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成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创作,材料语言,机械复制时代,杜尚
现成物论文文献综述
夏理斌[1](2015)在《画面中的现成物》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同时影响着艺术领域。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谈道:科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满足所有大众在图像和生产中接近艺术品的需要”。机械的复制让“复本取代了孤本(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5-03-29)
王宗亮[2](2014)在《邱志杰×东方艺术大家:现成物与无字书——尽心阅读是城市的最佳归宿》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与阅读间的关系是浅显又模糊的,按理说,我们无需对冰冷的"物"投入太多感情,按时下的价值标准,只要能做到物尽其用,便是对现代文明成果的最高修为与回报。但事实上我们在能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上最大的障碍在于:你是否已经习惯将物作为肆意赋予劳役和撒娇般依赖的对象?如果是这样,我们又怎能怀着饱满的人本光辉,看清人造物或自然物之所以存在的"初衷"?是的,它们不仅与我们对物举(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4年21期)
彭巍,田颖拓[3](2013)在《“现成物”——反艺术和艺术的吊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生命个体,杜尚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1),抑或只是一个法国来的小混混(2),这其实已无关紧要。但是杜尚给艺术出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至今困扰着艺术界,却值得我们思考。先从20世纪艺术史上那个着名事件说起:1917年,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第一届"独立画家画展"。杜尚是这次画展的组委会成员之一。画展的精神据说是"没有仲裁",即不做任何限定和判断,艺术家只要交六美元参展费,就可以展出作品。杜尚提交了一件恶作剧式的作品,他从一家水管装置公司买了一件男用小便器,将其命名为《泉》,并签上"R.Mutt"的化名,提交给举办方。这(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3年11期)
胡世法[4](2013)在《当代艺术首饰中的现成物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现成物"应用于艺术首饰中可以在方寸之间体现时间和空间的纵深感,能够表达复杂的主题,革命性地拓展首饰材料的范围。现成物在首饰中的表现形式有叙述故事、悖理夸张、象征表意、寓意联想等。这些都体现了现成物元素强大的表现力。现成物自身的故事性、象征性、寓意性、时间性、经历性等优势,丰富了首饰语言,促进了首饰与艺术的交融,推进了首饰表现形态的变化和首饰艺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3年05期)
王野[5](2012)在《现成物在绘画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杜尚开始根本改变了人们对造型材料的认识,各种现成物开始在艺术作品中陆续出现,现成物经过精神选择和艺术加工以后所赋予另一种区别于原本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图片与照片大量的出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时代的痕迹更加明显的凸显出来。绘画与图片的区别在于,绘画可以根据人的内心要求理想化和塑造人类自己的境界。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以追求炫耀性、奢侈性和时尚性的时尚杂志扮演了与消费文化共同的角色。用现成物来解决造型,撕扯出的撕痕就是边线,就是型体。利用现成物杂志本身所具有美丽、浪漫奇异等因素进行创作,与这个时代的气质相吻合。让现成物的物质特性转化成为具有视觉意义的一种新艺术语言——材料语言。现成物不仅在艺术观念上提供了新的可能,更为创作增加了造型素材的新生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2-03-01)
汤绍康,朱旭建[6](2011)在《自现成物及物品经验再造概念发展之设计分析矩阵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现代艺术中常见之运用现成物及物品经验再造概念为基础,转化发展为设计分析矩阵。现成物(Ready-made)及物品经验再造(FoundObject)为达达主义(Dadaism)艺术家─杜象(MarcelDuchamp)所提出之物体艺术创作理念,其随机取用日常生活用品为艺术创作材料的方式,打破人们对既有造型美感的认知规范,并对今日设计师重新思考如何面对因应过度追求物质而导致资源减少等相关设计议题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现成物创作本属于艺术家之创作表现形式,并无明确转化至产品设计的操作方法,因此本研究透过相关理论文献厘清物品经验再造之特性,并结合目前现成物在工业设计领域内的应用形式及种类,组成「现成物设计分析矩阵」作为分析此类设计案例特性分析之新颖管道,提供其他设计师之参考。(本文来源于《2011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国际设计研讨会——设计·养·乐·多论文集》期刊2011-12-02)
袁凤[7](2011)在《现成物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成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杜尚而来的,使得现代艺术观念产生极大的变革与冲击,继之而来的是一段静默,艺术家们带着质疑的目光审视了解并开始尝试对现成物的利用,这一个过程成就了许多的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到了50年代后期,现成物的观念已经脱离达达主义的定义,慢慢地倾向对大量生产、物质过剩的批判与反思。随着各个年代艺术家的不同主张和实践,现成物艺术形式和观念的表达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杜尚是一个引领人、精神上的革命者,从杜尚赋予现成物以观念到波伊斯扩展艺术观念的理论再到沃霍尔对传统观念的完全颠覆,这种现成物的发展过程表像下是观念艺术的萌发到蓬勃发展。透彻理解“现成物”艺术必须认识到本质,加深对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正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中国有其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造就艺术家特有的思维和艺术观念。“现成物”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继承与借鉴,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对于处于我国当代语境下的现成物艺术表现形式和观念艺术发展的研究也是本文所致力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11-06-01)
