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出血量论文-张益民,张景利,杨明,冯婷婷

最佳出血量论文-张益民,张景利,杨明,冯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佳出血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创钻孔引流术,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佳时机,最适出血量

最佳出血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益民,张景利,杨明,冯婷婷[1](2018)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佳时机和最适出血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佳时机与最适出血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01月——2017年09月间收集的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等量,30~60ml)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出血量程度不同分为A组(30~40ml)26例,B组(40~50ml)49例,C组(50~60ml)25例,并在出血后不同时间段(6~12h、12~18h、18~24h)分别执行其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时间窗与适应症。结果: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的比较中,B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用于治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取的较好效果,其中又以发病与6~18h为最佳时间段,出血量以40~50ml为最适出血量,并可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过敏杰[2](2011)在《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S100蛋白水平影响及最佳临界出血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以任继学教授主持的“八五”攻关项目为基础,根据中医理论基础,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为治疗原则,运用酶联免疫法和形态学等方法。设计采用大鼠自体血内注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最佳出血量,为临床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诊疗标准的确立,提供一条新的选择途径,为确立最佳中医内科保守诊治的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内注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给药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给药组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又各分为4组。通过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测大鼠神经功能改变;通过ELISA检测确定大鼠S100血清值。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天,模型组,给药组在各出血量情况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没有显着差异性(P>0.05),但与假手术组评分比较,都有明显差异性(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在不同出血量情况下,NDS评分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术后5天,给药组各出血量组评分均少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组内比较,给药组的27μl和41μl出血量组血清S100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术后5天大鼠血清S100浓度水平,给药组(53μl、67μl)和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1)。给药组疗效均好于模型组,尤其是27μl和41μl组(P<0.01)。血清S100浓度水平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将血清S100作为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2.94ng/ml至4.37ng/ml。结论:中药干预能够调控脑出血大鼠血清S100水平及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初步揭示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在41μl(人脑30ml)以内是安全,有效的;以血清S100作为评定指标,脑出血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血清S100值初步界定在2.94ng/ml至4.37ng/ml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王洁琼[3](2011)在《血清NSE水平与中药治疗脑出血模型大鼠最佳临界出血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任继学教授主持的“八五”攻关课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通过测定术后脑出血大鼠中等以下出血量的NSE含量变化,研究其与出血量、脑组织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初步确立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出血量,初步确立能够辅助诊断脑出血的临床新指标,从而初步确立中医内科保守治疗的诊治标准。方法:通过对脑出血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的差别来进行如下研究,第一,采用Longa 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测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第二,通过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NSE值检测。结果:(1)中药干预脑出血模型大鼠对出血灶周围组织有治疗作用。(2)术后1天,在相同出血量情况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给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见随出血量的增多而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7天,相同出血量下,给药组评分均少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27ul给药组,最为明显。(3)术后7天,大鼠血清NSE水平,模型组以及给药组均高于假手术组,而给药组疗效又好于模型组,特别是27ul组显着,血清NSE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组内比较, 27ul、41ul血清NSE水平与53ul、67ul相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41ul与53ul、67ul比较之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3ul和67ul之间比较并无显着差别(P>0.05)。(4)血清NSE通过ROC曲线分析,初步界定血清NSE反映脑出血后脑损伤不可逆程度的诊断范围为14.73ng/ml-19.99ng/ml。结论:(1)“破血化瘀、泄热醒神”类中药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能够调控脑出血大鼠血清NSE水平。(2)“破血化瘀、泄热醒神”类中药干预初步提示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在41ul(人脑30ml)以内是有效、安全的。(3)血清NSE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脑出血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并且初步确定血清NSE做为脑出血后脑损伤程度不可逆其诊断界值为14.73ng/ml-19.99ng/ml。