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肿瘤,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同种异体骨,带血管蒂腓骨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刘继军[1](2019)在《肿瘤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中心行保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共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7~61岁,平均(17.8±1.2)岁。骨肉瘤37例,尤文肉瘤12例,骨巨细胞术后复发1例,软骨肉瘤Ⅱ级1例。累及股骨远端31例,胫骨近端20例。接受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33例,病变位于股骨20例,胫骨13例;接受大段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18例,病变位于股骨11例,胫骨7例。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71个月,平均(58.0±3.0)个月。14例(27.5%)死亡,23例(45.1%)术后出现了肺转移,3例(5.9%)局部复发,6例(11.8%)出现术后感染,5例(9.8%)无瘤存活。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平均(24.5±2.1)分,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患者平均(26.1±1.7)分。结论保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是主要的重建方式,具有负重早、稳定性好、早期并发症低等优点。大段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对于病变未明显累及骨骺,预期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坤[2](2017)在《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软组织修复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应用腓肠肌肌瓣进行软组织修复与重建对于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2012年之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院骨科诊治的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并行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患者62人。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为2004-2008年期间收治的30例,术中未行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B组为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术中行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其中骨肉瘤45例,恶性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B期4例,IIA期18例,IIB期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理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A、B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术后肢体功能评估等方面的差异。肢体功能评估包括客观关节活动度测量和主观Enneking评分两方面。结果:全组62例患者中,男性35例(56.5%),女性27例(43.5%)。年龄15-60岁,平均29.24±8.46岁。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术后严格随访24-48个月,平均36.27±7.41月。术后发生并发症为11例,B组仅出现2例(6.2%),明显优于A组9例术后并发症(30%)。全组6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复发率为6.5%。9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该9例患者均因肿瘤转移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占14.5%。两组在复发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术后1年的功能评分方面,B组主观Enneking评分28.44±1.76分,膝关节屈曲客观测量可达135.63±7.80度,均明显优于A组(主观Enneking评分26.70±1.24,膝关节屈曲客观测量106.33±13.6度)。结论: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式,其术中利用腓肠肌肌瓣修复其周围软组织,对于降低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及有效发挥人工关节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黄敏强,丁焕文,陈志源,滕强,王虹[3](2016)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4年9月,共43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22例采用传统肿瘤切除联合定制肿瘤型铰链式假体重建(对照组),21例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诊断、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切除瘤段长度及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保肢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切片示切除边界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2~77个月,平均36.7个月。试验组术中切除瘤段长度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2;t=—0.76,P=0.45)。试验组:术后X线片复查示手术切除范围和重建效果与术前计算机模拟切除重建一致;2例(9.52%)发生并发症,其中免疫排斥反应1例、感染1例;术后1年2例(9.52%)骨肉瘤复发肺转移。对照组:术后6例(27.27%)发生并发症,其中假体周围骨折2例、感染2例、切口不愈合1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4例(18.18%)骨肉瘤复发肺转移。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4,P=0.14;χ2=0.67,P=0.41)。末次随访时MSTS功能评分,试验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肿瘤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0;t=3.94,P=0.00)。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15.45±12.25)°,对照组为(101.49±11.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0)。结论与采用传统肿瘤切除联合定制肿瘤型铰链式假体重建相比,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临床疗效良好,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许良,张志,代婀娜,杜相学,刘艳[4](2014)在《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髋膝关节假体置换后软组织重建52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80%以上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选择保肢手术[1]。但肿瘤的侵犯常常使手术不得不切除较多的软组织,给软组织重建带来诸多困难,术后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大多与软组织重建不足有关。2006年8月~2012年2月,我院行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5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52例下肢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15~45(21.7±4.3)岁,(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4年17期)
张小兆,钟生财,杨杰山[5](2011)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量体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8年5月对膝部骨肿瘤36例实施肿瘤切除,应用定制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功能,男29例,女7例,年龄12~33岁,其中骨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转移性肿瘤3例,21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利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93功能重建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后肢体功能评定。[结果]4例患者失访,其余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5~6年(平均2年8个月)。按MSTS93评分标准,患肢功能评分11~28分,平均(22.28±4.33)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结论]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不仅可保留患肢,而且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恶性骨肿瘤有效的化疗为保肢术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14期)
