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生理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肽,营养,吸收转运
营养生理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周围,王碧莲[1](2012)在《小肽营养与生理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肽营养是蛋白质营养理论的发展与重要补充,研究小肽营养作用与吸收代谢特点,对全面理解小肽营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对该方面研究进展做一概括性总结。(本文来源于《饲料与畜牧》期刊2012年05期)
李文燕[2](2012)在《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及其生理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简称pc)是白腐真菌研究的模式菌种,具有典型的营养阻遏产酶特性。属于氧化酶的漆酶(Lac)比过氧化物酶(LiP、MnP)更具有优势,是降解木素最具应用价值的酶。传统认为P.chrysosporium只产LiP和MnP而不产Lac,然而自1995年始,陆续有学者先后在P.chrysosporium中发现了少量、稳定产生的Lac,虽然期间仍有学者存在质疑,但近几年来已有更多的证据表明P.chrysosporium能产Lac。即便如此,至今对Lac代谢生理及调控机制的了解更是所知甚少。介于目前对P.chrysosporium漆酶深度研究的严重滞后,以及解除营养阻遏产木素酶调控机理研究空白的现状,本论文利用前人经紫外诱变选育得到的6株诱变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抗营养阻遏高产漆酶菌株pcR5305及pcR5324,探究其生长与产酶特性,并通过同工酶及其生理调控研究其解除营养阻遏产Lac的调控机制,以期揭示P.chrysosporium木素酶合成调控机制并增进对木素降解机理的了解,结果如下:(1)观察并比较各菌株的表面生长形态及Lac活性,可以发现以孢子形态生长的菌株漆酶活性较低;形成大量绒状菌丝的菌株漆酶活性较高。诱变菌株pcR5305及pcR5324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且富氮条件漆酶活性高于限氮条件,静置条件高于振荡条件。(2)通过菌株生长及产漆酶特性研究,发现出发菌株pc530在生长进入次生代谢后期时才有微量酶活表现,最高为C-S N-S条件下第18d的20.049U/L。诱变菌株pcR5305和pcR5324,静置条件下,均出现了 2个酶活性高峰,分别在初生代谢时期和次生代谢时期,且随着营养条件的逐渐丰富,pcR5305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增强,而pcR5324减弱,酶活最高均出现在C-LN-S条件下,分别为第6d的337.412U/L、第12d的238.222U/L和pcR5324在第5d的126.111U/L、第12d的382.417U/L;振荡条件下,2株菌株产酶均只出现一个酶活性高峰,pcR5305为初生代谢时期酶峰,pcR3524表现为次生代谢时期酶峰。(3)通过C-L N-S条件下诱变菌株漆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pcR5305至少含有3种漆酶同工酶,pcR5324至少含有2种。同时通过聚类分析可知,pcR5305和pcR3524产生的同工酶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为性质相同/似的同工酶,且不同同工酶及其不同的组合作用方式对菌株的产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4)探究各菌株的碳氮营养机制可知,出发菌株pc530开始产酶的临界碳浓度分别是C-L条件时1.5g/L和C-S条件时5.8g/L;达产酶高峰时临界碳浓度为C-L条件时0.108~0.155g/L和C-S条件时1.025~1.583g/L,氨氮临界浓度为N-L条件时18mg/L和N-S条件时100mg/L;不同营养条件下,产酶峰值出现时的C/N总是约为开始产酶C/N的12%。对于pcR5305和pcR5324,开始产酶时期,C-L条件下碳临界浓度分别为5.25g/L、8.35g/L,C-S条件下则为11.8g/L、11g/L,该阶段氨氮浓度没有呈现较大规律;达初生代谢期酶活性高峰时,临界碳浓度分别为1.8g/L、2.5g/L;次生代谢时期,碳临界浓度相同约为1.8g/L,而氨氮临界浓度分别为N-L条件下20mg/L、19mg/L,N-S条件下145mg/L、85mg/L,且相同的产酶高峰时C/N约为开始产酶C/N的35%,最佳C/N分别为7.5、13。(5)通过对诱变菌株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发现,pcR5305和pcR5324的最优培养条件为:10g/L葡萄糖,12mmol/L酒石酸铵,分别于第6d添加0.4mmol/L和第9d添加0.4或4.0mmol/L的Cu2+,1.0和0.5ml/L的吐温80。且愈创木酚、草酸、L-苯丙氨酸的添加可明显改变诱变菌株的产酶特性及酶活性。通过正交试验可知,pcR5305的综合调控条件为培养基中添加 O.1mmol/L 愈创木酚,0.8mmol/L Cu2+,0.5mmol/L 草酸,0.8mmol/LL-苯丙氨酸;而 pcR5324 为添加 O.1mmol/L 愈创木酚,0.4mmol/LCu2+,0.3mmol/L 草酸,1.2mmol/LL-苯丙氨酸最佳。综合因素的交互影响与单因素调控研究时的最佳数值有所差别,说明了多因素时其综合复杂的生理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4-01)
