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常锐

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常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创新

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文献综述

常锐[1](2019)在《试析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的训练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冬季体育项目当中,我国的短距离速度滑冰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短距离滑冰中,弯道滑冰技术一直是该运动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攻破这一难题,我国体育技术训练人员一直致力于在弯道技术的训练与提高上面,以求获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9期)

卢卓[2](2019)在《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升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水平,完善专项体能训练体系,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比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强国韩国的专项体能训练体系,发现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训练理念上,韩国突出的是多元化和职业性,而中国突出的是针对性和计划性;在训练周期上,韩国强调的是年度周期的波动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奥运周期的连续性;在训练内容上,韩国提倡的是综合性和丰富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兼容性和集中性,而中国提倡的是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周期性和相对性。提示我国在该项目未来的体能训练中,既要注意运动项目特征与专项功能特征的互通性,又要注意训练负荷与训练内容的一致性,优化训练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益。(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国林[3](2018)在《第22~23届冬奥会我国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短距离比赛成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2~23届冬奥会我国女子运动员速度滑冰500m、1000m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当今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短距离运动员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成绩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因此,应寻找适宜的训练方法,重视伤病防治,重视团队协作,为我国速度滑冰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曹国林[4](2017)在《冬奥会我国女子运动员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比赛成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参加冬奥会优秀女子运动员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具备了世界顶级水平和夺取金牌的实力,但每次获得奖牌都与金牌擦肩而过,其主要原因是与心理压力和赛前的安排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李启晓,许水生,赵霖,郭慧秋,林然[5](2017)在《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速度滑冰是将技术、战术、心理以及体能融为一体的冬季竞速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和心理训练的基础,研究我国进行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内容,为速滑项目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比赛实力分析,认为体能训练存在训练理念陈旧、缺乏系统观念,专项化训练过早、训练比例过大,训练计划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问题。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以及身体的灵敏性和关节的柔韧性等体能要素出发,提出适合我国速滑运动员身体构造的体能训练对策。(本文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2017年05期)

卢卓[6](2017)在《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自身独特的项目特点和专项体能训练特征,专项体能训练已经成为速滑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韩国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的强国,特别是在短距离项目上,培养出一批批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形成了其独特、科学、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具备相似性、同一性和可比性,通过全面比较旨在总结两国各自专项体能训练的经验,探寻特征与差异,分析优点与不足,借鉴韩国先进的速滑短距离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完善与提升我国在该项目上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于提高我国冰雪运动整体水平、尽早实现冰雪运动强国、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升大国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两国2010—2014冬奥会周期、2014-2016亚冬会周期的若干名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200余篇,统计整理中韩两国教练员训练计划1000余份,时间跨度6年;访谈中韩两国相关理论专家和一线教练员20余人。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将专项体能训练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负荷、周期以及监控与恢复作为可比性标准和并置性内容,通过设置比较假设和证实假设,全面比较两国专项体能训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在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中韩国的训练理念更具多元化和职业化,中国的训练理念突出针对性和计划性;韩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稳定性强、层次性多、互补性强、可变性弱;中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稳定性弱、层次性少、互补性弱、可变性强。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目标本质相同,中国训练目标相对韩国更精细项目化;中国的训练目标以冬奥会为总体目标,韩国的训练目标以年度竞赛为总体目标;中国的训练目标制定以周期训练理论为主要依据,韩国的训练目标制定以板块周期训练理论为依据。2、中国专项体能训练周期以4年奥运周期为根本,突出奥运全周期训练的连续性,韩国专项体能训练周期以年度周期为主,突显年度训练的波动性;中国运动员全年训练负荷总量平均高于韩国运动员20%以上,韩国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负荷量平均低于中国运动员15%、专项负荷强度平均高于中国运动员10%;韩国运动员专项体能监控与恢复依托专业实验室以及运动员主动性自我管理与安排,中国运动员由运动队和教练员统一管理与安排,运动员自身相对被动。3、中国速滑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专项滑行体能训练内容,训练内容以冰上训练为主,韩国专项体能训练内容是综合性和丰富性的,训练内容涵盖陆地、冰上、器械等多种设计。韩国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比较丰富、综合性强、基础性强,训练方法划分为5大类12个具体项目,训练方法形成了系统的连贯性和传承性;中国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系统的方法体系,呈现的是教练员之间的不兼容性。4、韩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在于训练目标的项目兼容性以及训练负荷强度的集中性,其优势在于训练内容与方法丰富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训练方法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系统体系,不足在于训练缺乏整体控制与管理;中国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是坚持奥运会大周期训练模式,优势在于运动员集体训练控制与管理,不足在于训练内容与方法上过于单一,没有相对统一的系统体系。5、韩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已经趋于成熟体系,是经过成功实践验证过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其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在于训练内容与方法的体系化、训练负荷的集中化。当然我国专项体能训练也存在优点与不足,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成熟体系。融合两国的专项体能训练的优势与不足,就可以形成具有亚洲特色的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引导亚洲未来速度滑冰训练的先进理论。6、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存在的显着差异性,表明两国在专项体能训练的各自特点和不同,比较性研究能够给予两国在专项体能训练的未来发展以启示作用。启示我国在未来速度滑冰专项体能训练中,要注重动作效果,功能性技术必将成为训练核心;更强调注重核心力量,核心区力量训练必将成为训练的创新领域;依据各国实际情况注重训练模式的构建,有氧与无氧训练必将融合贯通训练始终;在短距离项目上注重训练效果,高强度训练必将成为未来训练的动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韦星[7](2017)在《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体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良好成绩,特别短距离速滑体育项目,速滑运动员注重日常技能训练,以及身心素质训练,针对起跑方法不断探索,确保速滑水平大幅度提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起跑方法,最终提出有效的优化意见,这对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7年01期)

