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拮抗酵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黄瓜枯萎病,分离鉴定
拮抗酵母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杰,尚益民,田寅,汪晓鸽,郭晨[1](2019)在《1株黄瓜枯萎病菌拮抗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葡萄果表分离的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酵母菌菌株1-10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 DNA D1/D2区分析研究菌株1-101的分类地位;从拮抗酵母菌与病原菌共培养、拮抗酵母菌的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及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的抗生作用研究菌株1-101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菌株1-101属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它在固体培养基上对供试的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完全抑制作用,其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抑菌率高达52%,在液体中共培养的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有抗生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椰[2](2019)在《拮抗酵母新种鉴定及其对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霉病和青霉病是采后柑橘果实最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侵染所致,在生产中常使用化学杀菌剂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会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环境并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物防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式,但已知能防控柑橘采后病害的拮抗酵母菌种类较少且效果不佳。通常,不同种属的拮抗酵母菌生防机理差异较大,因而寻找新的优良拮抗酵母菌种并明确其生防机理对促进高效生防菌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活菌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遭受的逆境条件往往致使细胞内大量积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而诱导产生氧化胁迫,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生活力、生防效力的下降。防控病害的效果不稳定已成为拮抗酵母菌在商业化应用中的主要障碍,因而通过增强拮抗酵母菌的氧化胁迫耐受性来提高其生防效力也是必要的。故本研究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分离得到的拮抗酵母新种菌株FL01和FL02进行分类学鉴定,同时通过测定其细胞和胞外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及其与果实的互作,探究新种菌株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并与其他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进行对比。此外,采用脯氨酸处理提高新种菌株的抗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并对其可能涉及的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菌株FL01和FL02的基因组DNA进行DNA-DNA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相似性为82.2%,表明它们是同种的不同菌株。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不形成假菌丝,能产生栗色色素(pulcherrimin)。该种菌株产生的厚垣孢子样“pulcherrima”细胞能分化形成子囊,破裂后释放出光滑的球状子囊孢子,孢子随即相互融合。采用26S rDNA的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菌株FL01和FL02与其相似菌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该种菌株与亲缘关系最接近的Metschnikowia koreensis存在1.5%的碱基差异率,且在ITS区存在>100个碱基差异。此外,该种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也与M.koreensis存在明显差异,包括发酵半乳糖,同化棉子糖、蜜二糖、L-鼠李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在37℃和无维生素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以及水解尿素的能力。因此,菌株FL01和FL02是归属于Metschnikowia的新种菌株,命名为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 sp.nov.),并且将与相似种距离更小的菌株FL01~T指定为该新种的模式菌株。(2)在离体条件下对拮抗酵母新种菌株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致病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相对安全。通过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的比较研究发现,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与Candida oleophila FL14和Pseudozyma antarctica FL17差异较大。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关键生防机制是对病原菌菌丝的附着并形成生物被膜,以及通过栗色色素的形成消耗病原菌生长所需铁离子。(3)脯氨酸可作为M.citriensis sp.nov.的细胞保护剂和生物被膜诱导剂。向M.citriensis sp.nov.(FL01~T)的培养基中添加1 mM脯氨酸能诱导菌株FL01~T形成更多栗色色素,该色素能直接减少胞内铁离子含量并间接降低胞内ROS水平,脯氨酸还能调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有效地抑制ROS和铁离子积累引起的细胞凋亡。此外,栗色色素的产生能促进菌株FL01~T生物被膜的形成。脯氨酸通过清除ROS并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色素产生以及促进生物被膜形成,使M.citriensis sp.nov.的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0)
乔博鑫,郭红莲,邹欣欣,邢紫娟,余巧银[3](2019)在《拮抗酵母BS-316抑菌成分分离与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拮抗酵母菌BS-316为试材,研究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用柱层析的方法对酵母培养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测定了粗提纯组分对灰霉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及其培养液对灰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悬液对灰霉菌的抑菌性高于酵母培养液;酵母培养液经粗提取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粗提纯组分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高于培养原液;活体试验中,粗提纯组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病斑直径显着小于酵母培养液处理(P<0.05)。表明拮抗酵母菌BS-316除了细胞抑菌外,还可能产生了某些抑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中,并且经纯化后可能用于果实灰霉病的防治保鲜。(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1期)
