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颅底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眼眶骨折
前颅底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孙先阁,李惠玲,熊靖宇,梁侃,何川[1](2015)在《经眉皮肤入路外伤性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经眉皮肤入路修复重建外伤性前颅底缺损伴有脑组织疝入眼眶内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经眉皮肤入路修复重建外伤性前颅底缺损术1例。经眉皮肤入路,沿眶上壁骨膜下向眼眶深面剥离至颅底破损处,清除颅骨碎片及疝出的脑组织、病变软组织,显露颅底骨缺损。塑形重建钛网后,人工硬脑膜缝扎固定在钛网上,眶上缘处钛钉固定钛网,手术创口分层缝合。结果患者手术成功,术后2年随访眼球突度正常,眼功能良好,脑功能无异常。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适应证,经眉皮肤入路修复重建外伤性颅底缺损术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2期)
魏宏权,王洪明,臧健,张静茹,王义宝[2](2014)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在鼻内镜下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的多层修补法修复前颅底硬脑膜缺损。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在鼻内镜下修复前颅底肿物切除术后硬脑膜缺损患者4例,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嗅沟脑膜瘤1例,额窦口周围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窦2例。前2例患者为筛骨水平板大小的前颅底缺损,采用阔筋膜、人工硬脑膜和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修补法;后2例患者为单侧额窦口周围较小的前颅底缺损,采用纽扣式阔筋膜-软骨瓣结合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重建成功。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7个月以上无颅底重建组织坏死或塌陷;其余3例患者随访3~7个月,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采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的多层修补法是一种可靠的前颅底重建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方俊,朱晓江[3](2012)在《经颅额底手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胶粘法在经颅前颅底修复手术中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经颅额底入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患者中无近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病例。对3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无病例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影像学检查结果未见发生脑膜脑膨出的病例。结论:采用经颅额底入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颅底修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2年03期)
方俊,朱晓江,邵良,陈志刚,武志坚[4](2011)在《经颅手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介绍胶粘法在经颅前颅底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1例前颅底修复手术:肿瘤5例(脑膜瘤4例;骨肉瘤1例);外伤致前颅底粉碎骨折伴缺损13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2例;经鼻筛窦囊肿手术后脑脊液鼻漏修补1例。颅底骨质缺损左右径均在4厘米以下。常规冠状或半冠状切口开颅,剪开硬脑膜,经额底入路硬膜下联合硬膜外手术修补。手术以修补硬脑膜为主,不使用其他材料特意修复骨质缺损。(1)根据需要,裁剪明胶海绵为边长3-10毫米的颗粒。EC胶滴注,使颗粒充满胶水,并处饱和状态。(2)脑膜缺损直径2厘米以下,单独使用注胶海绵颗粒(胶化海绵),以马赛克式拼填修补硬膜缺损。脑膜缺损大于2厘米者,使用合适尺寸(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李文,赵莹,雷晓旭,陈哲,王建祥[5](2011)在《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修复前颅底缺损并脑脊液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修复鼻颅底沟通肿瘤术中缺损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7例鼻腔鼻窦肿瘤术中致前颅底骨质缺损脑脊液漏7例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转移的组织瓣以一侧颞浅动脉额支辅以同侧眶上、滑车上动脉为蒂。结果:7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因术后1个月放疗致游离额骨瓣部分坏死,经颞部切口引流愈合。组织瓣在鼻腔内组织面光滑。结论: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组织量大,血供可靠,制作简单,可以成为修复鼻腔鼻窦肿瘤术中前颅底缺损合并脑脊液漏的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姜俊芝,邹杰,郭淑侠,王静,刘飞[6](2009)在《自体髂骨颗粒状松质骨移植行前颅底缺损修复2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鼻腔与眶内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侵犯前颅凹,颅脑外伤致额窦或筛窦骨折等引起的不可逆转的严重脑脊液鼻漏临床上并不少见,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材料进行修复,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科采用颅底外科技术结合鼻内镜治疗的侵犯前颅底及脑膜的鼻部恶性肿瘤以及外伤引起的前颅底大面积(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王伯强[7](2009)在《前额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前颅底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后穿通性缺损工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方法(1)基础研究:选择22例国人较新鲜的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用红色乳胶灌注,进行双侧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等解剖;(2)临床研究:将应用解剖学的成果应用到临床中,创建了前额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前颅底缺损,其中单蒂组织瓣2例、双蒂组织瓣7例、双蒂颅骨瓣25例、采用双蒂组织瓣+钛网修复2例;前颅底缺损面积约为30mm×30mm-70mm×80mm,取瓣面积约为70mm×100mm-100mm×180mm。