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江月[1](2021)在《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听觉艺术形式,和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音乐与体育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中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音乐与体育如影相随。从西方古希腊时期的皮提亚竞技赛会,到东方夏商时期的“习兵乐舞”,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射、御”等的紧密联系,再到现代的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密不可分,无一不彰显了音乐与体育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如今,随着音乐与体育融合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音乐在赛前训练、赛中参与和赛后修复中产生的作用日渐明晰,推动了体育与音乐融合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出现与发展。这一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出现与发展对体育与音乐融合相关的研究提出了更为现实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哲学、音乐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历史发展与现状以及音乐与体育的缘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功能将赛前训练音乐分为诱导音乐、放松音乐和动员音乐三大类,相较诱导音乐和放松音乐而言,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的是动员音乐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原理。体育活动与人的身体有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身体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运动。众所周知,音乐和体育都是时间的艺术,音乐通过节奏亦或是时值的流动进而应用到体育训练过程当中。在赛前训练中,乐音会刺激听觉系统继而唤醒身体的想象力,这种由音乐联觉而产生的想象力使运动员脱离现实空间,置身于自身通过音乐的帮助而创设的情境或是潜意识中的知觉空间。而身体之所以能够进入音乐联觉所创设的空间,是通过身体的内模仿运动的机能。然后是针对音乐在竞技体育比赛过程中应用机制的研究。赛中参与音乐包含奥运会的各项仪式音乐与运动员参赛音乐。奥运会自初次举办之时,音乐便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开幕式中使用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审美,它可以运用超越语言的音响效果和节奏效果使仪式的流程得到完整性的保证且把握仪式的节奏,亦可以通过声波的振动营造出一个神圣崇高且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声音空间,使仪式的听觉环境得到美感的渲染。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仪式的环节形成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整体。此外,体育赛事的完成离不开运动员的“抛头颅、洒热血”,音乐不仅能够增强体育运动的艺术审美性,它还可以利用其节拍制约运动员身体节奏的速度,并促进人体内分泌,调节血流量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促使参与运动的各个生理环节节律化,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比赛过程中大脑疲劳的程度。最后主要是针对音乐调节缓解运动员赛后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的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并将其分类,后而分别从音乐类型的选择、音乐调节的过程和音乐中的情感体验这几个方面对赛后修复音乐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总而言之,本文在前人对音乐和体育结合、音乐在特定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了柏格森的内在模仿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移情说等理论基础,从音乐的声波、节奏对身心灵的影响方面进而对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帮助体育训练者对音乐作用于体育的本质更加清晰的认知,为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节律性和运动成绩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方向。
张庭玮[2](2021)在《中国体育纪录片中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构建 ——兼论个人毕业作品《花毽传情》》文中指出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的中国体育纪录片,聚焦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以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和生命力量为己任,纪录了一幕幕为国争光的精彩瞬间,讲述了一代代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和默默无闻的体育工作者的感人故事,用一个个体育人物对生命意义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影响人、激励人、引领人,使人在影像的纪录中感悟到身体的真、生命的善和人性的美。本研究以中国经典体育纪录片对体育人物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构建为主题,总结体育纪录片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核心,在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等不同层级上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发掘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文章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范围广、内容碎片化、互动性强等特点,探究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方向,为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思考。第一章对中国体育纪录片进行历时性研究和社会价值探讨,以共和国的成长为背景,在分阶段讨论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的同时,分析中国体育纪录片的类型、特点及社会影响,为深入剖析中国体育纪录片对体育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塑造奠定基础。第二章对中国体育纪录片的主题类别和叙事方式进行研究,发掘中国体育纪录片所蕴含的力量之美和生命之美。同时,论述个人毕业作品《花毽传情》的主题建构和叙事方式,阐述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研究中国体育纪录片的视听语言表达,通过对纪录片中视觉语言、听觉语言的分析,探讨影视语言运用与体育人物生命意义构建的关系。同时,兼谈个人毕业作品《花毽传情》中视听语言运用与人物形象、主题意蕴塑造之间的关系。
