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麦区论文-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

冀中南麦区论文-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冀中南麦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冀中南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

冀中南麦区论文文献综述

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1](2019)在《冀中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及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冀中南麦区主推的1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穗发芽的抗性因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邯麦13、石新828、邯麦17,抗穗发芽能力综合表现突出;济麦22、邯麦15、邯6172穗发芽抗性较为突出;邢麦6、邢麦7、观35、冀麦585,对穗发芽有一定的抗性;石家庄8号、石麦15、石4185穗发芽种子所占比率在50%左右,穗发芽抗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黄少辉,贾良良,杨云马,刘克桐[2](2019)在《边界线法解析冀中南麦区基础地力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地力产量是表征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为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产区地力提升及增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该文利用河北省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布置的876个示范试验数据,研究了河北中南部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产量差及基础地力贡献率,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将农田土壤养分因子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解析了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在1 080~7 404 kg/hm~2之间;以最高产量为参照,各试验点的基础地力产量差为69~6 324 kg/hm~2(平均值为2 831 kg/hm~2)。基础地力对农户产量的贡献率均值为71.1%,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小麦产量每提高1 000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提高8%。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因子与基础地力产量进行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土壤养分因子与边界点均有较好的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7、0.881、0.750、0.682和0.951),土壤基础养分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以有机质、pH值和碱解氮最高,分别为16.6%、10.9%和10.5%,速效钾和有效磷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2.9%,河北省农田土壤培肥时应优先提升有机质与碱解氮,并优先调节土壤pH。河北省冬小麦田土壤在pH值8.1、有机质24.6 g/kg、碱解氮120.6 mg/kg、有效磷12.4 mg/kg、速效钾89 mg/kg时养分效率最高,是农田土壤最优养分目标。边界线方法能够对区域尺度基础地力产量土壤养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为农田土壤培肥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河北省农科院学院科技专家服务团[3](2014)在《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春管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近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专家服务团组织有关专家对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2014年冀中南麦区和黑龙港麦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一、冀中南麦区 (一)苗情及墒情(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4-04-01)

柳俊梅[4](2013)在《冀中南麦区配套播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夺取小麦丰产丰收,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冀中南地区小麦播种的指导思想是:抓好优种配套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整地、适期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配套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适宜冀中南麦区种植的品种有邯6172、邯麦12、良星9(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3-09-24)

刘植军,金彦文[5](2007)在《冀中南冬麦区小麦死苗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年来,小麦越冬死苗现象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夏粮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本文从生理因素、环境条件、管理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对小麦安全越冬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确保实现小麦产量、效益持续增长。(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07年12期)

樊冲,杨林风[6](2007)在《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大葱一年两作高效栽培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平山县位于石家庄市西部,小麦产区属冀中南冬小麦区。近年来,临近平山县城的庄头村农民采用冬小麦大葱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平均每667m2可产小麦400~450kg,大葱4000~5000kg,每667m2效益高达3000元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07年03期)

吕孟雨[7](2005)在《冀中南麦区小麦品种及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近15年来(1990-2004)河北省审定的适合冀中南麦区高水肥地种植的高产冬小麦品种,通过对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特征特性的变化趋势,其总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小麦单产平均每年提高8.88 Kg/667m~2,小麦千粒重逐渐增高,第二个5年(1995-1999)比第一个5年(1990-1994)审定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平均提高0.8g。第叁个5年(1999-2004)比第二个5年(1995-1999)审定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平均提高2.7g,平均每5年千粒重提高1.6g;小麦穗粒数也表现逐渐增高,第二个5年(1995-1999)比第一个5年(1990-1994)审定的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平均提高2.5个,第叁个5年(1999-2004)比第二个5年(1995-1999)审定的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平均提高0.5个,平均每5年穗粒数提高1.5个。通过对其他学者关于小麦超高产品种各种观点的归纳总结,从而找出了目前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优缺点和影响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在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小麦光合作用的测定,选育高光效品种,并重视对非叶片光合作用的研究,对株型的选择也应改变以往的固有模式,在保证具有一定数量亩穗数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达到超高产的产量结构。总结出了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潜在因素,并利用我们培育的一个高产小麦新品系做了举例说明,从而提出了适宜冀中南麦区的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和育种目标,研究认为将未来5年冀中南麦区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产量目标定为600 Kg/667m~2比较现实,并对超高产小麦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实现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为:重视小麦品种资源的收集、创制和研究利用;研究和采用新的小麦育种方法,特别是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超高产小麦品种培育还应与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相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5-11-01)

