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蒸发器论文-刘国特,宋新明,江栩铄,谢龙裕

毛细蒸发器论文-刘国特,宋新明,江栩铄,谢龙裕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细蒸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管,高压开关柜,增容,冷却

毛细蒸发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特,宋新明,江栩铄,谢龙裕[1](2019)在《高压开关柜复合毛细增容热管蒸发器性能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负荷高峰期的需要,将10kV高压开关柜电流极限值从3 kA提高至4 kA,需增容33.3%。首先,根据热管工作原理与理论技术、工作液属性,结合开关柜内部结构与发热功率,计算了热管正常工作的各项极限数值,设计了高压开关柜动静触头4种增容热管结构;其次,设计了10kV高压开关柜动静触头增容热管温升试验平台,研究了热管绝热段、蒸发段形状、开关柜不同部位的通风面积对开关柜动静触头热管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绝热段为L型的热管冷却效果优于绝热段弯曲型的热管;蒸发段为抱箍型的热管冷却效果优于蒸发段为平板型的热管;开关柜断路器室、母线室、电缆室、前后下门的最优有效通风面积分别为0.3、0.12、0.13、0.07 m2。(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吴双应,郑小峰,肖兰[2](2017)在《碱金属工质在基于毛细泵回路的多孔芯蒸发器内的热质传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基于毛细泵回路(CPL)原理的多孔芯蒸发器为研究对象,耦合多孔芯、蒸汽槽道和蒸发器壳体等多个部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碱金属工质在蒸发器内部的流动和相变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得到蒸发器内部的气相体积分数、温度、压力以及速度等分布。结果表明:碱金属液体极高的导热系数使得多孔芯部分的平均过热度不足1K;以碱金属为工质的多孔芯蒸发器,其内部的蒸发属于表面蒸发,气液界面稳定在多孔芯和蒸汽槽道的界面处,且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其毛细抽吸力比使用传统工质的蒸发器高1~2个数量级,具有更大的传输能力。(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丁乙苎[3](2017)在《基于毛细芯微槽蒸发器供液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散热的毛细芯微槽蒸发器,具有主动提供输运动力、高冷却效率、高可靠性、较小体积等特点,已成为界面控温方案中应对高热流密度热控需求的重要换热设备。本文拟定电力电子行业常用高功率设备晶闸管作为单面冷却对象,建立毛细芯微槽蒸发器叁维计算单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毛细芯微槽蒸发器进行稳态模拟研究。首先借助单相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槽道宽度、槽道深度和翅片宽度叁个关键结构参数对蒸发器流动与传热的耦合影响趋势,数值结果表明叁个结构参数对于传热影响显着,其中小槽道宽度、高槽道深度以及小翅片宽度能有效提高流动换热性能,从而选定本毛细芯微槽蒸发器最佳槽道尺寸为Ww=0.7mm、槽道深度Hv=2mm、翅片宽度Wf=0.7mm。在最佳槽道结构下,分析了单相液冷过程中热流密度对于流动换热影响,从结果可知:不同热流密度时,供液流量增大虽能提升换热性能但进出口流阻同时显着激增。同时通过模拟得到单相液冷在热流密度q≤35.4 W/cm~2范围时蒸发器温度和流阻均可控制在较合理范围内。利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定热流密度工况下毛细芯微槽蒸发器内部蒸发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供液流量、储液腔布置位置以及供液口位置等供液特性对毛细芯微槽蒸发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影响作用。得到了不同供液特性时蒸发器温度分布、速度分布、气液交界面位置以及变化趋势。供液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入口供液流量对于蒸发器流动换热性能影响明显,流量越大蒸发器温度表现越佳,同时进出口流阻也会随之增大,气液交界面稳定位置抬升。因此存在最佳入口流量v=4.2m L/min,此时蒸发器受热面温度与进出口流阻满足要求,出口气相速度合理,气液交界面稳定在毛细芯内70%左右位置;储液腔位置对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流动换热影响明显,其中底部布置储液腔的蒸发器在换热能力、受热面均温性以及进出口流阻方面更具优势;在底部布置储液腔情况下,不同供液口位置影响作用不明显。