唐应娟[3](2021)在《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运动,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遵循美的发展规律,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被称之为“绿茵芭蕾”,网球运动美学要素丰富,也丰富和发展了运动本身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通过对网球运动的深入研究,发现网球运动独特之美,挖掘网球美的特征和价值,有助于完善网球运动美学体系,挖掘出更多体育美的内容,增强体育美学的影响力,从审美高度来把握和认识网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网球运动的和谐发展,挖掘出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对大众审美教育,增强审美意识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视频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美学、体育美学、网球运动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网球运动的美起源于游戏,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赛前的准备必须是“真”、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比赛有输赢之分,追求功利性的同时牢记“善”,才能体现“美”,网球运动是求善、求真、求美的过程,体现出人类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2)网球运动美的本质是运动员参与比赛中的经历和体验,运动中身体表现出来的美、技战术、道德品质、意志美、现场美的冲击、见证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美、团队协作的精神之美、获得冠军,成功的豪迈之美;表现不佳失败的悲壮之美。(3)网球运动所具有的美学特征:网球运动中的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其中身体美包括(身心愉悦、神采飞扬的健康美;身姿矫健、柔美婀娜的形态美);运动美包括(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技术美;运筹策幄帐之中的战术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素质美;文化底蕴休止美的竞赛规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美);人文美包括(活力时尚、简约优雅的服装美;顽强拼搏、不骄不馁的精神美;自由优雅、浪漫温柔的环境美;谦恭有礼、文明高雅的礼仪美)。(4)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人际沟通;转移不良情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文化。针对上述分析提出的建议: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审美感受能力;要将美育运用在网球教学中,从美的角度去给学生讲授,理解网球运动美的内涵,引导学生的网球运动美的意识,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运动员不仅要提高技术,还需提高文化素质修养、智力水平,理解欣赏比赛;不可忽略对网球运动美学特征的传播,提高网球运动的影响,扩大群众参与。
帅颖[4](2020)在《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直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话题,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创新才可以完成课程的改革,以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音乐被视为美的最高境界,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不但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加了体育课的艺术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下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音乐的干预,可以让教学环境充分达到陶冶、激励、健康功能。动感单车课程具有运动节奏鲜明的特点,适合音乐环境教学。本文试探性的将音乐与动感单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开展相关验证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音乐环境下动感单车的课程效果。根据结果,设计出适合音乐环境下的体育课程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体育社会科学学院动感单车公共选修课五个班共计95人,作为数据采集对象,在有音乐、无音乐两种环境下进行骑行;同时随机选取10人在同步音乐,异步快音乐,异步慢音乐三种环境中进行骑行。在此期间通过使用心率表、主观用力感量表、锻炼情绪诱导量表、运动记录仪,测量学生生理、心理指标。探讨不同音乐环境下对学生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研究发现:(1)有音乐、无音乐两种条件下学生的心率、主观用力感、锻炼后情绪、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有音乐条件下表现优于无音乐组。(2)同步、异步快、异步慢音乐三种背景下学生的心率、主观用力感、锻炼后情绪、运动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经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设计出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基本模式,包括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教学评价、注意事项五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将音乐应用在动感单车教学中,对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也可在其他有氧类体育课程中推广使用,是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方向。因此,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践结果,提出设计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本文在参考国外同异步实验后采用65转的速度踩踏结果无显着,推断研究可通过提高转速来进行试验。(2)本文为保证课堂效果采用了专业的音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区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取适当的设备。(3)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使用更加精密的测量设备,探究音乐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者不同生理指标的影响。(4)教师在使用音乐时,对接受者进行喜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课堂反馈创建属于不同班级的歌单。(5)研究音乐在不同运动领域中的作用,不局限于大众体育。在竞技体育专业比赛方向的作用也值得进行探索。(6)音乐作为媒体,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滥用,保证最初的教学或训练目标,以提高效果为目的进行合理利用。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佳[6](2020)在《近代体育期刊研究》文中提出体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产生,与人的身体、精神等内容紧密相关,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之一。期刊作为体育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不同的出版方式和内容向大众传达着最新的信息,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舆论宣传作用。体育期刊不仅记录着近代体育发展的过程,还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体育运动只有通过媒介进行宣传报道,才会有生命力,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会为人类所共享。