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勐腊县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梅,付健梅,张晨子,何志德,王筱春[1](2019)在《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是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论文在研究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叁个方面选取能够表征和反映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程度的18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典型案例,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其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2年勐腊县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属于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明确了影响其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限制因素,主要有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水土流失面积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任纪安,方瑶,简季,杨鑫,欧阳渊[2](2019)在《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复杂多变、评价指标选取混乱、移植性较差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构建起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等级整体较好,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好、一般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07%,主要分布在直管区中部和南部区域;而等级为较差和差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8.93%,集中分布于直管区西北部和东部边界区域。该评价法对于城市环境评价精度较高,评价体系及模型简洁实用,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孔江伟,曾坚,高梦溪[3](2019)在《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方法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选取不够全面,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无法找到影响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主要障碍因素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方法,结合DPSIR概念模型结构体系,根据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实际情况,对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逐层分析,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分析法对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了主要障碍因素。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市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极为贴近,可靠性较高,且找到了主要障碍因素是响应指标。(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吴凡,黄迎迎,陈煌琼[4](2019)在《基于前景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安徽省叁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成效,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需要重点分析并精准评价。本文从经济、自然、社会、城乡协调发展等4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模糊TOPSIS方法,分析和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以合肥、马鞍山、黄山等安徽省3市为评价对象,分析四维指标的城市排序及其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黎慧,赵阳,祝凤[5](2019)在《基于GIS和AHP的安庆市2006—2016年城市生态环境动态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手段由简单定性分析向注重定量分析发展。本文以安庆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中的主观赋值法和德尔非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空间迭加分析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对安庆市2006年与2016年相同的13个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安庆市城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结合安庆市发展实际,分析变化的形成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程志峰,何祺胜[6](2019)在《基于RSEI的苏锡常城市群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准确掌握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分布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城市建设规划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此,以苏锡常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多时相Landsat影像,分别提取湿度、绿度、热度和干度4项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定量评价2001~2018年间区域生态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间苏锡常地区生态质量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2008年前后先下降17.69%后回升7.69%,其中苏州、无锡回升幅度大于常州;②2008年之后10 a区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生态恶化区从年均增长5.85%减至2.06%,其中老城区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③建筑类地物占比上升是生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逐步回归分析中绿度在4个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且与干度权重呈负相关,表明恢复植被覆盖是改善区域生态质量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赵杨[7](2019)在《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瓦房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法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评价法对瓦房店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瓦房店市东部坡度较高,南部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发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21.93%、14.53%和2.01%;以不敏感和微度敏感为主,二者共占到总面积的58.53%;植物覆盖主要以中、高度敏感区为主,植被覆盖不敏感区主要是水域地段,微度敏感区为林地和农区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地段。中度敏感区主要为疏林地、草地等的分布区,高度敏感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差,主要为植被覆盖较低的荒草地及未利用地。(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黄迎迎[8](2019)在《基于前景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和生态环境未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如何平衡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世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分析现阶段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城市可持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以安徽省16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现阶段国家基本国情,借鉴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从经济、自然、社会、城乡协调四个维度共建立了37个指标,从整体反映现阶段城镇化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本文运用组合赋权法(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既能保证有较强的数学理论做支撑,又能够反映出决策者的意向。在评价方法的选取上,本文提出基于前景理论的TOPSIS法评价城市生态环境,与传统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方法相比,此方法考虑到决策者趋利避害的心理特性,考虑到决策者不对称心理情况下进行评价,能够反映和描述决策者的实际应用过程,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且贴近实际环境,同时使得模型适用性更强。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得可靠性,寻找敏感指标,明确后续评价工作中的关键指标权重。根据安徽省各设市区的单项质量以及综合质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分析2017年安徽省各市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根据综合得分可得,安徽省16个设区市在2017年整体生态环境状态良好。其中生态环境得分较高的城市为黄山、池州以及宣城叁个设区市,生态环境得分较差的为宿州、阜阳、淮北叁个设区市。从各子系统进行分析,排名靠前的设市区其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均发展良好,排名较差的设区市无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还是环境质量方面均处于劣势,导致整体上发展较为缓慢。总体上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韩宏本[9](2019)在《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金融主体和金融环境。金融主体主要是金融行业的服务机构和监管机构,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受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等一切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区域“集聚效应”,在一定区域内围绕某个或几个大城市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比如京津冀地区、上海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因此本文特选取几个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以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本文在选取区域中心城市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九大支行分布的地理位置,二是中国各城市GDP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叁是倪鹏飞学者提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和王力提出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四是英国智库Z Yen集团和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举办以及提出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以上述条件为基础,选取的区域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青岛、成都等八大城市。本文以选取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样本,对其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探讨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改善途径。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然后梳理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提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评价理论。第叁部分内容主要关于区域中心城市的选择标准以及选取的区域中心城市。第四部分是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过往学者研究成果为基础并结合近年各地发展现状,综合考察指标的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部分主要是计量模型构建和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有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第六部分主要总结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结果及提出有关改善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河东,李东[10](2018)在《中国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介于0. 347~0. 500之间,处于较低协调发展水平的拮抗阶段;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涵盖高度、中度、低度3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占15. 79%、68. 42%、15. 79%,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复杂多变、评价指标选取混乱、移植性较差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构建起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等级整体较好,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好、一般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07%,主要分布在直管区中部和南部区域;而等级为较差和差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8.93%,集中分布于直管区西北部和东部边界区域。该评价法对于城市环境评价精度较高,评价体系及模型简洁实用,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梅,付健梅,张晨子,何志德,王筱春.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9
[2].任纪安,方瑶,简季,杨鑫,欧阳渊.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J].人民长江.2019
[3].孔江伟,曾坚,高梦溪.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河北省城市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建筑节能.2019
[4].吴凡,黄迎迎,陈煌琼.基于前景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安徽省叁市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
[5].黎慧,赵阳,祝凤.基于GIS和AHP的安庆市2006—2016年城市生态环境动态评价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程志峰,何祺胜.基于RSEI的苏锡常城市群生态环境遥感评价[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
[7].赵杨.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瓦房店市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9
[8].黄迎迎.基于前景理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9].韩宏本.区域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D].安徽财经大学.2019
[10].黄河东,李东.中国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