邱爱连,李文燕,范晓静,孟延,郑耀通[3](2012)在《黄孢原毛平革菌突变株抗碳氮营养阻遏产漆酶碳氮生理调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碳氮营养及其消耗对产漆酶的影响,了解白腐菌模式种黄孢原毛平革菌解除营养阻遏产漆酶代谢的生理生态特性,揭示白腐菌合成漆酶的碳氮生理调控机理。【方法】分别利用限碳限氮(CL-NL)、限碳富氮(CL-NS)、富碳限氮(CS-NL)与富碳富氮(CS-NS)4种条件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野生型(WT)与突变株,比较两者产漆酶动力学、菌体生长、葡萄糖与氨氮消耗差异及其相关性来揭示解除营养阻遏产漆酶调控生理特性,明确C、N营养对产漆酶的生理调控途径。【结果】突变菌株除消耗速率比野生型略慢外,两者氨消耗趋势一致,但对葡萄糖的消耗比野生型快且氨氮浓度对葡萄糖的消耗影响不大。在CL-NL、CL-NS、CS-NL、CS-NS 4种培养条件下,野生型分别在培养后期的第11、14、19和19天的次生代谢时期产生0.107、0.029、12.84和18.05U/L漆酶,启动漆酶合成及酶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基质中葡萄糖耗尽或接近耗尽的时刻,或同氨氮消耗至最低值的时刻相对应;与WT产漆酶特性不同,突变株产漆酶伴随整个培养过程且均有两个产酶高峰,分别在培养的第8、7、12天和12天出现298.83、343.14、271.22、251.49U/L漆酶第一个产酶高峰,在培养的第12、13、19和19天产生257.69、298.78、213.81、216.93U/L漆酶的第二个产酶高峰。碳氮营养对产酶的影响显示:两菌株只要初始碳源浓度相同(限碳或富碳),各自产酶动力学趋势基本一致;相反,即使初始氮源浓度相同但其产酶动力学趋势却不同,说明碳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的影响比氮源更为重要。【结论】野生型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受碳或氮饥饿调控,碳、氮各自独立发挥作用且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由不同营养素所调控,如在限碳条件下产漆酶主要由葡萄糖饥饿启动,而在富碳条件下则由氨氮饥饿所激发,以碳或氮菌体负荷表示是否达到启动酶合成的调控阀值比单纯碳或氮浓度更为合理。突变菌株漆酶合成的启动不受碳、氮营养所阻遏,可能涉及一个全局调控的改变,解除了漆酶合成的营养阻碍。(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4](2010)在《肽营养与生理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肽营养已经成为动物营养界一个新的热门话题。营养性小肽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功能性小肽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如免疫肽、抗菌肽、抗氧化肽、表皮生长因子等。肽的营养研究及天然肽制品的研制推广应用对节省优质蛋白质资源、促进饲料工业及养殖业的发展、制造绿色食品、维护人类健康都将有着深远的意义。鉴于此,《新饲料》杂志将与上海邦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10年第04期协办"特别关注"栏目。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其营养、生理调控机理、添加方法等,以供广大饲料工作者参考。(本文来源于《饲料与畜牧》期刊2010年04期)
