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辨证论治,数理模型,教学,课程
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论文文献综述
白春清[1](2016)在《《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课程的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是面向医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交叉的课程,因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而需再研究。再研究后的课程内容作了叁方面的改进:(1)引入了最新研究的辨证论治数理模型;(2)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更换为Excel程序设计;(3)增加了用Delphi法设定诊断权值。(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赵前龙[2](2008)在《构建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研制辅助中医临床诊疗的实用软件——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方法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自身发展规律,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各种途径中,保持中医特色的最佳途径是用数理模型对中医知识进行“梳理”,进而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处理。本模型是以中医的“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为主导,以症状分类、药物偏性和半定量为基础,以症状、证、方剂和药物为主要对象,以逻辑运算、集合运算、贡献度和偏离度的非线形加权运算为构架,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应当是真正按中医学理论体系、思维形式研制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要全面、正确地反映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实现计算机辅助诊疗,必须使诊疗知识规范化、数据化。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对证型、症状、体征和药物进行规范性、数据化处理。中医证候的规范标准化,是前人未曾解决而当今又必须妥善解决有关中医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大课题。然由于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打上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思辨性、哲理性的烙印,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既成就了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也带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从而使证候的概念模糊不清,其内涵与外延广泛而不十分确切,使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不利于中西医理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与交叉渗透,不利于自身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交流。因此,我们采用继承、发展、精炼、实用的原则,对中医的证候及其概念规范化、名词术语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进行研究。辨证定量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并依据有关的医学理论,将症状、体征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量化,通过概率运算,使其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做出预后诊断。由于中医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变量大部分属于非量化的数据,这就决定了在兼顾其非量化数据特点的同时,不可能用线性的、单一化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随着诸多学科知识的不断交融渗透,用于中医量化研究的方法日益增多,然而均处于探索阶段,寻找到能完全适应中医量化的方法尚有难度,目前常见的量化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半定量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专家问卷、症证药定量法、多元分析方法等。结果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是基于不同特色,从智能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中医诊断知识的经验知识,并研究了相应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在充分考虑中医临床经验知识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完备性的基础上,结合数理诊断模型及实际诊断中的序贯诊断问题,给出以“症—证—治法—方药”为核心的智能诊疗方法,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并将该辅助诊疗系统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是在严格筛选古今临床医家切实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思维科学研究成果,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编制高度智能化的应用程序。它是一种智能程序系统,其内部具有大量中医专家临床诊疗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中医专家临床疾病的联合会诊,借助该系统,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高水平的治疗。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运用临床时能够追随医生的诊断思路,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并能按经典理论作出联想和推论,提示医生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28)
彭瑜[3](2008)在《证素辨证方法在失眠症计算机辅助辨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失眠症进行辨证,并完成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的设计,有助于系统的进行证素辨证方法的探讨,以利于提高失眠症辨证的准确率。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对证素辨证方法和失眠症的计算机辅助辨证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确定失眠症的常见症状、证型和辨证方法。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和临床病案调查以及听取专家意见,确定失眠症的辨证要素;并在规范症状和证候名称的基础上,探求症状(体征)对辨证要素的贡献度。3、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失眠症的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设计。首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确定系统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流程图。然后分别进行数据库设计、程序界面设计、程序代码设计,最后完成失眠症的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并通过临床病案对失眠症的辅助辨证系统进行验证。结果1、确定失眠症的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中涉及的辨证要素为15个。其中,病位要素为:心、肺、脾、肝、肾、胃、胆,共7个。病性要素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内火、气郁、血瘀、痰,共8个。2、规范失眠症的常见症状(体征)85个,确定失眠症常见证型6个。通过频数统计、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临床病案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确定症状(体征)—证素关系表和证素—证型关系表。3、通过选用临床病案对系统进行测试,能通过对输入症状的辨识,对当前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所做的判断,并能给出相应证名。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给出的辨证结果,符合率达93.7%。结论证素辨证方法,能抓住辨证的关键,准确辨识当前病变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使用证素方法进行失眠症的计算机辅助辨证系统能克服以往辨病分型、以证套症的弊端,从而使辨证更准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22)
白春清,李卫平,周安方,童思雄,田代志[4](2002)在《《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课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是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工具 ,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辨证和选方用药。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预备知识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辨证论治推理过程的模型和方法 ,医学知识咨询。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软件系统”的能力。课程的意义是 :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使其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审视和理解自己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 ,缩短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距离(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黄冯玲,阮玉香,郑显理,张芙蓉,卢良弼[5](1980)在《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初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用电子计算机对急腹症进行辅助诊断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和胆石病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尝试,经过307例的临床验证,其准确率达96.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1980年01期)
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研制辅助中医临床诊疗的实用软件——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方法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自身发展规律,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各种途径中,保持中医特色的最佳途径是用数理模型对中医知识进行“梳理”,进而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处理。本模型是以中医的“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为主导,以症状分类、药物偏性和半定量为基础,以症状、证、方剂和药物为主要对象,以逻辑运算、集合运算、贡献度和偏离度的非线形加权运算为构架,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应当是真正按中医学理论体系、思维形式研制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要全面、正确地反映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实现计算机辅助诊疗,必须使诊疗知识规范化、数据化。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对证型、症状、体征和药物进行规范性、数据化处理。中医证候的规范标准化,是前人未曾解决而当今又必须妥善解决有关中医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大课题。然由于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打上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思辨性、哲理性的烙印,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既成就了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也带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从而使证候的概念模糊不清,其内涵与外延广泛而不十分确切,使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不利于中西医理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与交叉渗透,不利于自身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交流。因此,我们采用继承、发展、精炼、实用的原则,对中医的证候及其概念规范化、名词术语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进行研究。辨证定量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并依据有关的医学理论,将症状、体征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量化,通过概率运算,使其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做出预后诊断。由于中医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变量大部分属于非量化的数据,这就决定了在兼顾其非量化数据特点的同时,不可能用线性的、单一化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随着诸多学科知识的不断交融渗透,用于中医量化研究的方法日益增多,然而均处于探索阶段,寻找到能完全适应中医量化的方法尚有难度,目前常见的量化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半定量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专家问卷、症证药定量法、多元分析方法等。结果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是基于不同特色,从智能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中医诊断知识的经验知识,并研究了相应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在充分考虑中医临床经验知识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完备性的基础上,结合数理诊断模型及实际诊断中的序贯诊断问题,给出以“症—证—治法—方药”为核心的智能诊疗方法,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并将该辅助诊疗系统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是在严格筛选古今临床医家切实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思维科学研究成果,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编制高度智能化的应用程序。它是一种智能程序系统,其内部具有大量中医专家临床诊疗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中医专家临床疾病的联合会诊,借助该系统,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高水平的治疗。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运用临床时能够追随医生的诊断思路,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并能按经典理论作出联想和推论,提示医生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论文参考文献
[1].白春清.《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课程的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
[2].赵前龙.构建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3].彭瑜.证素辨证方法在失眠症计算机辅助辨证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4].白春清,李卫平,周安方,童思雄,田代志.《计算机辅助辨证论治》课程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
[5].黄冯玲,阮玉香,郑显理,张芙蓉,卢良弼.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初步报告[J].中医杂志.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