碳;以年3500小时计,约可脱除18943400kgCO2/年;脱碳副产品为NH4HCO3溶液,可直接用于改良项目选址区域贫瘠的荒漠化草场土质,实现资源化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对氨法脱碳技术在本项目火电机组上的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5)

白文敏,邓勃,王鹤泉,冯锐[6](2015)在《色谱一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与痕量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痕量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是当今分析化学中的热点之一,分析仪器联用技术是化学形态分析的重要手段,其中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等特点,是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关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在我国设计、研制成五种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系统(色谱—石英炉原子吸收光谱、色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毛细管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氢化物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及裂解色(本文来源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期刊2015-07-01)

冷文华[7](2014)在《结合光电化学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光电化学分解水载流子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光电化学制氢是一种重要的、有前景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其产氢效率主要取决于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和传输效率.深入理解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对于设计高效的太阳能产氢器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光电化学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是研究光催化反应微观动力学和机理的强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作者应用这些技术在半导体光电化学制氢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最新研究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4年04期)

李建,陈庆生,孙永,龚盛昭[8](2014)在《一种微囊包裹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全波段防晒效果,防晒产品中通常需要添加物理型和化学型2类紫外吸收剂。其中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潜在风险,因此降低化学紫外线吸收剂与肌肤接触浓度可以获得更温和的防晒产品。通过用聚甲基倍半硅氧烷和环糊精微囊包覆技术,可以获得一种微囊包裹化学紫外吸收剂。在防晒霜中应用该微囊包裹技术,膏体中因光照吸收能量消耗的化学型紫外线吸收剂可通过微囊缓释不断补充而保持其浓度均衡有效,可以大大降低膏体中化学型紫外吸收剂与肌肤接触浓度,减少了化学紫外线吸收剂对肌肤的刺激。(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尤健,何雅玲,姚森,李明佳[9](2014)在《CO_2化学吸收技术的模拟及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二乙醇胺(DEA)作为化学吸收剂,通过流程模拟工具Aspen plus对电厂烟道气的CO_2捕集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各个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叁种模型,对CO_2捕集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论表明:升高吸收溶液温度会减少DEA溶剂损失,降低再沸器热负荷,不过提高溶液温度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当吸收溶液质量分数为0.25时,再沸器消耗的等效功最少;在轮船运输场景下,当泄漏因子取0.05时,其有效排放因子大于参考电厂的排放因子,CCS技术在减缓气候变暖中不会起到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严政,姚成林,文娟[10](2013)在《CO_2的化学吸收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CO2的化学吸收分离技术发展过程及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碱液、氨水、有机胺、离子液体等吸收分离CO2的化学反应机理。目前,国内外对烟气中CO2吸收分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混合胺、活化剂、离子液体等吸收剂的吸收能力、吸收速率及再生能力,以及降低损耗等方面。分析表明,离子液体法成本高、技术新,目前尚不具备工业化条件;混合胺吸收技术发展相对较为成熟,成本较低,具有可普及性。(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3年03期)

化学吸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便携式电子器件、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高比能量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强。在众多二次电池中,锂硫电池以单质硫(理论比容量1672 mAh g~(-1))为正极,金属锂(理论比容量3861 mAh g~(-1))为负极,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 kg~(-1),因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所周知,硫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溶解-沉积-溶解"的再分布过程,所生成的多硫化物中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吸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马秦慧.基于新型膜接触器的CO_2化学吸收技术及工艺改进[D].浙江大学.2018

[2].禹习谦,杨晓青,李泓.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与荧光成像技术研究锂硫电池中硫电极形貌与化学状态演化[C].2017年锂硫电池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2017

[3].何楠,蔡永祥,卢威廷,赵佳佳.工业锅炉烟气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探讨[J].工业锅炉.2017

[4].涂莉娟.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改进技术的进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5].赵晓旭.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6].白文敏,邓勃,王鹤泉,冯锐.色谱一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与痕量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方法[C].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2015

[7].冷文华.结合光电化学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光电化学分解水载流子动力学[J].电化学.2014

[8].李建,陈庆生,孙永,龚盛昭.一种微囊包裹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技术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4

[9].尤健,何雅玲,姚森,李明佳.CO_2化学吸收技术的模拟及环境影响评价[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

[10].严政,姚成林,文娟.CO_2的化学吸收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

标签:;  ;  ;  ;  

化学吸收技术论文-马秦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