肖德明,张世权,刘安庆,李伟,尚宏喜[6](2010)在《人工假体置换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6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35.5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83.2%。术后6~12个月后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肿瘤骨病》期刊2010年01期)
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7](2008)在《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周围是原发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最常见,胫骨上端次之。随着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使用,原发骨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手术技术进步,使保肢手术的复发率也与截肢术相当。假(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8](2007)在《膝关节周围性恶性(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假体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周围是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最常见,胫骨上端次之。随着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使用,骨原发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手术技术进步,使保肢手术的复发率也与截肢术相当。假体是重建侵袭性和恶生肿瘤大块切除后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回顾分析我院 1995年12月至200年12月共应用人工关节施行膝并节周围肿瘤保肢手术101例。(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10-01)
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9](2007)在《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周围原发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83例应用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肉瘤58例,多中心骨肉瘤2例,皮质旁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巨细胞瘤13例,平滑肌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根据骨缺损重建部位分组:股骨下端组44例,胫骨上端组34例,全股骨置换组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30个月,平均41个月。局部复发6例,2例晚期感染,假体松动2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82.1%。41例植骨患者形成皮质外骨桥。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分:股骨下端组19.0~29.0分,平均25.0分;胫骨上端组17.0~28.0分,平均24.4分;全股骨置换组16.0~21.0分,平均19.0分。股骨下端组和胫骨上端组功能优于全股骨置换。结论肿瘤型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华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秦宏敏,许铁,冯斌,刘凯,陈孜[10](2007)在《半腱股薄肌腱与腓肠肌内侧头重建膝关节肿瘤假体伸肌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伸肌装置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回顾自2004年1月~2006年5月施行的5例利用半腱股薄肌腱重建伸肌装置的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观察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自主伸屈膝关节至功能位。结论半腱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伸肌装置,取材简单,肌腱强度大,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应用腓肠肌肌瓣进行软组织修复与重建对于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2012年之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院骨科诊治的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并行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患者62人。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为2004-2008年期间收治的30例,术中未行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B组为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术中行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其中骨肉瘤45例,恶性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B期4例,IIA期18例,IIB期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理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A、B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术后肢体功能评估等方面的差异。肢体功能评估包括客观关节活动度测量和主观Enneking评分两方面。结果:全组62例患者中,男性35例(56.5%),女性27例(43.5%)。年龄15-60岁,平均29.24±8.46岁。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术后严格随访24-48个月,平均36.27±7.41月。术后发生并发症为11例,B组仅出现2例(6.2%),明显优于A组9例术后并发症(30%)。全组6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复发率为6.5%。9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该9例患者均因肿瘤转移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占14.5%。两组在复发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术后1年的功能评分方面,B组主观Enneking评分28.44±1.76分,膝关节屈曲客观测量可达135.63±7.80度,均明显优于A组(主观Enneking评分26.70±1.24,膝关节屈曲客观测量106.33±13.6度)。结论: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式,其术中利用腓肠肌肌瓣修复其周围软组织,对于降低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及有效发挥人工关节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刘继军.肿瘤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疗效对比[J].实用骨科杂志.2019
[2].杨坤.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软组织修复与重建[D].贵州医科大学.2017
[3].黄敏强,丁焕文,陈志源,滕强,王虹.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假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
[4].许良,张志,代婀娜,杜相学,刘艳.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髋膝关节假体置换后软组织重建52例观察[J].山东医药.2014
[5].张小兆,钟生财,杨杰山.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6].肖德明,张世权,刘安庆,李伟,尚宏喜.人工假体置换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
[7].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C].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
[8].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膝关节周围性恶性(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假体重建[C].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9].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林秾.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周围原发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J].中华外科杂志.2007
[10].秦宏敏,许铁,冯斌,刘凯,陈孜.半腱股薄肌腱与腓肠肌内侧头重建膝关节肿瘤假体伸肌装置[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