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合金碳氮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b-Ti微合金钢,碳氮化物,卷曲,退火
微合金碳氮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徐乃龙,王利,洪继要,金学军[1](2014)在《Nb-Ti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及微合金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Nb、Ti的微合金钢进行模拟卷曲和连续退火处理,采用金相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深入研究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在铁素体相中的析出行为及退火后钢的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合金碳氮化物会在600~700℃时从铁素体中大量析出,析出物呈方形,大小为几十到一百纳米不等,为复杂的(Nb,Ti)(C,N)复合物;经过800℃左右的连续退火处理后析出物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钢在800℃左右的连续退火处理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团絮状的渗碳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彭宁琦,唐广波,刘正东,雍岐龙[2](2011)在《热连轧过程复合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的定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热力学和析出动力学为基础,针对Fe-Nb-V-Ti-Al-C-N合金系,定量计算了热连轧过程中(Nb,V,Ti)(C,N)和Al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热轧制温度对析出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钢种成分和工艺条件,在加热过程中(Nb,V,Ti)(C,N)就已经析出,在粗轧阶段,(Nb,V,Ti)(C,N)析出粒子平均半径逐渐减小,在精轧阶段,(Nb,V,Ti)(C,N)基本达到平衡析出量,终轧后析出粒子平均半径保持在23 nm左右。轧制时的热变形增大了形核率,促进了析出,使析出粒子的平均半径减小。随加热和轧制温度的降低,(Nb,V,Ti)(C,N)的析出量有所增加,粒子平均半径减小。(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小欢,刘珂,李阳,张家泉,刘学华[3](2011)在《碳氮化物析出模型在Nb微合金船板钢连铸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铌微合金钢(D36船板钢,%:0.12~0.16C、0.25~0.45Si、1.25~1.45Mn、≤0.020P、≤0.010S、0.015~0.040Als、0.015~0.025Nb、≤0.009 0N)连铸过程裂纹敏感性大的问题,建立了Nb(C,N)和A1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模型,以分析板坯在850~1150℃矫直时Nb(C,N)和AlN析出对铸坯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铌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方式主要是晶界和位错线形核,在950℃时Nb(C,N)的综合析出速度和AlN在晶界上的析出速度最大。因此,含铌微合金钢的矫直温度应大于950℃。(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1年03期)
章华明,刘江成,张传友,李效华[4](2008)在《微合金管线钢的碳氮化物高温溶解与析出》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无缝管线钢的生产实践,根据固溶度积公式和理想化学配比计算出各种微合金的全固溶温度。在连铸过程中,Nb、Ti、Al的析出将降低连铸坯的高温热塑性;在穿孔和连轧过程中,固溶的Ti、Nb、Al的碳氮化物将有效地阻止形变奥氏体再结晶,并诱导析出(Ti,Nb)(C,N);在定径终轧期间及终轧结束后,随着钢中N含量的增加,V的沉淀强化作用增强。(本文来源于《天津冶金》期刊2008年05期)
蒋蓉[5](2008)在《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对微合金化钢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的微合金化,即在钢中加入微量的铌(Nb)、钒(V)、钛(Ti)即可明显增强钢材的力学性能。在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机理中,第二相,主要是碳氮化物的析出强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高强度微合金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第二相微粒析出行为,考察了温度对第二相析出顺序,析出量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国外建材科技》期刊2008年05期)
唐广波,吴秀月,雍兮,白埃民,刘正东[6](2008)在《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低合金钢奥氏体相中碳氮化物析出热力学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元第二相固溶析出理论开发了定量计算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低合金(HSLA)钢奥氏体相中碳氮化物析出热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所开发的模型,模拟了奥氏体中多元碳氮化物和AlN相互作用时的析出开始温度,对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及不同化学成分的C-Nb-V-Ti-Al-N体系的微合金钢的奥氏体平衡成分、碳氮析出物成分和摩尔分数等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8年08期)
蒋昌林,邵光杰,刘文庆,许洛萍[7](2007)在《叁维原子探针对铌微合金化钢碳氮化物的析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原子探针(3DAP)可以对不同元素的原子逐个进行分析,并给出纳米空间中不同元素原子的叁维分布图形,分辨率接近原子尺度的优越性能,对含铌轿车横梁钢中的碳氮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铌微合金化钢中存在尺寸为几个纳米大小的铌碳氮化物析出物,析出物呈薄片状,同时,铌碳氮化物在铁素体中析出是随机的。(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07年03期)
