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周思敏

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周思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托妮·,莫里森,《上帝帮助孩子》,后现代叙事技巧

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周思敏[1](2019)在《论托妮·莫里森《上帝帮助孩子》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莫里森的成功离不开她高超的后现代叙事艺术。在她最新的作品《上帝帮助孩子》中,莫里森也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叙事技巧。鉴于目前关于《上帝帮助孩子》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本文试图从后现代叙事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碎片化、多重叙事视角以及不确定性。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叁个结论:(1)小说中的碎片化表现为章节之间的碎片化以及同一章节中的碎片化,这不仅能设置悬念,促使读者参与小说的建构,而且还能更好地契合主题,有助于塑造小说中人物的形象;(2)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可以更全面地描述故事,从不同角度呈现事件,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想法,而且第一人称与第叁人称的交替叙述打破了小说的连贯性,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性、现实的复杂性以及一些社会问题;(3)小说中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人物的不确定性和开放式结尾,这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促使读者以积极、创造性的态度参与故事的建构。本文从后现代叙事的角度分析说明了《上帝帮助孩子》中的碎片化、多重叙事视角、不确定性这叁个后现代叙事技巧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使读者能够对莫里森的新作及其后现代叙事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姚本标,周思敏[2](2019)在《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后现代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黑人女小说家。《家》是她的第10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从朝鲜战争退伍回来的黑人士兵弗兰克到亚特兰大拯救妹妹茜。故事主线虽然简单,但是莫里森在《家》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碎片式叙事、元小说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叙事技巧,使得小说情节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从而引发读者深思,促使读者积极参与小说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聪聪[3](2019)在《《地下铁道》的后现代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是非裔美国作家,迄今共创作了六部小说和两部非小说类作品。1999年,怀特黑德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随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他佳作频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且风格迥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2016年8月,《地下铁道》这一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问世,随之而来的一股“地下铁道旋风”迅速席卷美国。这本小说凭借强烈的现实性与寓言性荣获了201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17年度普利策奖。怀特黑德是一位具有后现代意识的作家,他巧妙地将后现代创作元素融入其中,以此重建美国黑奴历史,体现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种族的反思。《地下铁道》的创作融合了多种叙事技巧,其中后现代叙事技巧尤为突出。作家巧妙地将后现代叙事技巧融入小说创作之中,使小说兼有实验性、创新性与可读性。怀特黑德在其想象与现实的相搏中,将奴隶制的残暴和奴隶逃亡进行结合,谱写了一段指向当代美国的“传奇”故事。论文以后现代叙事技巧为理论框架,集中探讨视角变换、非线性叙事、开放性结尾、互文性以及文类混用等艺术手法在《地下铁道》中的巧妙运用。论文主要由叁部分构成:引言、正文和结论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科尔森·怀特黑德及其小说《地下铁道》的主要情节与写作背景,综述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叙事的内涵与特征,并且指出用后现代叙事技巧研究此部小说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地下铁道》中的叙述聚焦模式。探讨了作为后现代小说的《地下铁道》在叙述聚焦方面的灵活多变。全知视角、固定性人物有限视角、转换型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型内聚焦以及外聚焦等这些视角在作品中灵活转换,从不同叙事视角呈现了罪恶的奴隶制与一个黑暗的社会。第二章探讨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和开放式结尾。非线性叙事结构和时间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倒叙、预叙以及时空交错在小说中交错出现。小说的线性叙事节奏不断被打断,次要情节与故事主线并置,达到了一种共时性的效果,展现了叙事结构的空间性与片段性。开放式结尾更是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它体现了奴隶制伤痛的无法愈合以及黑人对自由的无尽追寻,但同时又给予黑人希望,体现了作者对小说结尾的创新性思考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的反思。第叁章聚焦互文性在该小说中的运用。怀特黑德巧用互文,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文本解读视角。小说中对神话原型和历史事实等叙事元素的呈现不仅体现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也体现了作者文学创作的个性与创新。第四章研究该小说中的文类混合现象。多种文类元素在《地下铁道》中的融合与运用,首先表明这是一部扎扎实实建立在大量文献研究工作之上的历史小说;其次,它又因时空挪移而带上几分科幻小说的色彩。小说中,地下铁路、坏血试验、摩天大楼、电梯、工厂车间里的流水线作业以及黑人乐师演奏的拉格泰姆都给人以科幻的感觉。同时,它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特点;小说中主人公的逃亡之旅折射出理想愿景与赤裸现实之间的鸿沟,透过底层人物的眼睛审视着这个纷繁复杂而丑恶的世界;最后,小说糅合哥特小说的特点,将一些恐怖的意象融入小说创作,为读者带来恐怖与神秘的阅读体验。多元文类不仅实现了多元的期待与不确定性,更为读者参与文本解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小说带来独特的叙事功能。最后是论文的结语部分。《地下铁道》堪称叙事技法的样本之作,而叙事技巧的后现代主义趋势尤为突出。这些叙事技巧相互映衬从而构成了一个意义丛生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运用在《地下铁道》中,既凸显小说主题,又显示了作者的独创性和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时空的交错中,怀特黑德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颠覆传统宏大叙事模式,在后现代艺术所进行的形式游戏中重建和再现黑奴这段隐秘历史,体现了美国新时代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后现代艺术创作的高度不确定性与自由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倩[4](2017)在《无序与混乱—《针眼》后现代叙事技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知名的女作家,从事创作已有四十余年。然而大多数中国读者对她还比较陌生,与她在英国文学中的价值相比,国内对她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针眼》自1972年发表以来,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针对该小说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宗教主义以及人物形象解读角度。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与研究。本文发现后现代叙事技巧也是解读《针眼》的一个切入点,很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后现代理论为指导分析该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主要结合后现代理论的碎片化,不确定性及互文性特征,对小说进行研究,具体探究小说人物,结构,叙述者等。通过细致分析,本文尝试证明:《针眼》这部小说蕴含着后现代叙事技巧,并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无序混乱。文章还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以及社会弊端,从而传达了作者对现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01)

