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癌微血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升阳益胃汤,胃癌前病变,NF-κB,微血管密度
胃癌微血管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董晓峰,张弢,周语平,李雪燕,刘光炜[1](2019)在《升阳益胃汤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NF-κB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升阳益胃汤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模型大鼠NF-κB表达、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影响,探讨升阳益胃汤干预PLGC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酶素组和升阳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MNNG为基础的复合造模法,连续12周,成功复制PLGC模型。造模成功后以相对应剂量的药物干预45 d。以SP免疫组化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NF-κB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以CD34为标记物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表达水平以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VD值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除升阳益胃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药物组大鼠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大鼠MVD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可能是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水平、改善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达到干预PLGC进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董峰,牛跃平,郑英斌,高健[2](2019)在《水通道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AQP1、VEGF、MVD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癌标本79例。每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VEGF与MVD在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AQP1、VEGF与MV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1、VEGF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MV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AQP1、VEGF及MVD与胃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分期相关(P <0.05);胃癌组织中AQP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7,P <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在AQP1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AQP1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结论 AQP1、VEGF、MVD存在协同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董智平,彭炜,钟薏,陆磊,张静喆[3](2019)在《白鹤方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裸鼠建立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方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白鹤方组给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 5-FU组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同时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予0.9%NaCl溶液0.5 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结束实验,观察各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情况。结果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48.65%、47.64%和54.39%;电镜下观察发现,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胃癌细胞均出现凋亡表现;白鹤方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移植瘤组织MVD,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冯芳,肖虹[4](2018)在《CNPY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的分泌型促血管生成因子CNPY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侵袭、转移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western-blot检测CNPY2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CNPY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NPY2的表达显着增高(P<0.05);CNPY2在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CNPY2在Ⅲ期+Ⅳ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Ⅰ期+Ⅱ期(P<0.05);CNPY2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显着增高(P<0.05);与肿瘤原发灶相比,CNPY2在转移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Y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23期)
沈源,保丽玲,吴桂霞,滕佳,张晓坤[5](2018)在《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VEGF在胃癌中的生物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与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胃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例胃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标记D2-40和CD105,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在胃癌组织内的VEGF,MVD,LVD较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明显增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且高、中分化组LVD高于低分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在VEGF阳性组中的MVD计数明显高于在阴性组中的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LV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VEGF和MVD、LVD的检测可作为胃癌转移的指标.(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襄蓉,魏春山,刘婵,张晓辉,罗奇智[6](2017)在《胃癌中lncRNA BC00281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链非编码RNA)BC00281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胃癌样本采用q PCR检测lncRNA 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C002811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张守成,刘霞,陈剑,张弛[7](2017)在《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胃癌组)、40例癌旁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癌旁组)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MMP-2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胃癌组MMP-2阳性率为75.00%,高于癌旁组的45.00%和对照组的15.00%(P<0.01)。胃癌组MVP为45.68±8.40,高于癌旁组的36.68±7.15和对照组的19.26±8.28(P<0.01)。MMP-2和MV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 MMP-2和MVD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7年08期)
周凤鸣,彭庆弟[8](2016)在《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96例,对这96例胃癌样本采用q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C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VEGF-C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C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吕靖芳,孙保存,孙慧志,张艳辉,孙俊英[9](2015)在《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型与微血管密度及相关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p53蛋白与胃癌Lauren分型及WHO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将其按照Lauren和WHO标准进行分型。应用单克隆抗体CD34/PAS双重染色评价89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MP-2、MMP-9、VEGF、VEGFR1、VEGFR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癌中,MVD与Lauren分型和WHO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Lauren分型与MMP-9、VEGFR1和p53有相关性(P<0.05),与MMP-2、VEGF和VEGFR2无相关性(P>0.05)。WHO分型与各肿瘤相关因子均无相关性(P>0.05)。Lauren分型和WHO分型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肿瘤相关因子、血管生成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可能为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5年15期)
李菊霞,吴士茜,袁艳龙,孙颖,张丽华[10](2015)在《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及和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56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56份和残端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40份。采用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i-1蛋白、MMP-9蛋白、VEGF表达情况和MVD(CD34标记)。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35.0%、12.5%,低于胃癌组织中的76.8%、83.9%、89.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者MVD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胃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表达(r=0.450)、VEGF表达(r=0.493)呈正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MMP-9蛋白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肿瘤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较晚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MVD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胃癌微血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AQP1、VEGF、MVD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癌标本79例。每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VEGF与MVD在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AQP1、VEGF与MV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1、VEGF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MV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AQP1、VEGF及MVD与胃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分期相关(P <0.05);胃癌组织中AQP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7,P <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在AQP1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AQP1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结论 AQP1、VEGF、MVD存在协同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癌微血管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晓峰,张弢,周语平,李雪燕,刘光炜.升阳益胃汤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NF-κB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9
[2].董峰,牛跃平,郑英斌,高健.水通道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3].董智平,彭炜,钟薏,陆磊,张静喆.白鹤方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4].冯芳,肖虹.CNPY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8
[5].沈源,保丽玲,吴桂霞,滕佳,张晓坤.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VEGF在胃癌中的生物学意义[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8
[6].杨襄蓉,魏春山,刘婵,张晓辉,罗奇智.胃癌中lncRNABC00281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7
[7].张守成,刘霞,陈剑,张弛.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7
[8].周凤鸣,彭庆弟.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6
[9].吕靖芳,孙保存,孙慧志,张艳辉,孙俊英.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型与微血管密度及相关因子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15
[10].李菊霞,吴士茜,袁艳龙,孙颖,张丽华.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