以上结论为提高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流动传热特性、优化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坤峰[4](2016)在《双蒸发器环路热管双孔径分布毛细芯的研制及其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两相闭式毛细循环传热系统,广泛应用于航天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毛细芯是环路热管的关键部件,为整个环路提供循环动力。随着散热元件大功率、多热源的发展趋势,采用孔隙特性单一的毛细结构已经无法实现毛细芯整体结构的最优化,而双孔径分布的毛细芯具有更优越的传热能力。本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双孔径分布镍芯的烧结制备。对芯体试样的孔隙率、渗透系数、毛细抽吸性能、有效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研究了造孔剂的尺寸、造孔剂含量、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5个烧结参数对双孔径分布镍芯4个关键性能参数(孔隙率、渗透系数、毛细抽吸性能、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获得了各烧结因素对双孔径镍芯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对芯体性能影响最大的是造孔剂含量,其次是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影响程度较小的是保温时间和造孔剂尺寸。从获得双孔径镍芯最优综合性能的角度,得到了由5个烧结参数的最佳水平组成的烧结工艺:成型压力为5Mpa,造孔剂含量30%,造孔剂尺寸采用400目以上,烧结温度650℃,保温时间30min,为实验室用毛细芯的低成本制造和工业应用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烧结参数与双孔径分布芯体关键性能参数的关联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水平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造孔剂含量和烧结温度对芯体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和有效导热系数,以及造孔剂尺寸对镍芯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测量了双孔径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并与现有的11种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较低、造孔剂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有助于获得具有较高孔隙率和渗透系数、较小有效导热系数的毛细芯。当造孔剂尺寸达到400目以上时,能够得到明显的双孔径分布。通过比较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实验值与现有的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数模型的计算值,发现在孔隙率0.5-0.7的范围内,Chernysheva&Maydanik模型与Chaudhary&Bhandari模型计算值的平均值与实验值拟合较好,为估算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对补偿器的体积、充液量、系统压降、环路热管的装配、检漏、抽真空及充液等关键实验环节的设计、分析、计算和校核,完成了带有各自独立补偿器的双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制作,对以甲醇为工质,双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进行了初步测试。当两个蒸发器上同时施加30W的热负荷时,系统启动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李志崇,刘志春,何松,汪冬冬,刘伟[5](2015)在《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设计了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并针对所设计的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其进行启动和变工况特性研究,考虑不同因素如充灌率、重力倾角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平板型LHP的双毛细芯蒸发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热传输能力,减小侧壁导热对补偿腔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运行温度,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5年05期)

