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癌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癌瘤,类癌,神经组织肿瘤,原发性
类癌瘤论文文献综述
Ckonis,C,-D,,Green,J,J[1](2005)在《皮肤原发性类癌瘤》一文中研究指出W 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64-year-old m an w ith a cuta- neous carcinoid tum or.C linical investigation and diagnos- tic studies failed to reveal an internal prim ary tum or.F ive cases of prim ary cutaneous carcinoid tum or have been re- ported in the literature.Interestingly,our patient had co- existing lichen planus,w hich has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in association w ith carcinoid.(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3期)
余家琦,杨国胜,史时芳,章久武,朱选文[2](2003)在《原发性膀胱类癌瘤(附四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 对 4例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8岁。患者均有肉眼或镜下血尿 ,但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其中尿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阳性 1例 ,KUB加IVU检查发现膀胱腔内充盈缺损 1例 ,B超检查发现膀胱腔内新生物 3例 ,膀胱镜检查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 ,大小为 0 .5cm× 0 .5cm~ 4.0cm× 3 .0cm ,1例伴盆腔淋巴结肿大。 结果 3例行经尿道电切除术者 (膀胱类瘤2例 ,膀胱类癌 1例 ) ,分别随访 1、2、3年 ,未见复发。 1例晚期膀胱类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术后 3个月胸片示双肺转移 ,辅以放疗和化疗 2个疗程 ,2个月后死亡。 结论 原发性膀胱类癌瘤无明显特异性症状 ,确诊依靠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膀胱类瘤预后良好 ,类癌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03年12期)
任少华[3](2001)在《高分辨CT对于经气管镜治疗的典型气管腔内类癌瘤患者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局限于管腔内的早期肺癌经气管镜治疗可能得到根治,疗效与肿瘤范围及部位相关。本文就高分辨CT(HRCT)对接受气管镜治疗的典型气管腔内类癌瘤(ITBC)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2001年10期)
张江林[4](2001)在《原发性皮肤类癌瘤》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文献证实原发于皮肤外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类癌瘤可以累及皮肤组织 ,然而仅报告几例原发性皮肤类癌瘤 ,它们的存在目前仍有争论。作者经长期随访报道了 1例原发于皮肤组织的类癌瘤。患者男 ,6 0岁 ,发现前胸单个红色结节 ,无临床症状、腹泻及面部潮红(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2001年04期)
李春元[5](2001)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Ⅱ型胃类癌瘤》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类癌瘤起源于胃的泌酸粘膜中的肠道嗜铬样细胞。此类肿瘤通常分为叁型 :Ⅰ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 ;Ⅱ型于同时有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与Zolinger Ellison(ZE)综合征的患者中易于发生 ;Ⅲ型为散发性。这些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但高胃泌素血(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药学分册》期刊2001年03期)
蔡中起,赵宪邨[6](2000)在《类癌瘤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癌瘤通常为一种进展缓慢和无症状的肿瘤 ,但有时可为恶性肿瘤并难以处理。本文对类癌瘤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2000年08期)
张绍新[7](1999)在《未治疗的双眼多发性脉络膜类癌瘤长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癌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常来源于支气管、胃肠道。脉络膜转移来源于支气管类癌瘤,通常为单侧孤立的桔黄色团块。色素膜转移性类癌瘤可为全身疾病的最初发现。色素膜类癌瘤的治疗包括外部光照射疗法、短期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全身化疗和局部切除。色素膜转移癌相(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期刊1999年05期)
童晓明,侯家声[8](1998)在《恶性类癌瘤与类癌心脏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癌1907年由Obendorfer提出,是一种源于神经嵴细胞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平均预期寿命4.6年。25%的类癌病人合并有心脏瓣膜的损伤,预后极差,平均预期寿命仅1.6年。目前研究认为,类癌的恶性表现可能与类癌细胞大量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5-HT有关,因此内科治疗的重点在于抑制5-HT的释放或中和其作用,但效果很不理想。外科手术切除瘤灶和置换瓣膜,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期刊1998年05期)
H,D,Becker,A,Gabriel[9](1997)在《胃类癌瘤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类癌瘤少见,大约仅占良性或恶性肿瘤的1%。引入可弯曲内镜前很少诊断出胃类癌瘤,只在转移时才被发现,然而近年来胃类癌瘤已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方面证实胃类癌瘤,另一方面可证明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1997年04期)
Mure,A[10](1996)在《类癌瘤综合征左室心肌摄取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癌瘤综合征左室心肌摄取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英]/MureA…∥JNuclMed.-1996,37(2).-275~278一例65岁女患者因胃息肉入院。最初腹部超声、结肠镜和小肠系列探查均为正常,胃息肉活组织检查提示为良性腺囊息肉病。3年后她因急性右...(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期刊1996年06期)
类癌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 对 4例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8岁。患者均有肉眼或镜下血尿 ,但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其中尿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阳性 1例 ,KUB加IVU检查发现膀胱腔内充盈缺损 1例 ,B超检查发现膀胱腔内新生物 3例 ,膀胱镜检查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 ,大小为 0 .5cm× 0 .5cm~ 4.0cm× 3 .0cm ,1例伴盆腔淋巴结肿大。 结果 3例行经尿道电切除术者 (膀胱类瘤2例 ,膀胱类癌 1例 ) ,分别随访 1、2、3年 ,未见复发。 1例晚期膀胱类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术后 3个月胸片示双肺转移 ,辅以放疗和化疗 2个疗程 ,2个月后死亡。 结论 原发性膀胱类癌瘤无明显特异性症状 ,确诊依靠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膀胱类瘤预后良好 ,类癌预后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癌瘤论文参考文献
[1].Ckonis,C,-D,,Green,J,J.皮肤原发性类癌瘤[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
[2].余家琦,杨国胜,史时芳,章久武,朱选文.原发性膀胱类癌瘤(附四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
[3].任少华.高分辨CT对于经气管镜治疗的典型气管腔内类癌瘤患者的意义[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
[4].张江林.原发性皮肤类癌瘤[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
[5].李春元.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Ⅱ型胃类癌瘤[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
[6].蔡中起,赵宪邨.类癌瘤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
[7].张绍新.未治疗的双眼多发性脉络膜类癌瘤长期观察[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9
[8].童晓明,侯家声.恶性类癌瘤与类癌心脏病[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8
[9].H,D,Becker,A,Gabriel.胃类癌瘤的治疗[J].TheChinese-German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1997
[10].Mure,A.类癌瘤综合征左室心肌摄取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