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体表达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瓜,类质粒,叶绿体,表达载体
叶绿体表达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刚,白艳玲,徐海津,刘盛海,张文娟[1](2017)在《黄瓜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类质粒pC3为重要元件,构建了黄瓜叶绿体表达载体,并采用电穿孔方法对黄瓜离体叶绿体进行转化.以叶绿体总DNA为模板扩增出预期长度的外源基因,结果表明,类质粒pC3的整合没有影响表达载体结构的稳定.这种特异性黄瓜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研究高等植物类质粒的起源、细胞器基因组间遗传物质传递等基础理论,以及推进叶绿体转化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梁立君[2](2016)在《深红红螺菌CbbM基因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可耕地面积的限制,玉米生产面临着提高单产水平的压力。从光合碳同化过程入手,探索提高玉米光合效率的机制是提高其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Rubisco是Calvin循环的限速酶,其活性直接影响光合效率。本文从深红红螺菌中克隆Ⅱ型Rubisco大亚基基因,构建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为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异源Rubisco基因表达和分析CO2固定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玉米光合作用的基因改造提供思路。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PCR法克隆的深红红螺菌Ⅱ型Rubisco大亚基基因(CbbM)编码序列含有1401个核苷酸,与玉米Rubisco大亚基的同源性为39.18%。2.利用PCR法克隆玉米叶绿体Rubisco大亚基(RbcL)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作为CbbM基因玉米表达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最终在pBluescriptⅡ KS(+)载体上将叁者组装成重组基因。3.分析玉米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确定以叶绿体DNA的trnA和trnI片段作为CbbM重组基因插入玉米叶绿体DNA的同源重组序列。本研究从玉米全基因组提取物成功克隆到trnA和trnI片段,并分别连接到pMD19-T载体上。4.根据文献,确定aadA为标记基因,以玉米的16SrRNA基因启动子作为启动序列,以玉米RbcL的终止子作为终止序列。本研究从玉米全基因组提取物成功克隆到16SrRNA的启动子和RbcL的终止子,并分别成功连接到载体pMD19-T上。5.最后,通过构建中间载体,将CbbM重组基因和aadA标记基因成功连接到pBluescript Ⅱ KS(+)载体上,构建了CbbM基因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抗性得到初步验证。6.本研究还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深红红螺菌CbbM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25℃、30℃、35℃、40-C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25℃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在黑暗、1000 lux、2000 lux、3000 lux、4000lux、 5000lux的光照强度下,CbbM基因在4000 lux下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培养基中氯化铵含量分别为0.5g/L、0.75g/L、 1g/L、1.25g/L、1.5 g/L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1.25 g/L时表达量最高;在培养基中苹果酸含量分别为1g/L、2.5g/L、4 g/L、5.5g/L、7g/L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4 g/L时相对表达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武玉永,谭秀华,马立新[3](2015)在《油菜叶绿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单交换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质体定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4个亚基的基因序列。先将该酶4个亚基的基因进行拼接,然后将这4个拼接好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得到质粒pH BM714。再以质粒pHBM714 DNA为模板,用分别带有CpoI和Asc I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在dTTP的保护下经T4 DNA聚合酶处理,与将质粒pHBM720DNA纯化后经CpoI和AscI双酶切后得到的大片段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Xl_(10)-gold,得到正确的重组子命名为pHBM726。此质粒pH BM726,即为带有壮观霉素抗性基因(aadA)筛选标记的质体定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油菜叶绿体单交换表达载体;在此载体中壮观霉素抗性基因(aadA)、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4个亚基的基因(ACC)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共6个基因串联在一起,共用一个启动子序列,一起来进行表达;通过酶切检测、PCR验证和测序验证,均表明该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最后此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发现重组菌能够在含壮观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且在可见光下,能看到绿色荧光,表明壮观霉素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均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印迹验证表明组成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4个亚基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该表达载体中串联排列的这6个基因均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该研究结果可为质体定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转叶绿体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油菜油脂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5年04期)
