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短语论文-张强

偏正短语论文-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正短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村庄

偏正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17)在《和村庄有关的几个偏正短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攀爬的草再高的地方草都能爬上去。村北的那面山坡就不用说了,草一溜儿长上去,如履平地一般。山有多高草就爬多高,草从不惧怕高大的事物。老鸹窝里,一株草拱出来,老鸟在孵出小鸟之前先孵出了一根草。这根草带着老鸹的体温,像一只鸟一样蹲在树梢,以一只鸟的眼光(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7年05期)

胡玲芳[2](2014)在《偏正短语中的“的”和“地”的区分和隐现问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的”和“地”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而关于“的”和“地”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通过语法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构助词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调查问卷及语料库中结构助词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最后提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结构助词的教学方法。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了绪论和最后的结语外,中间四个部分为本文的中心。绪论阐述了现在对结构助词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按分合、隐现、对外汉语角度进行梳理,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对“的”和“地”的语法结构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地”和“的”在同一个偏正词组中出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第二章综述了“的”和“地”的隐现规律,细细梳理了“的”和“地”在不同的情况下的隐现规律。第叁章主要是对调查问卷和收集的资料库进行整理和分析,考察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的偏误,并挖掘出偏误出现的原因。第四章根据对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和偏误原因的探讨,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对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教学建议。结语交代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陈珊[3](2013)在《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自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以来,便诞生了;如今,汉语网络语言得到了人们广泛地运用,并深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界也是从彼时开始关注汉语网络语言,并对其开展分析研究的。纵观以往对汉语网络语言的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从最初对汉语网络语言的态度和规范问题进行讨论,发展到讨论汉语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形式问题,再之后,开始关注汉语网络语言的意义及从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研究汉语网络语言。在语料的选择上,关注汉语网络偏正短语不多,从词概念框架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的则更不多见。实际上,经过大量的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汉语网络语言仍是词组而非独立的词,且由偏正短语结构组合而成,因此本文尝试挖掘它们的搭配机制。本文的语料主要收集于两大主流汉语网络语言网站: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当中聚集了中国最新、最热的网络语言,同时,借助以下理论:形态学、框架语义学、词概念框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等理论,我们对收集的语料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分析,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尝试概括其搭配机制,具体如下:(1)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形式结构遵从形态学的规则,其形式结构存在内部联系,彼此关联;(2)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特别是词概念框架,说明其搭配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3)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机制是运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的手段,以达到语言经济性为目的,因此,新出现的汉语偏正短语形式新颖,语义简明、诙谐,反差效果强烈,体现了很强的语言表达力。因此,我们得出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是有理据的,从词概念框架视角对如此丰富的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进行研究是对以往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补充和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徐迎晖,徐晓晖[4](2012)在《基于偏正短语的中文自然语言文本水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在汉语偏正短语中增删助词"的",以及调整联合结构修饰语中各项次序的中文自然语言文本水印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助词"的"的语用功能和联合结构中各项次序的自由性,通过控制助词"的"的出现方式或调整联合结构中内部各项的次序,对文本进行修改.为了增强鲁棒性,对秘密信息附加了分帧和纠错编码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隐蔽性好,隐藏容量较大,便于在现有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实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2年05期)

王艳[5](2012)在《小议“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中的偏正短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马庆株(1983)的研究,"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中的"时量成分+宾语"为偏正结构,时量成分为定语,但他论证得较为简单。基于此,本文意图深入论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是定语?是什么性质的定语?与一般定语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时量成分+宾语"结构能脱离动词单说?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语言学理论对这些问题加以了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2年01期)

孙海燕[6](2011)在《《银雀山汉墓竹简》(911-1621)偏正短语语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银雀山汉墓竹简》(911-1621)中的出现了大量偏正短语,为研究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的汉语语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根据中心语的词性,我们把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定中短语的定语有直接附于名词前的,也有借助于助词"之"而位于名词之前的。根据修饰语的词性我们又可以进行细分。此简状中短语的中心语多为动词;介词"以"加宾语用在动词之前可作状语;由连词"而"、"以"连接的俢饰成分可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语法功能上分析,定中短语是名词性短语,状中短语是谓词性短语。(本文来源于《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期刊2011-11-01)

赵德[7](2011)在《银雀山汉简“阴阳时令、占候之类”中的偏正短语》一文中研究指出"银简二"第二部分的篇章名称为"阴阳时令、占候之类",其下又分为《曹氏阴阳》《阴阳散》《禁》《叁十时》《迎四时》等共计十二小篇,其内容关乎阴阳方位、时令禁忌、天人感应、天文杂占等等。《汉志》将此等归入术数类。如思想、文化等高层次的研讨当以语言为其津逮,语言探究又当以描写为其基础,因此笔者从词法、句法都有所体现的短语入手,经初步探索得知,该材料中偏正短语形式繁多、结构灵活,其中一部分又自成系列,尤能体现当时术数语言的特色。(本文来源于《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期刊2011年00期)

王玲玲[8](2010)在《汉语述宾/偏正短语的意义优选和歧义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158条述宾/偏正歧义短语的相对歧义度和绝对歧义度。通过对相对歧义度的考察,认为短语中动词的动性、名词的有/无指、词的使用频率以及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语义选择;通过对绝对歧义度的考察,把这些歧义短语按致歧能力的高低分成高度歧义组、中度歧义组和低度歧义组。(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0年04期)

刘黎垠[9](2010)在《含“的”偏正短语的陌生化策略——以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际活动中,由于语言材料的有限性和主客观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含"的"偏正结构的使用往往不那么循规蹈矩,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出现了灵活多样的变异性偏正结构形式。本文以韩少功《马桥词典》为例,分析其中含"的"偏正结构的多种异化形式及其修辞功能,探讨形成这些陌生化形式的艺术手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06期)

林秀艳[10](2010)在《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定中型和状中型两种偏正短语出发,比较了藏语拉萨话和汉语普通话在语序上的异同。这里把中心语权且当成不变的单位,然后把各种定语和各种状语区别开来一个个地进行观察比较,最后简单分析不同类型的定语和状语的位序排列。(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偏正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的”和“地”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而关于“的”和“地”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通过语法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构助词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调查问卷及语料库中结构助词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最后提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结构助词的教学方法。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了绪论和最后的结语外,中间四个部分为本文的中心。绪论阐述了现在对结构助词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按分合、隐现、对外汉语角度进行梳理,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对“的”和“地”的语法结构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地”和“的”在同一个偏正词组中出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第二章综述了“的”和“地”的隐现规律,细细梳理了“的”和“地”在不同的情况下的隐现规律。第叁章主要是对调查问卷和收集的资料库进行整理和分析,考察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的偏误,并挖掘出偏误出现的原因。第四章根据对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和偏误原因的探讨,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对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教学建议。结语交代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正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和村庄有关的几个偏正短语[J].散文百家.2017

[2].胡玲芳.偏正短语中的“的”和“地”的区分和隐现问题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陈珊.汉语网络偏正短语的搭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徐迎晖,徐晓晖.基于偏正短语的中文自然语言文本水印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2

[5].王艳.小议“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中的偏正短语[J].华中人文论丛.2012

[6].孙海燕.《银雀山汉墓竹简》(911-1621)偏正短语语法初探[C].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2011

[7].赵德.银雀山汉简“阴阳时令、占候之类”中的偏正短语[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1

[8].王玲玲.汉语述宾/偏正短语的意义优选和歧义度考察[J].汉语学习.2010

[9].刘黎垠.含“的”偏正短语的陌生化策略——以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10].林秀艳.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标签:;  

偏正短语论文-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