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传奇小说论文-范家进,金丽娜

爱情传奇小说论文-范家进,金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爱情传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彦周,1980年代小说,爱情传奇,政治风云

爱情传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范家进,金丽娜[1](2018)在《爱情传奇与时代风云的交织变奏——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鲁彦周早期作品大多为社会政治主题,进入"新时期"后主要仍在这一维度继续前行与变革,1990年代后虽小有调整,但无法摆脱此前形成的思想艺术格局及相应的基本叙事策略。鉴于社会政治主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鲁彦周习惯于以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来加以折中和调和,但免不了偏离他对时代政治问题的关注深度,并由此形成某些模式或套路。不过在某些小型作品中,他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命运存在方式还是显露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表现方式,只是鉴于身内身外的种种约束,这些幼苗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本文尝试探讨政治、爱情、时代等多重因子在鲁彦周小说中的复杂交织与变奏,并简要分析其创作道路与格局的文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10期)

苏晓芳[2](2016)在《在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演绎的爱情传奇——论袁雅琴的长篇小说《陪楼》》一文中研究指出厦门作家袁雅琴的小说《陪楼》,讲述的是婢女阿秀与侨商家的私生子二龙之间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作品将故事放置在鼓浪屿百年历史与闽南地域文化背景上展开,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颇具闽南文化意蕴的小说,作品侧重从"人文资源根基"上展现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对于以鼓浪屿为中心的闽南日常生活习俗的精心描绘和一系列富于闽南地域文化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陪楼》既反映了作家对于鼓浪屿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作家对于闽南地域文化的独特贡献。(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茗[3](2015)在《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的畅销作品——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处女作《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营造了亦真亦幻的魔幻氛围,传统形象吸血鬼和狼人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惊悚刺激的元素。映射作者自身成长的女主人公的经历更像是一场冒险之旅,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毅执着的哥特式女性的特征为现代人所追捧。人类以及吸血鬼对自身欲望的抗争,以及大自然对人类或者其他种族的精神作用的描述,实现了自然与和谐主题的回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05期)

黄妙琦[4](2014)在《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传奇是李唐王朝开明政治和繁荣社会的产物,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标志,是涌现了大量爱情题材的作品和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包括:妓女形象、贵族女性形象、皇家女性形象叁类。这些女性形象的形成,与“温卷”风气、唐代文人与妓女的交往、门阀制度、皇家生活等因素有重要关系。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与传奇中的语言、行动、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密切相关,对后世的戏曲、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4-06-01)

王春景[5](2014)在《爱情传奇背后的东方主义——论赛珍珠的小说《曼荼罗》中的殖民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曼荼罗》以上世纪60年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以王公扎嘎特与美国女人布鲁克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背负传统的印度人对西方的倾慕和追求。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设置表现了作者复杂的东方观,一方面,作者以爱情传奇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渴求以及西方对东方的启蒙,另一方面,东方又扮演了精神拯救者的角色。看似矛盾的逻辑以及充满欲望的东方形象背后,是赛珍珠的西方文化立场和殖民话语。(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罗璇[6](2013)在《被设定的人生——唐传奇书生爱情小说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小说在唐传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描写书生爱情故事的小说是这类小说中的重要类型。仔细分析这些小说,可以发现男女主人公都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而产生这一悲剧的深层原因则是以家长意志为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对《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这叁部传奇名篇进行了分析,对这类爱情小说的悲剧性进行一些解读。(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姚国军[7](2011)在《一坛猪油引发的爱情传奇——评迟子建小说《一坛猪油》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女,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白银那》《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1年08期)

亓静[8](2009)在《唐代爱情传奇小说的叙事特色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爱情传奇小说的叙事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意象主题叁个方面对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的唐代爱情传奇小说进行分析,概括了爱情传奇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些普遍性规律,对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叙事艺术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12期)

