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法官论文-陈强

女性法官论文-陈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法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法官,压力,道德取向,性格特征

女性法官论文文献综述

陈强[1](2016)在《司法工作压力的性别分析——从女性法官群体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法官流失现象严重,但其中女性法官流失的比例要远低于男性法官。通过对法官压力来源进行归纳分类,发现男性、女性法官除生理性因素之外的压力感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荣誉感与个人成就感两方面。进一步分析该两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可知,女性法官受其自身关怀道德的影响形成自然法法律观更为注重案件的实质正义,更多采取调解的工作方式,加之女性自身的性格特征使她们趋于采用"去暴力"型的司法工作方法,这些都令女性法官更具职业荣誉感与个人成就感。女性法官群体的这种抗压性表现对于当下中国的司法工作而言,意味着中国的司法工作在司法理念、司法工作机制以及司法工作方法叁个方面要"尊重每位消费者,重视每个用户体验",追求法官个人体验感与满意度的司法工作模式。这里的个人,不仅包括法官,也还包括司法服务的群众。(本文来源于《金陵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闫志勇[2](2017)在《性别与女性法官的司法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性别研究和女权主义相结合,并援引美国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的判决案例,进而深入剖析女性性别与女性大法官司法决策这两者间的关系发现,女性性别因素对女性大法官的司法决策没有本质性影响。女性大法官判决思维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本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决定的,在作出决策过程中女性大法官独一无二的人生历程左右了大法官本人判决的思维路径。女性大法官在司法审判中与男性大法官一样,同样严格依照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并系统运用法学思维进行裁决。因此对于女性大法官司法决策的认识应当客观中立。(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夏燕,孙爽[3](2017)在《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与反思--以美国女性法官职业现状考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神话传说中曾是法律精英典型象征的女性在现代法律社会遭遇截然不同的命运。通过考察美国女性法官职业现状可知,司法"金字塔"男女失衡,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重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性别观念将法律精英视为男性,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固定范式,社会性别理论虽然阐释了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产生的原因,却掩盖了女性大规模进入公共领域后所具备的与法律精英相符的一系列特质。女性成为法律精英的道路并不遥远,消除对女性的隐性歧视,引入"性别定额",争取"赋权妇女"以及宣扬法律的女性特质都是当前值得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海锋,王彬,郑娜[4](2017)在《法官支招女性朋友正确维权》一文中研究指出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离婚后,发现还有财产未处理该怎样维权?出嫁女是否还享有继承权?继母该如何保护自身权利?在叁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挑选6起维护妇女权益典型案例,邀请案件承办法官进行点评,为女性正确维权支招。案例一 出嫁女也有权(本文来源于《河南法制报》期刊2017-03-08)

欣荣[5](2015)在《法官宋鱼水:每个女性都可以成为职场榜样》一文中研究指出参加工作26年来,她审理了各类案件1600多件,其中近600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法官楷模。她叫宋鱼水,靠着精湛的业务和高度的负责精神,她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北京市杰出人才"等荣誉,还当选为"十七大"、"十八大"人大代表。败诉者称"胜败皆服"1991年春节前,宋鱼水第一次独立办案,当时是在经济庭。一天,一个20多岁的农民工来到她的办公室。小伙子衣着破旧,显得手足无措,他是来(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期刊2015年07期)

刘昶,胡图[6](2014)在《更多女性法官:司法过程纳入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救济则无权利,对女性权益保障而言,在司法过程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途径,但其他途径或者不足以转化为法官的自律,或者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男性视角,因此其有效性令人怀疑。任用更多女法官这一措施则不同,女法官拥有不同于男性的生活经历,因此在认定案件事实与适用法律上遵循了一条与男性不同的进路,她们对女性的境遇、情感和需求有更多的关注和更真切的理解,并且能更好地保障女性的话语权,让女性当事人得到作为程序主体应有的尊重。正是由于任用更多女法官对司法过程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纳入有直接、有效的促进作用,对保障女性权利会带来毋庸置疑的益处,因此其应当被采纳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宋灵珊,谢澍[7](2014)在《“好法官”的角色定位及其知识谱系——以女性民事法官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官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官方、百姓和学界对"好法官"的定义也有着不同理解。制度下的角色扮演往往更为单纯,但社会场域的多面影响要求法官不仅仅是单纯的中立裁判者,更应是纠纷解决者。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要时刻保持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切勿因急功近利使得制度改革与社会需求产生断层;而对法官司法行为的评价标准也应置于实然之中,结合法官"社会-司法"的双重角色认识其司法知识的多维谱系。(本文来源于《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期刊2014年03期)