张白玲,谭语桐[5](2016)在《库切小说中的后殖民思想与后现代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J.M.库切的小说作品《福》《等待野蛮人》等充斥着浓郁的后殖民思想,库切以犀利的笔锋和后现代叙事技巧,刺穿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遗留的罪恶。《福》中通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式改写和元小说拆解了鲁滨逊的殖民神话;《等待野蛮人》中通过帝国行政长官与野蛮人的寓言解读,指出解他者化的正确路径。库切作品不仅指向南非种族隔离的现状,更深刻反思世界范围内的平等权利问题。(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24期)

孙灏楠[6](2016)在《唐·德里罗《大都会》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和“耶路撒冷文学奖”等文学奖项。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意识,呈现出后现代社会的浮世绘,表达出对后现代社会危机的关注。德里罗的力作《大都会》被评为美国小说家所创作的最优秀作品之一,描写了主人公埃里克·帕克一天之中的自我毁灭和升华,展示了异化与妄想狂,现实与想象,全球化与恐怖主义等后现代社会的真实状况,因此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运用例证法,以德里罗的《大都会》为文本,主要分析和讨论了《大都会》中后现代小说的不确定性、碎片艺术和不同类型的叙事视角等后现代文学叙事技巧,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入手,对后现代叙事技巧在《大都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说明,以期更深刻地解读德里罗及其后现代文学作品,更好地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赵天民[7](2014)在《解读戴维·洛奇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戏仿”》一文中研究指出戴维·洛奇是英国着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从其创作萌芽阶段、创作转折期到创作巅峰阶段,洛奇在小说中始终如一地灵活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戏仿"。本文阐释其在这叁个时期中使用的模仿小说题目、主题、情节、人物、叙述模式、历史事件以及传奇故事等戏仿技巧,旨在说明其小说创作中融合后现代叙事技巧的创作特色。戴维·洛奇是一位精通各种小说模式的批评家,并且特别注重小说的结构与技巧。从其创作萌芽阶段、创作转折期到创作巅峰阶段,洛奇在小说中自始至终地灵活运用后现代(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4年10期)

吴晓丽[8](2014)在《《玛德琳在沉睡》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玛德琳在沉睡》是美国华裔作家何舜廉最出名的小说。何舜廉耗时十年完成这本小说,小说获得了很多荣誉,如:2004年“美国出版周刊最佳小说奖”,2004年“华盛顿邮报最佳小说奖”,2005年“雄狮文学奖”和2005年“怀丁作家奖”。这部小说使得何舜廉成为新一代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国内外的批评家对于何舜廉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魔幻风格做了很多的研究。他们认为何舜廉在这部小说中对于西方经典童话“睡美人”进行了戏仿。不像大多数的美国华裔作家选择传统的美国华裔文学传统主题例如母女关系和移民经历等,何舜廉在这部小说中选择用后现代的叙事技巧例如:戏仿、碎片化、拼贴、不确定性来表现她对于美国华裔边缘身份的独特观点以及对于传统权力中心彻底的颠覆与解构。这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来探讨《玛德琳在沉睡》中的四个后现代技巧的运用和意义。引言部分包括对作家作品的介绍以及国内外对于何舜廉的研究和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讲说了剪贴、拼凑、戏仿和不确定性在《玛德琳在沉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论文拟从这四个后现代叙事技巧在文中的应用来分析何舜廉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成功解构和颠覆权力中心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9)