刘太宇[5](2008)在《黄河滩区牧草瘤胃降解特性与肉用绵羊日粮营养生理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黄河滩区不同生育期8种牧草为样品,采用不同生育期动态系统测定与分析方法,对牧草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动态进行研究;采用人工瘘管技术,对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干物质(DM)和氨基酸(AA)瘤胃降解动态进行研究;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肉用绵羊饲料(麦秸、苜蓿和啤酒糟)的组合效应;利用肉用绵羊消化代谢试验,研究组合粗饲料全日粮DCAB对杜寒F1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80只杜寒F1羔羊进行育肥试验,研究微量营养调控剂对杜寒F1羔羊增重与组合粗饲料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测定了黄河滩区8种牧草的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成分数据192个,8种牧草绵羊瘤胃降解参数384个,为蛋白质营养新体系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滩区6种牧草的不同生育期17种氨基酸动态及绵羊瘤胃降解特性,为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平衡与调控提供依据,为人工牧草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数;用体外产气法评价,氨化麦秸和苜蓿组合时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2:1;氨化麦秸和啤酒糟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2:1;氨化麦秸、苜蓿和啤酒糟组合时,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3:2:1;肉用绵羊育肥用精粗料比40:60为最适;微量营养调控剂有效地提高了杜寒F1羔羊体增重、精料补充料转化率(P<0.05)。试验一黄河滩区8种牧草不同生育期常规养分及瘤胃降解动态研究试验以黄河滩区不同生育期的8种牧草为样品,测定与分析牧草不同生育期常规养分动态;选用6只体况良好,体重30.51±3.23kg杜寒F1绵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研究CP、NDF和DM的瘤胃降解动态。结果表明:(1) 8种牧草在发育初期CP和Ca含量较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老化,CP和Ca含量逐渐降低,NDF、ADF的含量则呈相反的趋势。8种牧草中CP(%)含量紫花苜蓿最高;NDF(%)4种禾本科较高。(2)随着生育期的推迟,8种牧草DM、CP、NDF的有效降解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聚合草的粗蛋白过瘤胃性能最好,串叶松香草的瘤胃降解性能最好。试验二黄河滩区6种牧草不同生育期氨基酸动态及氨基酸瘤胃降解特性的研究试验以黄河滩区不同生育期的6种牧草为样品,测定与分析牧草不同生育期氨基酸含量动态;选用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6只杜寒F1绵羊,研究氨基酸(AA)瘤胃降解动态。结果表明:(1) 6种牧草总氨基酸含量总体上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2种豆科牧草TAA最高,2种禾本科牧草TAA最低。2种禾本科牧草TAA/CP随生育期呈“高-低-高”的单峰变化,高峰值出现在分蘖期,其它4种牧草TAA/CP的高峰值出现在开花期。综合TAA、Lys、以及TAA/CP的结果及产量的兼顾性,确定6种牧草中苜蓿、白叁叶、多年生黑麦草、紫羊毛和串叶松香草的最佳收割期在开花期,而聚合草在成熟期。(2) 6种牧草(苜蓿、白叁叶、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串叶松香草和聚合草)总氨基酸含量总体上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即在分蘖期最高,在成熟期最低;总氨基酸/粗蛋白的高峰值都出现在开花期;6种牧草的11种氨基酸在瘤胃中较易降解(P<0.05或P<0.01);另外6种氨基酸在瘤胃中有比较好的抗降解作用(P>0.05)。试验叁用体外产气法评价杜寒F1绵羊饲料的组合效应选择氨化麦秸、苜蓿和啤酒糟,选用6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F1绵羊提供瘤胃液,采取体外产气评价肉用绵羊饲料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氨化麦秸和苜蓿组合时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2:1;氨化麦秸和啤酒糟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2:1;氨化麦秸、苜蓿和啤酒糟组合时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比例为3:2:1;利用体外发酵多项指标评价,结合饲料成本和饲养实际,精粗料比40:60为适宜,仍需要饲养试验加以验证。