唐琼,郑晓冬[4](2019)在《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拮抗酵母Cryptoccocus laurentii诱导处理樱桃番茄果实后转录组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作为生物激发子,能显着诱导采后樱桃番茄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抗性响应,但其防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实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4000对罗伦隐球酵母处理及水对照处理的番茄果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果实经过罗伦隐球酵母诱导处理48 h后,共有3 141个基因差异表达,上、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1 689个和1 452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代谢路径,揭示罗伦隐球酵母对番茄的诱导作用是一个多代谢路径参与的调控过程。此外,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潘敬梅,张敬媛,尹伟,谭博文,周正东[5](2018)在《酿酒酵母模型重金属镉毒性拮抗药物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镉极易在人体内蓄积且自然排泄缓慢,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临床上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镉中毒的特异性药物,因此镉毒性的干预措施及机理研究意义重大。实验以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了在20μmol/L镉暴露条件下,加入Zn、Mg、Se、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部分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对镉毒性的拮抗作用。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所选择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混合物都能起到缓解镉暴露引起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但达不到完全恢复酵母生长的效果。采用同时添加35μmol/L的Zn,30μmol/L的维生素C,5μmol/L的镁、硒和谷胱甘肽以及5mL/L氨基酸混合物,则能完全恢复镉抑制酵母的生长。进一步研究显示,混合物能有效阻止镉在酵母细胞中的蓄积。(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余巧银[6](2018)在《拮抗酵母在西兰花黑斑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斑病是西兰花在采后贮运保藏过程中最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拮抗酵母菌对西兰花黑斑病进行生物防治,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探究防治机理,试制生物保鲜纸,探究保鲜纸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筛选得到的GS506-1酵母菌体呈圆形,采用芽殖的分裂方式,不产生子囊孢子和假菌丝,能发酵和同化葡萄糖、海藻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蔗糖,利用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氮源。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膜璞毕赤酵母(P.membranaefaciens)菌属。(2)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CFU/mL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增加。108CFU/mL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生长和孢子Id后的萌发抑制率最高,分别为87.9%和90.97%,GS506-1酵母可分泌抑菌物质抑制菌丝的生长,显微观察发现GS506-1酵母使病原菌菌丝弯曲,内容物溢出,病原孢子缢裂和崩解。(3)西兰花应用结果表明,GS506-1酵母菌在浓度为105 CFU/mL即可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增殖,诱导西兰花防御酶PPO、POD、PAL、CAT活性升高,降低病原菌引起的MDA含量变化幅度。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均可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浓度(108 CFU/mL)酵母菌悬液防病效果明显好于低浓度(105 CFU/mL),经过108 CFU/mL酵母菌悬液处理的西兰花第7 d时病斑直径和发病率仅为4.70 mm和21.27%。(4)初步确定了生物保鲜纸的制备配方:1%明胶、108 CFU/mL酵母菌悬液、1%海藻酸钠、1%海藻糖按1:2:1:1的比例进行混合,采用半透性硫酸纸液体浸泡后晾干。在贮藏期间对保鲜纸产品进行酵母菌存活率和保鲜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第30 d时,保鲜纸上的酵母菌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皱缩,第60 d时存活率不足10%,基本失去使用价值。保鲜纸包装能隔绝西兰花与外界的直接接触,结合西兰花商业贮存工艺,除保持原有品质外,可减缓黑斑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正东[7](2018)在《基于酵母模型黄芩提取物拮抗镉毒性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一般通过消化及呼吸系统被人体摄入并长时间蓄积于体内,逐步造成人体机体紊乱,导致肝肾功能障碍、生殖损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寻找有效的抗镉毒性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理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产物提取物抗镉毒性研究也越来越被研究者们关注。分析了黄芩,五味子,银杏叶的醇提水溶物对镉暴露酵母生长抑制的恢复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叁种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0.019、0.046以及1.478 mg/m L,其中黄芩及银杏叶的超氧阴离子(O_2~-?)清除活性为0.137和2.526 mg/m L。叁种提取物对20μM和4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本论文选取效果最好的黄芩提取物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在细胞水平探讨黄芩提取物对镉毒性酵母恢复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发现黄芩提取物能使2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下调71.5%,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上调2.3倍。此外,黄芩提取物能使2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19.5%,但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谢影响不明显。通过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胞内镉离子蓄积的影响,发现黄芩提取物使酵母胞内镉含量降低了68.01%。通过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探讨黄芩提取物对镉毒性酵母恢复作用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在镉毒性组中检测到36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镉加黄芩组检测到250个DEGs,加入黄芩提取物后能使248个基因表达恢复至空白组水平。基于GO、KEGG分类对镉加黄芩组和镉毒性组间DEGs进行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以及氨基酸合成等途径,对代谢通道进一步分析,发现黄芩提取物能抑制镉暴露导致的谷胱甘肽代谢,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呼吸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综上,黄芩提物能通过多种机制拮抗镉对酵母的毒性作用,最主要途径包括:降低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胞内含硫氨基酸大分子如谷胱甘肽的正常表达,抑制镉对线粒体呼吸链的破坏,降低酵母对镉的吸收及蓄积。结果表明中药黄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镉毒性应用价值,对后期用于哺乳动物抗镉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瑶,姜冬梅,王刘庆,韦迪哲,王蒙[8](2018)在《拮抗酵母控制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蔬采后的真菌病害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部分病原菌还可能会产生危害人畜健康的真菌毒素。