李志崇[6](2015)在《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路集成的密度不断的提高,因此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散热翅片,风扇等一系列辅助部件的加入使传统单相流体的对流散热技术在电子器件的散热过程中表现出较差的紧凑性、可靠性和较低的传热效率。相对于此,利用液体工质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实现热量传递的环路热管(1oop heat pipe,LHP)技术表现出传热能力强、结构紧凑、传输距离远、反重力能力强、安装布局方便、有被动控温能力也可以实现主动控温等一系列的优点。LHP因此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热管理方面和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及应用[1-5]。环路热管(LHP)是一种靠蒸发器内毛细芯产生的毛细抽吸力驱动回路的运行,利用工质的相变来进行热量传递的高效传热装置。环路热管的蒸发器结构有圆管式和平板式两种,平板式蒸发器的优点是易于和散热面贴合,传热的热阻小以及温度均匀性好。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环路热管技术研究的热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环路热管有了总体的认识,然后介绍了环路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设计了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并针对所设计的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其进行了启动和变工况特性研究,考虑了不同因素如充灌率、重力倾角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平板型LHP的双毛细芯蒸发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热传输能力,减小侧壁导热对补偿腔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运行温度,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徐计元[7](2014)在《环路热管蒸发器毛细结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电子科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电子产品的高效散热问题成为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鉴于传统的单相流体对流散热方法已无法满足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的散热要求,以热管(Heat Pipe, HP)为典型例子的相变换热技术逐渐登上舞台。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则是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热控技术。蒸发器是LHP最重要的部件,而其中的多孔毛细结构(毛细芯)又是蒸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LHP蒸发器中的毛细芯既是提供工质循环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组织整个LHP系统内部传热传质过程高效稳定进行的最为关键的部位,LHP蒸发器中的毛细芯结构也因此被视为整个传热系统的心脏结构。本文从LHP蒸发器毛细结构的制备研究及性能改进入手,研究了毛细芯传热传质性能与LHP系统整体性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及多孔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出一种通过添加可溶性盐为造孔剂的烧结毛细芯制备技术,并分析造孔剂与毛细芯的孔隙率、孔径及其分布等结构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然后,研究了毛细芯孔隙率、孔径及其分布与其毛细抽吸性能、热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采用溶盐造孔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间隙孔和生成孔相互贯通的双孔隙形貌的LHP毛细芯;通过增加溶盐添加量可使毛细芯的孔隙率趋于线性增长,通过降低溶盐的粒度可获得孔径分布更为集中且平均孔径较小的毛细芯,使得毛细芯孔径正态分布曲线中的中值移向数值较小的一侧,但是毛细芯的开孔孔隙率基本不受可溶性盐颗粒粒度的影响;影响多孔毛细芯抽吸性能的不仅仅是孔隙率大小,孔径尺寸及其分布也是影响毛细抽吸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孔隙率越大,孔径越小且分布越集中,毛细芯的毛细抽吸性能则越优异。另外,毛细芯的热物性不仅受孔隙率大小的影响,同样受孔径尺寸及其分布状态的影响。其中导热系数随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孔隙率条件下,孔径较小且分布更加集中的毛细芯的导热系数值更小;毛细芯的热扩散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孔径尺寸的减小以及分布状态更加集中,热扩散率则逐渐减小;毛细芯的干、湿状态同样影响其热物性参数,湿态毛细芯的导热系数值大于干态毛细芯所对应的数值,而热扩散率值所表现的规律则正好相反。通过分析LHP多孔毛细芯内部的热传导过程,研究了LHP毛细芯的材料特性与其各项关键性能参数的影响关系。一方面,本文成功地制备出高性能镍钛双孔隙毛细芯,分别研究了造孔剂添加量及钛粉添加量对毛细芯的孔隙结构参数、毛细抽吸性能及有效导热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镍钛毛细芯不仅保留了烧结镍芯优秀的成孔能力、简单的烧结工艺以及良好的工质相容性等优点,同时实现了毛细芯导热系数的显着降低及其良好的可调节性。另一方面,成功研制出两种MAX相陶瓷多孔毛细芯(211系列的代表材料Ti2AlC和312系列的代表材料Ti3AlC2)并改进了其制备工艺。研究表明,原始粉末的选取及其粒度大小、造孔剂的选取、烧结模具的密封性、烧结参数的选取、溶盐处理工艺要求等诸多因素可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MAX相陶瓷毛细芯的制备成功率。文章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了相关LHP系统性能测试分析实验并探讨毛细芯性能对LHP运行性能的影响关系。成功设计制备出一台新型MAX相陶瓷毛细芯圆柱型蒸发器LHP系统,分析其换热性能发现:与未添加任何造孔剂的MAX相陶瓷芯相比,添加NaCl进行溶盐造孔之后所得的双孔隙MAX相陶瓷毛细芯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毛细抽吸性能、较高的渗透率值及孔隙率值。在相同加热功率条件下,选用未添加造孔剂的MAX相陶瓷芯(单孔隙)的LHP系统启动失败而选用添加30%NaCl造孔剂的MAX相陶瓷芯(双孔隙)的LHP系统则成功启动。为了避免对毛细芯进行二次加工而破坏其内部的多孔结构,本文开发了一种LHP毛细芯一体化烧结成型技术。通过采用该一体化成型技术并使用粒度不同的造孔剂制备出孔隙特征可控的双层复合结构毛细芯并分析研究了双层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整体毛细抽吸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复合芯的导热系数布置、整体毛细抽吸性能和气体透过性等因素,选取内层小孔径分布而外层较大孔径分布(内、外层均为双孔隙结构)的双层复合毛细芯结构可最大程度地提升其整体性能。采用上述一体化成型技术得到双层复合毛细芯并组装LHP系统,测试分析其传热性能后发现:设计出的双层复合芯圆柱蒸发器LHP系统在定功率(20W)及变功率运行条件下(10W-15W-20W-25W-20W-15W-10W)的启动及运行性能表现良好。对双层复合毛细芯LHP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波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加热功率段的温度波动现象并不相同,温度波动的发生及其波动幅度与LHP蒸发器的热泄露有关。分析影响LHP系统换热性能的不同因素发现:在充液量不足(45%)、冷凝器冷凝温度较高以及低功率运行(5W)条件下的LHP系统的启动及运行性能均表现不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11-28)