结果1997年-2009年3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4例患者,2例出现术后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短时间脑脊液鼻漏,经腰穿和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痊愈。患者出院后其中30例得到随访,随访率达88%以上,随访时间1个月-8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额带蒂复合组织瓣为目前修复重建前颅底缺损的理想方法,不仅提供了颅底骨性支架,而且满意封闭颅腔,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贡振扬,王延生,朱春生[8](2004)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2 3.2 2cm2 ,即可覆盖前颅底约 5cm× 4 .5cm以下的骨质缺损。结论 在鼻腔、鼻窦肿瘤侵蚀到前颅底的手术病例中 ,对于骨质缺损较大和 /或形成脑脊液鼻漏时 ,可据此数据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若缺损过大可将鼻中隔骨与软骨一并转移或联合下鼻道黏骨膜(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邓跃飞,林吉惠,钟志光,郑亿庆,刘安民[9](2003)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如下手术方法进行缺损修复:①游离骨膜片5例;②鼻内窥镜下修补3例;③带蒂额帽状鹏膜骨膜瓣16例;④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12例。所有患者均未移植骨修复颅底。结果 平均住院16 d,术前有脑脊液(CSF)漏、气颅、脑膜脑膨出及眼球突出或凹陷者术后均消失,无CSF漏、气颅及感染再发生。31例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4年),未发现有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颅底缺损直径<1cm且无合并颅内损伤、感染及异物存留的患者可经鼻内窥镜下手术修复缺损,但对急性复杂性颅脑-颅底颌面损伤或颅底缺损较大伴有异物、脓肿、脑膜脑膨出或气颅和CSF漏超过2周不愈者应尽早予清创和修复颅底缺损;带蒂额帽状腹膜骨膜瓣是修复颅底缺损最好的材料,但对于有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则应选择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来修复颅底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宋冬雷,周良辅,李士其[10](2002)在《前颅底缺损硬脑膜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前颅底骨缺损是否必须重建。方法 随访 5 0例病人前颅底缺损只重建硬脑膜不行骨移植 ,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CT、MRI检查。结果 前颅底骨缺损范围为 :前后径 2 - 6cm(平均 3 5cm) ,左右径 2 - 5cm(平均 2 8cm)。按骨缺损左右径分 :2- 3cm者为 38例 ,3- 4cm为 10例 ,4 - 5cm为 2例。随访时间为 3个月至 5年 (平均 2年 )。结论 手术中只要将颅底硬脑膜妥善修复 ,再辅以带蒂颅骨膜瓣加强颅底重建 ,术后颅内压不高 ,在通常的颅底骨缺损范围内 (缺损直径不超过 4cm) ,一般不会发生脑膜脑疝出 ,不必行颅底骨移植。(本文来源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期刊2002年04期)
前颅底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的多层修补法修复前颅底硬脑膜缺损。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在鼻内镜下修复前颅底肿物切除术后硬脑膜缺损患者4例,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嗅沟脑膜瘤1例,额窦口周围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窦2例。前2例患者为筛骨水平板大小的前颅底缺损,采用阔筋膜、人工硬脑膜和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修补法;后2例患者为单侧额窦口周围较小的前颅底缺损,采用纽扣式阔筋膜-软骨瓣结合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重建成功。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7个月以上无颅底重建组织坏死或塌陷;其余3例患者随访3~7个月,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采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的多层修补法是一种可靠的前颅底重建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颅底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先阁,李惠玲,熊靖宇,梁侃,何川.经眉皮肤入路外伤性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5
[2].魏宏权,王洪明,臧健,张静茹,王义宝.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在鼻内镜下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
[3].方俊,朱晓江.经颅额底手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
[4].方俊,朱晓江,邵良,陈志刚,武志坚.经颅手术胶粘法修复前颅底缺损[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5].李文,赵莹,雷晓旭,陈哲,王建祥.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修复前颅底缺损并脑脊液漏[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6].姜俊芝,邹杰,郭淑侠,王静,刘飞.自体髂骨颗粒状松质骨移植行前颅底缺损修复2例报道[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
[7].王伯强.前额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前颅底缺损[D].广西医科大学.2009
[8].贡振扬,王延生,朱春生.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
[9].邓跃飞,林吉惠,钟志光,郑亿庆,刘安民.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
[10].宋冬雷,周良辅,李士其.前颅底缺损硬脑膜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英文)[J].ChineseMedicalJournal.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