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市丰裕中学,江苏扬中212200)
中图分类号:G40-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92-01
摘要: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名设计师,巧妙设计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程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字:生物;实验;动手;动脑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试想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不都是用这两件宝来完成的吗?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下面是我对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
(一)动手------让学生多做。
动手,即是实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活动中发现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记忆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让学生动手记,即学生在观察时有目的地作一些记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
(二)动脑------让学生多思。
这里的“动脑”,是指通过教师巧妙设疑、引发兴趣、鼓励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以疑问为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读,从而有所进取。“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疑,巧设疑,用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用学生感受兴趣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兴奋点。通过设疑、释疑、解疑,尽可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动脑”多思。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方法
(一)动手前先动脑,明确目标。
关注动手前先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这里面不仅包含着教学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想好了再做”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观察更到位,实验更有效。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中,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学生看到显微镜时更喜欢的是“动”,而不是想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他们更好奇怎么用,能看到什么。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因此,在教学中,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一部分进行这样的处理:首先把要求学生记住并会用的一些关键的结构写在黑板上:目镜、物镜、反光镜、准焦螺旋、通光孔、遮光器、光圈和转换器,让学生对照显微镜找出结构的位置并记住他们的名称,然后教师演示这些结构的调节及使用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结构的使用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调节这些结构,这样为下一步学习使用显微镜争取了很多时间。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动手前的动脑,就是砍柴前的磨刀。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二)边动手边动脑,认真实验。
边动手边动脑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好处。
(三)动手后再动脑,及时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动手中去发现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实验时,我大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把细胞结构,组织的概念以及器官的形成放在一节课上进行,准备洋葱,黄瓜,西红柿这些观察材料,不同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洋葱表皮,黄瓜的果肉,西红柿的表皮,西红柿的果肉,西红柿的筋络,通过显微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总结出以下结论:①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②果肉部位、果皮部位、筋络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基本形同,功能也基本相同,从而形成组织的概念;③西红柿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形成,从而形成器官的概念,植物体有六大器官。经过反复思考将具体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过程痕迹,每次动手之后都有一个动脑的过程,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都会相应提高。而动手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大脑,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单为动手而动手,没有明确的目的,动手操作就会溜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注意点
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史育人的主导思想是侧重于动脑而忽视动手,使教育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培养出的人才则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安排学生动手探究时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盲目让学生操作,没有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未能达到动手和动脑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知识点安排学生适时动手,在动手中发展学生的动脑能力,以动脑指导动手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学习可以发展学生多种能力,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名设计师,巧妙设计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程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刘增芳,〔J〕《活用教材上好生物实验课》出自:《教育探索与实践》2010年3期
【2】作者:韩丹,〔J〕《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出自:《学周刊·A》2010年6期
【3】作者:王子平,〔J〕《科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前的动脑》出自:《现代教育信息》?2009年6期
【4】作者:宋夕娟,〔J〕《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出自:《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11期?
【5】作者:宋焕梅,〔J〕《数学教学中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出自:《考试·中考教师版》,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