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整合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积累,产品创新性,知识整合机制,动态知识能力
知识整合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武梦超,李随成[1](2019)在《知识积累与产品创新性:知识整合机制与动态知识能力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切入,探讨积累不同知识时知识整合机制配置的差异,并揭示动态知识能力的影响效应,借助知识密集型企业的352份样本对知识积累与产品创新性的关系进行全新阐释。结果表明:(1)知识积累对产品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相比积累技术知识,积累市场知识更易于提升产品创新性;(2)知识整合机制对市场知识积累与产品创新性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技术知识积累与产品创新性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3)适应性动态知识能力和创新性动态知识能力对知识整合机制的调节效应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褚铮[2](2019)在《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脑机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知识整合是语义记忆过程中新发现的重要认知过程,它通过整合知识经验的单独片段来自我生成新的知识,整合生成后的知识在大脑中能被当作已知事实对待。传递性推理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传递性关系的判断构成的推理,是一种间接关系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研究者基于两者表面相似的语篇加工过程将两者并称为关系整合,但并未对其内部的认知神经的加工机制进行区分。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考察语义知识整合和传递性推理在认知过程中脑激活的差异,我们也将两者在关系整合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并都从属于语义整合范畴,不同的是我们将传递性推理看成“A>B,B>C,A和C是A>C”的比较性传递关系;语义知识整合看成“A=B,B=C,A和C是A=C”的替代性传递关系,并且我们率先将知识整合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过去知识经验与新学知识进行整合;一种为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不同的新学知识进行整合。我们会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叁者进行联系和区分。研究一利用fNRI技术从空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区激活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的Hannon和Daneman的(2001;2014)关系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传递性推理叁者在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血氧水平,将转换后的Beta值大脑皮层区域激活的标志。研究二利用ERP技术从时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电在时间进程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Bauer和Jackson的(2014)语义知识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众所周知事实、即时性知识整合事实、延迟性知识整合事实、传递性推理事实、新奇事实五种事实类型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脑电波,利用P200、N400和P600叁种脑电成分来观察语义记忆加工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1.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都是语义记忆范畴下对知识关系的不同组织加工方式,两者的脑激活模式类似,都激活了顶叶和额叶皮层,且两者在角回存在激活程度的不同。2.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时间进程为,200ms左右先对事实句做了初步语义分析,两者不存在显着差异;到了400ms左右对不同事实类型进行语义处理,语义知识整合事实与传递性推理事实出现分化;600ms左右对两者进行语法分析,也不存在显着差异。3.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回顾能够促进新旧知识整合的效率,丰富语义记忆知识库。(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8)
张晓芝[3](2019)在《自我效能、个人知识整合对个人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后,已慢慢过渡到稳定发展期,政府也根据这一发展现状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这使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且这种挑战对于个人来说也同样存在,企业和个人要想保证自身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创造力水平。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创新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个体员工处于企业创新水平提高的第一线,从个体层面研究如何提升创造力,不仅有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企业的创新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创新和创造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创新的动因、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创新与创造的相互作用、个体创造力与企业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等,但这些研究大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开展的,从宏观的层面来研究创造力。而“人”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企业乃至社会创新水平的提升源于企业内部个人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激发和提高个人创造力也应当成为创造力研究的重点。个人创造力的前因变量和影响因素非常多样化,将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个人知识和个人知识整合对于个人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自我效能又影响着个人对于自身创造水平的预期,本文将个人知识整合和自我效能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对于个人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知识整合、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希望能够为个人创造力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在阅读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梳理后,笔者分析了个人知识整合、自我效能、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个人创造力五个变量间的作用机理,并将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论文主要研究了自变量(个人知识整合、自我效能)对因变量(个人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在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1)自我效能对于个人创造力有正向促进作用;(2)个人知识整合对个人创造力有正向促进作用;(3)探索式学习在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4)利用式学习在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论文以收集到的239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使用SPSS19.0和AMOS21.0完成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下列结论:(1)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2)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探索式学习在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4)利用式学习在自我效能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无显着调节作用,在个人知识整合与个人创造力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史江涛[4](2019)在《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互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共享与整合的关系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一个空白点。