试验四组合粗饲料全日粮DCAB对杜寒F1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利用组合粗饲料全日粮,选用6只杜寒F1绵羊,研究组合粗饲料全日粮DCAB对杜寒F1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DCAB水平影响绵羊的DM、OM、NDF、ADF表观消化率和矿物质代谢,当DCAB为40meq/100gDM时,表观消化率最高,有利于绵羊钙、磷、钠、钾的吸收和利用。试验五微量营养调控剂对杜寒F1羔羊增重和组合粗饲料采食量的影响选择80只约3月龄杜寒F1羔羊,研究微量营养调控剂对杜寒F1羔羊增重和组合粗饲料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组合粗饲料+精料补充料育肥杜寒F1羔羊,在微量营养调控剂中DCAB、微量营养强化剂和黄霉素等组分能有效地提高羔羊体增重和精料补充料转化率(P<0.05),黄霉素组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而DCAB、微量营养强化剂累加效应不明显;饲喂微量营养调控剂对杜寒F1羔羊的组合粗饲料采食量有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12-01)
和小明,姜树林[6](2006)在《铬与母猪营养生理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常规的通过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控制、饲养管理等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方式不同,目前,通过营养生理代谢调控的方式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已成为营养和生理学研究的热点。微量元素铬是维持动物体内正常葡萄糖耐受所必需的元素,生长育肥猪日粮添加铬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效(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06年09期)
和小明[7](2006)在《磷脂的营养作用及生理调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是动植物体内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骨架成分,其双分子层结构维持着膜内外物质和信息的传递,并对与膜相关的酶的活性进行调控;磷脂也是脂蛋白装配和分泌所必需的成分,在脂类代谢及其他生命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机体组织中磷脂含量和构成受日粮因素影响较大,而磷脂含量(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06年06期)
陈君琛,涂杰峰,汤葆莎,汪真,黄勤楼[8](1999)在《田间生理调控措施对提高农作物秸秆营养品质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比较了常规种植下 9种农作物秸秆的营养品质 ,其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的作物是豌豆、蚕豆 ,豌豆分别为 14.5%、 77.7%和 65.2 % ,蚕豆分别为 12 .5%、76.2 %和 68.4 % ;其次是玉米、高梁、两用水稻、大豆和大麦 ,其蛋白质含量为 6.3%~ 9.2 % ;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宽叶雀稗、小麦和一般水稻。研究对比了生理调控措施与常规种植的玉米、高梁、大豆、大麦、一般水稻和谷秆两用稻秸秆的营养品质 ,一般水稻、谷秆两用稻、玉米、高梁和大豆的秸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常规对照提高 131.7%、 97.5%、 58.2 %、 53.3%和 50 .6% ,大麦增幅最低(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营养生理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简称pc)是白腐真菌研究的模式菌种,具有典型的营养阻遏产酶特性。属于氧化酶的漆酶(Lac)比过氧化物酶(LiP、MnP)更具有优势,是降解木素最具应用价值的酶。传统认为P.chrysosporium只产LiP和MnP而不产Lac,然而自1995年始,陆续有学者先后在P.chrysosporium中发现了少量、稳定产生的Lac,虽然期间仍有学者存在质疑,但近几年来已有更多的证据表明P.chrysosporium能产Lac。即便如此,至今对Lac代谢生理及调控机制的了解更是所知甚少。