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转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修辞借代,概念,认知转喻,语法,形式转喻,本体
概念转喻论文文献综述
袁毓林[1](2019)在《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概念转喻对于汉语语法及其研究的影响。首先梳理从修辞上的借代一直到概念转喻、认知转喻和语法转喻等概念,接着从语法分析的目的(揭示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举例说明引入认知转喻理论有助于解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还举例说明考虑到词语的转喻用法,可以让我们对词语的词类属性与有关句法表现之间的扭曲关系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认识。然后,指出在解释"他(的佣人)是个日本女人"一类句子时,转喻学说比省略学说更加简单可靠;还从指称的"角色与值"理论的角度,解释诸多由转喻造成的句法结构与语义解释不对称现象。最后,举例说明从语法到修辞表达到处都有概念转喻,语言研究不能无视转喻这头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大象。(本文来源于《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期刊2019-09-01)
潘琪,肖维青[2](2019)在《从概念转喻的图式—例示看《药》翻译的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转喻不再是传统视角下非常规的语言表达,更是一种识解方式,而转喻的翻译也不再是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转喻图式在译文中的具体运作也可以作为译文创造性的考察维度之一。本文选取鲁迅代表性短篇小说《药》及其叁个译文,建立小型语料库,基于原型结构范畴对叁个译文中的转喻识解进行总结分析,以此对叁个译文的认知风格进行探索性归纳。研究发现,蓝诗玲与莱尔倾向于创造性地添加转喻识解,或在原文转喻图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多样的例示性表达,而杨、戴多数情况下则较为保守地选择在译文中复制原文的转喻表征。(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陈传平[3](2019)在《汉英公示语的概念转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英公示语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对提示类、指示告示类以及警示类公示语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汉英公示语在转喻倾向性、频率以及分布上都有差异;具有转喻倾向的汉语公示语数量要高于英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转喻倾向主要为原因结果共现的有界转喻的思维方式,而英文公示语转喻倾向主要为以原因代替结果的无界性转喻特征。在转喻分布上,上述叁类公示语有着不同的分布:警示类转喻的转喻倾向最高,其次为指示告示类,提示类转喻最低。本文尝试揭示汉英公示语背后的认知思维机制的差异性和理据性,从而有助于公示语英译的翻译实践。(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亚聪[4](2019)在《视觉语法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22北京冬奥会标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语法理论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其认知理据一直备受质疑。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识这一典型多模态语篇为例,从Radden和Koveceses的转喻理论出发,在视觉语法的框架内探讨指涉转喻、符号转喻和意义转喻在图像意义建构中的体现,以阐释图像意义建构的转喻本质,为视觉图像的意义建构提供新的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文彤玮[5](2019)在《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多见爱情主题,表现出独特的风貌。虽然中国古典爱情诗的翻译和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其作为某一特定主题的诗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爱情主题的表现依赖于语言表达和意义构建,取决于人的体验和认知。概念转喻是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人们对诗歌的理解涉及到对转喻的认知加工。转喻对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爱情主题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转喻翻译也影响着爱情主题的跨语言再现。鉴于此,本研究以Radden和K?vecses对概念转喻的定义和分类为支撑,从古诗译本入手,选取中外着名译者译着或编着的五个古诗英译本,从中找出46首唐代爱情诗及其译本作为语料。对语料中的概念转喻词项进行手动识别和标注,再找到其在各个译本中的对应项,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这些概念转喻时采用的认知操作和翻译策略,从认知的角度解读影响转喻翻译的主要因素,探讨转喻翻译对翻译诗歌中爱情主题再现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发现,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时,主要有叁条路径:一是用同一转喻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二是用不同的转喻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叁是用非转喻表达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在这叁条路径下,转喻一直是翻译对象的一部分。在前两种路径下,转喻也作为一种翻译策略。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既有其主观性,也有其客观性。源语和目的语认知差异和中西方文化认知差异是影响转喻翻译的客观因素,译者主体性是影响转喻翻译的主观因素。通过研究转喻翻译与诗歌爱情主题的跨语言再现,本文还发现,翻译诗歌中的爱情主角仍然实现认知突显,但转喻翻译会削弱爱情情感的跨语言表达,从而影响爱情主题的再现。研究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转喻翻译,帮助读者理解诗歌,为译者如何更好地在译文中再现爱情主题提供思路,也为认知翻译学拓展了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潘雅婷[6](2018)在《概念转喻视角下美国国情咨文中政治委婉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对我们保持日常交流的顺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政治委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委婉语,经常被政客们用在演讲中以达到掩盖事实或转移人们注意力的目的。因此,政治演讲中的政治委婉语引起了世界各国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大量的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类型文本中的政治委婉语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专注于政治委婉语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社会功能方面。