郭磊,刁彦华,赵耀华,刘岩,汪顺[8](2014)在《电场强化微槽道结构毛细芯蒸发器的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以R141b作为工质,采用圆柱形电极,在不同运行压力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电场强度对微槽道结构换热表面蒸发/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传热强化效果越明显;运行压力对强化换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施加相同电场强度的条件下,不同运行压力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不同,传热系数最大可强化为未施加电场条件下传热系数的1.28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史正杰,唐鑫,巨永林[9](2013)在《多蒸发器毛细泵回路热管的反重力工作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泵回路(CPL)热管具有传热能力高、控温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实现小温差、长距离、无附加动力的热量传输,在航天器热控系统和电子器件冷却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自行设计的多蒸发器CPL系统,通过反重力布置时多蒸发器CPL的启动运行实验,分析了多蒸发器CPL的启动工作特性和稳定运行时的热管热阻。结果表明,多蒸发器CPL在反重力布置时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多蒸发器共同工作时,运行稳定、温度分布均匀,可适应多种工况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吴双应,曹宝喜,肖兰,李友荣[10](2013)在《插管对基于AMTEC太阳能热发电的毛细芯蒸发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碱金属钠为工质,通过建立轴对称恒温相变模型,对基于碱金属热电转换器(AMTEC)太阳能热发电的带插管毛细芯蒸发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插管的长度、管径和热阻等参数对毛细多孔芯及液体通道内压力、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插管插入蒸发器液体通道中,可改善毛细芯蒸发器的工作性能,不仅可使多孔吸液芯内表面温度更加均匀,而且可降低多孔吸液芯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同工况具有不同的最适宜插管结构。(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毛细蒸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基于毛细泵回路(CPL)原理的多孔芯蒸发器为研究对象,耦合多孔芯、蒸汽槽道和蒸发器壳体等多个部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碱金属工质在蒸发器内部的流动和相变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得到蒸发器内部的气相体积分数、温度、压力以及速度等分布。结果表明:碱金属液体极高的导热系数使得多孔芯部分的平均过热度不足1K;以碱金属为工质的多孔芯蒸发器,其内部的蒸发属于表面蒸发,气液界面稳定在多孔芯和蒸汽槽道的界面处,且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其毛细抽吸力比使用传统工质的蒸发器高1~2个数量级,具有更大的传输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细蒸发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特,宋新明,江栩铄,谢龙裕.高压开关柜复合毛细增容热管蒸发器性能与结构优化[J].高电压技术.2019

[2].吴双应,郑小峰,肖兰.碱金属工质在基于毛细泵回路的多孔芯蒸发器内的热质传输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7

[3].丁乙苎.基于毛细芯微槽蒸发器供液特性的数值模拟[D].中国计量大学.2017

[4].张坤峰.双蒸发器环路热管双孔径分布毛细芯的研制及其热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5].李志崇,刘志春,何松,汪冬冬,刘伟.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的实验研究[J].节能.2015

[6].李志崇.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徐计元.环路热管蒸发器毛细结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郭磊,刁彦华,赵耀华,刘岩,汪顺.电场强化微槽道结构毛细芯蒸发器的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4

[9].史正杰,唐鑫,巨永林.多蒸发器毛细泵回路热管的反重力工作特性[J].化工学报.2013

[10].吴双应,曹宝喜,肖兰,李友荣.插管对基于AMTEC太阳能热发电的毛细芯蒸发器性能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3

标签:;  ;  ;  ;  

毛细蒸发器论文-刘国特,宋新明,江栩铄,谢龙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