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纳米论文-炊鹏飞,董洪峰,景然,张锋刚,李江华

表面纳米论文-炊鹏飞,董洪峰,景然,张锋刚,李江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纳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退火处理,耐腐蚀性能

表面纳米论文文献综述

炊鹏飞,董洪峰,景然,张锋刚,李江华[1](2019)在《退火处理对表面纳米化316L不锈钢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快速多重旋转碾压技术(FMRR)在奥氏体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层,并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对退火样品的微观结构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FMRR处理60 min后,在不锈钢表面因塑性变形生成了α′马氏体相,其衍射峰的半高宽明显宽化,这是由于经过塑性变形后316L不锈钢晶粒细化和微观应变增加导致的;不锈钢表面也形成了约12 nm厚的等轴纳米晶,且晶粒呈随机取向。对样品退火处理后,α′马氏体的衍射峰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强,这表明316L不锈钢的马氏体含量增加。退火后样品的晶粒尺寸有所增加,但仍为纳米级,而微观应变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减少。与原始样品相比,纳米化的316L不锈钢耐蚀性明显降低,退火处理后耐蚀性进一步降低,300℃退火样品的耐蚀性最差,这是由于晶界数量、马氏体含量和残余应力共同作用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亚杰[2](2019)在《表面改性的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工业经济的爆发式进步,各行各业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其中,能源问题是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找寻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不仅是工业谋求发展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工业经济面临的必然问题。对此,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工艺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表面改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中的具体作用,旨在给予广大研究人员可行的帮助和指导,并为解决能源问题发挥一定理论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G.Ji[3](2019)在《基于猫头鹰羽毛表面特性设计的纳米纤维复合吸声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猫头鹰以无声飞行而闻名于世。早期有学者指出猫头鹰的羽毛表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声飞行起到了作用。本文对猫头鹰羽毛结构进行微观观察,并发现如下特点:(1)典型分层结构(两层),具有高度多孔且蓬松的棚状结构,带有大量的绒毛;(2)腔层结构伴有浓密的发丝。猫头鹰羽毛高度多孔的棚状结构可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提取和减弱飞行中空气紊流的能量,并提供旁路耗散途径以达到消声的效果。另外,研究人员在激光扫显微镜观察中(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蔡彦坤,祁星颖,隋磊[4](2019)在《种植材料表面纳米级形貌对细胞成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材料表面可通过多种处理方法得到不同形态的纳米级形貌,从而对细胞成骨相关的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种植材料表面纳米级形貌对细胞粘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纳米级形貌对细胞成骨效应的影响,以期为种植体表面形貌的进一步改良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5](2019)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罗宇林,钱海霞,曾燮榕,谢盛辉,孙德恩[6](2019)在《Fe_(82)Nb_6B_(12)合金表面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增加条带表面积,提高电催化析氢活性。方法采用真空激冷装置制备Fe_(82)Nb_6B_(12)前驱体条带,通过控制铜辊转速得到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结构。利用α-Fe纳米晶与非晶基体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差异,通过脱合金法得到非晶纳米多孔结构。使用XRD、DSC、SEM、EDS等表征手段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铜辊转速、脱合金时间对物相、成分、形貌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 1kr/min样品完全晶化,2~3 kr/min样品为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合金,且随着铜辊转速增大,前驱体条带中α-Fe纳米晶含量减少。脱合金后成功制备了非晶纳米多孔结构,铜辊转速越大,孔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小。4 kr/min样品为非晶态,脱合金后没有得到多孔结构。2 kr/min多孔结构的析氢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220 mV,塔菲尔斜率为105 mV/dec。结论采用甩带法可以制备具有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结构的Fe_(82)Nb_6B_(12)合金。通过α-Fe纳米晶的选择性腐蚀,在条带表面得到纳米多孔结构,条带比表面积显着改善,从而提高了其析氢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翟梦娇,黄晶,凤晓华,刘奕,肖通虎[7](2019)在《具有循环净化性能的纳米TiO_2/活性炭复合表面的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筑净化性能优异的纳米TiO_2/活性炭复合表面。方法采用溶凝胶模板法构筑球形表面,将乳化法制备的石蜡球和复合活性炭的纳米TiO_2溶胶挤压成形,温和处理后形成规则稳定的球形表面。使用SEM、XRD和FTIR进行表面微观结构、形貌和物相检测,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对球形表面结构进行重构和球面特征分析。分析测定了不同当量直径球形表面的样品对亚甲基蓝的净化效果。结果温和处理工艺维持了原始P25粉末的晶型和晶粒尺寸,溶凝胶模板法可以形成贯通、多面、多孔径的结构和簇状均匀表面。3DCT结果显示,活性炭的复合使样品形成了碳增强的TiO_2球形表面。构筑成功的纳米TiO_2复合活性炭样品,在8个周期的循环吸附-净化中可以完全将亚甲基蓝净化降解。平均当量直径为0.67mm的样品,在9个周期的净化反应中,净化率可以保持100%。