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还原氛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硫化碳,线-筒式,脉冲电晕,吸收剂
氧化还原氛围论文文献综述
金圣,黄立维,李国平[1](2013)在《在氧化和还原氛围下脉冲电晕法降解二硫化碳废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二硫化碳(CS2)模拟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氩气为载气,考察了氧气和氢气对CS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S2的去除率随脉冲电压升高而增大;氧气能够促进CS2的氧化分解,CS2去除率可达97%;有氧气存在时,CS2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为CO、CO2、COS和SO2;当添加氢气时,反应产物主要为H2S和CH4.当反应器内筒表面加Ca(OH)2吸收剂时,CS2去除率有小幅度提高,同时气体产物中未检测到SO2和H2S,表明CS2的分解产物SO2和H2S气体被反应器中的Ca(OH)2吸收.实验还发现水汽的存在不利于CS2的氧化分解(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邹芳[2](2012)在《基于直流电晕放电氧化/还原氛围下的自由基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危机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将CO2还原,将其转化为含碳的有机物,能作为燃料能源再利用,其中甲醇作为一种优秀的储能物质因而受到更多的青睐。直流电晕等离子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法之一。本论文研究了还原性氛围直流电晕放电加氢还原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行为,同时探讨了氧化性氛围直流电晕放电羟基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还原氛围下,等离子体系产生的强还原性自由基比一般的还原剂更活泼。利用直流电晕放电,以氢气为自由基源产生强还原性自由基,还原C02,重新合成新的有机分子。采用气相色谱(GC)定性反应产物,检测结果表明,在C02和H2充分反应70h后,产物中有甲醇生成。并探讨了一定的反应途径和机理。相类似地,在氧化氛围中,等离子体体系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具有比臭氧更强的氧化能力,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的实质是有水存在下生成高活性自由基,主要是羟基自由基。本论文以水为自由基源的等离子体直流电晕放电来降解典型杂环挥发性有机物(VOC)吡啶,并采用气相色谱(GC)来定量分析降解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等定性分析降解后的产物。结果表明:氧化氛围直流电晕放电在电压为20.75 k V时,平均初始浓度为8287 mg.m-3吡啶的去除率达到90.4%。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液滴中的中间产物有反丁烯二酸、草酸等小分子酸,离子色谱检测到了硝酸根离子的存在,由此推导了有机物的降解路径。电晕放电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实际上是发生在微小液滴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过程发现,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分散着无数微米级的水蒸气或云雾状小液滴,每个液滴可以看作一个微电解池,对应微电解池的电压范围分别在0.6-1.2 V和0.8-2.0 V之间。当反应器中正负电极通电后,液滴里的正负电荷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往两端聚集,形成一个小电场,正负电荷聚集的两端分别相当于虚拟的正极和负极,形成一个微电解池,大部分的化学反应过程都在其中进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1)
王晓暾,康颖,吴祖成[3](2008)在《氧化还原氛围下直流电晕等离子体脱除硫化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技术,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进行脱除.采用自制高压直流电源,在氧化氛围中进行了动态和静态脱臭实验,在含氢还原氛围中进行了静态脱臭实验.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功率、停留时间、氧化氛围及含氢还原氛围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硫化氢脱除的最主要因素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在由氮气和氢气组成的还原氛围中,硫化氢的脱除率仅为40.9%;在上述还原氛围中增加体积分数为10%的氧气可使硫化氢脱除率达到80%;在含氢气和氮气及氧气体积分数为10%~20%的氧化氛围中,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硫化氢的最终脱除率达到100%.增加氧自由基源有利于提高降解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8年10期)
氧化还原氛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能源危机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将CO2还原,将其转化为含碳的有机物,能作为燃料能源再利用,其中甲醇作为一种优秀的储能物质因而受到更多的青睐。直流电晕等离子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法之一。本论文研究了还原性氛围直流电晕放电加氢还原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行为,同时探讨了氧化性氛围直流电晕放电羟基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在还原氛围下,等离子体系产生的强还原性自由基比一般的还原剂更活泼。利用直流电晕放电,以氢气为自由基源产生强还原性自由基,还原C02,重新合成新的有机分子。采用气相色谱(GC)定性反应产物,检测结果表明,在C02和H2充分反应70h后,产物中有甲醇生成。并探讨了一定的反应途径和机理。相类似地,在氧化氛围中,等离子体体系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具有比臭氧更强的氧化能力,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的实质是有水存在下生成高活性自由基,主要是羟基自由基。本论文以水为自由基源的等离子体直流电晕放电来降解典型杂环挥发性有机物(VOC)吡啶,并采用气相色谱(GC)来定量分析降解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等定性分析降解后的产物。结果表明:氧化氛围直流电晕放电在电压为20.75 k V时,平均初始浓度为8287 mg.m-3吡啶的去除率达到90.4%。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液滴中的中间产物有反丁烯二酸、草酸等小分子酸,离子色谱检测到了硝酸根离子的存在,由此推导了有机物的降解路径。电晕放电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实际上是发生在微小液滴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过程发现,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分散着无数微米级的水蒸气或云雾状小液滴,每个液滴可以看作一个微电解池,对应微电解池的电压范围分别在0.6-1.2 V和0.8-2.0 V之间。当反应器中正负电极通电后,液滴里的正负电荷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往两端聚集,形成一个小电场,正负电荷聚集的两端分别相当于虚拟的正极和负极,形成一个微电解池,大部分的化学反应过程都在其中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还原氛围论文参考文献
[1].金圣,黄立维,李国平.在氧化和还原氛围下脉冲电晕法降解二硫化碳废气[J].环境科学.2013
[2].邹芳.基于直流电晕放电氧化/还原氛围下的自由基电化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王晓暾,康颖,吴祖成.氧化还原氛围下直流电晕等离子体脱除硫化氢[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