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80例,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将CT诊断结果与随访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CT诊断良性结节77例(病理结果符合74例)、恶性结节3例(病理结果符合的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尽量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界面以及内部结构,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主要是指肺内小结节直径<3cm、单发、无肺内伴随改变的结节。目前,孤立性肺结节有80多种,包括肺结核、肺癌、转移瘤和错构瘤等[1]。CT在基层医院的普及,肺内小结节的CT检出率越来越高,如何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是面临的一个难题[2]。随着CT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肺部孤立性肺癌结节诊断方面显示出十分突出的优点,CT检查时横断面成像,用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内血供丰富程度。根据这些发现能较好的区分病变的良恶性。本研究通过应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总结分析,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应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诊断出肺内孤立性结节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56.5±4.8)岁;病灶直径多为1.0~3.0cm,平均2.5cm。
1.2检查方法
应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患者检查前进行吸气、屏气训练,扫描范围由肺尖部至双侧肋膈角的下缘,扫描层厚1cm,对于肺内小结节的重建采用0.5cm,通过多平面重建,小视野靶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对结节的大小、范围、密度、边缘以及周边改变情况进行评定分析,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对于较难诊断的结节进行多期动态扫描。
2结果
2.1本组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CT诊断良性结节77例(病理结果符合74例,符合率96.1%)、恶性结节3例(病理结果符合的3例,符合率100%)。
2.2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影像学特征
2.2.1恶性肿瘤:分叶征主要表现为肿瘤边缘的切迹和凹凸不平,是由于肿瘤在该处生长受损、生长不均匀导致。毛刺征是CT表现为细条状,其主要分布在结节周围,尤其以远端最为显著。肿瘤细胞多沿着肺泡壁、淋巴管等浸润性生长,且局部有淋巴管和小静脉淤积、有结节内部的组织气管增生和毛刺。临床毛刺征也可见于良性结节,尤其是肺炎结节。血管集束征是肿瘤邻近出的动脉静脉等向肿瘤方向移位,并在结节周围有截断。而胸膜凹陷是CT表现出的肿瘤侧细条状影和胸膜侧对称的小三角软组织阴影,是由于肿瘤内部的反应性纤维环和瘢痕形成。支气管充气是肿瘤内直径在5mm以下的气体密度、低密度阴影。结节周围结构集中征:结节的周围结构指结节临近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集中征是指上述结构其中的一、二种结构向结节方向移位或在结节周围截断。结节的周围结构集中征最多见于肺腺癌,并以肺静脉多见[3]。结节的内部结构:①钙化:肺癌的钙化有两种类型,斑片状钙化、点状及结节样钙化。同心圆形钙化、包壳样或是爆米花样钙化,是良性病变的可靠征象;②癌性空洞:偏心、壁较厚且厚薄不均等。癌性空洞常位于远离肺门的偏心部位;③细支气管充气征:是指病变内出现含空气的支气管,在周围肺癌中系癌组织沿支气管壁生长而不充填管腔,此征在肺癌中主要见于腺癌尤其是肺泡癌中,也可见引起肺叶或肺段实变的病变如肺炎、肺梗死等;但在肺内良性结节病变中未见此征。因此,它是鉴别周围性小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的有价值的CT征象;④空泡征:系癌细胞沿肺泡壁蔓延生长,肺泡腔内未受累及而仍保持充气状态,只要见于早期病灶直径小于3cm者,在病理上多见于肺泡癌,其次是腺癌,此征对于诊断恶性病变有意义[4]。肺内癌性结节的强化表现:在增强时,癌性结节可以呈现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以及环形强化。均匀强化的病变区域无囊变坏死,不均匀强化的可见坏死囊变,环形强化的如果中央不强化,只是环形强化,代表中央部的肿瘤已经坏死,中央强化的表示为肿瘤,肿瘤强化的程度低于周围肺不张的强化[5]。癌性结节的强化与时间的关系,平扫时,癌性结节的CT值为30~40Hu,常规强化后,CT值为80~100Hu,较平扫高出40Hu左右,坏死区域不强化;癌性结节的强化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强化后的1min内。
2.2.2良性结节
⑴结核结节:多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有长、短毛刺,密度不均匀,有不完整蛋壳状钙化。其CT值26.0-63.0hu,平均(38.5±14.7)hu。结核瘤周围有纤维条索影或卫星播散病灶。结核结节强化不明显或直接不强化,因其内含有无血液供应的干酪坏死物质,增强曲线低平,波动范围较小;部分结核结节呈现轻度环形强化,主要是包膜强化,形成的肉芽组织强化的结果[6];⑵炎性假瘤:发生在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结节呈轻度分叶或不规则形。结节密度均匀,CT值在37.0-78.0hu之间,平均(47.5±16.9)hu。结节中心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结节中央有小点状钙化。边缘可见长毛刺。炎性假瘤一般呈现高度强化,一般在临床上将强化后CT值在短期内就升高>120Hu的结节首先考虑为炎性假瘤;并且炎性假瘤的动态增强时间有显著差异;⑶错构瘤呈分叶状,结节检出边缘砂粒样钙化和中央脂肪像素成分,错构瘤呈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密度不均,中央可见点状钙化,平均CT值为45.0hu,周围可见受压小血管。纤维瘤呈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纵隔有肿大淋巴结。
3讨论
对肺内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一直是放射医师的难题,单层螺旋CT由于扫描层厚较厚,很难发现肺内结节的细微改变,一点细微的差别就决定了结节的性质,现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多层螺旋CT的问世,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层螺旋CT能够明显提高病灶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明显降低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7];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多角度观察病灶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情况,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血管、支气管,并且能够发现支气管的改变,能够全面地了解肺部结节的情况,同时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增强后更能够显示血管的改变[8]。扫描时间短,一般部位的扫描可以在5~15s内完成,多数患者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数据采集,因此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引起的伪影与肺内结节性病变的遗漏。螺旋CT可以在采集的容积数据任何位置进行任意间隔的回顾性图像重建,可保证任何病灶均可以进行图像重建,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病灶检出率和CT值测量的准确性。
总之,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建国,屈婉莹,姚稚明等.18F-FDG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中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7,,27(3):135-138.
[2]辛立平.肺内孤立结节的CT影像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5.
[3]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5-126.
[4]尹健初.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83.
[5]向东,罗天友,吴景全,等.螺旋CT薄层扫描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3):177.
[6]韦建林,郭兴,冯庆,等.16层螺旋CT冠状位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65-3767.
[7]房伟,张友军,李媛媛,等.多层螺旋CT导引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1020-1022.
[8]彭德昌,龚洪翰,刘润,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管生成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