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渐进式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举国体制,市场化,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郭轶群[1](2019)在《中国举国体制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供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举国体制的运行在中国竞技体育60多年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时代体育的发展,也暴露出运行效率不高、聚合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举国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采取缓慢、递进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本文试图从市场机制下供求关系角度对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在对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理论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从供求角度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进行理论阐述,建立渐进式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供求模型,并运用渐进式制度变迁的供求模型对中国举国体制制度改革的实践进行分析。(3)质性研究方法:个人深访和小组访谈,围绕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动因的详细信息进行访谈,调查对象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结果:3.1渐进式竞技体育制度变迁的供求动力市场需求和企业盈利动机的形成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推拉力量是推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引导激励机制和释放市场需求是渐进式竞技体育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1)供给动因中央和地方体育政府部门是制度变迁的供给方,当企业和社会组织提出制度改革的要求时,体育政府部门官员出于寻租动机和保持自身权利的控制欲望,会不愿意主动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从而阻碍制度变迁。但随着近几届奥运会举国体制备战效率的下滑,政府财政单一渠道支撑经费压力的增大,运动员退役安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国民体质下降、运动项目职业化等问题的长期存在迫使政府和官员不得不放权让利。因此,举国体制制度变迁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压力,内部压力主要体现为政府财政经费、资源投入压力和金牌产出率、备战大型国际比赛效率压力;外部压力主要体现为竞争压力,包括国内和国际竞争两方面。(2)需求动因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的获利动机是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动因。这种获利动机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自发要求扩大自主权,以便提高市场体育服务产品的专业化水平、服务质量和供给效率,提高体育企业的经济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在进入市场进行产品供给时,没有获得公平待遇,会出现难以控制成本、产出变现渠道不畅、资产所有权不清等实际问题,致使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获得的投资回报不合理,利润空间不大。3.2渐进式改革的制度变迁供求模型(1)制度变迁的供给供给方——体育政府部门的改革压力。制度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基础环境的改革(如举国体制、体育产业化改革等)、体育行政部门的业绩考核标准、竞技体育腐败与社会期望的偏差、竞技体育服务产品价格与支付能力的变动,自1992年"红山口会议"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探索导致成绩下滑和腐败增加,迫使政府提供改革的供给等。制度变迁的供给可以表示为:Sr=f(F,CCPS,BK),即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供给(Sr)是财政经费(F)、竞技体育强国地位的稳定程度(CCPS)和官僚抗腐性(BK)的函数。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供给可以表示为:Sr=f(F,CCPS,BK)=1,当F≥F,CCPS≥CCPS,BK≤BK时Sr=f(F,CCPS,BK)=0,当F≤F,CCPS≤CCPS,BK≥BK时当财政经费或竞技体育强国地位的稳定程度超过必要的界限,或政府官僚的利益没有被触动时,就会产生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供给(Sr=1),否则就没有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供给(Sr=0)。(2)制度变迁的需求需求方——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需求。体育企业获取效益最大化的动机产生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需求。这里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类,后者如竞技体育的人本价值、鼓舞民族情感、社会影响力等。举国体制制度变迁的需求Dr可表示为一个不变的体育企业效益或行业平均效益(P0)与体育企业实际收益的差:Dr=P-P,体育企业效益是举国体制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因素,即体育企业的获利动机使体育企业自下而上的推动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在产权组合(B)给定的约束下,企业获得的总利润π是产品需求量(Dm)、企业数量(Nf)、企业家才能(E)、融资成本(Cf)和政府改革供给(Sr)的函数:π=f(Dm,Nf,E,Cf,Sr)s.t. B=Bδπ/δDm〉0,产品需求量越大,企业获得利润越大;δπ/δNf〈0,即企业数量越多,企业获得利润越少;δπ/δE〉0,企业家才能越高,企业获得利润越大;δπ/δCf〈0,即融资成本越高,企业获得利润越少;δπ/δSr〉0,政府改革可以增强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使企业获得利润增加。研究结论:中国举国体制制度变迁呈现出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各利益主体在不断分化与整合的非均衡状态中,通过体育强国建设下政府面对的供给压力和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的获利需求诱因两方面相互作用推动中国举国体制制度变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黄嘉文,李敏[2](2018)在《渐进式转型:广东省劳动关系的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叁个阶段:契约型劳动关系的转向探索、基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构建、以利益平衡为导向的劳动关系的新趋势。劳动关系各行为主体在持续互动中不断调整目标和策略,使劳动关系呈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渐进式转变,这为中国在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詹姆斯·马霍尼,凯瑟林·西伦,郭为桂,王超杰[3](2017)在《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还是历史制度主义,都过分关注制度的稳定性以及外生性的、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大多忽视了那些内生性的、通常以增量方式发生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本文在检视上述理论盲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解释框架。该解释框架区分了替代、迭加、偏离和转换四种制度变迁模式,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发生的根源及其机理。文章进一步指出了不同类型的变革推动者——制度的反叛者、共生者、颠覆者和机会主义者——在推动制度变迁过程中使用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得以生效的制度和政治环境根源。最后,在分析不同变革推动者之间进行的不同层次的联盟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解释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7年02期)