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近代体育期刊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近代体育期刊进行分类,以时空分布、创刊单位和主创人员为指标进行研究;其次探讨近代体育期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近代体育期刊的内容在传播体育理论知识、讨论体育研究方法、宣传体育运动卫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民族和国家方面看,近代社会中军事体育、民族体育的发展都在体育期刊中有不同方面的讨论和报道;再次以广告为另一个着眼点,对近代体育期刊上刊载的广告内容进行剖析,解读广告对于刊物及社会的影响,展现近代体育期刊在近代历史中的立体感。从体育期刊的内容来看,近代体育期刊的发展呈现出刊载内容庞杂、政治色彩浓厚、发行时间短暂、编辑身份双重性等特征,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近代体育期刊在服务社会体育实践、再现地方体育概况、培养高尚运动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代社会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为动荡、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体育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只有将体育运动置于社会和媒介交织的背景下去重新审视,才能从体育期刊中找到近代体育发展的轨迹,有助于人们对近代体育发展的历史状态、对时人的体育认识、对近代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丰富史学界关于近代体育研究的资料,增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严智[7](2021)在《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对普通人的残障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残障人群体,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和保障残障人群体参与休闲体育的权利。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重新修订和实施,以法律条文规定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保障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的残障事业发展方向。到近年以2020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残障人体育事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大力发展的高潮。众多学者响应国务院新闻办白皮书倡导的“平等”“参与”“共享”之残障人事业发展主题,不断地推动实现残障人与普通人“共享体育”的目标,为提高残障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不懈努力。虽然“残健融合”理念对残障人群体的效益毋庸置疑,但对普通人群体的效益还需进一步研究。国内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残健融合、融合教育对中小学生及幼儿的残障态度影响、残健融合干预实验对大学生的残障态度影响等方面,尚未涉及休闲体育领域,也未尝试以一般群众为研究对象进行的残障态度干预实验。然而,休闲体育本身具有的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之功效,以及融合体育本身具有的包容万物、和谐融洽之特性,二者之间并不矛盾,若能将二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将成为残健融合事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为此,本研究希望弥补已有研究的缺憾,以“残健融合”理念为指导,借助休闲体育学、融合体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设计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以研究普通人参与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后,对残障人态度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实验干预法、数据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普通人的残障态度进行研究。普通人通过与残障人共同参与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重新认识了解残障人群体的特性、能力、情感等特征,固有的对残障人的态度受到影响而发生了积极的改变。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普通人对残障人的态度量表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障包容态度有积极影响;(二)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障期望态度有积极影响;(三)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健共同参与体育态度有积极影响;(四)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改变体育项目规则态度有积极影响;(五)融合型休闲体育提升对残障的认知(六)融合型休闲体育促进对残障情感的正面化;(七)融合型休闲体育减少对残障的负面行为态度。并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融合型休闲体育的法律保障和运营机制;(二)积极开展融合型休闲体育实践;(三)促进残健融合要着手深化普通人对残障的认知。
冯殊[8](2020)在《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少年强则国之强”,青少年高中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的关注。鉴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我国高中生素来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更是有增无减,这就更加减少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面对当前高中生普遍出现的身心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加强课内外体育锻炼,丰富校园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本研究以音乐学、体育美学、生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遵循安全有效、带动性、全面发展等原则,将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以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校园体育活动增添新的内容与形式。具体结论如下:1、在进行12周的实验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结合体育功能性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与传统无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二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均有效果。但相比之下,前者对提升高中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更为显着,说明本研究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结合体育功能性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通过为期12周的实验后,在身体机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肺活量指标自身对比平均涨幅分别为104.9、37.9和89.4、32.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身体素质方面,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50米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米字形跑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平均涨幅均大于对照组,仅有坐位体前屈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提升效果不明显。从整体来看,本实验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心肺耐力、灵敏素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提高柔韧素质效果欠佳,还有待优化。3、通过实验组实验后的反馈结果来看,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设计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与认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需求,能够有效激发其练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实验干预,在提高对音乐、动作节奏感的把握,音乐情绪的感受,以及改善精神风貌与缓解精神压力方面均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