全优[9](2009)在《朝鲜朝爱情传奇小说爱情观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类历史开始被记载,爱情就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焦点话题,它不仅是人类得以繁衍生存的生命力,更是人类文化得以创造和发展的源动力。而小说这一叙述方式的诞生,更让爱情以各种美丽的形式演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更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主题。而对于爱情这一情感话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的表现进行探索,就是我们常见的古典小说中唯美或传奇等各种对于爱情主题的升华,成就了许多古典小说作品更为深刻的主题,奠定了在文化发展史中的非常地位。由古至今,由中到外,莫不如此。其中除了爱情本身精神层面的描述之外,部分小说作品中更具有了性特征的具象,作为爱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类性爱与单纯依靠原始本能的动物性爱有着本质的不同,更多了许多与生育无关而夹杂着诸多情爱特征的性爱游戏。人类情感复杂而多彩,可谓以超越理性的姿态以感性层面存在和变化着。在社会变化过程中的情爱关系领域,性爱和爱情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意识流变化,研究此问题,有助于拓宽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情爱关系的理解。爱情之所以成为古典小说热衷的焦点话题,因为它是人类生活得以变革和发展的基础,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改朝换代到成王败寇,都可以寻找到爱情的影象。所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注意到爱情以不同形式投射出现实的影子,通过捕捉情爱的欲望特征来更加全面地、多层次地刻画出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刻的揭示社会现实。本文重点在于更具体地研究古典传奇小说中的爱情描述,以及传奇小说在纪实和小说两种体裁中所起的纽带作用。与东亚古典叙事读本相比较,爱情题材在韩国古典传奇小说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爱情小说的中心内容就应该是爱情本身,但一直以来人们只是着重研究了其表象的相关问题。比如叙事语法,作者意图,美学特征,作者生平,体裁特征等等,更深入的的研究也局限在重视小说发展历史的脉络特征或者更为强调比较性研究,并不多见着重研究小说中的爱情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特征变化。所以大多数针对此形成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从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上探索了文学意义,由于过度强调表象问题,而导致疏忽了真正的人类情感发展的历史变化内涵,少有能探究到作为历史阶段性文字它所涵盖的真正情感意义和社会研究价值。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研究主线不明朗,因此提议把研究主体放在“爱情”本身这一主线上,从全面探究古典小说作品的层面来看,这也是必要之举。本文即是以这种思路,重点研究了朝鲜时期爱情类传奇小说中出现的诸多爱情变化问题。包括透析了人类社会交往历史中,与人的其它本质欲望相结合的爱情问题,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及其故事在小说中如何被作者进行提炼升华,如何出现矛盾和发展,以及各时代有何不同的表现形式等等,来达到还原和再现历史现实的目的,为我们深刻了解社会历史现实、透析社会文化本质提供理论依据。爱情传奇小说形成于新罗末期高丽初期,而在朝鲜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进入18、19世纪开始逐渐衰落。本文正是根据这叁个阶段的时间顺序分成叁段考察其发展变化,即15-16世纪,17世纪,18-19世纪。尤其是17世纪,社会经过两次史无前例的壬乱和丙乱,陷入了一片文化混沌之中。战争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价值观,打破了直到16世纪依然占主导地位的性理学理念,思想领域范畴开始比本能的“性”更多地谈论与人类情欲思想直接相关的“情”,思想僵化而压抑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开始逐渐变化。于是到了18、19世纪,出现了“折花奇谈”,“布衣交集”等以崭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小说。本文的研究主体限定于爱情类传奇小说,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地呈现出爱情传奇小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的形态,以及它们彼此的交叉点和不同点。系统地分析爱情传奇小说所具有的历史个性特征,展现出随着小说的叙事结构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变迁,不同时代的小说人物形象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也在变化,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增加人们对于历史进程中人类意识形态变化的了解。