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观论文-阎菲

乐教观论文-阎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乐教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经》乐谱,流传,曹操,乐教观

乐教观论文文献综述

阎菲[1](2015)在《《诗经》乐谱的流传与曹操的乐教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乐谱在汉代时即已失传,而曹操任命杜夔为军谋祭酒,保存了《文王》《鹿鸣》等四首"雅乐"。唐宋时,存世的风、雅乐谱共有12篇。至明代,虽有增加,但朱载堉是用俗曲谱《诗经》。在清代乾隆年间,《诗经》乐谱始成全谱,达到311篇。曹操重视雅乐,表现了他的乐教观念,认为乐教是与政教合一的,只有恢复古乐,才能重整朝纲,达到善治。(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杨杰[2](2014)在《从《声无哀乐辨》对嵇康声论的批判中看黄道周的乐理乐教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嵇康《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尽管被东晋王导称为当时名士清谈的"叁理"之一,但并没有留下时人对这一论题辩难的任何资料;实际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沉寂了1000多年,直到晚明黄道周才写作《声无哀乐辨》(以下简称《声辨》)一文,对《声论》作出直接回应。与《声论》中代表儒家思想的秦客不同,黄道周所处的时代背景、儒家思想、音乐理(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4年01期)

丁旭东[3](2015)在《中华传统乐教观——首届乐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国际乐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对与会专家关于中华传统乐教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在当代中国追求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本届研讨会重拾这一重大学术话题对反思我们当下艺术教育,探讨改进美育教学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5年02期)

张志伟[4](2011)在《论郭店楚简乐教观及其在儒家文艺美学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郭店楚简儒家文献中有大量论“乐”的文字,其中对“乐”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尊德义》、《性自命出》、《五行》叁篇。儒家乐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与“诗”、“礼”、“德”、“性情”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上古时期诗、乐、舞不分,诗歌用以配乐歌唱,舞蹈需要乐曲伴奏,叁者统称为“乐”。礼的实施须以乐来配合,“礼”、“乐”要相需为用,所以二者在儒家文献里又常合为一词。乐教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作用,“乐”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乐舞的传授,同时还包含着宗教、民俗、道德等诸方面的内容,具有规范礼仪、伦理教化、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作用。此外,《性自命出》一文中关于“性”、“情”、“乐”的论述,对我们更好的理解上古乐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线索。而且,自秦焚书坑儒以后,先秦的文献大量消亡,使后世对先秦学术的研究在有些情况下不得不加以猜想和推测。而郭店楚简的发现,则为先秦儒学的学术脉络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同时也为先秦儒家乐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线索。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郭店楚简在儒家乐论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楚简乐论思想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儒家乐教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04-25)

朱依群[5](2010)在《孔子与师旷的乐教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与师旷是同时代人,师旷继承了春秋乐教思想,从政治统治角度提出了乐可亡国说,并对乐可省风、乐通天道的思想作了传奇的实践,促进了省风说的传播。孔子在继承春秋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乐教引下神坛,对乐教中的神巫成分有所扬弃,注重乐教对人性、人格的完善,发展了春秋乐教思想。(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顾勤[6](2006)在《孔子的乐教观及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纲领,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教育;赞颂“尽善尽美”的《韶》乐,把文质俱佳的作品作为乐教的范本;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的重心。孔子的乐教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邃而广博的智慧,对25个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教育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赖换初[7](2004)在《孔孟“乐教”观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孟的“乐教”观,就是把教育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是对知之、好之、乐之叁者关系的辩证思考和把握,是建立在把握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了教学的规律等基础之上的,它既是一种辩证的教育观,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04年02期)

乐教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嵇康《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尽管被东晋王导称为当时名士清谈的"叁理"之一,但并没有留下时人对这一论题辩难的任何资料;实际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沉寂了1000多年,直到晚明黄道周才写作《声无哀乐辨》(以下简称《声辨》)一文,对《声论》作出直接回应。与《声论》中代表儒家思想的秦客不同,黄道周所处的时代背景、儒家思想、音乐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教观论文参考文献

[1].阎菲.《诗经》乐谱的流传与曹操的乐教观[J].艺术教育.2015

[2].杨杰.从《声无哀乐辨》对嵇康声论的批判中看黄道周的乐理乐教观[J].人文论丛.2014

[3].丁旭东.中华传统乐教观——首届乐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5

[4].张志伟.论郭店楚简乐教观及其在儒家文艺美学中的地位[D].青岛大学.2011

[5].朱依群.孔子与师旷的乐教观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6].顾勤.孔子的乐教观及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

[7].赖换初.孔孟“乐教”观反思[J].云梦学刊.2004

标签:;  ;  ;  ;  

乐教观论文-阎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