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变论文-顾淑彦

贤愚经变论文-顾淑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贤愚经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高窟第146窟,壁画艺术,经变画,贤愚经变

贤愚经变论文文献综述

顾淑彦[1](2014)在《敦煌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中定名不确定以及错误的两扇屏风画进行了重新考定,分别确定为贤愚经变华天因缘品和优波毱提品。(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顾淑彦[2](2010)在《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石窟依据《贤愚经》绘制的故事画,在早期洞窟中就已经出现了,如第275、254、257、285、296等窟,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隋代。初唐至吐蕃占领时期,此类故事画在洞窟中消失。而到了晚唐五代宋时期,依据《贤愚经》绘制的屏风画出现在第85、98、108、146、55等洞窟壁画的下方,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贤愚经变。本文从艺术特色、内容取舍等方面对敦煌石窟中的贤愚经变进行了比较,并尝试分析贤愚经变入绘洞窟的原因及作用。(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0年04期)

顾淑彦[3](2009)在《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石窟中依据《贤愚经》绘制的壁画,在早期洞窟就已经出现,如第275、254、257、285、296等窟,这种情形直到隋代的第302窟。初唐至中唐吐蕃占领时期,此类故事画在洞窟中消失。而到了晚唐五代宋时期,依据《贤愚经》绘制的、以屏风画的形式、以经变画的面貌出现在第85、98、108、146、55等洞窟壁画的下方。莫高窟第146窟,是晚唐五代时期贤愚经变屏风画保存相对较好的一个洞窟,因此本文首先对第146窟的贤愚经变内容做了详细的考释,并以此窟为中心与第85、98、108、55等窟的贤愚经变进行了比较,在研究总结贤愚经变艺术特色同时,探讨了敦煌晚期贤愚经变内容取舍、构图方式和艺术特色,还注意到贤愚经变榜题与变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贤愚经变入绘洞窟的作用。最后将敦煌晚期贤愚经变与早期以《贤愚经》为题材的故事画进行比较,探讨了贤愚经变对早期故事画的借鉴及《贤愚经》的壁画题材在前后两个时期兴起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贤愚经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石窟依据《贤愚经》绘制的故事画,在早期洞窟中就已经出现了,如第275、254、257、285、296等窟,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隋代。初唐至吐蕃占领时期,此类故事画在洞窟中消失。而到了晚唐五代宋时期,依据《贤愚经》绘制的屏风画出现在第85、98、108、146、55等洞窟壁画的下方,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贤愚经变。本文从艺术特色、内容取舍等方面对敦煌石窟中的贤愚经变进行了比较,并尝试分析贤愚经变入绘洞窟的原因及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贤愚经变论文参考文献

[1].顾淑彦.敦煌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考[J].敦煌研究.2014

[2].顾淑彦.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0

[3].顾淑彦.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9

标签:;  ;  ;  ;  

贤愚经变论文-顾淑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