李一帆,崔柳青,韩康,薛乐勋[4](2013)在《含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重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获得含有人canstatin的cDNA片段以及分别在5'UTR下游和3'UTR上游添加了翻译增强序列(UUAACUUUA)的人canstatin cDNA片段,将得到的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利用该载体将目的片段连接到荧光素酶基因Lux Ct表达盒中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RT-PCR分别得到约700 bp的cDNA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用PaeR7Ⅰ、SphⅠ双酶切Lux Ct质粒,得到2 100 bp和10 000 bp的2条片段。然后,将大片段回收后分别与上一步得到的cDNA片段进行连接,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含有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片段成功插入到Lux Ct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重组表达载体。(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巩智刚[5](2013)在《菊苣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菊苣和烟草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核转化存在转基因沉默和转基因逃逸等不可避免的问题。高等植物叶绿体转化因具有外源基因可按设计位点整合、叶绿体基因组单亲母性遗传、高拷贝表达目的蛋白等优点,被作为细胞核转化的互补技术。目前,扩大叶绿体转化的受体植物种类及非抗生素选择标记的应用是其发展的新趋向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以牧草菊苣为材料,建立其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及叶绿体转化体系,不仅扩大叶绿体遗传转化的受体植物种类,而且为将来通过叶绿体转化对菊苣进行遗传改良,或以菊苣叶绿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搭建技术平台。实验取得以下成果:1.优化了普那菊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菊苣叶片不定芽发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菊苣叶片不定芽直接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o+6-BA1.5mg/L+NAA0.4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NAA0.2mg/L2.探讨了烟草、菊苣对壮观霉素和甘露糖的敏感性。当壮观霉素浓度分别为500mg/L和100mg/L时,对应烟草和菊苣的叶片外植体生长完全被抑制;当甘露糖+蔗糖浓度分别为30g/L+0g/L和29g/L+1g/L时,对应烟草和菊苣的叶片外植体生长完全被抑制,由此确定壮观霉素500mg/L或甘露糖30g/L为烟草叶绿体转化的选择压力,壮观霉素100mg/L或甘露糖29mg/L为菊苣叶绿体转化的选择压力。3.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0.72kb的GFP基因和1.2kb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嵌合有菊苣叶绿体同源片段rpsl2和trnv-16SrDNA序列的载体pJLR1,以及包含菊苣叶绿体基因调控序列和筛选标记基因aadA的载体pARpt,通过常规的DNA体外重组技术,以GFP为报告基因,分别以抗生素标记基因aadA和安全标记基因PMI为筛选标记,构建了四个菊苣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其中两个为操纵子表达盒载体pJAD-S/F和pJADM,两个为串联表达盒载体pJBC-S/F和pJBCM。各载体经多重酶切检测和测序验证,符合预期设计4.进行了pJAD-S和pJBC-S对烟草和菊苣叶绿体的基因枪转化,建立了相应的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烟草、菊苣壮观霉素抗性苗。以菊苣基因组总DNA为模板,PCR分别扩增出了GFP、aadA-GFP嵌合序列以及GFP-trnv-16SrDNA嵌合序列,表明外源基因全部整合进了叶绿体基因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中有绿色荧光,证明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成功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6-30)
申静静[6](2013)在《油菜叶片组织培养体系建立及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油菜农艺性状和创制油菜新种质,对培育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一套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成功应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的子叶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影响外植体再生的因素,为转化筛选培养体系建立基础;植物表达载体直接关系到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表达情况和遗传稳定性,以及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表达载体的构建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获得有应用价值转基因植株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扩增外源重组片段,构建油菜叶绿体转化表达载体,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1筛选适合叶绿体转化外植体的基因型。比较F4和T15两个品系子叶的组织培养特性及愈伤诱导率、褐化率和成苗率。两个品系愈伤诱导差异不显着,相同培养条件下F4成苗率高于T15;F4的愈伤颜色较绿、致密,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F4比T15更适合作为转化筛选的外植体供试品系。2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以F4和T15的子叶以及F4叶片为材料,分析了影响油菜离体培养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①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4mg/L6-BA+0.5m/LNAA,成苗率最高可达28.1%;②F4品系四种不同苗龄叶片的状态相比较,第22d叶片的愈伤诱导状态最好;③生根培养基为1/2MS+1mg/L IBA,生根率可达100%,此生根培养基生根时间快,根系发达。3构建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本研究中,同源重组片段为rbcL吐和accD,将外源基因EPSPS、筛选标记基因aad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构建在同一个表达框中,这两个基因使用一套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为16SrRNAPrrn,终止子为Tpsb,均来自于烟草,aadA由叶绿体启动表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武玉永,姚庆收,马立新[7](2013)在《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双交换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表达载体,以期为油菜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油菜叶绿体DNA序列AF267640和Z50868,设计两对引物,用PCR方法获得了两段甘蓝型油菜叶绿体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bcL和ACCD。将这两段甘蓝型油菜叶绿体DNA同源片段克隆到质粒pMD18-T中得到质粒pHBM715,然后再将由壮观霉素抗性基因aadA、甘露聚糖酶基因man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这3个基因串联的表达盒克隆到质粒pHBM715中,从而构建成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表达载体pHBM716,并将该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鉴定。[结果]通过平板定性分析对所构建的油菜叶绿体表达载体上的表达盒进行了功能鉴定,表明同一多顺反子的3个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了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表达载体,为油菜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3年03期)
