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民性,统一意志,消费主义,审美本质
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荣[1](2018)在《文艺审美的民主化——试析葛兰西“民族-人民的文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早期,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论。从主观层面来看,葛兰西出身于社会底层且站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立场;从客观层面来看,当时的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造就了消费社会,使人民大众在文化参与中获得了更为主动的权利。葛兰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要创造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尊重文艺的多元发展,首先肯定了大众文化的价值,将文艺审美推向民主化。(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林》期刊2018年03期)
董兆文[2](2018)在《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间万物并非是孤立存在的。理论家的主张、观点及思想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个人经历、哲学观念以及整个思想体系融贯一体,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同样如此。“民族-人民的文学”是葛兰西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内容。本文以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思想渊源、政治哲学基础和理论内涵,并分析葛兰西的文学思想在中国的当代价值。作为意大利本土出生的思想家,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首先受意大利本土优秀文化的影响。葛兰西的文学思想在他对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以及文艺批评家等人的论述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入狱之前,葛兰西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已经写下了大量的文学评论。葛兰西分析意大利的本土作家,挖掘意大利作家背后最深处的精华,可以说意大利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促进了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建立。葛兰西对但丁和马基雅维利的研究是期望能从意大利文学中,汲取精华,重新诠释他们的思想,更加透彻的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思想,以深入洞悉意大利民族人民文艺之精髓。同时,他深入研读皮兰德娄的作品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体现大众趣味的优秀作品,为意大利文学的未来指明一个方向。此外,葛兰西深受克罗齐的影响。后者不仅在哲学历史观、语言观和美学思想上深深影响了葛兰西,而且葛兰西对他唯心思想的批判,也为葛兰西“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葛兰西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其文学思想也适应并推动了当时意大利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需要,在传承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发展。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有着深刻的政治和哲学基础,是在实践哲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其实践哲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哲学涵盖葛兰西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他的思想出发点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批判和修正,而他的最终目的在于争夺领导权。葛兰西在对实践哲学的研究中,将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凸显出来,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不但是葛兰西的政治、社会思想的核心和立足点,也是他的文学思想提出的前提。葛兰西在对文化领导权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出“民族-人民的文学”的主张。因此,探讨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必然绕不开对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研究。葛兰西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意义在于打破精英阶层对文学的垄断,使文学的发展能够为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提供意识形态的基础。葛兰西不仅对“民族-人民的”概念做了分析,同时强调“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建立需要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历史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及坚持道德、情感批评与审美批评的辩证统一的文学批评标准入手,研究其内在特征,同时也对文化遗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葛兰西看来,对文学的研究大多存在于通俗文学领域,目的在于批判与英法相比意大利通俗文学缺失优秀作品的现状。葛兰西在对通俗文学的研究中不仅对通俗文学进行了分类,同时也着重分析了两位科幻作家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异同,并对他们都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葛兰西对“民族-人民的文学”的“民族性”和“人民性”的解读,基于他对意大利文学现状的深刻认知,并明确指出真正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应同时具备“人民性”与“民族性”的特征,是两者相统一的文学。尽管葛兰西饱受意大利共产党革命及失败的困难折磨,但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他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使其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促进了人们对当代的文学思考和反思。首先,就文学的实践来说,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实现是文学的实践难题,这种文学思想的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在当下社会如何实现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其次,葛兰西重新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建设性作用。再次,葛兰西的文学思想推动了文化研究的兴起,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最后,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介的繁荣,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介,促进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阿拉提·阿斯木[3](2016)在《民族的文学 人民的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国家多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各民族作家坚守为人民写作的立场,勤奋学习,努力实践,讴歌日新月异的时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社会、为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优美的经典力作,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变成了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赋予我们建设家园,和睦(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期刊2016年10期)
[4](2016)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甘肃省阿克塞县人民政府第二届“阿克塞”哈萨克族文学奖征稿启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克塞"哈萨克族文学奖,旨在加强中华多民族文学交流,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推进中国哈萨克族文学发展,促进中国哈萨克文文学创作及翻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阿克塞"哈萨克族文学奖评奖工作已经启动。经组委会研究决定,"阿克塞"哈萨克族文学奖征文截稿日期为2016年5月30日,现将有关征稿事宜公告如下:(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期刊2016年03期)
陈朗[5](2015)在《论葛兰西“民族的—人民的”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葛兰西的整个文学思想,都是建立在其"民族的—人民的"文学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其精神实质是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文学必须是人民的文学,作家应想人民之所想,喜人民之所喜,体验人民真实的趣味、情感和思想,培育人民的思想感情,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和作品,肩负起"民族教育者"的使命。葛兰西从理论上对"民族的—人民的"文学进行学理阐述,对其形成的现实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部作品成为"民族的—人民的"文学的各种构成要素,同时也使其理论超出文学的界限,将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统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杨文[6](2014)在《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在日前举办的“首都少数民族文学界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老作(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4-11-04)
