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功率匹配论文-祁玉龙,肖刚,王勇

负载功率匹配论文-祁玉龙,肖刚,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功率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式破碎机,负载自适应,功率匹配,AEMSim

负载功率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祁玉龙,肖刚,王勇[1](2018)在《移动式破碎机负载自适应功率匹配技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移动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其负载自适应功率匹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在负载自适应功率控制原理基础上,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分别建立A8VO液压泵和整个电液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开展仿真分析,得到液压泵流量-压力特性、发动机扭矩、泵功率和流量等仿真结果。对比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可知,本文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是合理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移动式破碎机负载自适应功率技术进行研究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12期)

田社平,张峰[2](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频最大功率匹配负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不同频率激励时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为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使得负载所获得的功率正好等于电源各谐波分量单独作用时负载所获得的最大功率之和。首先选择合适的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电路形式,然后以负载所吸收的功率为适应度函数,再以遗传算法搜索负载吸收的可能最大功率,当该功率达到匹配的最大功率,则此时的元件参数即为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对最大功率匹配负载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实验仿真与计算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设计,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5期)

张艳,王勇,佟力永,梁欣欣,檀朋硕[3](2016)在《一种基于负载匹配的伺服功率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飞行器的发展,伺服系统功率需求与伺服系统小型化、轻质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负载匹配的伺服系统功率优化设计方法,给出基于负载特性匹配和摆动角速度约束的伺服系统功率优化方法。某型航天器一级起控飞行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伺服系统功率需求。(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方贺[4](2016)在《负载敏感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电控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挖掘机是一种能进行各种大功率、高灵敏度作业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工程等各个行业,有着工程机械的皇冠明珠、行业的晴雨表之称,在各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挖掘机又是一种能耗巨大的工程机械,其能量总利用率仅有20%左右,这其中功率不匹配造成的能量损失占了主要部分,设计合适的功率匹配电控系统对提高挖掘机能量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国内外挖掘机在功率匹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电控系统结构,根据其课题的液压挖掘机功能需求、结合其他工程机械产品的特点设计了一款功能丰富、安全性强的通用工程机械电子控制器。在软件实现上,将嵌入式实时系统μC/OS-Ⅱ移植到英飞凌的TC1784微控制器上,设计层次清晰、便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架构。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上,作者首先分析了LSC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工作特性,确定了对发动机采取限制转速波动范围的转速感应整体控制策略,实现发动机的自动怠速、部分故障处理等功能。其次针对在挖掘机工作过程中,负载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发动机与泵的功率匹配不合理造成能量损失的现象,结合课题组其他成员研究的基于AMESim及Matlab/Simulink建立的机电液模型,利用基于模型的的设计思想建立了电控系统模型,在控制模型中采用传统PID与模糊自适应PID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对负载敏感泵进行最大排量控制,实现发动机的过载保护控制。同时还实现了挖掘机在不同的动力输出模式和在不同工作工况下,对不同的功率需求分别实现对应的功率匹配功能,进而使柴油发动机工作在燃油经济性最好的区间,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利用其设计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实车试验,验证了系统软硬件的可行性和功率匹配软件算法的实现效果。对挖掘机空载时的典型特征动作和带载持续挖掘动作做了试验研究,利用CAN总线将数据采集到PC机上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本系统的整体控制效果接近国外某电控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4-20)