(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范丹[4](2010)在《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NSE蛋白水平影响及最佳疗效出血量界定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即是在“八五”攻关课题“破瘀化痰、泻热醒神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病”的成果及后续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已经被肯定了疗效的中药“醒脑健神胶囊”和“清开灵注射液”,结合国内外对脑出血及NSE的相关研究结果,以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血清NSE浓度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技术,通过观测不同脑出血量模型的血清NSE蛋白含量变化,探讨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NSE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最佳疗效出血量的界定,以期能够初步确定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辅助诊治标准及特异性、灵敏性指标。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9组,并造模。以中药干预与否为条件,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出血后第5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方面:(1)造模后第0天,模型组、治疗组NDS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同等出血量模型组与治疗组之间NDS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出血量的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NDS均呈逐渐增高趋势,尤其在模型组出血量为27μL的组别(下文简称:模-27μL组,余者类同)与模-67μL组之间、治-27μL组与治-67μL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造模后第5天,模型组、治疗组NDS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同等出血量模型组NDS均高于治疗组(P<0.05),尤以出血量为27μL时更显着(P<0.01);随出血量的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NDS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治-53μL组与治-27μL组之间、治-67μL组与治-27μL组之间均差异显着(P<0.05)。血清NSE浓度水平方面:(1)造模后第5天,发现模型组、治疗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同等出血量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均高于治疗组,尤以出血量为27μL、40μL时模型组与治疗组之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出血量为53μL时模型组与治疗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随出血量的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的NSE浓度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模型组组内各出血量组与模-27μL组之间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53μL组与治-27μL组之间、治-67μL组与治-27μL组之间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67μL组与治-40μL组之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2)分别以27μL和40μL出血量为分界点对血清NSE绘制ROC曲线。发现以27μL为分界点时AUC=0.815,P=0.024,在Sp为88.9%,Se为66.7%条件下界点为17.10ng/mL;以40μL为分界点时AUC=0.877,P=0.007,在Sp为88.9%,Se为66.7%条件下界点为20.45ng/mL。故将血清NSE作为反映大鼠脑出血(尾状核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确定为17.10 ng/mL ~ 20.45 ng/mL。结论:(1)经改良后的自体血注入法可成功制备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并有效弥补以往不足。(2)中药干预治疗可显着改善大鼠急性脑出血(尾状核出血)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验证了血清NSE可作为敏感指标反映大鼠急性脑出血(尾状核出血)模型的脑损伤程度。(4)中药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大鼠急性脑出血(尾状核出血)模型血清NSE浓度水平。(5)根据血清NSE浓度水平初步界定:中药干预治疗大鼠急性脑出血(尾状核出血)模型最佳疗效出血量区间为27μL~40μL(相当于人脑出血量20mL~30mL)。(6)血清NSE作为大鼠脑出血(尾状核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17.10 ng/mL~20.45 ng/mL。(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01)

梁迪赛[5](2009)在《NSE、S100 mRNA和蛋白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任继学教授主持的“八五”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出血量<50ml,排除脑干、小脑出血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较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显着。因此初步确定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界出血量为<50ml,但50ml以下不同出血量之间中医药疗效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差异较大。本课题即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不同出血量的NSE、S100含量变化,探讨其与出血量、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关系,以期能够初步确定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最佳出血量,初步确立能够辅助诊断脑出血的临床新指标,为最佳中医内科保守诊治标准的确立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对脑出血模型大鼠中药干预与否的不同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1)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测大鼠神经功能改变。(2)NSE和S100血清值通过ELISA检测;(3)免疫组化ABC法检测NSE和S100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4)运用RT-PCR检测NSE和S100各自mRNA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1)术后1天,模型组,给药组在各出血量情况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没有差别(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在不同出血量情况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出血量的增多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3天,给药组各出血量组评分均少于模型组(P<0.05)。(2)术后3天大鼠血清NSE水平,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给药组疗效均好于模型组,特别是27ul(P<0.01)和40ul(P<0.01)。给药组的27ul和40ul出血量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内比较,血清NSE水平27ul与40ul、53ul、67u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ul、53ul和67ul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别(P>0.05);术后3天大鼠血清S100水平,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给药组(53ul、67ul)高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疗效均好于模型组,特别是27ul和40ul组(P<0.01)。