黄达武,陈亮,王新宝,刘露,陈月亮[8](2016)在《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于凤桐表面肌电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我国优秀男子速滑运动员表面肌电的特征,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测量于凤桐实地滑冰阶段下肢肌电参数。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稳定的主要做功肌群,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2腿间参与程度不一,腓肠肌参与度较低;2)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屈过程激活强度更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等肌群伸过程激活强度更大;3)胫骨前肌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30%~80%支撑阶段;股四头肌在直道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前1/3和后1/3阶段,呈现双峰现象,而弯道几乎在整个支撑期都有较强电位活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做功时程集中在30%~70%阶段;腓肠肌做功时程集中在70%~100%阶段。结论:直道左右腿肌肉用力特征差异较小,弯道差异较大;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踝、膝关节的稳定,股四头肌是为滑跑提供动力;弯道主要做功肌群激活时程更长,强度更大。建议根据肌群的做功方式、做功条件及做功强度设计专项力量练习手段。(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关荣鑫,任可,白莹[9](2016)在《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优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 m、1 500 m的滑跑成绩。(本文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2016年03期)

李灵超[10](2016)在《中外女子短距离速度滑冰竞技实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女子短距离速度滑冰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速度滑冰世界女子短距离项目呈现出荷兰、加拿大和中国3国集团优势,我国在短距离500m单项中处于集团领先位置,但至今未取得金牌;速度滑冰女子1 000m项目除在2014年索契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外,同比荷兰和加拿大未能形成集团优势,现仅为个人优势。韩国、俄罗斯、德国和美国主要体现在个人单项优势,并且成绩突出。在世界短距离全能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的集团顶尖优势明显,且格局与单项成绩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6年05期)

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提升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水平,完善专项体能训练体系,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比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强国韩国的专项体能训练体系,发现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训练理念上,韩国突出的是多元化和职业性,而中国突出的是针对性和计划性;在训练周期上,韩国强调的是年度周期的波动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奥运周期的连续性;在训练内容上,韩国提倡的是综合性和丰富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兼容性和集中性,而中国提倡的是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周期性和相对性。提示我国在该项目未来的体能训练中,既要注意运动项目特征与专项功能特征的互通性,又要注意训练负荷与训练内容的一致性,优化训练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参考文献

[1].常锐.试析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的训练创新[J].体育风尚.2019

[2].卢卓.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3].曹国林.第22~23届冬奥会我国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短距离比赛成绩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8

[4].曹国林.冬奥会我国女子运动员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比赛成绩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

[5].李启晓,许水生,赵霖,郭慧秋,林然.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17

[6].卢卓.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7].韦星.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方法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7

[8].黄达武,陈亮,王新宝,刘露,陈月亮.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于凤桐表面肌电的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

[9].关荣鑫,任可,白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优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16

[10].李灵超.中外女子短距离速度滑冰竞技实力分析[J].运动.2016

标签:;  ;  ;  

短距离速度滑冰论文-常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