蒋中东[5](2015)在《低TCR TaN多层膜及宽频、高功率匹配负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功率薄膜匹配负载是微波电路与系统中的基本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基站,雷达,航天等领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随着电子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和高频化的发展,迫切需求高频、大功率、集成化的薄膜匹配负载。本文对低电阻温度系数的TaN薄膜材料及宽频、大功率的薄膜匹配负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TaN薄膜材料方面,采用电阻温度系数(TCR)为正的Ta膜和TiN膜与电阻温度系数为负的TaN薄膜构建了低TCR的Ta/TaN和TiN/TaN多层膜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a与TaN构成的多层膜结构(Ta/TaN)2,当氮流量从3%上升到10%,薄膜的电阻率从165.2μΩ·cm增加到263.6μΩ·cm,TCR从225 ppm/℃下降到-213.54 ppm/℃。当氮流量为4%时,薄膜的TCR为18 ppm/℃,接近于零,但电阻率仅为196.4μΩ·cm。为了解决Ta膜电阻率太小而使得Ta/TaN多层膜电阻率较小的问题,引入了电阻率较大的TiN膜构建了TiN/TaN多层膜。对于TiN/TaN多层膜,随着TaN层溅射时间从5min到17min,薄膜的电阻率从400μΩ·cm下降到260.48μΩ·cm,TCR从960 ppm/℃下降到-164 ppm/℃。在薄膜匹配负载的设计和仿真方面,利用有耗传输线理论建立匹配负载的等效电路,并用HFSS软件进行优化。设计了一款单电阻膜匹配负载1,其工作频率为DC-18 GHz,承载功率为10 W,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1.3。为了克服匹配负载的工作频率与承载功率不能同时提高的难题,利用功率分配思想设计了阵列型匹配负载2和3,其中负载2的频率为DC-20 GHz,承载功率为40 W,VSWR小于1.3;负载3的频率为DC-20 GHz,承载功率为100 W,VSWR小于1.3,其承载功率是匹配负载2的2.5倍。为了减少高频器件的接地工艺,设计了一款无卷绕电极的负载4,其频率为30 GHz-42 GHz,承载功率为80 W,VSWR小于1.3。利用热仿真软件ePHysics仿真各个负载在满功率下负载的表面温度分布图,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负载的最高温度均不超过125℃,达到了设计要求。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掩膜图形化和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薄膜负载器件,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器件的微波性能。所设计的叁种负载的VSWR均小于1.3,负载4在工作频率范围内VSWR小于1.5。加载功率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匹配负载的表面最高温度均小于125℃,满足了负载器件的功率承载能力。采用红外探测仪观察匹配负载2的温度分布情况,,表明器件达到了功率分配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12)

蒋中东,张万里,彭斌,邓森洋,蒋洪川[6](2014)在《阵列型高功率薄膜匹配负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率分配思想和简化实频法设计了频率为DC~20 GHz,承载功率为40 W的阵列型微波薄膜匹配负载器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和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设计的Ta N薄膜匹配负载器件。研究了所制器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DC~23.6 GHz,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3。加载功率为8,18,40 W时,薄膜表面的最高温度分别为37.6,59.5,113.6℃。热成像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器件的两个电阻膜温度基本一致,实现了功率的平均分配。(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4年12期)

李会容,张雪峰[7](2012)在《TaN微波功率薄膜匹配负载的设计及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耗传输线理论设计了频率为DC-3GHz的TaN微波功率薄膜匹配负载,采用HFSS软件仿真了匹配负载的频率特性。根据设计仿真结果,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和掩模图形化方法制备了TaN微波功率薄膜匹配负载样品,基片为6 mm×9 mm×1 mm的BeO陶瓷基片,TaN薄膜的直流电阻为50。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DC-3 GHz频率范围内,样品的电压驻波比(VSWR)都小于1.2。(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2年12期)

郭阳雪,孔祥洪,杨渭,江瑞煌[8](2011)在《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与负载匹配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负载变化时,其输出功率不能达到最优输出状态。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实现硅电池输出功率和负载之间最佳匹配,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中,设置一定的温度范围,通过改变负载的大小,测试负载对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及其有用功率的影响,并通过Origin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负载约为1.3 kΩ时,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最大;1.5 kΩ左右时,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稳定;负载约为1.65 kΩ时,硅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因素最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1年07期)