通过进一步考察和解析爱情问题在小说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异和多样化发展,从中得到对当代爱情观的发展趋向的认识,便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爱情问题,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对当下爱情问题进行审视。本文第Ⅱ章在进入作品分析前,阐述了爱情传奇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深入分析了新罗末期、高丽初期、朝鲜时期的社会思想背景和传奇小说中表现出的时代特征、作者意图。其实,传奇小说可以说是统一新罗末期至高丽初期出现的新体裁。完成叁国统一大业后,新罗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达到了新罗鼎盛时期。直到8世纪后期,激烈的王位争夺和贵族残暴统治使中央政治秩序崩溃,随之对地方的统治势力减弱,地方势力几乎达到独自统治局面。经过统一战争,百姓有了国民该具备的政治觉悟,并在8、9世纪的时代转换期自觉地组成了集体。新罗末期高丽初期的社会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与中国的交流、经济的繁荣、市井氛围的扩大、佛教的大众化、社会矛盾的加剧、传统社会的分裂、上下层的文化交流等等。传奇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直接、间接因素的交叉作用下产生的。进入17世纪以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发生了两起壬辰倭乱(1592)、丙子胡乱(1636)战争,使朝鲜社会结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动摇了原有的身份制度。朝鲜时期的身份制度在被统治阶级的不断努力和废除斗争下开始慢慢瓦解。到了17世纪,与“天机论”、“性零论”结合,开始强调人类的自然感情。到了18世纪,情感问题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成为了主要的话语对象。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得益于17世纪打下的良好基础。过去人们所遵守的性理学的理念是禁止暴露欲望或情欲,抑制人类的情感流露,强调所谓纯洁的感情。而到了17世纪,朝鲜时期的绝对规范慢慢开始瓦解。进入17世纪后,朝鲜后期的文化层面出现了开放的伦理思想,中世纪的性理学文化体系开始慢慢瓦解。经历了壬丙两乱的朝鲜后期,儒教体系的矛盾开始浮上水面,社会、经济的弊端和体制的松懈以及叁政混乱导致的官僚的残暴和是非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变革。之前从未有过的对基本伦理道德的批判、倡导人性的恢复等思潮逐渐涌现,人们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觉悟。同时代表社会思想阶层的士大夫的觉醒更为社会带来了思想领域发展的重大转变,颓废的社会意识形态使他们不得不关注现实中人性本真的精神解放。在这一时期形成气候的爱情传奇小说的作者群体,正是过去被统治阶级排挤或者属于社会低层的平民阶级,即对社会现状抱有强烈不满的没落阶层或者懂文字的平民阶级,还有一部分在小说成为商品后出现的一群以赢利为目的的小说创作群体。被排挤阶级的小说意识和主题含义可以说既有对现有体制的批判的一面也有对于未来积极思考的一面,他们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知道百姓的基本欲望、男女情爱或人类本能情欲是绝对不可能被儒教的支配体系和伦理观所压迫的。第Ⅲ,Ⅳ,Ⅴ章重点分析各时期的爱情传奇小说。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崔致远传》,《万福寺摴蒲记》,《李生窥墙传》,《何生奇奇遇传》,《周生传》《伟敬天传》《云英传》《相思洞记》〈崔陟传》,《慿虚子访花录》,《丁生传》,《沈生传》,《折花奇谈》,《布衣交集》等罗末丽初到朝鲜后期的作品,也就是爱情传奇小说发生时期到衰退时期的主要作品。再把这些作品分类成叁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时期:15-6时期,17世纪,18-9世纪叁个时期。对每个时期的爱情表象和隐象变化为中心展开论述,阐明其在传奇小说发展史上所发挥的积极意义。第Ⅲ章分析《崔致远传》,《万福寺摴蒲记》,《李生窥墙传》,《何生奇奇遇传》4部传奇小说,从爱情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相遇〉-〈热恋〉-〈爱情矛盾〉等叁个角度具体分析作品。这4部作品仍是以交换为叙述的核心主题。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是超现实的,命运性的相遇。这时期爱情传奇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矛盾,其原因概括起来有门第之差,伦理意识和本能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障碍与其极大化人物的疏远感,准备对现实的反省的契机的中枢要素相比,作为进入异界的性格更强。从这四部作品上看,主要的矛盾是因为毕竟是人鬼之恋,所以男女主人公的时空上的差异成为他们的爱情破灭的决定性要因。