然而,不同于大部分以前的研究,本文从认知的视角运用概念转喻分析了美国国情咨文中政治委婉语的生成。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委婉语。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并基于Radden和Kovecses提出的转喻生成关系对政治委婉语的生成进行了分析。转喻生成关系的种类可归结为两种概念结构:整体-部分结构和部分-部分结构。因此,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在整体-部分结构下,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委婉语是如何生成的?(2)在部分-部分结构下,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委婉语是如何生成的?通过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1)在整体-部分结构下,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委婉语在本质上是基于概念转喻生成的。在这个转喻的认知过程中,作为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或整体中的一部分的政治委婉语被用来充当载体为目标体的理解提供了可及的心理通道。这一目标体通常指的是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实际意义。如此生成的政治委婉语也就用来代替政治家原本想要回避的表达。(2)在部分-部分结构下,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委婉语在本质上也是基于概念转喻生成的。在这个转喻的认知过程中,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的政治委婉语被用来充当载体为充当目标体的表达提供了可及的心理通道。一般而言,这种目标体是能够揭示说话者想要隐藏的真实想法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谢晓琴[7](2018)在《Emoji的概念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交流的迅速发展,置身其中的emoji也正风靡全球。Emoji是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图像表意文字,这些表意文字目前已经涵盖表情、人物、食物、交通、动物、符号、旗帜、地点等多类生活事物,然而大多数人在网络交流中主要使用小黄脸emoji用来表征多种情绪和情感。Emoji不仅是一种表意图像,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是诸如文字、标志、手势、语气等多模态语言中的一种图像语言。目前全球视觉语言emoji的发展已延伸到设计开发、娱乐应用、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它的广泛传播和大量使用并非偶然,而是人类网络社交需求的必然产物,对emoji的认知是基于人类在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情感。Emoji的优势在于即使网络交流的双方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但仍能形象直观地传递和理解彼此的情绪和情感态度。交流双方是通过图像emoji所突显的情感生理特征或者物体特征对其进行概念化,获得情感意义,这种认知方式是图像指代抽象情感,即图像转喻。因此,比起纯文字交流,简单直观的emoji给网络交流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灵活,让语言的表达变得更加生动。Emoji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他们从emoji的社交功能,emoji的语义阐释,emoji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到目前为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emoji进行解释的少之又少。鉴于此,为了对emoji的认知机制做出合理的本质阐释,拓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主要以QQ,微信输入法中的emoji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出发,拟解决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1)Emoji转喻概念化的特征有哪些以及它的转喻概念化过程是是如何进行的?(2)Emoji转喻概念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Emoji的大量使用对文字语言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本研究提出的叁个问题,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借鉴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借助网络中emoji的相关调查报告、文章、以及其他网络媒体语料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emoji概念转喻的特征、emoji转喻概念化过程以及emoji概念化所受到的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emoji认知转喻过程所呈现的特征与转喻特征一致,如:体验性、认知性、邻近性、突显性等,除此之外,文中还特别提到了emoji概念化偏移性特征,以中外网友对“双手合十”emoji的差异理解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些特征进一步证明了emoji是能够通过转喻认知机制来解释的。Emoji的概念化之所以能够用转喻的认知方式来解释,是因为它遵循了从源域-图像到目标域-情感相互映射的转喻心理认知图式:大脑对突显的图像信息输入、输入的图像信息与理想认知模型中的情感概念相互映射,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概念整合、最终输出抽象的情感概念。其次,emoji的概念化和选择使用还会受到诸如文化差异、认知语境、网络会话语境、年龄、性别、性格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认知主体对emoji的不同理解。最后,我们探讨了在网络交流中大量使用图像语言emoji可能会给文字语言带来磨蚀影响以及emoji能否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可能性。随着emoji使用增多,文字语言的使用减少,文字语言必定存在退化趋势。如果这种趋势愈发明显,那么emoji就会成为网络交流中的语言主导者,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世界通用视觉语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语法规则是什么,它的语法排列顺序是怎样的,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讨。本文以图像emoji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视角层层剖析,对emoji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本质的阐释。不仅整理了关于emoji的大量信息,也为认知转喻理论增添新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同时为emoji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更新、更深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吴莉[8](2018)在《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人体词汇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词汇范畴中,人体词汇是最基础的一个范畴。