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安康医院股份有限公司麻醉科405400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小儿上肢手术均先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后以1%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40例患儿中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小儿;七氟醚;臂丛神经阻滞;应用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物,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微等优点易被患儿所接受[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ASA分级I或II级,1-6岁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体重10-20kg,其中多指畸形17例,桡骨骨折10例,尺骨骨折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5例,手术时间1-2h。所有患儿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血凝四项、胸片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禁食6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针0.01mg/kg,地西泮针0.25mg/kg。患儿入室后,行迈瑞PM9000监护仪进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监测,DragerFabiusplus麻醉机配小儿螺纹管并给予面罩封闭吸入6%-8%的七氟醚,氧流量为4-5L/min,观察生命体征。待患儿熟睡后建立静脉通路,四头固定带固定紧闭面罩降低七氟醚吸入浓度至2-3%,氧流量2-3L/min维持麻醉深度,然后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儿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偏向健侧,患肢内收,颈部常规消毒铺巾。麻醉者以食指或中指寻找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构成的三角区域,在其顶点用6号针头垂直进针1-1.5cm,回抽注射器无血无液无气,即可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2-4mg/kg。此方法不需刻意寻求异感,以防神经损伤。注药后观察患儿生命体征5-10min,如无明显异常即可开始手术,术中可根据手术刺激强弱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
2结果
40例患儿中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例因止血带时间过长患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生命体征有明显波动,放松止血带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1例因螺纹管脱落导致七氟醚吸入浓度下降,患儿苏醒,出现明显体动反应。其余37例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毕停止七氟醚吸入,纯氧冲洗管路10-15min后患儿均“呼之即醒”。40例手术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及并发症,均安返病房。
3讨论
相对于成人而言,小儿的不合作和表述不清,使得臂丛神经阻滞的精确定位和手术中的安静配合成为麻醉医师的极大障碍。以往大多数小儿手术都是在传统的氯胺酮全麻下完成,氯胺酮虽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但是易兴奋心血管中枢,使得小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由于该药作用时间较短,术中需要反复多次追加药量才能满足手术需求,易发生药物蓄积,呼吸抑制及苏醒延时等不良后果[2]。若采气管内插管全麻,不仅增加麻醉操作和呼吸道管理难度,易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同时无法抑制止血带反应给小儿心血管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及对缺氧及血容量变化耐受力差的特点,麻醉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的麻醉方法,同时小儿神经鞘膜及结蹄组织隔膜较成人薄弱,更易于局麻药物的浸润和弥散,少量局麻药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进行上肢手术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为首选。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物,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及气道刺激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及门诊的小手术[3]。迅捷平稳的诱导不仅可以减少因穿刺疼痛给小儿带来的恐惧感,可降低麻醉手术给小儿造成的心理压力及阴影,同时快速彻底的苏醒也更易于家长接受。本研究中对40例患儿进行手术,经七氟醚吸入诱导后,以1%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均没有出现局麻药中毒及并发症。
综上所述,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此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同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春明.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与传统全身麻醉中的比较[J].河北医学,2010,16(6):698-700.
[2]余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4-15.
[3]冉隆青,彭明清.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1):1434-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