模型组内比较,血清S100水平27ul与40ul、53ul、67u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ul、53ul和67ul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别(P>0.05)。给药组的27ul和40ul出血量组血清S100水平明显降低。(3)血清NSE和S100的ROC曲线分析提示将血清NSE作为反映脑出血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19.95ng/ml至21.65ng/ml;血清S100作为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6.3ng/ml至8.16ng/ml;NSE和S100曲线下面积比较无差异。(4)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病理形态发生了病变,表现为出血的损伤修复过程,出血灶周围存在脑缺血改变。中药干预对出血灶周围组织有治疗作用,能明显的加速血肿吸收、减轻水肿,促进毛细血管、胶质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轻缺血性损害。(5)NSE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给药组较模型组在各个出血量情况下,免疫反应均减弱;以小量出血组(27ul、40ul)更为明显。脑组织NSE表达的灰度值,模型组平均灰度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S100蛋白的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治疗组各个出血量组的染色均深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变浅,以小量出血组(27ul、40ul)更为明显。脑组织S100表达的灰度值,模型组平均灰度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6)S100 mRNA的测定结果显示S100扩增产物片段与预期长度相符,脑出血后模型组S100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给药组S100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别。给药组和模型组对比, S100 mRNA的表达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内比较,27ul和40ulS100 mRNA的表达无差别,均低于53ul和67ul,53ul与67ul组S100 mRNA的表达无差别。结论:(1)本实验所选用的动物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够应用该模型进行课题的研究。以前囟为0点,前囟前0.4mm,中线旁开3mm,颅骨表面下6mm的定位点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最明显,血肿形态及位置最接近基底节,未发生破入脑室的情况,能够做为实验研究的最佳定位点。(2)中药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血清NSE、S100水平能够作为反映脑出血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3)中药干预能够调控脑出血大鼠血清NSE、S100水平;初步揭示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在40ul(人脑30ml)以内是安全,有效的。(4)血清NSE做为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19.95ng/ml-21.65ng/ml;血清S100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6.3ng/ml-8.16ng/ml。(5)中药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证实中药干预能明显减轻脑组织损伤,脑组织NSE、S100灰度值的变化随出血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达到一个临界值后,就不再上升,反映在脑出血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个临床脑损伤的临界点。中药干预能调节S100 mRNA的表达,同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是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就不再上升,此峰值在40ul和53ul之间,与免疫组化的结果相符合。(6)NSE在脑组织的表达很微弱或是不表达,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推断,脑出血后NSE蛋白在损伤局部的升高是由于脑出血后多种原因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NSE蛋白的渗漏所致;从而进一步推断NSE比S100更能直接的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而当脑组织损伤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NSE将不再继续上升,此时,就会出现NSE的一个临界值。(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马晓依[6](2009)在《血清NSE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不同出血量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以寻求由该生化指标界定出疗效最佳的出血量范围。本课题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为基础,将中成药醒脑健神胶囊与清开灵注射液作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代表中药,结合近年国内外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以实验动物的血清NSE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技术,通过观察不同出血量的脑出血模型大鼠术后3天血清NSE的变化,以界定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方法将大鼠分为9组,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8只大鼠;中药治疗组及脑出血模型组根据出血量不同又分27ul,40ul、53ul、67ul四组,每组8只大鼠。脑出血模型均采用自体血注入大鼠颅内尾状核部位成模。假手术组操作方法同模型组,但不向尾状核注射血液。模型成功的评分判断参照Zea-longa方法进行,并于造模后每天测量大鼠的体重和神经功能评分。手术后各组大鼠均在第3天宰杀,采集标本后测量血清NSE值。结果:血清NSE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模型组,其中27ul和40ul效果最好(p﹤0.01);与假手术组的血清NSE浓度做差,发现治疗组27ul和40ul出血量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降低。NDS方面:治疗组27ul、40ul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53ul,67ul)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治疗组的NDS评分均少于模型组。以出血量27ul和40ul作为分界点,对血清NSE进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血清NSE值初步界定在19.95ng/m(lSe为87.5%,Sp为81.2%)至21.65ng/ml(Se为81.3%,Sp为70.8%)范围内。结论:以血清NSE作为评定指标,脑出血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血清NSE值初步界定在19.95ng/ml至21.65ng/ml范围内,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临界出血量范围在40ul内,相当于人脑出血的30ml以内。故检测血清NSE可为中医临床诊治急性脑出血提供客观评价神经元损伤程度和预后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冷威[7](2009)在《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是在我院主持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破血化瘀、泻热醒神、化痰开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组实验大鼠血清S100蛋白的测定、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最佳出血量范围。