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论文-隋高阳,于莉,隋栋梁,李雪梅

松花江水论文-隋高阳,于莉,隋栋梁,李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松花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花江,水沙变化,态势,影响因素

松花江水论文文献综述

隋高阳,于莉,隋栋梁,李雪梅[1](2018)在《松花江水沙变化态势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花江流域的水沙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流域内人类的活动。本文利用累积曲线法、M-K次序分析法和有序聚类法就松花江各主要支流1955?2013年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及嫩江的年径流量显着减少,主要支流第二松花江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松花江年输沙量明显减少,干流和嫩江有显着的变化趋势。结合松花江各支流水沙变化的特征,分析了松花江气候降雨、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水库建设和过度建设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黄乔津[2](2018)在《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松花江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和饮用水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现代饮用水的安全需求,以超滤为核心的第叁代饮用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超滤的应用多数只是与传统工艺的简单结合,工艺流程复杂繁琐,过于依赖化学药剂,尚未充分利用超滤技术的优势。本论文以松花江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新型的外循环连续过滤装置作为膜前预处理工艺,开展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的中试研究,为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的绿色净水工艺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持。首先,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连续过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大滤层厚度,降低滤速和延长洗砂周期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连续过滤的处理效果;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随滤速的提高而加快,但过高的滤速又会使水头损失出现下降现象;洗砂周期对水头损失无明显影响,6h以内的洗砂周期均能有效控制滤层污染;洗砂强度为16和20L/(m2·s)时的反冲洗效果相当,在第8min基本完成脏砂的清洗;连续过滤的运行工况确定为:滤层厚度1.0m,滤速4m/h,洗砂周期6h,洗砂强度16L/(m2·s),洗砂持续时间8min。然后,利用超滤小试系统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超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膜通量,增加反冲洗水头,延长反冲洗时间和缩短过滤时间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膜污染速率;而运行参数的改变对超滤的处理效果没有或仅有轻微影响;参考超滤小试实验结果,超滤中试系统的运行工况确定为:膜通量20 L/(m2·h),反冲洗水头3.5m,反冲洗时间2min,过滤时间120min。此外,利用超滤小试系统进行组合工艺与直接超滤的运行对比发现,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比直接过滤分别高出9.97%、7.02%和33.84%,且超滤膜污染速率远低于直接超滤。连续过滤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最后,考察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处理效能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75%、32.21%、17.12%、15.27%和70.77%;针对以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的松花江原水,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截留效果较差;而由于连续过滤和超滤在长期运行下均形成一定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稳定优异;虽然组合工艺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显着,但出水微生物指标尚未满足饮用水标准;组合工艺对以胶体或颗粒态为主的Al、Fe、Mn去除效果优异,而对以离子态为主的Mg、Ca无明显去除效果;运行期间,超滤膜前期污染较缓慢,15天后污染速率加快,最终在第50天跨膜压差增长至50.3k Pa,达到膜污染上限;故在本实验条件下,组合工艺的超滤膜化学清洗周期约为50天;叁维荧光分析表明,腐殖酸类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是超滤膜处理松花江水主要的不可逆污染物;连续过滤预处理主要通过去除松花江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大分子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从而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针对松花江原水,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的长期运行效能较为良好,出水水质大部分能满足饮用水标准,超滤运行稳定且污染速率较低。比起直接超滤,以连续过滤作为膜前预处理的短流程超滤组合工艺在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上更具明显优势,对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绿色净水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戴胜利,段新[3](2018)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传导机理研究——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学术界对水污染的研究成果,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研究分析在水污染传导链中存在的污染源、污染传导载体、污染传导节点、污染传导信号与污染传导受害者五大传导要素,进而运用沙堆模型来模拟分析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是如何发生的以及通过构造函数模型来探究河流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进而研究污染是如何传导的。全面研究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机理,以期能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情形下,深化对水污染的理论认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吴殿峰,王彦[4](2018)在《松花江水日渐清野生物种更丰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吴殿峰王彦)近年来松花江水质不断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逐渐提升,野生物种愈加丰富。监测显示,我省松花江流域水质达标率为79.5%,同比提高7.6%。生态环境好转野生物种丰富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十四道街的老周,每天都要去附近的松花(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8-01-18)

