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上动脉论文-董理聪,韩燕妮

甲状腺上动脉论文-董理聪,韩燕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状腺上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上动脉,彩色多普勒频谱,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上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董理聪,韩燕妮[1](2019)在《甲状腺上动脉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的超声多普勒检查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210例,并选取相应的正常志愿者40例,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状腺上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平均流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阻力指数RI不是一个鉴别诊断的良好检查指标。结论:甲状腺上动脉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测定对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确切的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探讨甲状腺上动脉的超声多普勒检查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吴凤姬,林宏,谢文强[2](2018)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诊治的良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并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研究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S、D均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甲状腺下动脉S、D、PI、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中检测,对辅助诊断甲状腺癌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李春英[3](2018)在《分析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甲状腺方面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0例,20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20例患者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选择2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体内血流分布,测定患者STA峰值流速、收缩期至峰时间、心率等。结果:甲亢组及亚甲减组V、PSV明显更高(P<0.05),甲亢组HR加快明显,T缩短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属于一种简单检测方式,将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应用在甲状腺患者的临床检查中,能够实现对甲亢与亚甲减的诊断鉴别,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陈静,李晓智,陈卓凯,官理智,庄卓凯[4](2018)在《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位置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118具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的双侧颈区,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以及起始部位到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可分为颈总动脉分叉处(A)、颈外动脉(B)和颈总动脉(C)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0.93%,37.71%和30.51%;左右两侧甲状腺上动脉起始情况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起始于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小于起始于颈总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结论甲状腺上动脉是头颈部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动脉,其回顾性分析将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陶伟,何郭一石,王宏伟[5](2017)在《异常右甲状腺上动脉伴右喉上动脉缺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剖1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共干从颈外动脉发出,此种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在右颈总动脉分叉上方0.7cm处,右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共干从颈外动脉发出,形成甲状舌干,该干长度为0.3cm。其中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直径2.8 mm,先斜行向内下方走行1.7cm后,在甲状腺侧叶上极上方从动脉前壁先发出2个分支,1支为后腺支,直径为1.4mm,该支再分为3个小支经侧叶上极(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陈明智,王志强,倪鑫,李阿敬,李海涛[6](2016)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再造的临床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测量创面大小,确定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进入皮瓣,旋转皮瓣与面部缺损区域后无张力缝合固定皮瓣,供皮瓣区直接分层缝合。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均完全成活,无二次手术,皮瓣与周围组织无色差,厚薄均匀,可感知,无继发畸形,肿瘤患者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对面部缺损进行修复再造,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6年10期)

钟源,孙善全,龚睿,张威[7](2016)在《喉上神经外支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应用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剖并观察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laryngeal nerve,ELN)和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STA)之间的比邻关系,为手术中保护EL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尸体标本57具(114侧),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ELN、STA的比邻关系。结果本组标本中颈交感链(cervical sympathetic chain,CSC)与ELN吻合成袢(CSC-ELN loop)者,占78.9%(90侧)。在27.7%(25侧)低位CSC-ELN loop中,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可分为4类:(1)STA分支与CSC-ELN loop重迭;(2)STA腺支穿过CSC-ELN loop;(3)CSC-ELN loop环甲肌支与STA喉支伴行;(4)STA的分支与CSC-ELN loop分支相互交叉。结论 STA与CSC-ELN loop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鉴于此,在甲状腺和/或颈部手术中,我们特提出两个手术保护措施:(1)应单支游离并结扎STA;(2)在处理STA的前内侧分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ELN/CSC-ELN loop的环甲肌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刘静,徐文贵,朱磊,宋秀宇[8](2016)在《健康女性甲状腺上动脉多普勒参数与甲状腺相关激素及女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女性月经周期甲状腺上动脉多普勒参数变化与甲状腺相关激素及女性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5名健康女性卵泡早期、排卵期、黄体期的甲状腺上动脉(STA)多普勒参数,分析不同月经期STA多普勒参数的变化与女性激素(雌二醇、孕酮)及甲状腺相关激素(T3、T4、TSH)变化关系,利用典型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多普勒参数与女性激素、甲状腺相关激素的综合相关性。结果血清雌二醇、孕酮、T3、T4在不同月经期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STA多普勒参数Vpeak、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在不同月经期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Vpeak、Vmean的变化与雌二醇及T3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PI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加速度(acceleration,AC)、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与孕酮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康女性月经周期部分STA多普勒参数的变化与雌二醇、孕酮、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相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树寰,刘春荣,吴育杰[9](2016)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研究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治疗3、6和12个月的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流速(V_m)、舒张末期流速(V_min)、收缩峰流速(V_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V_m、V_min、V_max均较高,而RI、PI较低(P均<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V_m、V_min、V_max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肝动脉的RI、PI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改善程度越明显。结论甲亢患者存在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随着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减轻而趋于正常水平,动态检测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甲亢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李金波,史静,俞洋[10](2016)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差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0例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纳入病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血流峰速度(V_(max))、阻力指数(RI),采集血清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感染性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病理组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血流峰速度V_(max)均显着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病理组的FT3、FT4、TT3、TT4、ESR、CRP、PCT、MDA均显着高于对照组,SOD、TAOC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下动脉的Vmax与FT3、FT4、TT3、TT4、ESR、CRP、PCT、MDA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的V_(max)显着加快,V_(max)与甲状腺激素含量、感染性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准确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甲状腺上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诊治的良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并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研究组患者甲状腺上动脉S、D均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甲状腺下动脉S、D、PI、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中检测,对辅助诊断甲状腺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状腺上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董理聪,韩燕妮.甲状腺上动脉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吴凤姬,林宏,谢文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3].李春英.分析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2018

[4].陈静,李晓智,陈卓凯,官理智,庄卓凯.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位置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

[5].陶伟,何郭一石,王宏伟.异常右甲状腺上动脉伴右喉上动脉缺如一例[J].解剖学杂志.2017

[6].陈明智,王志强,倪鑫,李阿敬,李海涛.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再造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

[7].钟源,孙善全,龚睿,张威.喉上神经外支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

[8].刘静,徐文贵,朱磊,宋秀宇.健康女性甲状腺上动脉多普勒参数与甲状腺相关激素及女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

[9].陈树寰,刘春荣,吴育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

[10].李金波,史静,俞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甲状腺上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血流频谱各参数差异性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甲状腺上动脉论文-董理聪,韩燕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