介于目前对P.chrysosporium漆酶深度研究的严重滞后,以及解除营养阻遏产木素酶调控机理研究空白的现状,本论文利用前人经紫外诱变选育得到的6株诱变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抗营养阻遏高产漆酶菌株pcR5305及pcR5324,探究其生长与产酶特性,并通过同工酶及其生理调控研究其解除营养阻遏产Lac的调控机制,以期揭示P.chrysosporium木素酶合成调控机制并增进对木素降解机理的了解,结果如下:(1)观察并比较各菌株的表面生长形态及Lac活性,可以发现以孢子形态生长的菌株漆酶活性较低;形成大量绒状菌丝的菌株漆酶活性较高。诱变菌株pcR5305及pcR5324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且富氮条件漆酶活性高于限氮条件,静置条件高于振荡条件。(2)通过菌株生长及产漆酶特性研究,发现出发菌株pc530在生长进入次生代谢后期时才有微量酶活表现,最高为C-S N-S条件下第18d的20.049U/L。诱变菌株pcR5305和pcR5324,静置条件下,均出现了 2个酶活性高峰,分别在初生代谢时期和次生代谢时期,且随着营养条件的逐渐丰富,pcR5305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增强,而pcR5324减弱,酶活最高均出现在C-LN-S条件下,分别为第6d的337.412U/L、第12d的238.222U/L和pcR5324在第5d的126.111U/L、第12d的382.417U/L;振荡条件下,2株菌株产酶均只出现一个酶活性高峰,pcR5305为初生代谢时期酶峰,pcR3524表现为次生代谢时期酶峰。(3)通过C-L N-S条件下诱变菌株漆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pcR5305至少含有3种漆酶同工酶,pcR5324至少含有2种。同时通过聚类分析可知,pcR5305和pcR3524产生的同工酶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为性质相同/似的同工酶,且不同同工酶及其不同的组合作用方式对菌株的产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4)探究各菌株的碳氮营养机制可知,出发菌株pc530开始产酶的临界碳浓度分别是C-L条件时1.5g/L和C-S条件时5.8g/L;达产酶高峰时临界碳浓度为C-L条件时0.108~0.155g/L和C-S条件时1.025~1.583g/L,氨氮临界浓度为N-L条件时18mg/L和N-S条件时100mg/L;不同营养条件下,产酶峰值出现时的C/N总是约为开始产酶C/N的12%。对于pcR5305和pcR5324,开始产酶时期,C-L条件下碳临界浓度分别为5.25g/L、8.35g/L,C-S条件下则为11.8g/L、11g/L,该阶段氨氮浓度没有呈现较大规律;达初生代谢期酶活性高峰时,临界碳浓度分别为1.8g/L、2.5g/L;次生代谢时期,碳临界浓度相同约为1.8g/L,而氨氮临界浓度分别为N-L条件下20mg/L、19mg/L,N-S条件下145mg/L、85mg/L,且相同的产酶高峰时C/N约为开始产酶C/N的35%,最佳C/N分别为7.5、13。(5)通过对诱变菌株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发现,pcR5305和pcR5324的最优培养条件为:10g/L葡萄糖,12mmol/L酒石酸铵,分别于第6d添加0.4mmol/L和第9d添加0.4或4.0mmol/L的Cu2+,1.0和0.5ml/L的吐温80。且愈创木酚、草酸、L-苯丙氨酸的添加可明显改变诱变菌株的产酶特性及酶活性。通过正交试验可知,pcR5305的综合调控条件为培养基中添加 O.1mmol/L 愈创木酚,0.8mmol/L Cu2+,0.5mmol/L 草酸,0.8mmol/LL-苯丙氨酸;而 pcR5324 为添加 O.1mmol/L 愈创木酚,0.4mmol/LCu2+,0.3mmol/L 草酸,1.2mmol/LL-苯丙氨酸最佳。综合因素的交互影响与单因素调控研究时的最佳数值有所差别,说明了多因素时其综合复杂的生理调控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生理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周围,王碧莲.小肽营养与生理调控机制[J].饲料与畜牧.2012
[2].李文燕.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特性及其生理调控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3].邱爱连,李文燕,范晓静,孟延,郑耀通.黄孢原毛平革菌突变株抗碳氮营养阻遏产漆酶碳氮生理调控机理[J].微生物学报.2012
[4]..肽营养与生理调控[J].饲料与畜牧.2010
[5].刘太宇.黄河滩区牧草瘤胃降解特性与肉用绵羊日粮营养生理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6].和小明,姜树林.铬与母猪营养生理调控研究[J].饲料博览.2006
[7].和小明.磷脂的营养作用及生理调控功能[J].饲料博览.2006
[8].陈君琛,涂杰峰,汤葆莎,汪真,黄勤楼.田间生理调控措施对提高农作物秸秆营养品质的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