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蛇毒论文-黄智,何冬凌,廖明

五步蛇蛇毒论文-黄智,何冬凌,廖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步蛇蛇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蛇毒,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抑菌

五步蛇蛇毒论文文献综述

黄智,何冬凌,廖明[1](2019)在《广西眼镜蛇、银环蛇和五步蛇蛇毒的体外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广西眼镜蛇、银环蛇和五步蛇蛇毒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比较各种蛇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观测4种菌的生长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广西眼镜蛇、银环蛇和五步蛇蛇毒对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分析比较不同蛇毒的抑菌效果和孵育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广西眼镜蛇和五步蛇蛇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银环蛇蛇毒未见明显抑制作用(>1 280μg/mL)。广西眼镜蛇和五步蛇蛇毒对于4种菌孵育48、72 h的MIC_(80)、MIC_(50)值均比孵育24 h提高2倍或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广西眼镜蛇蛇毒>五步蛇蛇毒>银环蛇蛇毒;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五步蛇蛇毒>广西眼镜蛇蛇毒>银环蛇蛇毒。结论广西眼镜蛇和五步蛇蛇毒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且对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抑菌活性不同,银环蛇蛇毒未发现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何芳芳,米长忠,石紫微,王琪,匡慧芳[2](2015)在《蛇药抗五步蛇蛇毒作用的实验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几种蛇药抗五步蛇蛇毒作用的实验效果并进行比较,探讨蛇毒对动物的损伤机制及抗蛇毒药物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蛇毒损伤组,斑花败酱组、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动物均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以五步蛇蛇毒液腹腔注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中毒表现,计算动物死亡率和药物对蛇毒损伤动物的保护率。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斑花败酱组、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及阳性对照组的保护率分别为20.0%、20.0%、20.0%、10.0%、30.0%;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阳性对照组组治疗后小鼠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20.836±4.179)、(22.318±3.659)、(23.026±4.376)、(17.365±3.006)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21.038±3.676)、(23.845±2.345)、(27.572±5.276)、(16.389±2.978)s]与空白对照组[(15.275±2.336)、(14.493±2.886)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36.827±8.036)、(34.291±6.276)s],斑花败酱组小鼠的PT[(38.034±2.336)s]、TT[(35.774±3.253)s]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花败酱、鸡屎藤、半边莲、八角莲对治疗五步蛇蛇伤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付大雁,赵伟,郭锴,俞军[3](2005)在《五步蛇蛇毒的分离纯化及综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步蛇蛇毒冻干粉经过SephadexG-75分子筛层析,使纤溶酶和类凝血酶初步分离;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对2种酶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得到了纤溶酶和类凝血酶。2种酶在HPLC图谱上均呈单一峰,在SDS-PAGE图谱上均为单一条带,纤溶酶分子量大约为24.1kDa,类凝血酶分子量大约为14.4kDa,与以往报道相符。酶的总活力回收率大大提高,纤溶酶的活力回收率达23.9%,类凝血酶的活力回收率达34.5%。实现了对蛇毒的综合利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毒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5年07期)

付大雁[4](2005)在《五步蛇蛇毒分离纯化中纤溶酶和类凝血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血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危害大,愈来愈受到关注。目前我国每年至少约有500万此类患者需要治疗。蛇毒作为临床制剂与同类制剂相比,其效果良好,无严重的副作用,使用安全,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关于蛇毒酶的利用多侧重于单一酶的研究,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蛇毒,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因而,充分利用蛇毒,提高蛇毒制剂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与临床治疗,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中,五步蛇蛇毒通过Sephadex G-75分子筛层析后,纤溶酶活性组分与类凝血酶活性组分形成了初步分离,两活性组分分别处于两层析峰中。通过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后,纤溶酶活性和类凝血酶活性组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对层析后的酶活组分进行纯度检测,C18 HPLC图谱上均显示单一峰,SDS-PAGE图谱上均显示单一条带,纤溶酶分子量为24.1kD,类凝血酶分子量为14.4kD。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仔细研究对比纤溶酶和类凝血酶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简化实验步骤,分别分离纯化了两种酶。对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两种酶比活力较高,更重要的是两种酶的总活力回收率都有很大提高,其中纤溶酶的活力回收率达23.3%,类凝血酶活力回收率达34.5%。在蛇毒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同时得到了两种酶,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蛇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毒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5-04-25)

段涛,王旻,黄春洪,孔毅[5](2004)在《广西五步蛇蛇毒细胞毒素的纯化与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广西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蛇毒细胞毒素,并初步探讨其体外抗癌活性。方法Sephadex G50,Source 30Q 及phenyl sepharose HP 柱层析分离纯化抗癌组分I3-H3,并采用溴化二苯四偶氮盐(MTT)比色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探索量效关系。结果从广西五步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电泳纯细胞毒素I3-H3,分子量为36KD。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BGC)和人鼻咽癌细胞株(KB)的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作用24h 的IC_(50)分别为27.75、26.90和64.46μg/ml。结论I3-H3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有较强抑制和杀伤作用。(本文来源于《首届长叁角科技论坛——长叁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0-01)