王群[8](2013)在《女性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迈进,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诠释着法律的真谛,在民事、少审、调解等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女性群体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女法官的成长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边缘法学论坛》期刊2013年02期)

李娟[9](2013)在《中国当代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当下的司法队伍中,女性法官这一职业群体表现出了较为凸显的发展态势和影响力。从数量上看,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尤其在一线审判业务岗位上的女法官们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从质量上看,伴随着优秀女法官们的层出不穷,女性法官们的法官职业化水平也日益受到了来自官方层面和民间层面的认可和支持。本篇论文以“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详细、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结构状况及其特点、性别差异和审判优势、功能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一是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现状、性别差异和存在的问题等提供客观的实证支撑;二是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中国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叁是为全面、客观的优化和改进中国当下的女性法官职业群体乃至整个法官队伍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起到开篇引题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价值、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以及研究中的难点和不足。第二章为基本理论部分,起到高屋建瓴之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阐述了本文研究所立足的理论视角,即性别和性别差异理论、社会分工和法官职业理论、功能主义理论。二是界定了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即法官、女性法官、中国女法官。为本文研究和分析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奠定理论基础和概念基础。第叁章主要介绍了笔者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互联网信息搜集为主要调查方法而进行的社会调研的基本概况,其目的在于证实本篇论文所依赖的实证资料的可信性和可供参考性。第四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基于依据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而得来的调研资料而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既是基于调研资料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现状(基本结构现状、性别差异)所进行的一种描述,又是基于基本理论对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现状所进行的一种评价。这两章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为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提供实证支撑;二是为科学的改进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提供认识论基础。具体而言:第四章侧重从宏观层面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现状:一方面介绍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结构现状,涉及规模现状、质量现状、层级分布、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结构、主审案件类型、男女法官性别比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另一方面又对这一基本结构现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涉及到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规模、质量、性别结构和地区差异等方面。第五章侧重从微观层面把握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即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司法实践中所凸显出来带有女性性别特点的外部差异、内部差异和审判优势。具体而言,主要包含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男性法官相比,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具有的能够凸显女性性别特点的外部差异,主要涉及到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差异;二是女性法官职业群体自身所凸显出来的内部差异和基本分类;叁是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司法实践中凸现出来的审判优势。第六章则立足于中国即有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立足于中国社会的本土化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从司法系统和法治系统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中国司法实践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第七章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中国女性法官职业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在法院权力关系中的劣势地位、中国优秀女法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女法官们表现出来的消极性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不仅要从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还要对女性法官们进行分类管理和优化。(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3-11-01)

王群[10](2013)在《女性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迈进,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诠释着法律的真谛,在民事、少审、调解等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女性群体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女法官的成长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边缘法学论坛(2013.2)》期刊2013-10-26)

女性法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性别研究和女权主义相结合,并援引美国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的判决案例,进而深入剖析女性性别与女性大法官司法决策这两者间的关系发现,女性性别因素对女性大法官的司法决策没有本质性影响。女性大法官判决思维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本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决定的,在作出决策过程中女性大法官独一无二的人生历程左右了大法官本人判决的思维路径。女性大法官在司法审判中与男性大法官一样,同样严格依照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并系统运用法学思维进行裁决。因此对于女性大法官司法决策的认识应当客观中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法官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强.司法工作压力的性别分析——从女性法官群体切入[J].金陵法律评论.2016

[2].闫志勇.性别与女性法官的司法决策[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

[3].夏燕,孙爽.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与反思--以美国女性法官职业现状考察为中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

[4].王海锋,王彬,郑娜.法官支招女性朋友正确维权[N].河南法制报.2017

[5].欣荣.法官宋鱼水:每个女性都可以成为职场榜样[J].现代妇女.2015

[6].刘昶,胡图.更多女性法官:司法过程纳入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措施[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

[7].宋灵珊,谢澍.“好法官”的角色定位及其知识谱系——以女性民事法官为样本的实证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

[8].王群.女性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考[J].边缘法学论坛.2013

[9].李娟.中国当代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0].王群.女性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考[C].边缘法学论坛(2013.2).2013

标签:;  ;  ;  ;  

女性法官论文-陈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