张璐[9](2012)在《《井》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伊丽莎白·乔利是澳大利亚文学界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大器晚成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后现代的写作风格令读者着迷,也令评论家困惑,对同性恋等禁忌话题的探索使得乔利和她的作品成为争议的话题。本论文旨在论述伊丽莎白·乔利在她的作品《井》中表现的叙事技巧。被评论界认为很难懂的乔利,在作品中呈现社会边缘人时采用了一些后现代的叙事技巧,要体会乔利对于边缘人群的关注,需要层层拨开这些叙事的技巧才能体会乔利的独特用心。全知型叙事视角与意识流叙事的交替使用、对童话故事和田园生活的戏仿,元小说等是乔利在《井》中最突出也最引人注意的叙事技巧。本论文有意去探索这几个方面,尽可能地展现《井》精湛的叙事技巧,才能够对伊丽莎白·乔利这位澳大利亚最难懂的女作家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以海斯特·哈珀为代表的边缘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本论文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对乔利和《井》做简单介绍、列举乔利小说以及《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第二章分析乔利在该小说中使用的第叁人称全知型叙事视角和意识流叙事视角。第叁人称全知型叙事视角拉开了读者与人物角色的距离,使得读者能够像上帝一样审视小说人物并做出道德判断;意识流叙事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使得读者对社会边缘人物产生同情。这两种叙事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得读者与人物角色始终保持忽远忽近的距离,在道德评判的同时又深入理解角色的痛苦;第叁章试分析该作品中对童话故事以及田园生活的戏仿。童话故事里的美好结局不会真正属于海斯特这样一个被父权制社会放逐的女同性恋,而田园生活也只属于内心满足的人们,海斯特的心中充斥着对同性的渴望以及长期占有凯瑟琳的欲望。通过对童话和田园生活的戏仿,乔利批判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以及叙事模式;第四章讨论该小说中的元小说特征。对于同一场交通事故,小说中给出了叁个不同的版本,而且海斯特在小说结尾处扮演了“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这些元小说的特征、“小说中的小说”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揭示小说与现实的距离,使人们能够冷静地审视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现实与文学创作、有为与无为、真实与虚幻中寻找平衡点;第五章是结论部分,乔利在《井》中使用的叙事手法折射出她对边缘女性的关注与同情。在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尤其是对边缘化的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同情与帮助。(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4-01)

王静[10](2011)在《《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1919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经创作很多作品,除了长篇小说以外,她还着有不少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佳作。其中《金色笔记》是莱辛的代表作。这本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在这部作品里莱辛打破了她以往所采用的按时序叙事的写作方法,从数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表现女主人公安娜·弗里曼·吴尔夫的生活。全书以名为“自由女性”的第叁人称中篇叙述为框架。该故事分为五个小节,讲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业,每两节之间夹有一连串所谓的“笔记集”,其内容取自安娜的四个笔记本(即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四本),如此反复四次,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之前还插入了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部分。本论文就是主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论述《金色笔记》的独特的叙事技巧。这部小说发表于1962年,真正奠定了莱辛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地位。这部在文学界、评论界引起轰动的作品以新颖而大胆的艺术手法,从一位单身女作家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由女性"的情感体验和整个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这部小说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试图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精神面貌与道德风气,更在于它独辟蹊径独特的叙事技巧。该小说在主题、艺术乃至解读可能性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多重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后现代叙述技巧来对作品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而这也仅仅是作品多重解读的另一种可能。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着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后现代叙事技巧有很多种,其中的蒙太奇,拼贴,互文,戏仿等都是后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叙事手法。在《金色笔记》这部作品中,莱辛也采用了多种后现代叙事技巧。这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创作及其小说《金色笔记》,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叙事技巧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作品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介绍,为具体的小说文本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证。论文第一章主要从多元的叙述主体、网状叙事结构,文中文以及内外层叙述等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探讨了作品的叙述话语特色,展示了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新及其所运用的多元化的叙事技巧。而这部作品在形式结构上也具有很强的试验性,整个叙事形式形如十个展开的蜘蛛网,而对小说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其现实指向。第二章主要从作品中后现代叙事技巧蒙太奇,拼贴的运用,剖析作品,分析这两种叙事方法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运用。第叁章从互文性技巧分析作者如何利用与经典作品、神话的忽闻和有差异的模仿来表达了观点。结论部分对前面的论述加以总结,并通过前面两章的分析肯定了《金色笔记》是一部充满了后现代气息的作品,也是战后最具独创风格的作品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12-01)

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黑人女小说家。《家》是她的第10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从朝鲜战争退伍回来的黑人士兵弗兰克到亚特兰大拯救妹妹茜。故事主线虽然简单,但是莫里森在《家》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碎片式叙事、元小说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叙事技巧,使得小说情节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从而引发读者深思,促使读者积极参与小说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1].周思敏.论托妮·莫里森《上帝帮助孩子》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D].南宁师范大学.2019

[2].姚本标,周思敏.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后现代叙事技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赵聪聪.《地下铁道》的后现代叙事技巧[D].郑州大学.2019

[4].赵倩.无序与混乱—《针眼》后现代叙事技巧探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5].张白玲,谭语桐.库切小说中的后殖民思想与后现代叙事技巧[J].名作欣赏.2016

[6].孙灏楠.唐·德里罗《大都会》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6

[7].赵天民.解读戴维·洛奇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戏仿”[J].山花.2014

[8].吴晓丽.《玛德琳在沉睡》中的后现代叙事技巧[D].云南师范大学.2014

[9].张璐.《井》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D].安徽大学.2012

[10].王静.《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后现代叙事技巧论文-周思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