在区分知识共享及知识整合的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横向互动路径,提出人际、组织和社会网络共同影响知识共享与整合互动,同时剖析了知识整合在整理、吸收和运用3个纵向阶段,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9年01期)
吴航[5](2019)在《国际化双元战略驱使下知识整合机制的建立:国际知识特征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知识整合前因的研究突出了知识存量和知识交流对于知识整合机制建立的影响,却未揭示出国际化双元对于知识整合机制的影响机理。将知识整合机制划分为正式整合机制和非正式整合机制,探索了国际化双元对于两种整合机制的影响,以及国际知识广度、深度和缄默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国际化双元对正式知识整合机制和非正式知识整合机制均有显着正向影响;国际化双元与正式整合机制之间的关系受到国际知识广度、国际知识深度的正向调节,国际化双元与非正式整合机制之间的关系受到国际知识深度、国际知识缄默性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推动建立知识整合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雷,杨怀珍[6](2019)在《知识整合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证研究法探讨知识整合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NSD)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内容提供商技术准备度和任务复杂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知识整合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所开发新服务的数量和评分均有正向作用,但对前者的作用更强;在这些直接效应中,内容提供商技术准备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任务复杂性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发展了NSD理论和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对平台企业和内容提供商协同开展NSD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段姗[7](2018)在《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联盟网络与知识共享关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不断加剧,要素流动加快,使得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发突显,企业想在复杂动荡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打破阻碍企业发展的资源约束。企业能否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胜的关键。因此,在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市场中,企业管理者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来应对外部市场竞争引致的风险(Eisenhardt&Martin,2000)的研究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点。现有文献对联盟网络和知识共享等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对于企业能力理论、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的交叉学科间的研究尚未有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依据能力—网络—知识共享的研究架构,构建并验证了资源整合能力、联盟网络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模型,并进一步剖析了内在机理。本研究在对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通过对浙江省四个典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的研究,挖掘资源整合能力——知识共享的研究机制,并基于组织文化相关研究,探索组织文化一致性对以上研究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看,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资源整合能力影响联盟网络的机理是什么?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知识共享的机理是什么?联盟网络影响知识共享的机理是什么?叁个变量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机理怎么判定?叁者之间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逻辑与实证上的一致性?(2)资源整合能力四个维度如何定性及定量描述?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述?联盟网络的两个维度如何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知识共享的两个维度如何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3)组织文化是知识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如何影响知识共享?内在机理是什么?在上述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 260家联盟企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结构方程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剖析了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联盟网络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机理及组织文化一致性的调节作用,并验证了理论假设,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对知识共享关系具有正向影响,资源识别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对联盟知识共享质量和共享范围有显着影响,资源获取能力对知识共享范围有显着影响。(2)联盟网络(网络中心位置、关系强度)对知识共享(共享质量和共享范围)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资源整合能力与知识共享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影响联盟网络,进而影响知识共享。(3)组织文化一致性对联盟网络与知识共享具有调节作用,组织文化一致性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效果。上述研究深化了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范畴,实现了以下研究进展(1)突破资源能力观视角的传统研究范式,运用联盟网络分析,提出了产业联盟与知识共享关联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开创性。(2)重点研究了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作用,从组织文化一致性角度揭示了其在联盟网络——知识共享之间的调节作用。(3)系统构建并实证验证了“资源整合能力—联盟网络—知识共享”分析模型,实现了社会网络理论在产业联盟研究中的融合分析,也为组织文化嵌入到资源能力—知识共享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研究还对如何构建产业联盟内在机制,如何推进产业联盟的知识共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文章的最后阐明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28)