司旭[9](2011)在《低电阻温度系数TaN薄膜及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功率匹配负载是微波器件与微波电路中的一类通用元件,可以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探测等领域的无线电子器件及系统中。随着无线通讯的快速发展,高频率、大功率、性能稳定的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TaN薄膜,对其微结构及电性能进行研究,并设计、制备具有高频率、大功率性能特征的微波功率匹配负载。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在TaN薄膜方面,研究氮流量和退火工艺条件对TaN薄膜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l掺杂的TaN薄膜,当氮流量从2%增加到7%时,薄膜电阻率从2372μ?·cm增加到3894μ?·cm,电阻温度系数(TCR)绝对值从253ppm/℃增大到945ppm/℃,薄膜厚度从320nm减小到230nm。在大气中对TaN薄膜退火2小时,退火温度从200℃增加到600℃时,方阻从12Ω/sq增加到24Ω/sq,TCR从15ppm/℃下降到-80ppm/℃;在大气中对TaN薄膜进行300℃退火,随着退火时间从1小时增加到5小时,方阻及TCR几乎不变化。在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的设计和仿真方面,根据有耗传输线理论及热传导相关理论,采用HFSS软件与ePhysics软件联合仿真,设计具有高频率、大功率性能特征的微波功率匹配负载。本文设计仿真了两个微波功率匹配负载,其中一个工作频带为DC-18GHz,电压驻波比小于1.2,功率负载为20W;另外一个工作频带为DC-40GHz,电压驻波比小于1.2,功率负载为1W。按照仿真结果,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掩膜图形化、光刻、丝网印刷等工艺制备微波功率匹配负载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TCR绝对值均小于120ppm/℃;功率测试期间,样品表面温度均在120℃以下,功率测试前后阻值变化均在2%以内;在设计的频率范围内除个别频率点外,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的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4,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了克服单电阻膜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的工作频率与功率负载能力不能同时提高的难题,设计并制备基于功率分流思想的双电阻膜微波功率匹配负载。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在3.4-7.4GHz和8.2-9.8GHz频带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小于1.6,功率负载为200W,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罗希,刘永强,蔡树军[10](2008)在《采用功率测量负载牵引的阻抗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典型功率测量负载牵引系统组成,以及验证系统准确性的ΔGt方法。通过调节输入输出阻抗,得到微波功率晶体管在4 GHz频率下的匹配阻抗,从而得到了器件在4 GHz条件大信号下真实性能,最大输出功率为22 dBm、最高效率为60%、并给出了输出电流和增益等,为器件和电路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08年10期)

负载功率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个不同频率激励时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为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使得负载所获得的功率正好等于电源各谐波分量单独作用时负载所获得的最大功率之和。首先选择合适的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电路形式,然后以负载所吸收的功率为适应度函数,再以遗传算法搜索负载吸收的可能最大功率,当该功率达到匹配的最大功率,则此时的元件参数即为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对最大功率匹配负载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实验仿真与计算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大功率匹配负载的元件参数设计,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功率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祁玉龙,肖刚,王勇.移动式破碎机负载自适应功率匹配技术仿真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

[2].田社平,张峰.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频最大功率匹配负载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张艳,王勇,佟力永,梁欣欣,檀朋硕.一种基于负载匹配的伺服功率优化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

[4].方贺.负载敏感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电控系统研发[D].山东大学.2016

[5].蒋中东.低TCRTaN多层膜及宽频、高功率匹配负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6].蒋中东,张万里,彭斌,邓森洋,蒋洪川.阵列型高功率薄膜匹配负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

[7].李会容,张雪峰.TaN微波功率薄膜匹配负载的设计及制备[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

[8].郭阳雪,孔祥洪,杨渭,江瑞煌.硅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与负载匹配特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9].司旭.低电阻温度系数TaN薄膜及微波功率匹配负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10].罗希,刘永强,蔡树军.采用功率测量负载牵引的阻抗匹配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8

标签:;  ;  ;  ;  

负载功率匹配论文-祁玉龙,肖刚,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