张露[9](2020)在《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特征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比较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和不同速度跑的运动强度、能量消耗以及底物代谢特征,为制定出拉丁舞运动中银牌规定套路动作的练习量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根据习舞年限、最高赛事的最好成绩,将20名受试对象分成专业组、非专业组,每组各10人,并采用CORTEX Metamax-3B(德国)便携式气体代谢仪间接测热法测定不同组别拉丁舞练习者的静息能耗、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银牌规定套路、三种不同速度跑台运动中的能量消耗以及脂肪供能比例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1)安静状态下,专业组与非专业组的静息能耗的特征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不同组别、相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特征如下:(1)专业组、非专业组拉丁舞银牌套路之间的平均总能耗、心率、代谢当量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总能耗相对每公斤体重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专业组、非专业组跑速6km/h之间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专业组、非专业组跑速8km/h之间的平均摄氧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二氧化碳呼出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4)专业组、非专业组跑速10km/h之间的平均摄氧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蛋白质能耗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3)相同组别、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特征如下:(1)专业组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相比: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的平均心率显着高于6km/h(P<0.001)和8km/h(P<0.01);平均代谢当量显着高于6km/h(P<0.001)和8km/h(P<0.001);平均呼吸频率显着高于6km/h(P<0.01)和8km/h(P<0.05);平均摄氧量、平均二氧化碳呼出量、平均每分通气量均大于6km/h和8km/h(P<0.001);平均呼吸商近似于8km/h而略大于6km/h;平均脂肪供能比显着高于6km/h(P<0.05)和10km/h(P<0.05);平均糖类供能比非常显着高于6km/h(P<0.01)、而低于8km/h(P<0.01)和10km/h(P<0.01);(2)非专业组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相比: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的平均摄氧量和平均二氧化碳呼出量均明显大于三种不同速度的跑台运动;平均每分通气量极其明显大于6km/h(P<0.001);平均心率显着高于6km/h、而低于10km/h;平均代谢当量显着高于6km/h和8km/h、而低于10km/h;平均呼吸频率均明显大于三种不同速度的跑台运动;平均脂肪供能比显着高于6km/h(P<0.05)和10km/h(P<0.05);平均糖类供能比非常显着高于6km/h(P<0.01)、而低于10km/h(P<0.01)。本研究揭示了: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运动的能量消耗和负荷强度类似并略小于跑速10km/h,而明显大于6km/h和8km/h;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所消耗的能量要比跑速6km/h和8km/h多,运动的能量代谢效率要更高,对练习者机体的生理刺激也更强;对专业练习者而言,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属于强度中等偏大的体力活动;对非专业练习者而言则属于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本研究为教练员和教师科学指导不同水平的拉丁舞练习者进行银牌规定套路技术动作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白雪[10](2020)在《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舞蹈是一项融竞技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技能主导表现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竞技观赏性还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体育舞蹈已经是众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项主修课程,但是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等方面尚没有完整、统一的体系。本文试图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竞技特点,探索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体系,为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的组成要素以及各个要素的重要性,调查对象包括22名长期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的大学教师以及169名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尝试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研究结果: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有5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21项四级指标和9项5级指标构成。专家调查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专业素质指标3.73分,在构成思想道德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人生观4.0分,在构成专业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运动技术指标3.91分,在构成体能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运动素质指标3.73分,在构成心理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自控力和自信心3.73分,在构成审美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审美形态3.45分;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专业素质指标3.70分,在构成思想道德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道德观3.48分,在构成专业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运动技术指标3.61分,在构成体能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运动素质指标3.59分,在构成心理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自信心3.65分,在构成审美素质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审美形态3.53分。