结论溶凝胶模板法成功构筑了纳米TiO_2复合活性炭的球形连续表面,球形表面之间大的孔道连接和活性炭在纳米TiO_2颗粒之间的复合,可以提高传质效率,从而提高循环净化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虎,朱延玲[8](2019)在《碳纳米管预处理及表面化学镀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NTs表面镀上一层均匀分布的铜镀层,以此优化CNTs在金属基体中的润湿性,提高CNTs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实现CNTs在金属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为制备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途径。方法首先对CNTs进行预处理,包括纯化、氧化、敏化、活化,再进行表面化学镀铜,从而在CNTs表面获得均匀分布的铜镀层。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对不同处理后的CNTs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 CNTs经过预处理后,实现了CNTs表面镀铜。同时,在化学镀铜过程中,铜镀层在CNTs表面的生长并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过程,首先在活化程度较高的位置形核长大,再横向生长,最终覆盖整个CNTs表面。实验得到了CNTs镀铜的最佳参数:CuSO_4·5H_2O的质量浓度为18 g/L,镀铜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铜镀层的分布比较均匀,单根CNTs上不同部位的镀层厚度基本相同,铜镀层的平均厚度为25 nm。结论 CNTs经过预处理后,表面形成了含氧官能团,镀铜过程去除了CNTs表面的大部分官能团,并在其表面获得均匀分布的纳米级厚度的铜镀层,改善了CNTs在金属基体中的润湿性,为CNTs应用到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孙建林,孟亚男[9](2019)在《纳米加工液对金属表面的润滑与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兼具润滑与表面修复功能的纳米粒子已开始应用于金属加工液中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加工液不同,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到水性或油性基液中制备的纳米加工液除了具有润滑冷却、减摩抗磨作用外,其表面修复功能更加值得关注,在提高金属加工表面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虽然纳米加工液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分散稳定性、润滑机理及其表面修复功能仍是纳米润滑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针对近年来纳米粒子的润滑机理与其表面修复作用的微观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发展进行阐述。从纳米粒子的选择与分散出发,讨论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这两种提高纳米粒子分散稳定性的主要方法。重点论述了滚珠轴承效应、薄膜润滑机制、自修复功能和微量磨削作用这四种被广泛认同的纳米润滑机理,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归纳这四种润滑机理的理论模型、适用情况及其相互间的配合关系。此外,从纳米粒子的润滑机理出发,探索其表面修复作用,对金属表面的物理吸附膜、化学反应膜及沉积自修复膜进行判别与比较,分析其表面修复作用的微观本质。(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张乘玮,付天琳,陈涵悦,高岩[10](2019)在《钛合金缝隙腐蚀、离子渗氮与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凭借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海洋工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在苛刻条件下易发生缝隙腐蚀及耐磨性差等缺点也影响了它的使用。总结了钛合金发生缝隙腐蚀的条件与原因,以及普通离子渗氮对钛合金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表面纳米化对钛合金离子渗氮层结合力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钛合金在高温(65℃以上)、高酸性(低pH值)、高Cl~-浓度、低氧含量的苛刻环境中会发生缝隙腐蚀,氧浓差电池与自催化酸化作用是钛合金缝隙腐蚀的主要机理,钛吸氢形成的脆性TiH_2则会加速缝隙腐蚀过程。普通离子渗氮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高硬度TiN、Ti_2N层可以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同时提高其耐均匀腐蚀性能。但是,由于离子渗氮层与钛合金基体的硬度差别较大,结合力不强,腐蚀过程中容易发生脱落。利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表面梯度纳米晶结构,有望通过离子渗氮获得结合力好的渗氮层结构,并可以有效降低渗氮温度。(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表面纳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工业经济的爆发式进步,各行各业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其中,能源问题是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找寻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不仅是工业谋求发展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工业经济面临的必然问题。对此,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工艺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表面改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中的具体作用,旨在给予广大研究人员可行的帮助和指导,并为解决能源问题发挥一定理论指导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纳米论文参考文献

[1].炊鹏飞,董洪峰,景然,张锋刚,李江华.退火处理对表面纳米化316L不锈钢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陈亚杰.表面改性的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中的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

[3].G.Ji.基于猫头鹰羽毛表面特性设计的纳米纤维复合吸声器[J].家电科技.2019

[4].蔡彦坤,祁星颖,隋磊.种植材料表面纳米级形貌对细胞成骨效应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5].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6].罗宇林,钱海霞,曾燮榕,谢盛辉,孙德恩.Fe_(82)Nb_6B_(12)合金表面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9

[7].翟梦娇,黄晶,凤晓华,刘奕,肖通虎.具有循环净化性能的纳米TiO_2/活性炭复合表面的构筑[J].表面技术.2019

[8].王虎,朱延玲.碳纳米管预处理及表面化学镀铜[J].表面技术.2019

[9].孙建林,孟亚男.纳米加工液对金属表面的润滑与修复[J].表面技术.2019

[10].张乘玮,付天琳,陈涵悦,高岩.钛合金缝隙腐蚀、离子渗氮与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9

标签:;  ;  ;  ;  

表面纳米论文-炊鹏飞,董洪峰,景然,张锋刚,李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