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源论文-陈贞,邢笑雪

近红外光源论文-陈贞,邢笑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红外光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H3气体检测,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

近红外光源论文文献综述

陈贞,邢笑雪[1](2018)在《基于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的氨气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新型光致发光PbSe量子点窄带近红外光源,并将其应用在NH_3气体检测系统中,可以为相应的探测器省去滤光片.采用配位溶剂方法合成出大小均匀,排布规律的6.1 nm的PbSe量子点,沉积到GaN发光芯片上,制成光致发光的近红外光源,其第一激子吸收峰位于1 862 nm,光致发光峰位于1 943 nm,其发射光谱包含了1 900~2 060 nm之间的NH_3气体的全部吸收谱.这种量子点光源与驱动电路、气室和后端检测电路构成NH_3气体检测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5×10~(-5),系统的检测误差为2%.这种新型的量子点近红外光源在气体检测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邢笑雪,王宪伟,秦宏伍,商微微,马玉静[2](2018)在《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的CH_4气体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新型的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其光致发光谱较窄,能有效匹配气体的红外吸收峰。采用配位溶剂法合成出5.1 nm的PbSe量子点,并将其沉积到Ga N芯片上(沉积厚度为165.5μm),经过紫外光照处理和固化后制成了光致发光的近红外光源。该光源第一激子吸收峰位于1 592 nm,光致发光峰位于1 665 nm,其发射光谱包含了1 625~1 840 nm之间的CH_4气体的全部的吸收谱。利用其进行CH_4气体浓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0×10~(-6),检测误差为2%。这种由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构成的新型检测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效能等优点,将其应用在气体检测中时可以略去滤光片,其在红外气体检测领域中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8年04期)

田文龙[3](2016)在《新型可见光—近红外超快光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短脉冲激光在科学前沿、先进制造、微纳加工、生物医疗、宽带通信以及军事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对不同波长的超短脉冲激光的需求,本文重点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新型超快光源包括采用新型超快激光介质(掺镱正硅酸盐晶体)的全固态超短脉冲激光器以及同步泵浦的高功率飞秒光参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本人在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两种晶体具有多峰的发射光谱特性,上首次实现了Yb:YSO/Yb:LSO振荡器的双波长同步锁模运转。采用3 mm长、掺杂5 at.%Yb3+的Yb:YSO晶体,同时获得了中心波长1059.2 nm和1081.2nm的双波长锁模脉冲,平均功率为164 mW。利用两个波长脉冲在时域上的拍频,产生了重频为1.4 THz、脉宽为169 fs的脉冲序列;利用3 nm长、掺杂5 at.%Yb34的Yb:LSO晶体,也获得了中心波长1060.3 nm和1084.2 nm的双波长同步锁模脉冲,得到了225 mW平均功率,两个不同波长的脉冲拍频产生的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和脉宽分别是0.85 THz和590 fs。此外,利用全正色散腔型结构,我们也首次观察到了Yb:YSO/Yb:LSO振荡器的耗散孤子锁模运转。2.首次实现了Yb:LYSO、Yb:GSO和Yb:LSO振荡器的飞秒克尔透镜锁模运转。通过合理的色散补偿,利用3 mm长、5 at.%掺杂的Yb:LYSO、Yb:GSO和Yb:LSO晶体,分别实现了61 fs、72fs和54fs的超短脉冲输出,比之前报道的SESAM被动锁模结果相应的缩短了10、5、5倍,实验结果证明了掺镱正硅酸盐晶体在超短脉冲产生方面巨大的潜力。此外,基于SESAM被动锁模的Yb:LYSO振荡器,我们分别在1035 nm和1042 nm中心波长获得了3W平均功率的稳定锁模脉冲,相应的脉冲宽度为297 fs和214 fs。亚百飞秒脉冲的产生以及稳定的高功率锁模运转证明掺镱正硅酸盐晶体是一种同时兼备高功率和窄脉宽输出能力的优质超快激光介质。3.利用自建的高功率SESAM锁模Yb:LYSO振荡器作为泵浦源,在国内首次实现了Yb全固态激光器泵浦的飞秒MgO:PPLN-OPO,获得了波长哎1428 nm-1763 nm范围连续可调谐的信号光脉冲,进一步通过腔内倍频,将近红外飞秒脉冲波长拓展到了768-874nm波段。4.利用2.5nm长的LBO晶体,对商用的Yb:KGW飞秒振荡器进行倍频得到了平均功率4.1 W的高光束质量飞秒绿光,倍频效率达57.5%。并首次实现了飞秒绿光泵浦的BIBO-OPO,得到了波长在660-1057 nm范围连续可调谐的可见光-近红外信号光脉冲,最大输出功率达1.1 W。经过腔外压缩后,信号光最窄脉宽为71 fs。同时我们还得到1150-1900 nm波长范围的空闲光脉冲,最大输出功率为414 mW,其相应的脉冲宽度在94-223 fs之间。5.利用飞秒绿光泵浦的LBO-OPO,得到了波长在660-1030 nm范围连续可调的信号光。信号光的最大输出功率达1.9 W,对应52.7%的光光转换效率,是迄今国际上同类研究所见报道的最高效率。6.首次利用谐频泵浦方式实现了高重频的绿光泵浦飞秒OPO运行。通过设计紧凑的环形腔结构,以飞秒绿光作为泵浦源,实现了755 MHz重复频率的飞秒BIBO-OPO运转,得到了平均功率为581 mW、脉冲宽度为166 fs的712 nm信号光。7.建成迄今国际上最高重频的飞秒OPO。采用线性腔结构,以高功率的Yb:KGW振荡器为泵浦源,得到了从7.7GHz-37.3GHz不同重复频率的飞秒MgO:PPLN-OPO运转,其信号光波长为通信波段的1515nm。其中37.3 GHz为目前己知的飞秒OPO的最高运转重复频率,此时的信号光输出功率为90mW,脉冲宽度为163 fs。(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莫长涛,郇帅,苏海林[4](2016)在《使用近红外LED光源测量塑料薄膜的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制近红外LED厚度传感器综合实验仪.LED发出波长为0.936μm的单色红外光,由硫化铅探测器接收单色光源照射到被测塑料薄膜后光的强度,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控制器计算显示被测塑料薄膜的厚度.选定最佳工作距离14mm、最佳工作电流100mA进行实验,厚度测量相对偏差在2.0%以内.(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6年01期)