李秋容,李洁[4](2015)在《多源流理论框架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的变迁与前景——基于渐进式市民化政策的演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向非农行业和城镇以及大城市转移,为实现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剩余人口转移政策,大体上经历了限制转移、引导转移、支持融入的叁个阶段。依据多源流理论框架范式,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变迁是该子系统外部相对稳定变量、动态系统事件以及内部持不同信念"联盟"互动叁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跨联盟间的政策学习与政治活动家的折中协调,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未来演进方向必定是渐进式市民化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李振[5](2014)在《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除了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还应关注制度变迁发生的过程。早期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特别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方面,并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解释力。近10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制度变迁问题不能仅限于对制度分析进行分类,而应该探寻制度变迁的因果解释链,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在笔者看来,尽管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仍存在诸多内在缺陷,但它无疑代表了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4年05期)
齐明明[6](2013)在《渐进式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路径,制度微调、制度转移、制度衰竭是其渐进式变迁的具体方式。社会信任系统、社会流动机制、社会权力结构和社会场域文化是影响我国高考制度渐进式变迁的深层因素。未来高考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是改革招考方式,以统考为基础、多种招生考试方式并存;调和利益矛盾,确保改革的可控性和稳健性;消减制度鸿沟,推进实质性的制度变革。(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考试》期刊2013年06期)
托马斯·格林格尔,罗尔夫·施姆克,苏健[7](2013)在《德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渐行渐远的“俾斯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被称为"俾斯麦模式",它代表着医疗保险制度安排的雏形。该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由自治性的社团主义机构管理医疗服务,主要筹资渠道为雇员和雇主基于收入水平而缴纳的保费而非国家税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德国医疗制度一直处在动态转型过程中。在当前的德国医疗保险体系中,各种制度元素并存,"俾斯麦模式"的核心元素受到了侵蚀。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俾斯麦模式"的地位将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3年05期)
陆红军[8](2013)在《渐进式推进:中国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变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取决于当时的制度环境和客观条件。中国式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是由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从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条件出发的理性选择。(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09期)
苏明理,郭轶群[9](2011)在《中国竞技体育渐进式制度变迁——基于双层次制度变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竞技体育对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繁荣与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制度因素对于竞技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国竞技体育渐进式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一直承担着制度供给的任务,是制度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期刊2011-12-07)
杨冠球[10](2011)在《邓小平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这是由中国改革的特殊性质、社会环境及其开创性决定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变迁过程与体制改革的路径是紧密关联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从而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1年11期)
渐进式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叁个阶段:契约型劳动关系的转向探索、基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构建、以利益平衡为导向的劳动关系的新趋势。劳动关系各行为主体在持续互动中不断调整目标和策略,使劳动关系呈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渐进式转变,这为中国在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渐进式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郭轶群.中国举国体制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供求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黄嘉文,李敏.渐进式转型:广东省劳动关系的历史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
[3].詹姆斯·马霍尼,凯瑟林·西伦,郭为桂,王超杰.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7
[4].李秋容,李洁.多源流理论框架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的变迁与前景——基于渐进式市民化政策的演进分析[J].学习论坛.2015
[5].李振.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J].国外理论动态.2014
[6].齐明明.渐进式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3
[7].托马斯·格林格尔,罗尔夫·施姆克,苏健.德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渐行渐远的“俾斯麦模式”[J].江海学刊.2013
[8].陆红军.渐进式推进:中国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J].才智.2013
[9].苏明理,郭轶群.中国竞技体育渐进式制度变迁——基于双层次制度变迁模型[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2011
[10].杨冠球.邓小平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制度变迁[J].世纪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