费小雯,周玉娇,邓晓东[8](2012)在《肿瘤坏死因子α单链抗体基因的优化及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EMBL数据库中搜索鼠源TNF-α单链抗体基因同源性最高的人胚系抗体基因TNF-α-ScFv,进行人源化改造,并选择衣藻叶绿体偏爱的密码子对TNF-α-ScFv基因进行优化,随后构建带psbA启动子:TNF-α-ScFv::psbA 3′终止子表达框的中间载体,再将psbA启动子:TNF-α-ScFv::psbA 3′终止子表达框插入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p322中,通过PCR和酶切鉴定,确定已成功构建了TNF-α-ScFv基因的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李文品,廖玉才,黄涛,李和平[9](2012)在《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拟南芥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我国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F4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长度为1.5kb的trnI和trnA2个基因序列,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与拟南芥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4%和99%,这两个克隆的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序列trnI和trnA被用于构建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利用烟草叶绿体基因强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TpsbA,以及筛选标记基因aadA和目的基因HSA,构建了多顺反子表达盒Prrn-aadA-HSA-TpsbA,将表达盒置于油菜叶绿体trnI和trnA序列之间,最后构建成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IPaHTA。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表达载体具有预期的调控元件及结构,这为后期油菜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2年05期)
王闵霞,张晓东,张志雄,王平,张志勇[10](2012)在《水稻通用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建立了以水稻叶绿体来源的trnA、trnI为同源重组片段,水稻叶绿体来源的Prrn为启动子,烟草叶绿体来源的Tps-bA为终止子,EPSP为筛选标记基因,GFP为外源基因,并含有两个多克隆位点(MCS)的"水稻通用叶绿体表达载体":pBAC823-NdeI-trnA-ApaI-XhoI-Prrn-AgeI-SalI-GFP-KpnI-SmaI-PacI-tpsba--HindIII-Prrn-EPSP-tpsba-EcoRI-trnI-NotI-pBAC823,并将其命名为pBAC8234。酶切试验结果证明,载体pBAC8234上GFP基因两侧设计的酶切位点为单克隆酶切位点,可用于后续实验。(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叶绿体表达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可耕地面积的限制,玉米生产面临着提高单产水平的压力。从光合碳同化过程入手,探索提高玉米光合效率的机制是提高其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Rubisco是Calvin循环的限速酶,其活性直接影响光合效率。本文从深红红螺菌中克隆Ⅱ型Rubisco大亚基基因,构建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为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异源Rubisco基因表达和分析CO2固定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玉米光合作用的基因改造提供思路。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PCR法克隆的深红红螺菌Ⅱ型Rubisco大亚基基因(CbbM)编码序列含有1401个核苷酸,与玉米Rubisco大亚基的同源性为39.18%。2.利用PCR法克隆玉米叶绿体Rubisco大亚基(RbcL)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作为CbbM基因玉米表达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最终在pBluescriptⅡ KS(+)载体上将叁者组装成重组基因。3.分析玉米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确定以叶绿体DNA的trnA和trnI片段作为CbbM重组基因插入玉米叶绿体DNA的同源重组序列。本研究从玉米全基因组提取物成功克隆到trnA和trnI片段,并分别连接到pMD19-T载体上。4.根据文献,确定aadA为标记基因,以玉米的16SrRNA基因启动子作为启动序列,以玉米RbcL的终止子作为终止序列。本研究从玉米全基因组提取物成功克隆到16SrRNA的启动子和RbcL的终止子,并分别成功连接到载体pMD19-T上。5.最后,通过构建中间载体,将CbbM重组基因和aadA标记基因成功连接到pBluescript Ⅱ KS(+)载体上,构建了CbbM基因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抗性得到初步验证。6.本研究还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深红红螺菌CbbM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25℃、30℃、35℃、40-C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25℃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在黑暗、1000 lux、2000 lux、3000 lux、4000lux、 5000lux的光照强度下,CbbM基因在4000 lux下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培养基中氯化铵含量分别为0.5g/L、0.75g/L、 1g/L、1.25g/L、1.5 g/L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1.25 g/L时表达量最高;在培养基中苹果酸含量分别为1g/L、2.5g/L、4 g/L、5.5g/L、7g/L的条件下,CbbM基因在4 g/L时相对表达量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体表达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刚,白艳玲,徐海津,刘盛海,张文娟.黄瓜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与稳定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梁立君.深红红螺菌CbbM基因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
[3].武玉永,谭秀华,马立新.油菜叶绿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单交换表达载体的构建[J].广西植物.2015
[4].李一帆,崔柳青,韩康,薛乐勋.含翻译增强序列的人canstatin杜氏盐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5].巩智刚.菊苣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菊苣和烟草的转化[D].西北大学.2013
[6].申静静.油菜叶片组织培养体系建立及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
[7].武玉永,姚庆收,马立新.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双交换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3
[8].费小雯,周玉娇,邓晓东.肿瘤坏死因子α单链抗体基因的优化及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J].热带农业科学.2012
[9].李文品,廖玉才,黄涛,李和平.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
[10].王闵霞,张晓东,张志雄,王平,张志勇.水稻通用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J].西南农业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