张彬[5](2015)在《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非相干合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连续谱光源宽光谱、高亮度的优异性能使其在通信技术、光谱学、计量学、生物医学及光电对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光纤放大器中直接产生超连续谱是获得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将激光增益放大过程与非线性效应展宽光谱过程结合在一个光纤放大器内,使得系统输出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由于放大器中的热管理问题以及增益光纤纤芯对输出功率的限制,目前见于报道的光纤放大器中产生的超连续谱输出功率最高为177.6 W。为了进一步提高单根光纤输出超连续谱的功率水平,本文基于掺镱光纤放大器对超连续谱光源的非相干功率合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参照传统光纤激光功率合束器的制作方法与设计原则,对7×1光纤宽谱功率合束器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了不同波长输入光由中心输入光纤入射并通过合束器后的光场分布变化以及功率变化,证明了合束器对波长为1060 nm至1700 nm的不同单波长激光具有相同的功率透过率。计算并对比不同波长入射光在合束器输出端的光束质量,分析了波长对输出光光束质量的影响。模拟分析了由外围输入光纤入射的激光在通过合束器前后的光场变化,分析得知由外围输入光纤入射的不同波长激光功率透过率均高于98%,但输出光束质量较差。从功率合束的要求上理论验证了超连续谱非相干功率合束的可行性。按照仿真结构实验制作了一个7×1光纤宽谱功率合束器。二、制作了非相干功率合束所需的七路超连续谱光源。用一个皮秒脉冲激光器作为种子源为七个相同结构的光纤放大器提供信号光,以其中一路放大器为例详细说明了叁级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掺镱光纤放大器的制作过程。在七路光纤放大器的主放大级中获得了七束输出平均功率百瓦量级,输出光谱覆盖1060-1700 nm的高功率近红外超连续谱。叁、使用制作的光纤宽谱功率合束器进行了超连续谱光源非相干功率合束实验。首先改变种子激光器输出参数,在两路放大器中获得低重频、低功率、宽光谱的超连续谱输出,进行低功率下的验证实验。两束低功率超连续谱合束后总合束效率接近100%,合束器输出谱宽覆盖1060-1700 nm,通过对比合束前后的光谱形状,证明了合束器在近红外波段内对不同波长成分具有相同的功率透过率。之后用七路光纤放大器进行高功率超连续谱的非相干功率合束实验,每一路超连续谱在单独通过合束器时功率通过率均高于90%,合束前后光谱基本一致,证明了合束器在高功率情况下同样对不同波长成分具有基本相同的合束效果。用七路光纤放大器作为光源,进行高功率下的超连续谱非相干功率合束实验,最终在合束器纤芯直径为100μm的输出光纤中获得平均功率802 W,光谱覆盖1060-1700nm的高功率超连续谱输出,初步估算输出光束发散角约为80 mrad。(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宋平,聂建华,江升[6](2015)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双光源共光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200~1 100 nm宽光谱光源输出,避免光学器件移动产生的测量误差,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背透式氘灯、卤钨灯的双光源共光轴设计,利用氘灯中心的小孔将氘灯、卤钨灯耦合在同一水平光轴上。在不移动光学器件的情况下,实现了紫外、可见、近红外光的共光轴输出,从而保证光路结构的稳定性,使得调试工作更加方便。(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5年11期)