罗洪云,林向义,罗杰,刘闯[8](2018)在《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整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叁位一体"协同动力机制模型,从个体微观、团队中观和企业宏观的维度阐述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个体微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做好个体目标规划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团队中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提供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和协调团队成员工作;企业宏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建立包容性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激励体系;叁者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实现创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吴航,陈劲[9](2018)在《国际化双元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知识整合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举措。然而,已有理论研究并没有合理诠释国际化影响创新的中介机制,实证研究对于国际化与创新的关系也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整合组织双元与国际化理论提出了国际化双元的概念,基于知识整合理论阐释了国际化双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正式整合机制和非正式整合机制在国际化双元的平衡和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孙艳丽,于汝霜[10](2018)在《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的障碍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学科科研团队组织绩效的提高关键在于不同学科团队成员间的知识整合,而知识整合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由不同学科的学科制度引起的,这种人为设置的学科制度一方面通过话语体系的建构阻隔了不同成员间的交往,另一方面也使不同学科的人员从主观上不愿意进行跨学科的交往。从人的认知结构上看,打破不同学科间的话语体系是可能的,而哲学层面跨学科对话框架体系的建构,可以基于信任的有效沟通交流来促使团队成员从主观意愿上去实现知识整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18年02期)
知识整合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义知识整合是语义记忆过程中新发现的重要认知过程,它通过整合知识经验的单独片段来自我生成新的知识,整合生成后的知识在大脑中能被当作已知事实对待。传递性推理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传递性关系的判断构成的推理,是一种间接关系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研究者基于两者表面相似的语篇加工过程将两者并称为关系整合,但并未对其内部的认知神经的加工机制进行区分。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考察语义知识整合和传递性推理在认知过程中脑激活的差异,我们也将两者在关系整合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并都从属于语义整合范畴,不同的是我们将传递性推理看成“A>B,B>C,A和C是A>C”的比较性传递关系;语义知识整合看成“A=B,B=C,A和C是A=C”的替代性传递关系,并且我们率先将知识整合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过去知识经验与新学知识进行整合;一种为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即将不同的新学知识进行整合。我们会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叁者进行联系和区分。研究一利用fNRI技术从空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区激活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的Hannon和Daneman的(2001;2014)关系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即时性语义知识整合、延迟性语义知识整合、传递性推理叁者在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血氧水平,将转换后的Beta值大脑皮层区域激活的标志。研究二利用ERP技术从时间上重点探究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脑电在时间进程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中文版的修订后Bauer和Jackson的(2014)语义知识整合实验范式,实时监测众所周知事实、即时性知识整合事实、延迟性知识整合事实、传递性推理事实、新奇事实五种事实类型大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脑电波,利用P200、N400和P600叁种脑电成分来观察语义记忆加工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1.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都是语义记忆范畴下对知识关系的不同组织加工方式,两者的脑激活模式类似,都激活了顶叶和额叶皮层,且两者在角回存在激活程度的不同。2.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的时间进程为,200ms左右先对事实句做了初步语义分析,两者不存在显着差异;到了400ms左右对不同事实类型进行语义处理,语义知识整合事实与传递性推理事实出现分化;600ms左右对两者进行语法分析,也不存在显着差异。3.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回顾能够促进新旧知识整合的效率,丰富语义记忆知识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整合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武梦超,李随成.知识积累与产品创新性:知识整合机制与动态知识能力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2].褚铮.语义知识整合与传递性推理脑机制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张晓芝.自我效能、个人知识整合对个人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9
[4].史江涛.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互动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
[5].吴航.国际化双元战略驱使下知识整合机制的建立:国际知识特征的调节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李雷,杨怀珍.知识整合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
[7].段姗.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联盟网络与知识共享关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
[8].罗洪云,林向义,罗杰,刘闯.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J].技术经济.2018
[9].吴航,陈劲.国际化双元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知识整合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
[10].孙艳丽,于汝霜.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的障碍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