依据专家调查结果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指标中专业素质指标的综合得分最高为3.58分,其它依次是体能素质3.52分、审美素质为3.50分、心理素质3.41分和思想道德素质3.39分。依据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调查结果,在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指标中专业素质指标的综合得分最高为3.55分,其它依次是体能素质3.54分、审美素质3.53分、心理素质3.44分、思想道德素质3.40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有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五项一级指标构成。综合体育舞蹈专家和专项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在五项一级指标中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在构成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二级指标中人生观和道德观、运动技术指标、运动素质指标、自控力和自信心以及审美形态指标的重要性要相对高于其他指标。本文建议在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理论体系时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和适应性的原则,既要充分、全面地考虑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和竞赛评分标准,也要紧跟社会对高水平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五个组成部分,但是针对每个部分的培养应该有所侧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该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它素质如体能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为培养综合性、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跨学科研究法 |
(四)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一、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音乐调节法 |
1.音乐调节法的概念界定 |
2.音乐调节法的作用机制 |
3.音乐调节法的历史与现状 |
(二)竞技体育 |
1.竞技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2.竞技体育与音乐之缘起 |
(三)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结合的理论基础 |
1.身体内模仿 |
2.身体意向性 |
3.移情学说 |
二、赛前训练音乐 |
(一)赛前训练音乐的分类 |
1.诱导音乐 |
2.放松音乐 |
3.动员音乐 |
(二)赛前训练音乐对人体的作用 |
1.生理上的作用 |
2.心理上的作用 |
(三)动员音乐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原理 |
1.音乐与体育的联结 |
2.训练空间中的音乐联觉 |
三、赛中参与音乐 |
(一)音乐审美语境下的体育广场 |
1.实体广场 |
2.狂欢广场 |
(二)赛中伴奏音乐的应用原理 |
1.音乐与体育的媒介——节奏 |
2.赛中身体动作的节奏感知 |
(三)音乐在竞技体育仪式中的作用 |
四、赛后修复音乐 |
(一)运动性疲劳 |
1.概念界定 |
2.大致分类 |
(二)音乐在赛后修复中的应用原理 |
1.音乐类型的选择 |
2.音乐调节的过程 |
3.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体育纪录片中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构建 ——兼论个人毕业作品《花毽传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的历时和共时 |
第一节 中国体育事业的倾情纪录 |
一、萌芽时期(1949年--1965年) |
二、曲折时期(1966年--1976年) |
三、发展时期(1977年--2000年) |
四、多元时期(2001年至今) |
第二节 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像表达 |
一、中国体育纪录片的类型 |
二、中国体育纪录片的特点 |
三、中国体育纪录片的社会影响 |
第二章 探寻生命之美的主题和叙事 |
第一节 中国体育纪录片的主题类别 |
一、展现民族精神和力量 |
二、彰显体育文化和价值 |
三、再现人物命运与抗争 |
四、讲述业内趣闻与故事 |
五、表现团队合作与共赢 |
第二节 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
一、断代史诗式叙事方式 |
二、层层递进式叙事方式 |
三、伞状放射式叙事方式 |
四、板块衔接式叙事方式 |
第三章 构建生命意义的影像和声音 |
第一节 塑造生命形象的视觉语言 |
一、光线渲染的生命内涵 |
二、色彩强调的生命活力 |
三、景别构建的生命存在 |
四、镜头调度的生命空间 |
第二节 传递生命意蕴的听觉语言 |
一、真实的心声——人物采访 |
二、意义的强调——解说词 |
三、情感的推动——音乐 |
四、美好的和声——环境声 |
第三节 呈现生命意义的视听语言剪辑 |
一、提炼故事,突出主题 |
二、注重镜头组接,巧用蒙太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问题来源 |
1.1.2 网球运动美学要素丰富 |
1.1.3 网球运动市场需求广阔 |
1.1.4 国家战略层对体育美的引导和发展 |
1.1.5 网球运动美学研究领域尚待扩展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美学 |
1.3.2 体育美学 |
1.3.3 网球运动之美 |
1.3.4 审美价值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美学的相关研究 |
2.1.2 体育美学的相关研究 |
2.1.3 网球运动美学的相关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美学的相关研究 |
2.2.2 体育美学的相关研究 |
2.2.3 网球美学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观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其美的本质 |
4.1.1 网球运动美的起源 |
4.1.2 网球运动美的本质 |
4.2 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
4.2.1 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的指标确定 |
4.2.2 网球运动中的身体美 |
4.2.3 网球运动中的运动美 |
4.2.4 网球运动中的人文美 |
4.3 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 |
4.3.1 网球运动审美价值的含义 |
4.3.2 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体现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件三 |
附录四 |
(4)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
1.2.2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
1.2.3 音乐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
1.3 研究问题与前景 |
1.4 研究目的任务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教学实验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分析与讨论 |
3.1 身体运动的音乐干预理论 |
3.1.1 生理理论 |
3.1.2 心理理论 |
3.1.3 音乐干预的效应 |
3.2 动感单车课程教学验证设计 |
3.2.1 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过程 |
