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情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土人情,社会资本,功能嬗变,乡村转型
人情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1](2019)在《社会资本视阈下乡土人情的功能:表征、嬗变与修复——基于中国乡村转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乡土人情在乡村社会长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社会资本与乡土人情皆是乡村社会发展的解释工具。乡土人情的认同性、互惠性及仪式性特点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体现明显,并在维系乡村社会稳定、凝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乡村社会的转型使得乡土人情发生嬗变,货币化、名利化、边缘化等特征造成腐败行为滋生、社会价值观扭曲、人际交往受阻。通过加强制度引导、培植乡村文化、规束村民行为等举措可以逐步修复乡土人情,在转型乡村社会中发挥乡土人情的积极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冰,师震杰[2](2019)在《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农村人情往来异化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情往来是我国农村的重要传统风俗,长期发挥着维系村民人际关系、加深彼此感情、互助互惠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农村随礼、回礼日益频繁和数额的迅速增长,人情成为负担,人情往来出现异化。文章以辽宁省某贫困村H村为例,指出当前农村人情往来异化的具体表现及造成的影响。从社会互动视角出发,针对村民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关系群体之间的互动交往问题剖析了人情往来异化的本质,并提出运用倡导型社会工作解决农村人情往来异化问题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代秀雨[3](2019)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人情问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的民族,人情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作为西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专业,在中国人情社会中难免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危机,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人情关系也会成为实务工作者经常遇到的困境。本文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人情问题,对其引发的实务困境进行概括和分析,以期能够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启发。(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9期)
蔡长春[4](2019)在《快递员参与社会治理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整日穿梭于街头巷尾、商场超市、田间地头……长期奔忙在基层一线的快递配送员就像勤劳的小蜜蜂,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近年来,快递员解锁出一项新技能,他们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中,成为广受(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4-10)
纪宁[5](2019)在《破解熟人社会人情干扰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纪宁) 近日,广东省龙门县纪委监委通报曝光了一起虚列开支、套取财政资金的典型案例:该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刘细平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龙门县人社局分管副局长受到诫勉谈话处理。这起案件的查处缘于异地交叉巡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期刊2019-02-02)
刘升[6](2019)在《社会治理社会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实现路径——以糖村治理滥办“人情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情风"泛滥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糖村在党和政府引领下,通过村委会协同,村民参与的方式对村庄中泛滥的"人情酒"进行了有效控制。可见,通过党政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社会化方式,可以达到扩大社会治理主体,拓宽社会治理渠道,增加社会治理资源,从而实现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行路径。(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范孝东[7](2019)在《包公家宴 为人情消费“瘦身”》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宴席 有了标准菜单“女儿出嫁,我们只安排了6桌酒席,菜肴选择的就是‘包公家宴’套菜,一桌酒席菜钱只有300元左右。”2018年12月24日,肥东县石塘镇四合村村民卢冰贤告诉,如今,村民碰上红白喜事要宴请宾朋时,都会把“包公家宴”作为宴席(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1-09)
林小莉,潘寄青,张涛[8](2018)在《受教育水平、社会资本与居民人情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人情消费是维系和扩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这种以感情关系为基础完成的人情交换,实质是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资源交换。受教育水平会显着影响人们的社会资本,并进而作用于人们的人情消费,但目前尚未得到经验研究的支持。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级别显着地提升了我国居民家庭的人情消费支出,社会信任和互惠规范两种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为我们理解新时代的居民人情消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本文来源于《山东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杰[9](2018)在《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对其人情消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这样的人情大国,无论是自身的发展还是家庭的发展,都离不开关系,人情消费是人们建立关系的一种媒介。从社会学视角来说,人情消费就是以人情为基础,以实物或金钱的形式支付给他人的过程,具有联络感情和拓展关系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起,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家乡,流动到城市务工,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社会中,人情消费是村民用来表达真情实感,具有互帮互助的性质。