曹建春,雍岐龙,刘清友,孙新军[8](2006)在《含铌钼钢中微合金碳氮化物沉淀析出及其强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法、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两种热轧态的含铌钼低碳钢中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相的成分、形貌以及粒度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含铌钼低碳钢中钼可与铌一起析出,形成具有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的碳氮化铌钼析出相,且0.081Nb-0.14Mo钢和0.17Nb-0.12Mo钢的MC析出相中钼与铌的原子比分别为0.41和0.22。在这两种钢的MC析出相中小于10nm的碳氮化铌钼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4%和66.1%,这些纳米颗粒呈弥散分布,其沉淀强化增量分别为179.3MPa和257.7MPa。并对钼铌复合析出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王安东,刘国权,刘胜新,杨才福,李长荣[9](2006)在《V-Ti-N微合金非调质无缝油井管钢中碳氮化物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包括奥氏体γ相和两个碳氮化物相三相溶解度间隙平衡处理的方法计算了V-Ti-N微合金非调质油井管钢中的碳氮化物析出.计算结果表明,此钢奥氏体中的析出模式为1473℃时TiN即开始析出;其后部分TiN逐渐转变为复合(TixV1-x)(CyN1-y)颗粒,而其他的TiN直到低温仍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后富V-C的V(CxN1-x)在846℃开始析出.实验数据验证了这种析出模式.计算结果支持了中碳含钒微合金钢中800℃以下奥氏体中的析出对其后的奥氏体分解相变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9期)
柳得橹,毛新平,倪晓青,李烈军,娄艳芝[10](2006)在《CSP工艺Ti微合金化钢中的碳氮化物沉淀》一文中研究指出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生产的低碳钛微合金化钢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热轧板的屈服强度可达700MPa。应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一系列钛钢[成份(质量分数%)为:C0.04~0.07,Si0.6,Mn0.6,P0.12,S0.01和Ti0.06~0.14的碳氮化物沉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高温生成的TiN和奥氏体区析出的碳氮化物,在CSP工艺条件下含钛高于0.06%的低碳钢都可能出现相间沉淀的碳氮化物粒子列,但含钛小于0.10%时,碳氮化物的相间沉淀粒子列仅在连铸坯中出现,不在6mm厚热轧板中形成。而含0.12%Ti的热轧板中相间沉淀是碳氮化物的主要析出形式。此外,热轧板中还观察到铁素体区析出的细小弥散碳化物。因为CSP工艺条件下钛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过饱和度远高于传统工艺的钢,有利于微量钛以弥散沉淀或相间沉淀碳氮化物形式大量析出。钢中的固溶钛量和相变温度范围的冷却速度是决定碳氮化物析出方式的关键因素。这些弥散沉淀物和相间沉淀产物对钢的强化有重要作用,但对钢的低温韧性可能有不利影响。报道有关实验结果并讨论了这些碳氮化物沉淀的特征。(本文来源于《2006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4-01)
微合金碳氮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热力学和析出动力学为基础,针对Fe-Nb-V-Ti-Al-C-N合金系,定量计算了热连轧过程中(Nb,V,Ti)(C,N)和Al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热轧制温度对析出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钢种成分和工艺条件,在加热过程中(Nb,V,Ti)(C,N)就已经析出,在粗轧阶段,(Nb,V,Ti)(C,N)析出粒子平均半径逐渐减小,在精轧阶段,(Nb,V,Ti)(C,N)基本达到平衡析出量,终轧后析出粒子平均半径保持在23 nm左右。轧制时的热变形增大了形核率,促进了析出,使析出粒子的平均半径减小。随加热和轧制温度的降低,(Nb,V,Ti)(C,N)的析出量有所增加,粒子平均半径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合金碳氮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徐乃龙,王利,洪继要,金学军.Nb-Ti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及微合金钢性能研究[J].锻压技术.2014
[2].彭宁琦,唐广波,刘正东,雍岐龙.热连轧过程复合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的定量计算[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
[3].张小欢,刘珂,李阳,张家泉,刘学华.碳氮化物析出模型在Nb微合金船板钢连铸工艺中的应用[J].特殊钢.2011
[4].章华明,刘江成,张传友,李效华.微合金管线钢的碳氮化物高温溶解与析出[J].天津冶金.2008
[5].蒋蓉.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对微合金化钢微观结构的影响[J].国外建材科技.2008
[6].唐广波,吴秀月,雍兮,白埃民,刘正东.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低合金钢奥氏体相中碳氮化物析出热力学数值模拟[J].金属热处理.2008
[7].蒋昌林,邵光杰,刘文庆,许洛萍.叁维原子探针对铌微合金化钢碳氮化物的析出研究[J].上海金属.2007
[8].曹建春,雍岐龙,刘清友,孙新军.含铌钼钢中微合金碳氮化物沉淀析出及其强化机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6
[9].王安东,刘国权,刘胜新,杨才福,李长荣.V-Ti-N微合金非调质无缝油井管钢中碳氮化物的热力学计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
[10].柳得橹,毛新平,倪晓青,李烈军,娄艳芝.CSP工艺Ti微合金化钢中的碳氮化物沉淀[C].2006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