急性脑出血一直以来就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预后较差,在我院主持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虽然已初步确立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界出血量为<50ml,但出血量由1~50ml之间范围较宽泛,其临床研究结论认为:有效、显效率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寻找最大的内科保守治疗临界出血量及对相关的诊治标准、相对应的客观指标的深入探讨成为当前急于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实验性大鼠血清S100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酶联免疫法,通过观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不同出血量血清S100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中医药进行急性脑出血(出血量<50ml并除外丘脑、脑干、小脑出血的情况)内科保守治疗最佳临界值,以期寻找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适应症的诊疗标准及进行临床特异性检测指标的选择。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2只,雄性,体重300g左右。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8只大鼠;中药治疗组及脑出血模型组根据出血量不同又分27ul、40ul、53ul、67ul四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造模后以生理盐水1.5ml灌服及腹腔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造模后即给药,每日醒脑健神胶囊12.5mg/100g体重,溶于1.5ml注射用水灌胃,1次/日,清开灵1.3ml,溶于1.5ml注射用水腹腔注射,1次/日。以上动物术后持续给药3天。3天后,称重,使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约4ml,室温静止30-60min,4000转/分的离心机离心4分钟。取上清,-80℃冰箱保存。取血前禁食12h,禁水4h。测定血清S100蛋白浓度。结果:实验大鼠出血后3天,模型组与治疗组ND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治疗组NDS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了中药干预后,脑出血模型大鼠各个出血量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大鼠出血后3天,组间比较,27ul、40ul出血量组血清S100蛋白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大(p>0.05);53ul、67ul出血量组血清S100蛋白值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虽然数值有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S100蛋白水平仍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模型组组内比较:血清S100蛋白水平27ul与40ul、53ul、67u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ul、53ul和67ul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血清S100蛋白水平27ul与40ul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3ul与67ul亦无显着差异(p>0.05),27ul、40ul分别与53ul、67ul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在脑出血应激条件下,中医药治疗对神经细胞膜及血脑屏障的保护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最佳临界出血量可能为30ml(排除丘脑、脑干、小脑出血);血清S100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中药治疗有效界值初步定为6.3ng/ml-8.16ng/ml。(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最佳出血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课题以任继学教授主持的“八五”攻关项目为基础,根据中医理论基础,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为治疗原则,运用酶联免疫法和形态学等方法。设计采用大鼠自体血内注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最佳出血量,为临床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诊疗标准的确立,提供一条新的选择途径,为确立最佳中医内科保守诊治的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内注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给药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给药组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又各分为4组。通过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测大鼠神经功能改变;通过ELISA检测确定大鼠S100血清值。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天,模型组,给药组在各出血量情况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没有显着差异性(P>0.05),但与假手术组评分比较,都有明显差异性(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在不同出血量情况下,NDS评分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术后5天,给药组各出血量组评分均少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组内比较,给药组的27μl和41μl出血量组血清S100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术后5天大鼠血清S100浓度水平,给药组(53μl、67μl)和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1)。给药组疗效均好于模型组,尤其是27μl和41μl组(P<0.01)。血清S100浓度水平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将血清S100作为脑出血后脑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诊断界值初步定为2.94ng/ml至4.37ng/ml。结论:中药干预能够调控脑出血大鼠血清S100水平及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初步揭示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在41μl(人脑30ml)以内是安全,有效的;以血清S100作为评定指标,脑出血损伤达到不可逆程度的血清S100值初步界定在2.94ng/ml至4.37ng/ml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佳出血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益民,张景利,杨明,冯婷婷.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佳时机和最适出血量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8

[2].过敏杰.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S100蛋白水平影响及最佳临界出血量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3].王洁琼.血清NSE水平与中药治疗脑出血模型大鼠最佳临界出血量的相关性[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4].范丹.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NSE蛋白水平影响及最佳疗效出血量界定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5].梁迪赛.NSE、S100mRNA和蛋白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6].马晓依.血清NSE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的相关性[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7].冷威.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临界出血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标签:;  ;  ;  ;  

最佳出血量论文-张益民,张景利,杨明,冯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