戚学英[7](2014)在《“人民”话语与阶级—民族国家想象——1940—1970年代文学中“人民”话语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占据1940—1970年代文学中心的是"人民"这一集体化形象。参与这一形象建构的,是阶级与民族国家双重话语。革命意识形态意图通过"人民"话语的建构,召唤广大人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将广大人民组织进阶级—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之中。(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4年05期)
武翠英[8](2012)在《为各族人民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热烈祝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活动圆满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经过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委员会初评、终评四轮投票,最终产生了25部获奖作品和4名获奖译者,现已公示。这标志着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向获奖作品作者和译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此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期刊2012年10期)
周兴杰[9](2012)在《人民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论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人民的"文学观意在表明,只有属于人民的文学,才能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学。"民族-人民的"概念要求超越将人民性狭隘化为阶级性的认识,来构建一个以民众为基础的、非阶级性的精神共同体。而打破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的分离成为构建"民族-人民的"文化的关键。"集体意志"是"民族-人民的"文学或文化与"文化霸权"的实际连接点。(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袁向东[10](2010)在《论《人民文学》建构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文学》从创刊起就重视民族文学建设问题。从作为丰富刊物的文学性手段,到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人民文学》参与了建构民族文学的工作。在建构的愿望上,民族国家、《人民文学》与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学建构有着相向性要求。在建构的方式上,表现出与民族国家理论的相逆性;在建构过程上呈现着不同民族间、不同体裁间、不同时段的不平衡性;在建构结果上形成了"想象的共同体"。(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间万物并非是孤立存在的。理论家的主张、观点及思想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个人经历、哲学观念以及整个思想体系融贯一体,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同样如此。“民族-人民的文学”是葛兰西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内容。本文以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思想渊源、政治哲学基础和理论内涵,并分析葛兰西的文学思想在中国的当代价值。作为意大利本土出生的思想家,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首先受意大利本土优秀文化的影响。葛兰西的文学思想在他对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以及文艺批评家等人的论述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入狱之前,葛兰西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已经写下了大量的文学评论。葛兰西分析意大利的本土作家,挖掘意大利作家背后最深处的精华,可以说意大利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促进了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建立。葛兰西对但丁和马基雅维利的研究是期望能从意大利文学中,汲取精华,重新诠释他们的思想,更加透彻的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思想,以深入洞悉意大利民族人民文艺之精髓。同时,他深入研读皮兰德娄的作品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体现大众趣味的优秀作品,为意大利文学的未来指明一个方向。此外,葛兰西深受克罗齐的影响。后者不仅在哲学历史观、语言观和美学思想上深深影响了葛兰西,而且葛兰西对他唯心思想的批判,也为葛兰西“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葛兰西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其文学思想也适应并推动了当时意大利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需要,在传承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发展。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有着深刻的政治和哲学基础,是在实践哲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其实践哲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哲学涵盖葛兰西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他的思想出发点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批判和修正,而他的最终目的在于争夺领导权。葛兰西在对实践哲学的研究中,将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凸显出来,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不但是葛兰西的政治、社会思想的核心和立足点,也是他的文学思想提出的前提。葛兰西在对文化领导权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出“民族-人民的文学”的主张。因此,探讨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必然绕不开对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研究。葛兰西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意义在于打破精英阶层对文学的垄断,使文学的发展能够为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提供意识形态的基础。葛兰西不仅对“民族-人民的”概念做了分析,同时强调“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建立需要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历史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及坚持道德、情感批评与审美批评的辩证统一的文学批评标准入手,研究其内在特征,同时也对文化遗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葛兰西看来,对文学的研究大多存在于通俗文学领域,目的在于批判与英法相比意大利通俗文学缺失优秀作品的现状。葛兰西在对通俗文学的研究中不仅对通俗文学进行了分类,同时也着重分析了两位科幻作家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异同,并对他们都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葛兰西对“民族-人民的文学”的“民族性”和“人民性”的解读,基于他对意大利文学现状的深刻认知,并明确指出真正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应同时具备“人民性”与“民族性”的特征,是两者相统一的文学。尽管葛兰西饱受意大利共产党革命及失败的困难折磨,但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他的“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使其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促进了人们对当代的文学思考和反思。首先,就文学的实践来说,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实现是文学的实践难题,这种文学思想的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在当下社会如何实现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其次,葛兰西重新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建设性作用。再次,葛兰西的文学思想推动了文化研究的兴起,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最后,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介的繁荣,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介,促进文学和文化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荣.文艺审美的民主化——试析葛兰西“民族-人民的文学”论[J].民族艺林.2018
[2].董兆文.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阿拉提·阿斯木.民族的文学人民的文学[J].民族文学.2016
[4]..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甘肃省阿克塞县人民政府第二届“阿克塞”哈萨克族文学奖征稿启事[J].民族文学.2016
[5].陈朗.论葛兰西“民族的—人民的”文学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杨文.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
[7].戚学英.“人民”话语与阶级—民族国家想象——1940—1970年代文学中“人民”话语的建构[J].江汉论坛.2014
[8].武翠英.为各族人民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热烈祝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活动圆满成功[J].民族文学.2012
[9].周兴杰.人民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论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袁向东.论《人民文学》建构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