第Ⅳ章以17世纪中比较受关注的爱情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小说最为蓬勃旺盛的发展时期。与发展时期浪漫主义倾向的传奇小说相比,17世纪作品主要是由批判性的知识阶层来撰写,他们把现实色彩描写得更为客观、更为具体化,从而产生新的爱情矛盾。此外还出现了通过小说读者层的扩散而多样化的小说发展史,这将成为研究爱情小说的多样性和审美特点之间的连贯性的捷径。本章对17世纪鼎盛时期的作品《周生传》,《伟敬天传》,《云英传》,《相思洞记》,《崔陟传》,从与上一章同样的角度出发,考察17世纪作品与15-6世纪作品的不同点。17世纪的爱情传奇小说与初期传奇小说相比,它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中诞生的。以二元世界为前提,通过奇异的姻缘表现命运的疏远感的《金鳌新话》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因此在爱情传奇小说中引起了新的变化,结果,虽然继承初期的爱情传奇小说的方式,但是在反映现实问题方面登场了更为具体的新的形式,从而克服了传奇小说在反映现实问题中的局限性。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上看,初期的人鬼交换的主题以被人与人相遇的主题替代。异界的幽闭空间已经消失,现实界的开放空间成为作品的主背景,结缘的主人公也不再是异界鬼神而是现实界的人,从而登场了多样的人物群。17世纪爱情传奇小说男女主人公热恋的过程与初期爱情传奇小说亦有所不同。17世纪爱情传奇小说的人物描写与爱情行为的描写将女人的美极大化,演绎出了妖娆的氛围,通过爱情场面的极大化渲染,营造了类似性爱氛围的爱欲氛围。散发出妖娆的氛围与性爱氛围的描写方式是17世纪爱情传奇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与爱情的一个特殊的标志。这样的爱情行为的描写可以看作随着爱情传奇小说逐渐演变为现实存在的男女爱情故事而必然采用的一种描写方式。随着视线的移动而触发的人物的迷人的氛围与爱情行为所带来的性爱氛围成为现实性的男女爱情故事中所必备的文体装置。类似的描写方式在17世纪爱情传奇小说中大量出现,另外与15-16世纪爱情传奇的奇异的故事相比,也是从另一侧面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初期爱情传奇小说以奇异的结缘为前提,到了17世纪这个前提从二元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比初期爱情传奇小说更为现实的人物开始粉墨登场了,小说的矛盾也更加具体,富有事实性和现实性。第Ⅴ章主要分析18-9世纪的作品。进入朝鲜后期,爱情传奇小说的读者层更为广泛,同时又受到近代小说转型期的大时代背景的影响,18-9世纪的爱情传奇小说的矛盾主要为个人的欲望满足与否以及外界与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人类的本质性的爱情矛盾。第Ⅴ章从与上一章同样的角度分析,分析对象作品为18-9世纪爱情传奇小说《慿虚子访花录》,《丁生传》,《沈生传》,《折花奇谈》,《布衣交集》5部。18,19世纪朝鲜后期是封建社会解体同时也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多变;由于两乱致使社会经济基础动摇,中央集权阶层分裂以及统治阶层分裂。因农业生产力增加而产生的货币经济的发达,由此产生旧秩序的变化,身份体制的动摇等一系列社会变化。特别是两乱以后士大夫的统治能力的局限性逐渐地开始暴露,由于中下平民阶层的意识自觉和社会经济基础扩充,萌发了对儒教身份制度的不满情绪,最终产生了身份上升的强烈要求。这样的社会变化迫使朝鲜后期爱情传奇小说与前一时期传奇小说又有所不同。朝鲜后期的爱情传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主张以大众视线为主的通俗化之路。所以男女主人公的相遇部分不难看出,他们的偶遇的地点与上一时期爱情传奇小说相比,更为大众化,世俗化。从男女主人公的热恋部分上看,爱情传奇的女主人公与以前的女主人公不同,她们没有被动地跟随男主人公。《沈生传》中沈生翻墙在女主人公的房间外苦苦等待30多日之后才让女主人公感动而结缘。《丁生传》中经过几番折腾之后方能结缘,《慿虚子访花录》中,男女主人公可以说是通过媒介相互了解,但是,最终慿虚子用暴力的手段与梅英发生关系,换句话说,《慿虚子访花录》以间接的方式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相互了解的过程。《折花奇谈》中,已婚男女约会9次,其中6次错过机会,这时间持续长达2年。最后,顺梅在第9次的约会中才允许自己的身体。《布衣交集》男女主人公经过多次的眼神与书信交换以及相互对话逐渐的产生感情,楚玉顺其自然地暗下决心与李生发生关系。这一时期作品生动地描写了日常的市井风俗以及赤裸裸的性爱场面。随着商业都市发展,娱乐性氛围也浓厚,同时,开始登场肯定人类的本质情欲的作品。还有,爱情传奇小说越是进入朝鲜后期,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相遇认识的过程。这无疑是为了形象化男女当事者之间产生亲密感的新的爱情传递方式,同时也是尝试去探索新的恋爱方式。朝鲜后期的爱情传奇小说与其身份差异或者妨碍者型人物等外部因素相比,把恋爱当事者的信义问题作为矛盾的焦点。朝鲜后期的爱情传奇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不是永恒不变,而是面对现实性问题的瞬间,对爱情的信念是可以动摇的。