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乐器论文-常亚娜

虚拟乐器论文-常亚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乐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乐器,手势互动,Kinect,深度学习

虚拟乐器论文文献综述

常亚娜[1](2018)在《基于手势互动的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其中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也源远流长,不同民族之间也具有各自的乐器发展历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乐器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乐器的传承也受到了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传统乐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的形式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用数字化的形式来保护传统文化也在进行着各种探索,有基于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技术的计算机虚拟乐器,有基于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虚拟乐器。本文中主要研究工作有下面几个方面:(1)在本文中的研究中,选取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族乐器,对虚拟乐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方法。本文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起到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2)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基于动态手势的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研发。面向虚拟乐器的手势互动方法研究,首先是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手势互动研究,对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理论知识以及叁个基本问题进行叙述。土家打击乐器手势动作的自定义以及动态手势特征的提取和优化,它们都影响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初始化、训练和识别的结果。其次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手势互动研究,包括对深度神经网络中基本概念进行介绍,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基本过程。两种方法最后都会对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并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面向虚拟乐器的手势互动方法研究,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的设计,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的实现和测试。面向虚拟乐器的手势互动方法研究,使用隐马尔科夫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探讨。土家虚拟乐器系统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的分析,对土家虚拟乐器进行叁维模型构建,然后虚拟乐器的传统交互方法和对手势互动的交互方法研究,最后系统将虚拟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的演奏乐曲保存为MIDI文件,以及对MIDI文件进行解析后虚拟乐器进行自动演奏。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在Unity3D的开发平台上实现了整个虚拟乐器系统,其中包括系统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自动演奏、乐曲保存等功能,并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界面测试来保证突击虚拟乐器系统的可靠性。(4)虚拟乐器国内外研究中所面临的乐器模型构建简单,大部分缺少自动演奏研究,交互方式单一,用户体验感差等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法。并加入先进的方法探索出了一种土家乐器保护和传承的服务模式,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当中。(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汉熙,张衍平,陈冲[2](2017)在《“虚拟乐器”技术专利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专利分析法对世界范围内有关虚拟乐器的专利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完成了虚拟乐器的专利现状、应用领域、研究热点、区域分布的统计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统计的结果显示,关于虚拟乐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研究机构主要为企业,研究方向已经经历了由传统的电子乐器到基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乐器的转变,其应用领域主要是教育、游戏、音乐创作等。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技术还处于起步期,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3D投影和传感器的新型虚拟乐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交互技术的在线多系统协同演奏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卢思羽[3](2016)在《基于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虚拟乐器演奏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以键盘鼠标直接操纵图形界面为主,这些交互方式要求用户需要掌握一定程度上的设备操作技能,并且限制了用户必须在计算机身边,在一定程度上不够直接便捷,限制了用户交互的自然性。而伴随着新型交互设备及技术的出现,多模态人机交互成为目前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模态人交互正在被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利用多模态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新型的交互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自然地进行人机交互活动。本文的主要研究是通过对最新的体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多种交互技术的融合研究,设计开发出基于体感、手势及传统键鼠等交互融合的人机交互模式,并实现基于此种模式的虚拟传统乐器的演奏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及理论探讨。研究讨论多模态人机交互中的主要概念问题、多模态人机交互中的信息融合关键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体感等最新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2)基于体感交互的多模态人机互动方法研究。以Kinect骨骼信息为基础的体感交互研究;以图像处理的物体识别为基础的交互方式研究;上述2种交互方式的互补结合研究;基于Leap Motion手部运动精确识别的人机交互。3)基于体感的虚拟乐器系统分析与设计。对于基于体感的虚拟乐器演奏系统的需求、功能等进行分析,并设计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案。4)基于体感的虚拟乐器系统实现。以VS为开发平台,利用EmguCV、KinectSDK等开发工具实现虚拟编钟演奏系统;以Unity为开发平台,借助Leap SDK、 Leap Unity Assets等工具实现虚拟锣钹乐器演奏系统。并对虚拟乐器系统进行了测试与使用效果分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骨骼信息与图像识别结合的交互方式,以及一种基于Leap Motion手部运动信息特征的交互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的虚拟乐器演奏系统,系统实现了利用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来演奏虚拟乐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檀伯才[4](2015)在《虚拟乐器的音序技法研究——以西洋管弦乐队中弓弦乐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乐器是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解虚拟弓弦乐器音色形成技术,合理选择并巧妙运用虚拟弓弦乐器音色库,对管弦乐作品的制作尤为重要。参照实际音乐作品谱例,以音序器软件Cubase及采样器软件Kontakt为平台,结合传统弓弦乐器相关乐器法,恰如其分地运用虚拟弓弦乐器的Keyswitch功能、连奏处理手法以及相关控制器参数调节等音序技法,为计算机音乐作品增添音响的真实性与音乐的人性化。(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陈世哲[5](2015)在《近年来虚拟乐器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乐器(也称为音色库,软音源)技术在音质,演奏技法,制作方式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并带来音乐制作领域相应的变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虚拟乐器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技术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的方面讨论其发展趋势以及对音乐制作领域新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周皓[6](2011)在《虚拟乐器取代传统乐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科技时尚化成为年轻人的新标志,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计更人性化,也更“好玩”,如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等,配套的软件程序不仅有制作精良的游戏,还有高仿真度的乐器软件。让想“玩”乐器的用户只花几十元钱就能玩到各种乐器,更是有不少年(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11-04-27)