[5](2017)在《关于巴彦县提内河松花江水创新“旱改水”模式的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省农发办对我省叁种"旱改水"主要模式进行调研的要求,哈尔滨市农发办由李玉祥副主任带队,土地处相关同志参加,深入巴彦县"旱改水"项目区进行了调研。召开有项目区所在乡镇领导、核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合作社及种粮大户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围绕"旱改水"取得的主要成果、开发潜力、发展前景、面临困难、对策建议等进行了调研。一、"旱改水"项目实施情况巴彦县地处松花江干流北岸,全县耕地340(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7年22期)

王军艳[6](2017)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对媒体过度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这些危机事件给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政府无法完全抑制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做的就是构建预防体系以及在第一时间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在危机事件中,政府是处理危机事件的一个重要主体,而媒体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消除错误舆论,让人民群众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但由于危机事件对政府影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不少地区政府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对媒体采取过度管理,通过过度管理来压制媒体自由报道权利,从而对公共危机事件造成更大的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政府对媒体的过度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详细研究政府对媒体过度管理的表现与事实,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探究过度管理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结合具体案例及研究结果,为政府针对媒体进行合理管理提供优化建议,帮助政府改变过度管理媒体现状,让政府和媒体形成更加平等的互利关系,通过共同努力降低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邵杨[7](2017)在《基于冰封期的松花江水环境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七大江河之一的松花江流域,是一条孕育了两岸青山绿水的水系,随着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合作的加强,松花江水环境已成为我国水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所承受的环境挑战也将越来越大。本论文以松花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了影响松花江水质的各种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重要性原则本文选取了包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及氨氮在内的8个水质监测指标作为松花江水质评价的基础指标。研究中采用的水质数据为2014-2016年石灰窑、柳家屯、古城子、兴鲜、二节地、两家子水文站、下岱吉、蔡家沟、同江9个断面指标的月度监测值。采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为单因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各断面的进行排名,得出各断面的污染先后顺序,其次选取污染指标中的主要污染物。通过训练BP神经网络,得出最优的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别对各个时期的断面进行评价,对各断面的污染等级进行划分,得出各断面的水质分类等级。本文因子分析法选用的软件为SPSS13.0,BP神经网络法选用的是MATLAB2010a。评价结果表明:九个断面中两家子水文站断面水质在1月冰封期最优,都是I类水体,同江断面1月冰封期水质最劣,接近并达到V类水体。从整体来看,1月冰封期水质整体优于叁年平均水质。为了了解冰封期水质优于叁年平均水质是1月份个别现象还是整体现象,对11月到次年3月的水质数据进行平均,然后进行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得知除同江监测断面外,其余断面冰封期水质整体优于非冰封期水质。通过两种方法来评价松花江的水质情况,为改善和治理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1)流域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总磷超标比较普遍,pH、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偶有超标,属于轻度污染;高锰酸盐指数本底值较高;冰封期有机污染加重。(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BP神经网络对松花江流域水质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断面V类和劣V类水质减少,Ⅲ类水质上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逐年降低,溶解氧含量升高。(3)最后根据松花江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四项环境保护对策和前瞻性研究,对松花江流域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董绍涛[8](2017)在《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资源 全力打造沿江优质水稻示范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彦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腹地,面积313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总人口7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万人。县域耕地面积344.3万亩,其中水田5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有蜿蜒的松花江穿境而过,巴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沿岸着名的鱼米之乡。但沿江灌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7年02期)

韩雪,娄大伟,连丽丽,孙红,郭亭秀[9](2016)在《新型絮凝剂PSAM-CTS处理松花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硅酸铝镁-壳聚糖(PSAM-CTS)复合絮凝剂,并将其用于处理松花江江水。考察了投加量、水样pH值、水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1mL,待处理水样为500mL时,PSAM-CTS絮凝剂呈现很好的絮凝脱色效果,适用于处理低温(0~5℃)、偏碱性(pH=7~9)的松花江水。用扫描电镜观察PSAM-CTS絮凝剂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了聚硅酸、壳聚糖、金属离子水解产物叁者之间的作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7期)