3.2.2 动感单车课程介绍 |
3.2.3 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学班的课程设计 |
3.2.4 课程教学效果指标的测试 |
3.3 基于音乐环境动感单车课程教学效果验证 |
3.3.1 有无音乐环境下教学班的课程效果 |
3.3.2 同异步音乐环境下实验效果 |
3.4 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近代体育期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体育期刊史的研究 |
(二)关于近代体育传播主体的研究 |
(三)关于近代体育期刊发展阶段的研究 |
(四)关于近代体育期刊的个案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近代体育期刊的创办 |
一、近代体育期刊的分布情况 |
(一)时间分布 |
(二)空间分布 |
二、近代体育期刊的主办单位 |
(一)体育行政机构 |
(二)体育学校 |
(三)民间体育组织 |
(四)专业出版机构与报社 |
(五)个人与民营商业公司 |
三、近代体育期刊的出版方式 |
(一)综合类体育刊物 |
(二)民族类体育刊物 |
(三)画报类体育刊物 |
(四)专业类体育刊物 |
(五)体育特刊与专号 |
小结 |
第二章 近代体育期刊的出版 |
一、近代体育期刊的编辑 |
(一)近代体育期刊的编者 |
(二)近代体育期刊的作者 |
二、近代体育期刊的栏目设置 |
(一)评论性栏目 |
(二)信息介绍栏目 |
(三)通讯报道栏目 |
(四)答疑解惑栏目 |
小结 |
第三章 近代体育期刊与体育文化传播 |
一、传播体育理论知识 |
(一)探讨体育的含义 |
(二)研究近代体育发展路径 |
(三)普及体育项目的练习方法 |
二、介绍各国体育发展状况 |
(一)体育发达国家的情况介绍 |
(二)相同经历国家的体育发展介绍 |
三、提高对女子体育的认识 |
(一)女子体育之重要性 |
(一)女子体育之特殊性 |
四、宣传体育运动卫生 |
(一)规范运动饮食 |
(二)增进运动生理学知识 |
(三)预防与治疗运动中的疾病 |
小结 |
第四章 近代体育期刊与国族振兴 |
一、展现“体育救国”思潮 |
(一)“体育救国”思潮下的社会舆论 |
(二)“军事体育化”思想 |
(三)滑翔运动的开展 |
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
(一)国术的重要性 |
(二)国术发展的基本内容 |
(三)国术发展的前途 |
三、普及社会体育活动 |
(一)社会体育理论之讨论 |
(二)强化儿童体育 |
(三)普及社会体育 |
小结 |
第五章 近代体育期刊中的广告业 |
一、体育产品广告 |
(一)体育知识广告 |
(二)体育器材用具广告 |
(三)体育学校招生广告 |
二、非体育产品广告 |
(一)生活用品广告 |
(二)保健医疗广告 |
(三)奢侈品广告 |
三、近代体育期刊中广告的特点及影响 |
(一)体育期刊中广告的特点 |
(二)体育期刊广告的影响 |
小结 |
第六章 近代体育期刊的特点与影响 |
一、近代体育期刊的发展特征 |
(一)内容庞杂 |
(二)政治色彩浓厚 |
(三)发行时间短暂 |
(四)编辑身份的多重性 |
二、近代体育期刊的社会影响 |
(一)促进了近代体育的发展 |
(二)推动了社会体育实践的深入 |
(三)强化了民众体育的开展 |
(四)养成了高尚的运动精神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对普通人的残障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融合与共享是残障人事业发展的风向标 |
1.1.2 休闲体育是促进残健融合的助推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残障人 |
2.1.2 残障人休闲体育 |
2.1.3 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 |
2.1.4 残障态度 |
2.1.5 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国内研究综述 |
2.3.1 残障人休闲体育的研究 |
2.3.2 融合体育的研究 |
2.3.3 对残障态度的研究 |
2.4 文献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访谈法 |
3.3.3 实验法 |
3.3.4 数理统计法 |
3.3.5 研究方法小结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受试者基本信息 |
4.2 受试者参与融合型休闲体育情况 |
4.3 残障基本态度的影响分析 |
4.4 残障同伴参与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分析 |
4.5 其它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汇总 |
4.6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障包容态度有积极影响 |
5.1.2 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障期望态度有积极影响 |
5.1.3 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残健共同参与体育态度有积极影响 |
5.1.4 融合型休闲体育对改变体育项目规则态度有积极影响 |
5.1.5 融合型休闲体育提升对残障的认知 |
5.1.6 融合型休闲体育促进对残障情感的正面化 |
5.1.7 融合型休闲体育减少对残障的负面行为态度 |
5.2 建议 |
5.2.1 完善融合型休闲体育的法律保障和运营机制 |
5.2.2 积极开展融合型休闲体育实践 |
5.2.3 促进残健融合要着手深化普通人对残障的认知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附录 |
(8)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出台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政策背景下音乐运用于学校体育是必然趋势 |
1.1.2 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音乐的概述 |
2.1.2 功能性音乐的概述 |
2.1.3 体育功能性音乐的概念界定 |
2.1.4 身体素质的概念界定 |
2.2 体育音乐的功能 |
2.3 音乐在体育运动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
2.3.1 音乐在大众健身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2.3.2 音乐在竞赛训练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2.3.3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内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
2.4.2 国外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设计的前期分析 |
4.1.1 高中生对现有身体素质练习的评价分析 |
4.1.2 高中生对身体素质练习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分析 |
4.1.3 高中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需求分析 |
4.1.4 高中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及喜爱风格类型选择分析 |
4.1.5 高中生对体育功能性音乐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应用认知现状与期待程度分析 |
4.1.6 高中生精神压力现状分析 |
4.1.6.1 高中生目前精神压力程度分析 |
4.1.6.2 高中生精神压力来源分析 |
4.1.6.3 高中生目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分析 |
4.2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的设计 |
4.2.1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设计的指导思想 |
4.2.2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设计的理论依据 |
4.2.3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的设计原则 |
4.2.4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内容的整体设计 |
4.3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的效果分析 |
