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冯爱萍,黄莉,徐逸,吴传庆,王雪蕾

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冯爱萍,黄莉,徐逸,吴传庆,王雪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源污染,氮,磷,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计算模型,遥感

氮磷面源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冯爱萍,黄莉,徐逸,吴传庆,王雪蕾[1](2019)在《基于DPeRS模型的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PeRS模型对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并对"十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淮河流域235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2016年TN和TP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44. 99和2. 44万t,入河量分别为27. 72和1. 27万t;空间分布上,淮河流域的东部和南部氮、磷污染程度较为显着,北部污染程度较轻;农田径流型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面源污染源,均占到总污染量90%以上,是该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的污染源,对于TN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城镇地表径流,对于TP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畜禽养殖;筛选出淮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64和185个,面积占比分别为75. 3%和85. 0%。(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9年05期)

冯爱萍,吴传庆,王雪蕾,王洪亮,周亚明[2](2019)在《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遥感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ODIS遥感数据为驱动,采用以遥感像元为基本模拟单元的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msing)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分析了2016年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十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海河流域172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海河流域总氮(TN)排放量为13.62万t,入河量为2.53万t;总磷(TP)排放量为8152t,入河量为1597t;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氮磷面源污染较重,其中河北省片区氮磷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最大;农田径流型是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类型,其次城镇径流影响也较大;筛选出海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27和131个,面积占比分别为84.2%和87.0%.(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薇[3](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形式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当人们对点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管控后,水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开始逐渐意识到非点源污染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物输出负荷对其水质坏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农业增产驱动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我国水体普遍遭到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河流水质不断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学术界与生产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响应国家政策,亟需分析降低农耕作物灌水施肥量对不同区域面源污染物输出负荷的影响。本文选取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SWAT模型进行面源污染负荷的模拟,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参数率定与验证,模拟农田水氮磷的区域演变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构建沙颍河SWAT模型,将沙颍河流域划分为23个子流域和46个水文响应单元。采用LH-OAT灵敏度分析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选取对模型模拟过程中影响较大的10个参数。分别为ESCO、CN2、EPCO、CANMX、SOL_K、SOL_AWC、GWQMN、SOL_Z、GW_REVAP、ALPHA_BF。以此10个参数为重点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分析。对SWAT模型进行校准、验证和模拟计算。采用周口水文站1960-1980年实测月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2000-2016年实测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经过分析,模型在校准期决定系数(R~2)和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ENS)分别为0.75和0.66;验证期决定系数R~2和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77和0.74。说明SWAT模型在沙颍河流域适用性良好。(2)模拟并分析了农业非点源负荷输出在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从时间上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产生于降雨量比较集中的7月和8月里。从空间上来看,2018年总氮和总磷负荷均呈现出中部和东部污染负荷输出量较高的情况;2010年间,其污染负荷在西部区域分布均最高;2012年间,污染物负荷在中部最高;2015年间,其分布在西部和东部较高,污染物分布规律图与降雨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较为一致。(3)根据我国近年来提出节水灌溉政策,设定叁种可能的情景,情景一:灌溉水不变,化肥氮磷施用量减少20%;情景二:化肥施用量不变,灌溉水减少20%;情景叁:灌溉水减少20%,化肥氮磷施用量减少20%。应用模型对沙颍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灌水施肥情景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中,情景一下的总磷负荷消减量较情景二下的多,情景叁下的总氮和总磷负荷量均比其他两种情景下的高。在区域变化中,北部和南部地区在情景一的总磷负荷均高于情景二下,中部与东部地区在情景一下的总氮总磷负荷的削减率均高于情景二下的。化肥的施用量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与总氮、总磷和硝态氮的污染负荷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林建国,杨玉波[4](2019)在《东圳水库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该文以莆田东圳水库流域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其2017年各类污染源进行统计调查,结合库区和入库河流水质监测,研究东圳水库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与负荷。结果表明,东圳水库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氨氮,主要污染源是农田径流,农业面源污染贡献了66.3%的总氮负荷。相应的,提出了东圳库区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余红兵[5](2018)在《沟渠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当前氮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突出问题,系统归纳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24期)

谢经朝,赵秀兰,何丙辉,李章安[6](2019)在《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的总负荷量分别为2 721. 42 t和492. 04 t;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南河子流域最大,汉丰湖子流域最小;不同类型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差异很大,以肥料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来源,其中肥料源等标污染贡献率为76. 92%,是汉丰湖流域首要污染源;各乡镇中,敦好镇、铁桥镇和白桥镇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较高,均高于350 m~3·a~(-1),为重点控制乡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有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肥料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种植业源严重污染型和肥料源复合主导型这4种污染类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余红兵,戴桂金[7](2018)在《氮磷面源污染在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当前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简要综述了农田排水沟渠中氮元素的转化机理(植物吸收、脱氮作用、沉积作用、渗透作用),磷元素的迁移转化机理(植物吸收、底泥吸附、底泥沉降、还原产生PH3等)。(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1期)