这是因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认识自身开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丰富人体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词汇相比,人体词汇具有显着的多义性,这给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了负担。因此,探究如何教授人体词汇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词义的产生和扩展提供了理据支持,也为人体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概念转喻理论,用实证的方式探究概念转喻在初中英语人体词汇的教学效果。据此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1.概念转喻指导下的人体词汇教学能否促进初中生对人体词汇的理解?如果有,在哪些方面?2.概念转喻指导下的人体词汇教学能否促进初中生对人体词汇的记忆?如果有,在哪些方面?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广州市某中学两个教学班的70名初一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被分成两组,每组35人,一组接受传统词汇教学;另一组接受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实验前,进行了前测,目的是确保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和未接受过概念转喻指导下的词汇教学。通过两种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教授人体词汇之后,让学生完成人体词汇的理解后测和记忆后测。实验最后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受试者学习人体词汇的具体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词汇教学能促进初中生对人体词汇的理解,表现在理解人体词汇的延伸意义方面。2)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词汇教学能促进初中生对人体词汇的记忆,在对延伸意义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方面都有提升。3)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词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词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转喻意识。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教学启示:1)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词汇的表层知识,更要关注词汇间的内在机制和联想记忆法的运用。2)概念转喻理论能较好解释词义的产生和扩展,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应注重将概念转喻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吕思莹[9](2018)在《概念转喻视角下的话语连贯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语言学兴起之前,转喻仅仅被看做一种修辞手段而得到学者们的研究,而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转喻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辞,它和隐喻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以往对转喻的研究仅体现在词汇层面,本文着重从话语连贯层面入手,通过邻近性、心理可及、相对突显和概念整合四个角度探究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话语连贯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2期)
林璐,李珊[10](2018)在《汉语演讲中的概念转喻研究——以中国名人的高校演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中国名人的高校演讲语料,分析汉语演讲语篇中转喻表达不同类别的频率及特点,旨在构建汉语演讲语篇转喻策略模型,便于系统完整地抓住汉语演讲语篇的转喻表达模式及意图。研究发现:汉语演讲中各类转喻分布呈高中低叁等,总体来说高层转喻使用频率多于低层转喻;演讲中的转喻策略可归纳为认知策略(整体策略、时间策略、细节策略)、语法策略(动态性策略、简繁策略)和语用策略(衔接策略、柔和策略),共叁大类七小类;高层转喻的使用优化演讲的呈现,与听众增加互动,而低层转喻则有助于画龙点睛地阐述演讲具体内容。(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概念转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转喻不再是传统视角下非常规的语言表达,更是一种识解方式,而转喻的翻译也不再是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转喻图式在译文中的具体运作也可以作为译文创造性的考察维度之一。本文选取鲁迅代表性短篇小说《药》及其叁个译文,建立小型语料库,基于原型结构范畴对叁个译文中的转喻识解进行总结分析,以此对叁个译文的认知风格进行探索性归纳。研究发现,蓝诗玲与莱尔倾向于创造性地添加转喻识解,或在原文转喻图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多样的例示性表达,而杨、戴多数情况下则较为保守地选择在译文中复制原文的转喻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转喻论文参考文献
[1].袁毓林.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C].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2019
[2].潘琪,肖维青.从概念转喻的图式—例示看《药》翻译的创造性[J].翻译论坛.2019
[3].陈传平.汉英公示语的概念转喻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4].王亚聪.视觉语法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22北京冬奥会标识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文彤玮.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潘雅婷.概念转喻视角下美国国情咨文中政治委婉语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7].谢晓琴.Emoji的概念转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8].吴莉.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人体词汇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8
[9].吕思莹.概念转喻视角下的话语连贯功能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10].林璐,李珊.汉语演讲中的概念转喻研究——以中国名人的高校演讲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