孙玉洋[7](2015)在《近红外光源稳定控制系统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近红外光谱仪以及辐射定标光源的应用需求,设计了近红外光源稳定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使用不同的控制方式,最终实现光源输出光强稳定均匀。由于电流比电压对光功率的影响较大,故使用稳流源作为光源的驱动电源,稳定控制系统控制稳流源为20W或50W的卤钨灯提供稳定的电流,电流范围是0A~5.0000A,电流的不稳定度小于0.06%。等效型近红外光谱仪针对不同的样品,利用等效测量的方法通过光源系统的亮度可调稳流单元调节控制光谱仪的20W卤钨灯的电流大小(0~1.6667A),使光源稳定输出不同的光强度,通过实验测量出不同的等效光谱数据,光信号不稳定度小于0.1%。为了实验室光谱测量仪器辐射定标中提供稳定均匀的辐亮度光源,研制了一整套积分球辐射定标光源。其结构组成包括近红外光源稳定控制系统、等色温连续调光装置和积分球。其中,稳定控制系统包括STM32微处理器、电信号采集单元、稳流控制单元、光电探测单元、电信号的设定与显示单元等。稳定控制系统利用等色温调光装置,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光栏转盘控制进入积分球入光口的光通量,保持积分球出光口能够等色温连续调节输出稳定的光谱辐亮度。经测试实验得,辐射定标光源输出的辐亮度范围是0~2000cd/m2,非均匀性是0.5%,不稳定性是0.35%,完全可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彭煜[8](2014)在《扫频多波长光源在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近红外光谱仪成为各国研究的又一个热点。本文着重研究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问题,并提出使用扫频多波长光源提高近红外光谱仪分辨率的方法:利用同一像素点记录同一波长移频前后的光强,再将所有像素点不同时刻记录的光强按照波长顺序排列,可以实现高分辨率探测,理论探测精度达到0.08pm,远高于目前商用光谱仪分辨率10pm,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开发了一款用于1520-1570nm范围、分辨率为0.03nm的近红外光纤光谱仪,主要工作包括:1)根据光谱仪设计理论,介绍了基于扫频多波长光源的近红外光谱仪系统原理与光路结构。给出FP激光器、准直透镜、光栅、会聚透镜和线阵InGaAs探测器的参数设计,并完成系统的搭建工作。2)通过对半导体激光器理论的研究,探讨FP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功率特性、温度特性;然后使用激光电流源及温度控制器实现了对FP激光器输出多波长的精密移频,得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大小随注入电流变化的关系为0.003nm/mA。本文测得FP激光器的相邻波长间隔为0.33nm,并选用每次移频0.03nm的方案进行记录数据采集。3)使用搭建的近红外光谱仪系统测量了FBG反射谱以及滤波器的滤波光谱。测量中解调FBG温度传感系统精度达到0.03nm,最小可分辨2.4°C的温度变化,比在相同结构下的近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提高了11倍;测量滤波器滤波光谱时,使用256像素探测器得到的采样点个数由256个增加到2816个,提高了采样点个数与探测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扫频多波长光源可以有效提高光谱仪分辨率,为光谱仪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06-01)