孙轶,毛同强,徐立刚[8](2010)在《坚守——着名当代艺术家毛同强与他的现成物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同强堪称数十年如一日做作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代表人物,其作品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特质,即是以一种客观的立场、恢弘的规模展示与时间和历史有关的概念,在一种坚定的立场和执着的追问中呈现自己的思考。他每件作品都要耗费数年时间,虽然数量不多,但每次展览都引起很大的反响。上世纪90年代末,毛同强用死者的档案做了作品《档案》,前几年则用几千把用过的镰刀和锤子做了作品《工具》。2009年,毛同强在北京的"墙·美术馆"举办个展《地契》,呈现了一件由1300余件各个时期"地契"组成的装置作品。在该作品中,他用人们废弃的东西作为艺术语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注人在社会中产生的关系以及无法超越的政治经济范畴。(本文来源于《宁夏画报(生活版)》期刊2010年03期)
郭继锋[9](2008)在《现成物介入雕塑的几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物质要求不断增长.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物"的世界与人的互相依存关系。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被自己制造的各种数量巨大的物品所包围和淹没.人们自己所有的精神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和物欲的关系.我们被自己制造的物所包裹.被物所俘虏。面对各种美丽的包装和物品.我们有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使我们无法满足于对艺术的美感与和谐的追求,无法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完美再现。(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2008年04期)
郭继锋[10](2008)在《现成物介入雕塑的几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在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雕塑语言的拓展一直是雕塑学中的关键问题,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对雕塑有着不同的认知。雕塑艺术发展至当代,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现成物品的利用和改造已经成为雕塑语言的一大特征,物的精神价值意义突显。于是围绕着物的问题,甚至物能不能成为雕塑、怎样成为雕塑的问题的争辩,成为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确立物在拓展雕塑学概念中的定位。要讨论这个问题,需要对雕塑中的“物”的概念进行一番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物作为雕塑意识范畴的一份子是随着西方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逐步被挖掘了出来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分裂,使得人们不能满足于对艺术的美感与和谐的诉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完美再现,而着重于一种艺术创作过程的体验和个体精神信息的交流。这种对于物的精神价值的强调,正是体现了强烈的个体意识解放。其次,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指人们生活中的物品,还指存在于人们周围的物体、物质。这些事物自身的美感经过艺术家的精神意义的把握和提炼最终成为艺术品,得以成为艺术家传达独特感受的载体。综合这些艺术品,其中的物就包含了物品、媒介、物质和物体。然而物成为雕塑而不是装置作品,就是要在当下雕塑语境下对物进行传统雕塑意义上的加工处理。我们如何在当代的语境下把握物的精神价值及在拓展雕塑学中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叁点展开讨论:第一,艺术家对物直接进行放大或者缩小,使其失去原有物的使用功能。一方面,那些司空见惯的物所带给人的日常经验激发出单纯的实在性意义在脱离了原有的上下文关系后,丧失了日常经验和指称能力,其实在论的所指意义就没有了;另一方面,现成物以世俗性、日常性消除了现代艺术的神圣性和诗意,审美距离由此消失,观众对作品的想象力被迫转化为对物的直接反应——一种日常的、习惯性反应;然而,脱离日常语境的物在艺术家所设定的语境中又完全以陌生化的方式出现,艺术经验所特有的距离感和想象力也就随之出现。第二,艺术家对物进行加工改造以突显物品的内在精神特征。物的所指意义的开发表现出一种对东方古典美学的认同。既要求把艺术本体从对形式的追求转到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强调媒介的内在本质的表达。艺术家开始努力挖掘物本身的灵性,以及其中蕴藏的天然表性特征,使物产生出独特的象征性的价值及隐喻的内涵。第叁,艺术家对物进行材料转换,使得物同时具有物与材料的双重语境。尽管物有其自身的精神价值意义,但是与现代材料结合后,更注入了作者现实生活的情感表达。物自身语言的价值以及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那些带有艺术家强烈主观性的迹留,都加深了物的现代属性。一方面记录着艺术家与物对话的过程;一方面将其审美感受属性转化为艺术家与观众的心与心的交流。第四艺术家把物作为材料来做造型,通过物的特定含义彰显造型的力量。这一点也是颇受争议的一点。这类作品它同时具有装置和雕塑的双重特征,既具有装置的装配性又有雕塑的叁维立体造型性。他们采用装配和雕塑的加减手法,来处理造型。下面这些作品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物的另外一种转换为雕塑的方式。物能成为雕塑范畴的一份子是时代造就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还会出现超越于这之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物作为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将保留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8-05-30)
现成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与阅读间的关系是浅显又模糊的,按理说,我们无需对冰冷的"物"投入太多感情,按时下的价值标准,只要能做到物尽其用,便是对现代文明成果的最高修为与回报。但事实上我们在能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上最大的障碍在于:你是否已经习惯将物作为肆意赋予劳役和撒娇般依赖的对象?如果是这样,我们又怎能怀着饱满的人本光辉,看清人造物或自然物之所以存在的"初衷"?是的,它们不仅与我们对物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成物论文参考文献
[1].夏理斌.画面中的现成物[N].中国文化报.2015
[2].王宗亮.邱志杰×东方艺术大家:现成物与无字书——尽心阅读是城市的最佳归宿[J].东方艺术.2014
[3].彭巍,田颖拓.“现成物”——反艺术和艺术的吊诡[J].文艺争鸣.2013
[4].胡世法.当代艺术首饰中的现成物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上).2013
[5].王野.现成物在绘画中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
[6].汤绍康,朱旭建.自现成物及物品经验再造概念发展之设计分析矩阵初探[C].2011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国际设计研讨会——设计·养·乐·多论文集.2011
[7].袁凤.现成物的解读[D].汕头大学.2011
[8].孙轶,毛同强,徐立刚.坚守——着名当代艺术家毛同强与他的现成物作品[J].宁夏画报(生活版).2010
[9].郭继锋.现成物介入雕塑的几种方式[J].西北美术.2008
[10].郭继锋.现成物介入雕塑的几种方式[D].中央美术学院.2008