梁宁生,刘滔滔,贺海平,谢裕安,蒙子卿[6](2002)在《一种新的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克隆出五步蛇的类凝血酶 c DNA,为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并为下一步基因表达开发抗血栓药物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 :从五步蛇蛇腺中提取了总 RNA,通过反转录合成第一链 c DNA,经 PCR扩增出五步蛇毒腺中类凝血酶 TL E1的 c DNA片段 ,并将其连接到质粒载体扩增 ,然后进行 DNA测序。结果 :成功克隆出一种新的五步蛇类凝血酶的 c DNA片段。此片段全长 794 bp,包括编码部分的全长为 777bp。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为 2 5 8个氨基酸 ,其中包括 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6个氨基酸的前肽和 2 34个氨基酸的成熟氨基酸顺序。 TL E1成熟肽与其它蛇毒类凝血酶相比 ,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从五步蛇中成功克隆出一种新的类凝血酶 c DNA,并确定了它的 DNA顺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范春阳,钱友存,杨胜利,龚毅[7](1999)在《五步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提五步蛇毒腺总RNA,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出五步蛇毒腺中一种低分子量金属蛋白酶(aculysinl)的cDNA,克隆到pGMT-vector并测定了全序列.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aculysinl是以酶原形式合成的分泌蛋白,酶原包括信号肽、前肽、金属蛋白酶成熟肽和间隔肽4个部分.金属蛋白酶成熟肽与其它蛇毒金属蛋白酶相比,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有一个保守的Zn2+结合位点:HEXXHXXGXXH.Aculysinl含有6个半胱氨酸,推测形成3对链内二硫键.五步蛇低分子量金属蛋白酶cDNA的克隆,为研究蛇毒金属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开发治疗血栓药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饶颖竹,肖桂元,周少雄,戴盛明,周甘平[8](1999)在《贵州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_2的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贵州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2的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方法对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PLA2,测定大鼠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抗凝效价和血栓抑制率。结果PLA2浓度达到1.0mg/kg以上,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其抗凝效价相当于肝素钠的24.8%~31.5%。PLA2能显着抑制大鼠实验性动脉及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贵州产五步蛇PLA2具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1999年02期)

杜晓燕,朱洪,蒋克贤,俞鹤年,周元聪[9](1997)在《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N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五步蛇蛇毒中纯化得到的类凝血酶 ,在SDS PAGE及IEF均为一条带 ,且分子质量约 38ku ,等电点约为 4 0。测定该酶N端 1 5个氨基酸的序列是VIGGVECDINEHRFL ,与其他的蛇毒类凝血酶有高度同源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1997年02期)

范礼斌,冉永禄[10](1996)在《金属离子对湖南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_2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结果示,对湖南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2,K+可使酶活性增加,而Fe3+等则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性(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1996年04期)

五步蛇蛇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几种蛇药抗五步蛇蛇毒作用的实验效果并进行比较,探讨蛇毒对动物的损伤机制及抗蛇毒药物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蛇毒损伤组,斑花败酱组、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动物均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以五步蛇蛇毒液腹腔注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中毒表现,计算动物死亡率和药物对蛇毒损伤动物的保护率。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斑花败酱组、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及阳性对照组的保护率分别为20.0%、20.0%、20.0%、10.0%、30.0%;鸡屎藤组、半边莲组、八角莲组、阳性对照组组治疗后小鼠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20.836±4.179)、(22.318±3.659)、(23.026±4.376)、(17.365±3.006)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21.038±3.676)、(23.845±2.345)、(27.572±5.276)、(16.389±2.978)s]与空白对照组[(15.275±2.336)、(14.493±2.886)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36.827±8.036)、(34.291±6.276)s],斑花败酱组小鼠的PT[(38.034±2.336)s]、TT[(35.774±3.253)s]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花败酱、鸡屎藤、半边莲、八角莲对治疗五步蛇蛇伤都有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步蛇蛇毒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智,何冬凌,廖明.广西眼镜蛇、银环蛇和五步蛇蛇毒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2].何芳芳,米长忠,石紫微,王琪,匡慧芳.蛇药抗五步蛇蛇毒作用的实验效果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5

[3].付大雁,赵伟,郭锴,俞军.五步蛇蛇毒的分离纯化及综合利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

[4].付大雁.五步蛇蛇毒分离纯化中纤溶酶和类凝血酶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

[5].段涛,王旻,黄春洪,孔毅.广西五步蛇蛇毒细胞毒素的纯化与活性测定[C].首届长叁角科技论坛——长叁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2004

[6].梁宁生,刘滔滔,贺海平,谢裕安,蒙子卿.一种新的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

[7].范春阳,钱友存,杨胜利,龚毅.五步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

[8].饶颖竹,肖桂元,周少雄,戴盛明,周甘平.贵州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_2的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研究[J].蛇志.1999

[9].杜晓燕,朱洪,蒋克贤,俞鹤年,周元聪.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N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7

[10].范礼斌,冉永禄.金属离子对湖南产五步蛇蛇毒磷脂酶A_2活性的影响[J].蛇志.1996

标签:;  ;  ;  

五步蛇蛇毒论文-黄智,何冬凌,廖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