宋锐[9](2013)在《高功率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连续谱光源由于光谱范围宽、相干性能好等优点,在光谱学、光纤通信、光学相干层析以及计量学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亮度半导体激光泵浦技术的发展以及光纤拉制工艺水平的提高,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输出功率水平更高、光谱范围更宽、光谱平坦度更好将成为超连续谱光源未来发展的方向。论文对高功率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展开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打破了“激光器泵浦高非线性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传统方法,创造性的提出基于大模场面积双包层增益光纤实现高功率超连续谱的方案。对高功率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进行分析与设计,从激光器与光子晶体光纤(PCF)之间的耦合、PCF纤芯直径以及半导体泵浦光-超连续谱的转换效率等叁个方面出发讨论了进一步提高PCF输出超连续谱功率水平的限制因素;从光纤放大器输出超连续谱的基本原理和优势两个方面出发论证了光纤放大器输出高功率超连续谱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现百瓦级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具体技术方案。2.对光纤放大器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展开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并对光纤放大器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的功率极限进行了分析与估算。首先,确定了描述超连续谱在光纤放大器中形成与传输的理论模型-广义金兹堡-朗道(Ginzburg-Landau)方程。然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光纤放大器的增益谱形状、小信号增益、增益光纤长度以及入射脉冲宽度和脉冲初始啁啾等因素对脉冲光谱展宽的影响。最后,依次分析了增益光纤热管理、非线性效应、光纤输出端面损伤、半导体泵浦源的输出功率极限以及光纤合束器的功率承受能力、增益光纤损伤等因素对光纤放大器输出超连续谱功率极限的影响。3.开展了高泵浦功率下抑制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的实验研究,成功研制出输出平均功率为157W的全光纤皮秒脉冲激光器。首先针对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现有两种封装形式的缺点自主研制了SESAM的全光纤化封装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实验。然后基于线形腔和环形腔分别搭建了皮秒和纳秒种子源,并在纳秒种子源的基础上通过窄化光谱的方法实现了纳秒脉冲初始啁啾的有效控制。最后,通过采用自主研制的重复频率倍增系统以及缩短所用增益光纤长度的方法实现了光纤放大器中非线性效应的有效抑制,成功研制出输出平均功率为157W的全光纤皮秒脉冲激光器,输出功率为当时公开报道文献中同类全光纤皮秒激光器的最高水平。4.成功研制出百瓦级高平均功率、高效率的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通过解决在提高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平均功率过程中遇到的自发辐射以及增益光纤损伤等一系列问题,在窄线宽纳秒脉冲种子源的基础上,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MOPA)相继研制出输出平均功率为70W和177.6W的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Laser Focus World China》两次进行连续报道,评价为“国际领先”;其中177.6W的全光纤超连续谱光源对应的光谱范围覆盖1064~2000nm,10dB光谱宽度约为740nm,976nm半导体泵浦光-超连续谱的转换效率为56%,整个光谱范围内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大于150mW/nm,是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功率水平,并且该成果成功入选“2012中国光学重要成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03-01)

李家洲,张冬青,黄荣林,赵鑫,肖玉平[10](2012)在《近红外光源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细菌的光合色素能吸收近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加可见光滤光镜的卤钨灯作为近红外光源,照射光合细菌,探讨其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可见光,近红外光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最大菌体浓度提高45%以上。近红外光照强度饱和区为20W~35W之间,低于20W时,光合细菌的生长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超过50W后,近红外光对光合细菌产生抑制作用。温度和pH值2个培养参数对近红外光的光照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2年05期)

近红外光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其光致发光谱较窄,能有效匹配气体的红外吸收峰。采用配位溶剂法合成出5.1 nm的PbSe量子点,并将其沉积到Ga N芯片上(沉积厚度为165.5μm),经过紫外光照处理和固化后制成了光致发光的近红外光源。该光源第一激子吸收峰位于1 592 nm,光致发光峰位于1 665 nm,其发射光谱包含了1 625~1 840 nm之间的CH_4气体的全部的吸收谱。利用其进行CH_4气体浓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0×10~(-6),检测误差为2%。这种由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构成的新型检测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效能等优点,将其应用在气体检测中时可以略去滤光片,其在红外气体检测领域中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红外光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贞,邢笑雪.基于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的氨气检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邢笑雪,王宪伟,秦宏伍,商微微,马玉静.PbSe量子点近红外光源的CH_4气体检测[J].中国光学.2018

[3].田文龙.新型可见光—近红外超快光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

[4].莫长涛,郇帅,苏海林.使用近红外LED光源测量塑料薄膜的厚度[J].物理实验.2016

[5].张彬.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非相干合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6].宋平,聂建华,江升.紫外可见近红外双光源共光轴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5

[7].孙玉洋.近红外光源稳定控制系统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

[8].彭煜.扫频多波长光源在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

[9].宋锐.高功率全光纤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李家洲,张冬青,黄荣林,赵鑫,肖玉平.近红外光源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酿造.2012

标签:;  ;  ;  

近红外光源论文-陈贞,邢笑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