4.3.1 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受试者对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身体素质练习的反馈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高中一线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实验前指标筛选表 |
附录D 实验前指标确定表 |
附录E 问卷效度评价表 |
附录F 学生问卷一 |
附录G 学生问卷二 |
附录H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应用示例 |
附录I 实验期间图片 |
个人简历 |
(9)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特征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育舞蹈 |
2.1.2 体力活动 |
2.1.3 能量消耗 |
2.1.4 运动强度 |
2.2 关于体育舞蹈的研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能量消耗的测量方法 |
2.4 有关能量消耗的研究 |
2.4.1 关于跑步运动能量消耗的研究 |
2.4.2 关于体育舞蹈能量消耗的研究 |
2.4.3 其他运动项目能量消耗的研究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观察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受试者基本体态情况描述 |
4.2 受试者静息代谢情况 |
4.3 不同组别、相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特征 |
4.3.1 专业、非专业组拉丁舞练习者银牌套路能量消耗水平的对比 |
4.3.2 专业、非专业组拉丁舞练习者跑速6km/h能量消耗水平的对比 |
4.3.3 专业、非专业拉丁舞练习者跑速8km/h能量消耗水平的对比 |
4.3.4 专业、非专业拉丁舞练习者跑速10km/h能量消耗的对比 |
4.4 相同组别、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特征 |
4.4.1 专业组拉丁舞银牌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特征的对比 |
4.4.2 非专业组拉丁舞银牌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特征的对比 |
4.5 不同组别、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特征 |
4.5.1 气体代谢指标的比较分析 |
4.5.2 营养素供能比例的比较分析 |
4.5.3 能量消耗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5.4 运动负荷强度的比较分析 |
5 讨论 |
5.1 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运动负荷强度的特点 |
5.2 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相关指标的特点 |
5.3 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运动供能的特点 |
5.4 专业拉丁舞练习者的负荷需求 |
5.5 非专业拉丁舞练习者的负荷需求 |
6 结论 |
7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运动禁忌症排查表 |
附录B 运动风险筛查问卷 |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
附录D 实验对象基本信息一览表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体育舞蹈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外体育舞蹈相关研究现状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咨询法 |
2.2.3 德尔菲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构建的必要性 |
3.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目标任务 |
3.2.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目标 |
3.2.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任务 |
3.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3.3.1 科学性原则 |
3.3.2 系统性原则 |
3.3.3 针对性原则 |
3.3.4 适应性原则 |
3.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构建的依据 |
3.4.1 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是理论依据 |
3.4.2 体育舞蹈竞赛评分标准是指导依据 |
3.4.3 社会发展对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人才需求是实际依据 |
3.4.4 相关项目的综合素质体系构建是参考依据 |
3.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内容 |
3.5.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内容 |
3.5.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内容 |
3.5.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体能素质培养内容 |
3.5.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心理素质培养内容 |
3.5.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审美素质培养内容 |
3.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构建分析 |
3.6.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内容的构建分析 |
3.6.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内容的构建分析 |
3.6.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体能素质培养内容的构建分析 |
3.6.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心理素质培养内容的构建分析 |
3.6.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审美素质培养内容的构建分析 |
3.6.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的总体构建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效度检验 |
四、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D]. 江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国体育纪录片中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构建 ——兼论个人毕业作品《花毽传情》[D]. 张庭玮.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D]. 唐应娟.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D]. 帅颖.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近代体育期刊研究[D]. 张佳.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融合型休闲体育活动对普通人的残障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 严智.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8]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冯殊.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拉丁舞银牌规定套路与不同速度跑能量消耗特征的对比研究[D]. 张露.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 白雪.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