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毒性,并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生防酵母防治作为可以替代化学杀菌剂防治的新手段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将从拮抗酵母种类、防控效果、拮抗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其生防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商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余巧银,郭红莲,邢紫娟,乔博鑫[9](2018)在《拮抗酵母对西兰花黑斑病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87.9%,对病原菌孢子24 h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105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7 d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4.70 mm和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PPO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POD酶活性,而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喻最新,贺明阳,王日葵,韩冷,周炼[10](2018)在《利用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化学杀菌剂由于安全性差、且具致癌性等问题逐渐被淘汰,新型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逐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拮抗酵母以其来源广泛、对营养条件要求低、生长迅速、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方面应用广泛。笔者在对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来源途径、可能的拮抗机制以及增效途径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限制拮抗酵母商业化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目前对拮抗酵母拮抗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拮抗酵母制剂很难实现在实验室规模下发酵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组学等新的技术进一步揭示拮抗酵母防治采后病害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拮抗酵母的分离干燥方式、佐剂以及剂型的选择,逐步完善适合拮抗酵母特性的商业化生产、销售方法和技术。(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拮抗酵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霉病和青霉病是采后柑橘果实最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侵染所致,在生产中常使用化学杀菌剂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会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环境并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物防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式,但已知能防控柑橘采后病害的拮抗酵母菌种类较少且效果不佳。通常,不同种属的拮抗酵母菌生防机理差异较大,因而寻找新的优良拮抗酵母菌种并明确其生防机理对促进高效生防菌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活菌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遭受的逆境条件往往致使细胞内大量积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而诱导产生氧化胁迫,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生活力、生防效力的下降。防控病害的效果不稳定已成为拮抗酵母菌在商业化应用中的主要障碍,因而通过增强拮抗酵母菌的氧化胁迫耐受性来提高其生防效力也是必要的。故本研究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分离得到的拮抗酵母新种菌株FL01和FL02进行分类学鉴定,同时通过测定其细胞和胞外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及其与果实的互作,探究新种菌株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并与其他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进行对比。此外,采用脯氨酸处理提高新种菌株的抗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并对其可能涉及的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菌株FL01和FL02的基因组DNA进行DNA-DNA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相似性为82.2%,表明它们是同种的不同菌株。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不形成假菌丝,能产生栗色色素(pulcherrimin)。该种菌株产生的厚垣孢子样“pulcherrima”细胞能分化形成子囊,破裂后释放出光滑的球状子囊孢子,孢子随即相互融合。采用26S rDNA的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菌株FL01和FL02与其相似菌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该种菌株与亲缘关系最接近的Metschnikowia koreensis存在1.5%的碱基差异率,且在ITS区存在>100个碱基差异。此外,该种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也与M.koreensis存在明显差异,包括发酵半乳糖,同化棉子糖、蜜二糖、L-鼠李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在37℃和无维生素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以及水解尿素的能力。因此,菌株FL01和FL02是归属于Metschnikowia的新种菌株,命名为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 sp.nov.),并且将与相似种距离更小的菌株FL01~T指定为该新种的模式菌株。(2)在离体条件下对拮抗酵母新种菌株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致病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相对安全。通过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的比较研究发现,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与Candida oleophila FL14和Pseudozyma antarctica FL17差异较大。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关键生防机制是对病原菌菌丝的附着并形成生物被膜,以及通过栗色色素的形成消耗病原菌生长所需铁离子。(3)脯氨酸可作为M.citriensis sp.nov.的细胞保护剂和生物被膜诱导剂。向M.citriensis sp.nov.(FL01~T)的培养基中添加1 mM脯氨酸能诱导菌株FL01~T形成更多栗色色素,该色素能直接减少胞内铁离子含量并间接降低胞内ROS水平,脯氨酸还能调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有效地抑制ROS和铁离子积累引起的细胞凋亡。此外,栗色色素的产生能促进菌株FL01~T生物被膜的形成。脯氨酸通过清除ROS并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色素产生以及促进生物被膜形成,使M.citriensis sp.nov.的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拮抗酵母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杰,尚益民,田寅,汪晓鸽,郭晨.1株黄瓜枯萎病菌拮抗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初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刘椰.拮抗酵母新种鉴定及其对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乔博鑫,郭红莲,邹欣欣,邢紫娟,余巧银.拮抗酵母BS-316抑菌成分分离与应用的初步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9
[4].唐琼,郑晓冬.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拮抗酵母Cryptoccocuslaurentii诱导处理樱桃番茄果实后转录组学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9
[5].潘敬梅,张敬媛,尹伟,谭博文,周正东.酿酒酵母模型重金属镉毒性拮抗药物筛选[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
[6].余巧银.拮抗酵母在西兰花黑斑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7].周正东.基于酵母模型黄芩提取物拮抗镉毒性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王瑶,姜冬梅,王刘庆,韦迪哲,王蒙.拮抗酵母控制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8
[9].余巧银,郭红莲,邢紫娟,乔博鑫.拮抗酵母对西兰花黑斑病及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8
[10].喻最新,贺明阳,王日葵,韩冷,周炼.利用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