朝鲜后期爱情传奇小说处在向近代过渡的敏感时期,同时,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个人的生命本欲以及世界与自我之间矛盾等人类的本质问题,这对近代、现代小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黄凤梅[10](2009)在《论徐吁爱情小说的传奇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吁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以浪漫、唯美、传奇的爱情小说驰骋文坛,当时徐吁的小说常常列居畅销榜单。徐吁在声名日隆的四十年代,就因为专注写作与抗战无关的爱情题材以及小说中弥漫的虚幻、悲观的现代主义意蕴而广受左翼文学批评界的批判。徐吁在1950年奔赴香港,几乎被大陆读者和研究界淡忘。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才开始重新出版徐吁的小说,大陆学界开始重新研究、评价徐吁的文学成就,给予徐吁合理的文学史定位。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将徐吁爱情小说的传奇特色作为切入点,分析徐吁爱情小说中由异域他乡、迷离幻景、充满“新感觉”色彩的都市所营造的传奇之境;塑造的美丽、神秘而富有力量、智慧的传奇女性;以一见钟情式的邂逅、人鬼情未了、绝望生死恋展现的叁种传奇恋情。对时间的有意跨越和忽略所造成的迷幻效果,现实和虚幻空间中的自由转换所营造的传奇世界,以传奇的故事为小说文本增添神秘底色是使小说具有传奇性的叁种叙事策略。徐吁反对将文学作为宣传的工具,强调文学的娱乐功能。徐吁是一个有着严肃创作态度的学者型的自由主义作家,有深厚的哲学、心理学素养,他历尽漂泊、一生坎坷,徐吁虽然执着于写作爱情小说,却不限于描写男欢女爱,他以传奇性的悲剧式爱情来表现对于爱与人生的思索,借助传奇女性的形象来探讨爱情发生的深层心理机制,以生离死别式的结局来表现个人在社会、命运面前的无力感。徐吁的爱情小说中融合了他对爱的真谛、宗教的本质、艺术的魅力所在、人性的飞升与堕落的理解。徐吁不是一个单纯的通俗小说作家,在学界已成共识。本文还结合徐吁生平经历,徐吁的文艺观点以及徐吁所受到的外国文学的影响对徐吁爱情小说传奇性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究。在结语部分,将徐吁的爱情传奇放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社会的、文学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历史潮流中看徐吁爱情传奇何以产生和流行,以及其对当时文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爱情传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厦门作家袁雅琴的小说《陪楼》,讲述的是婢女阿秀与侨商家的私生子二龙之间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作品将故事放置在鼓浪屿百年历史与闽南地域文化背景上展开,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颇具闽南文化意蕴的小说,作品侧重从"人文资源根基"上展现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对于以鼓浪屿为中心的闽南日常生活习俗的精心描绘和一系列富于闽南地域文化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陪楼》既反映了作家对于鼓浪屿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作家对于闽南地域文化的独特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情传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范家进,金丽娜.爱情传奇与时代风云的交织变奏——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2].苏晓芳.在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演绎的爱情传奇——论袁雅琴的长篇小说《陪楼》[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

[3].孙茗.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赏析[J].名作欣赏.2015

[4].黄妙琦.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王春景.爱情传奇背后的东方主义——论赛珍珠的小说《曼荼罗》中的殖民话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罗璇.被设定的人生——唐传奇书生爱情小说解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姚国军.一坛猪油引发的爱情传奇——评迟子建小说《一坛猪油》的叙事艺术[J].社会科学论坛.2011

[8].亓静.唐代爱情传奇小说的叙事特色探微[J].名作欣赏.2009

[9].全优.朝鲜朝爱情传奇小说爱情观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10].黄凤梅.论徐吁爱情小说的传奇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爱情传奇小说论文-范家进,金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