翟正丽,许立祥,周祖昊,刘佳嘉[8](2018)在《基于GIS的鄂州市氮、磷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鄂州市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畜禽粪便的不适当处理,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鄂州市2015、202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入河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源中的总氮入河量由2015年的2850. 40 t下降到到2020年的2382. 02 t再到2030年的1590. 74 t,总磷入河量由2015年的1305. 59 t下降到2020年的850. 78 t到2030年的503. 84 t。畜禽养殖源中的总氮入河量由2015年的618. 17 t下降到2020年的313. 17 t再到2030年的604. 37 t,总磷入河量由2015年的351. 71 t下降到2020年的45. 59t再到2030年的145. 75 t。空间上,葛华新城、涂家垴镇的化肥、农药污染削减明显,主城区、葛华新城、东沟镇、沼山镇、杨叶镇的畜禽养殖污染削减明显。畜禽养殖源2030年比2020年污染物入河量增加,这是因为在2020年以前,非规模养殖场关停,规模畜禽养殖逐年增加。利用GIS对污染物入河量的展布,从空间上,能够清晰地反映不同水平年鄂州市污染物入河量的效果,为鄂州市有针对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石敦杰[9](2018)在《氮磷肥减量与生态沟渠拦截对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施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源头控制农田氮磷流失和构建生态沟渠消纳水体氮磷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氮磷肥减量试验结合生态沟渠拦截试验,系统研究了氮、磷肥减量对中稻生长和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影响,以及生态沟渠对小流域水体氮磷的拦截消纳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氮、磷肥减施对中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施用氮磷肥能显着提高中稻产量;常规施肥、控释氮肥减氮20%、控释氮肥与过磷酸钙均减量20%与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分别增产18.31%、21.62%、19.59%、14.97%,但这四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着;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减氮20%、控释氮肥与过磷酸钙均减量20%处理两年平均增产分别为5.55%、3.22%,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减产2.8%,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氮肥减氮20%、控释氮肥与过磷酸钙均减量20%处理的地上部氮素累积量两年分别平均提高了19.01%、13.66%,氮肥偏生产力显着提高了31.94%、28.83%,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47.52%、33.75%、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5.30%、73.31%;控释氮肥与过磷酸钙均减量20%处理较控释氮肥减氮20%处理可显着提高中稻磷肥偏生产力22.08%,对地上部磷素累积、磷肥农学利用率及磷肥利用率影响较小。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较常规施肥对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及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率影响较小,但降低了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1.14%和磷肥利用率36.04%。2.氮磷肥减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的影响田面水中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是铵态氮。施用普通尿素会迅速提高田面水中总氮含量。施用控释氮肥可明显降低田面水氮素含量,两次试验中,控释氮肥减氮20%处理在施基肥后9天内总氮浓度较施用普通尿素的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93.69%、89.76%,施追肥后17天内分别平均降低了84.09%、79.64%;施磷肥后田面水总磷含量迅速升高至最大值,后快速下降。减少磷肥用量可降低田面水总磷含量。3.生态沟渠对小流域水体氮磷拦截效果研究生态沟渠可有效拦截消纳农田径流水中的氮磷,在两年监测中,沟渠对径流水中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49%、47.61%,对铵态氮去除率平均分别为77.29%、69.72%,对硝态氮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8.77%、47.79%,对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67.07%、54.47%。4.不同拦截植物沟渠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不同拦截植物对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消纳的每平方米去除率均以狐尾藻+海寿花>海寿花>珍珠梅>狐尾藻>自然植被。单种植物以海寿花的消纳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混种狐尾藻,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钦普[10](2018)在《国内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风险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农田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从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环境风险来源、风险控制2个方面总结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建议。分析表明,今后我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控制研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发生机制研究;(2)农业氮磷面源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政策和标准研究;(3)适合流域特点的"农户-农田-农村"一体化氮磷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MODIS遥感数据为驱动,采用以遥感像元为基本模拟单元的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msing)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分析了2016年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十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海河流域172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海河流域总氮(TN)排放量为13.62万t,入河量为2.53万t;总磷(TP)排放量为8152t,入河量为1597t;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氮磷面源污染较重,其中河北省片区氮磷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最大;农田径流型是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类型,其次城镇径流影响也较大;筛选出海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27和131个,面积占比分别为84.2%和87.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冯爱萍,黄莉,徐逸,吴传庆,王雪蕾.基于DPeRS模型的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评估[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

[2].冯爱萍,吴传庆,王雪蕾,王洪亮,周亚明.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遥感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郭薇.基于SWAT模型的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4].林建国,杨玉波.东圳水库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海峡科学.2019

[5].余红兵.沟渠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6].谢经朝,赵秀兰,何丙辉,李章安.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9

[7].余红兵,戴桂金.氮磷面源污染在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理[J].南方农业.2018

[8].翟正丽,许立祥,周祖昊,刘佳嘉.基于GIS的鄂州市氮、磷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9].石敦杰.氮磷肥减量与生态沟渠拦截对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

[10].刘钦普.国内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风险控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  

氮磷面源污染论文-冯爱萍,黄莉,徐逸,吴传庆,王雪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