尹昊喆[7](2011)在《基于情感的虚拟乐器的音色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情感的虚拟乐器音色建模的研究是计算机音乐技术研究的重要范畴,其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构建一组特殊的数字虚拟乐器模型,方便“写”出表达情感的乐曲。目前乐音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录制的方式,需要经过演奏者现场演奏、软件工程师后期处理等多道工序方能实现,这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还很难对这种方式产生的乐曲进行精确、细微的调节。但是如果通过音色模型,就可以很方便的在计算机中“写”出乐曲,能够对所“写”内容进行极为精确的控制,而且对其修改也极为方便、快捷,从而大大节省录制的资源和时间成本。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要通过乐音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清晰地展现出来,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构建一组用于表达情感的音色模型,可大大降低表达情感的难度,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情感表达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种类。本文在参考了Thayer所提出的二维模型以及Juslin的分类理论后,将音乐中的主要情感分为了悲伤、欢快、愤怒、宁静安逸四大类。在分析已有的现实乐器的基础上,根据情感的特征与乐器音色的对应关系,找出了适合表达各种情感的一些乐器,分别作为主要采样研究对象和辅助研究对象,为基于情感的音色建模提供基础。由于乐器的发声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故而其发声的音色取决于振幅包络特性以及频谱特性。因此基于情感的音色模型构建也是基于这两个方面。分别建立振幅包络子模型、频谱特征子模型,然后合成为最终要建立的模型。模型建立以后,使用C#语言在.NET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实验平台,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在实验平台输入所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将音乐数据写入内存中,然后保存为WAV音频文件,通过播放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除了可减少乐音产生的一系列成本,还可提高其产生的效率,降低表达情感的难度。该研究对算法作曲和基于情感的音乐检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曹西征,张磊,范海菊[8](2009)在《一种可控虚拟乐器音色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虚拟乐器,提出了一种可控音色模型。该模型包括频谱子模型和振幅包络子模型。保持振幅包络子模型参数不变,调节频谱子模型参数,对音色效果进行分析,找到这些参数对乐器音色的作用规律。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模型可提供对音量、衰减快慢、泛音宽度和泛音位置等方面的控制。与以往硬件合成音色的方法相比,该软件方法可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实现音色的可控性。对软件乐器音色的构建和算法作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基础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9年07期)

章艳[9](2009)在《乐器演奏提示系统与基于视频的虚拟乐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MIDI技术的虚拟乐器不仅能够模拟合成真实乐器如钢琴、风琴、架子鼓等单个乐器的音质,而且通过软件合成器增加复音数、改进MIDI控制等,合成出大型乐队现场演出时所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声音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乐器的结构和形式。但现有的虚拟乐器输入端基本都采用键盘、鼠标或者专业输入控制设备,本论文着重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进一步改善乐器的人机交换方式,为普通大众提供更简洁、更便利的乐器演奏、练习、教学、娱乐工具。论文首先设计了基于LED阵列的演奏提示系统,该系统从MIDI命令中提取乐器按键信息,并通过USB接口点亮相应LED灯,使得无任何音乐知识的人也能根据阵列LED灯的提示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旋律。论文进一步设计了基于视频的无键盘虚拟乐器,它通过普通摄像头,利用VFW技术采集图像,同时对图像分区,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按键,通过图像统计分析确定哪个区域有手指按下,进一步合成出MIDI指令流,由PC机演奏出相应音符。本论文设计的基于LED阵列的演奏提示系统和基于视频的无键盘虚拟乐器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普及推广,对音乐教学、娱乐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汪慧勇[10](2009)在《基于视频的便携式虚拟乐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MIDI技术的虚拟乐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乐器的结构形式。而嵌入式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的进步,为虚拟乐器带来了新的机遇。开发研制低成本、结构紧凑的嵌入式新型虚拟乐器,并进一步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视频的便携式无键盘虚拟乐器演奏系统。该系统引入基于视频的人机交互方法,采用高性能DSP芯片TMS320DM6437替代通用计算机,配合以TVP5146和VS1003B这两款视、音频编解码器搭建起系统硬件平台;以DSP/BI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编制外部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本文所研制的虚拟乐器演奏系统能够识别摄像头视域内26个区域的手指按键动作,对应地可发出26种不同音调的乐音,满足演奏非复杂音乐的需求。另外,该系统能够很容易集成到诸如音乐设备、音乐教具、智能玩具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虚拟乐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专利分析法对世界范围内有关虚拟乐器的专利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完成了虚拟乐器的专利现状、应用领域、研究热点、区域分布的统计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统计的结果显示,关于虚拟乐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研究机构主要为企业,研究方向已经经历了由传统的电子乐器到基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乐器的转变,其应用领域主要是教育、游戏、音乐创作等。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技术还处于起步期,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3D投影和传感器的新型虚拟乐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交互技术的在线多系统协同演奏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乐器论文参考文献

[1].常亚娜.基于手势互动的土家虚拟乐器系统研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王汉熙,张衍平,陈冲.“虚拟乐器”技术专利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3].卢思羽.基于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虚拟乐器演奏系统研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檀伯才.虚拟乐器的音序技法研究——以西洋管弦乐队中弓弦乐器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陈世哲.近年来虚拟乐器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5

[6].周皓.虚拟乐器取代传统乐器?[N].音乐周报.2011

[7].尹昊喆.基于情感的虚拟乐器的音色建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8].曹西征,张磊,范海菊.一种可控虚拟乐器音色模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

[9].章艳.乐器演奏提示系统与基于视频的虚拟乐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0].汪慧勇.基于视频的便携式虚拟乐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虚拟乐器论文-常亚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