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打破了其传统的人情消费,使得人情消费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更复杂了。农民工的人情消费呈现出交换的不均衡性、业缘关系的提升、种类和频次增加的特征。甚至出现有人把“人情”拿来消费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农民工在人情消费方面的支出,而且增加了人们的精神负担。国外学者最早研究礼物的交换,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在借鉴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社会背景对我国农民工人情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着一定局限,运用某一理论系统地分析的较少。虽然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增加了人们在人情方面的支出费用,但是由于人情消费在中国存在已久,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要探讨的就是既然人情消费给农民工造成了困扰,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参与其中呢?本研究中,笔者在借鉴了部分学者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对辽宁省H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对其人情消费的影响,尝试对人情消费这一行为进行全面的解读。在市场化经济中,人们将利益放在首位,对利益的追求和物质的渴望驱使人们进行人情消费,于是产生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本文对农民工人情消费过程中蕴含的社会交换的分析,无论是在理论还是现实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核心部分就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对其人情消费的影响。首先是对农民工人情消费观念的影响。本文从交换对象的选择、“给予-回报”到“投资-收益”、交换的性质叁方面来分析农民工人情消费由生存到发展观念的转变。农民工由于缺乏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导致交换过程中情感的弱化和工具性目的增强。其次是对农民工人情消费的价值导向的影响。以成本与报酬为理论依据,因为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们会权衡成本与报酬,努力使报酬大于成本。分析农民工的人情消费受哪些价值观念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加强了这些观念,从伦理道德、社会吸引两个角度探讨了人情消费的价值。再次是对人情消费交换情境的影响。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存在着受礼的一方不回报的风险,人们之所以选择交换就在于信任机制的存在,只有信任与交换的平衡才能促使人情消费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紧接着论述了面子因素为交换提供了可能性,对面子的追求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人情消费中。最后是对交换过程与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社会地位差异所引发的从下层向上层的人情消费。人情消费是农民工寻求帮助孕育关系网络的基础,通过借助不同的关系网络农民工能够获得社会支持,从而为生活提供了保障。基于以上论证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农民工人情消费行为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程,人情消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民工人情消费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并且农民工用于人情消费的支出与家庭经济收入是成正比的。在文章结尾深入地思考了农民工人情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人情消费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程度会降低;最后,农民工人情消费依旧遵循着差序格局的原则。(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段仕君,陈科霖[10](2018)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私”化:单位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制度形塑了传统的"单位社会",在单位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单位人通过社会交往创造了基于正式制度之上的"社会空间"——单位"社会"。在"人情"与"面子"的交织中,单位"社会"呈现出了"制度"与"关系"相互作用下的权力"私"化运作逻辑。单位"社会"的关系有着并联的私密性与串联的单向性的运作特征。进一步反思单位"社会"的运作机制,有助于重新认识单位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转型空间。(本文来源于《地方治理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人情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情往来是我国农村的重要传统风俗,长期发挥着维系村民人际关系、加深彼此感情、互助互惠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农村随礼、回礼日益频繁和数额的迅速增长,人情成为负担,人情往来出现异化。文章以辽宁省某贫困村H村为例,指出当前农村人情往来异化的具体表现及造成的影响。从社会互动视角出发,针对村民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关系群体之间的互动交往问题剖析了人情往来异化的本质,并提出运用倡导型社会工作解决农村人情往来异化问题的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情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社会资本视阈下乡土人情的功能:表征、嬗变与修复——基于中国乡村转型视角[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
[2].贾冰,师震杰.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农村人情往来异化问题探析[J].萍乡学院学报.2019
[3].代秀雨.社会工作实务中人情问题的分析[J].农家参谋.2019
[4].蔡长春.快递员参与社会治理状况调查[N].法制日报.2019
[5].纪宁.破解熟人社会人情干扰问题[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
[6].刘升.社会治理社会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实现路径——以糖村治理滥办“人情酒”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
[7].范孝东.包公家宴为人情消费“瘦身”[N].安徽日报.2019
[8].林小莉,潘寄青,张涛.受教育水平、社会资本与居民人情消费[J].山东高等教育.2018
[9].王晓杰.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对其人情消费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10].段仕君,陈科霖.人情、面子与权力的“私”化:单位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机制[J].地方治理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