廉今兰,马丽巍,李哲[10](2015)在《叁种方法预处理松花江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花江吉林江段某断面的水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叁种方法对COD_(Mn)和氨氮都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光催化反应时间为3 h,Ti O_2的最佳投加量为0.8 g/L时,COD_(Mn)和氨氮的降解效率为37.5%和30.9%。在活性炭吸附时间为3 h,活性炭的投加量为7 g/L时,COD_(Mn)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为22.52%和12.35%。在臭氧氧化时间为6 min,臭氧初始浓度为6 mg/L时,COD_(Mn)的降解效率为18.02%,而氨氮的浓度略有增加。(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23期)

松花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和饮用水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现代饮用水的安全需求,以超滤为核心的第叁代饮用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超滤的应用多数只是与传统工艺的简单结合,工艺流程复杂繁琐,过于依赖化学药剂,尚未充分利用超滤技术的优势。本论文以松花江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新型的外循环连续过滤装置作为膜前预处理工艺,开展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的中试研究,为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的绿色净水工艺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持。首先,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连续过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大滤层厚度,降低滤速和延长洗砂周期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连续过滤的处理效果;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随滤速的提高而加快,但过高的滤速又会使水头损失出现下降现象;洗砂周期对水头损失无明显影响,6h以内的洗砂周期均能有效控制滤层污染;洗砂强度为16和20L/(m2·s)时的反冲洗效果相当,在第8min基本完成脏砂的清洗;连续过滤的运行工况确定为:滤层厚度1.0m,滤速4m/h,洗砂周期6h,洗砂强度16L/(m2·s),洗砂持续时间8min。然后,利用超滤小试系统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超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膜通量,增加反冲洗水头,延长反冲洗时间和缩短过滤时间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膜污染速率;而运行参数的改变对超滤的处理效果没有或仅有轻微影响;参考超滤小试实验结果,超滤中试系统的运行工况确定为:膜通量20 L/(m2·h),反冲洗水头3.5m,反冲洗时间2min,过滤时间120min。此外,利用超滤小试系统进行组合工艺与直接超滤的运行对比发现,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比直接过滤分别高出9.97%、7.02%和33.84%,且超滤膜污染速率远低于直接超滤。连续过滤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最后,考察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处理效能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75%、32.21%、17.12%、15.27%和70.77%;针对以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的松花江原水,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截留效果较差;而由于连续过滤和超滤在长期运行下均形成一定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稳定优异;虽然组合工艺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显着,但出水微生物指标尚未满足饮用水标准;组合工艺对以胶体或颗粒态为主的Al、Fe、Mn去除效果优异,而对以离子态为主的Mg、Ca无明显去除效果;运行期间,超滤膜前期污染较缓慢,15天后污染速率加快,最终在第50天跨膜压差增长至50.3k Pa,达到膜污染上限;故在本实验条件下,组合工艺的超滤膜化学清洗周期约为50天;叁维荧光分析表明,腐殖酸类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是超滤膜处理松花江水主要的不可逆污染物;连续过滤预处理主要通过去除松花江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大分子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从而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针对松花江原水,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的长期运行效能较为良好,出水水质大部分能满足饮用水标准,超滤运行稳定且污染速率较低。比起直接超滤,以连续过滤作为膜前预处理的短流程超滤组合工艺在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上更具明显优势,对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绿色净水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花江水论文参考文献

[1].隋高阳,于莉,隋栋梁,李雪梅.松花江水沙变化态势与影响因素[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黄乔津.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松花江水的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戴胜利,段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传导机理研究——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

[4].吴殿峰,王彦.松花江水日渐清野生物种更丰盈[N].黑龙江日报.2018

[5]..关于巴彦县提内河松花江水创新“旱改水”模式的调研报告[J].奋斗.2017

[6].王军艳.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对媒体过度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邵杨.基于冰封期的松花江水环境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D].东北林业大学.2017

[8].董绍涛.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资源全力打造沿江优质水稻示范区[J].奋斗.2017

[9].韩雪,娄大伟,连丽丽,孙红,郭亭秀.新型絮凝剂PSAM-CTS处理松花江水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6

[10].廉今兰,马丽巍,李哲.叁种方法预处理松花江水的比较研究[J].广东化工.2015

标签:;  ;  ;  ;  

松花江水论文-隋高阳,于莉,隋栋梁,李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