吕孟雨[8](2004)在《冀中南麦区冬小麦高产品种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2 0 0 2、2 0 0 3年冀中南水地组区试,以及2 0 0 3年冀中南水地组生产试验的5个优良冬小麦品种:衡72 2 8、邯95 87、鼎丰1号、石99 61 38、石新5 39。分析比较5个优良冬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高世群,刘官印[9](2002)在《近两年衡水市会出现购置联合收割机的高峰——对冀中南麦区联合收割机质量及需求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衡水市位于冀中南辖十一个市县区,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28万公顷,素有冀中南麦海之称。笔者在麦收作业期间对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及明年的需求量进行了跟踪调查。麦收前的抢购与麦收中的农民拦车衡水市农业机械总公司是全市最大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销售中心。(本文来源于《农机质量与监督》期刊2002年04期)

[10](1991)在《河北省冀中南麦区减产原因及对主要推广品种种植的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与1990年相比较,河北省部分地区小麦减产,对减产原因,众说不一,对目前生产上所采用的品种也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弄清造成今年小麦大面积减产的主要原因,给今秋种麦的品种布局提供依据。我们专门组织我所科技人员进行了生产考查。考查组先后赴邯郸、邢台、石家庄、街水、保定等地区,与有关县农业技术部门及种子部门进行了座谈,并深入部分乡村访问了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还查(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1991年04期)

冀中南麦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础地力产量是表征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为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产区地力提升及增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该文利用河北省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布置的876个示范试验数据,研究了河北中南部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产量差及基础地力贡献率,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将农田土壤养分因子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解析了土壤养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北冬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在1 080~7 404 kg/hm~2之间;以最高产量为参照,各试验点的基础地力产量差为69~6 324 kg/hm~2(平均值为2 831 kg/hm~2)。基础地力对农户产量的贡献率均值为71.1%,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小麦产量每提高1 000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提高8%。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因子与基础地力产量进行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土壤养分因子与边界点均有较好的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7、0.881、0.750、0.682和0.951),土壤基础养分对基础地力产量差的贡献率以有机质、pH值和碱解氮最高,分别为16.6%、10.9%和10.5%,速效钾和有效磷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2.9%,河北省农田土壤培肥时应优先提升有机质与碱解氮,并优先调节土壤pH。河北省冬小麦田土壤在pH值8.1、有机质24.6 g/kg、碱解氮120.6 mg/kg、有效磷12.4 mg/kg、速效钾89 mg/kg时养分效率最高,是农田土壤最优养分目标。边界线方法能够对区域尺度基础地力产量土壤养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为农田土壤培肥指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冀中南麦区论文参考文献

[1].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冀中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及抗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黄少辉,贾良良,杨云马,刘克桐.边界线法解析冀中南麦区基础地力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因子[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河北省农科院学院科技专家服务团.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春管建议[N].河北科技报.2014

[4].柳俊梅.冀中南麦区配套播种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3

[5].刘植军,金彦文.冀中南冬麦区小麦死苗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7

[6].樊冲,杨林风.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大葱一年两作高效栽培模式[J].中国农业信息.2007

[7].吕孟雨.冀中南麦区小麦品种及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8].吕孟雨.冀中南麦区冬小麦高产品种性状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4

[9].高世群,刘官印.近两年衡水市会出现购置联合收割机的高峰——对冀中南麦区联合收割机质量及需求的调查[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

[10]..河北省冀中南麦区减产原因及对主要推广品种种植的意见[J].河北农业科学.1991

标签:;  ;  ;  

冀中南麦区论文-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